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的传统装饰艺术文化中,蝙蝠因为与福同音,被人当作吉祥的象征、幸福的指代物,但从清代开始,蝙蝠图样才真正被广泛应用到女性头饰中作为装饰元素。本文试图探索清代蝠文化高度发展的原因,归纳总结蝠文化在清代女性头饰中的外在形制与价值表现,探讨其更广泛的创新应用领域,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蝠文化,为中华传统吉祥文化的传承打下基础。
【关键词】蝠纹;清代首饰;象生;吉祥文化
蝙蝠既不优雅,也不灵巧,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因“蝠”通“福”,“蝙蝠”又谐通“遍福”,取遍地是福之意,符合了中国人讨口彩的习惯,所以在吉祥之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祈福吉祥物。通过艺术的改造与加工,组成了让人喜欢的蝙蝠装饰图样。
一、蝠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一)蝙蝠寓福
在自然界中,蝙蝠是属于有益动物,善于捕食苍蝇蚊虫等有害昆虫,还能给植物传授花粉,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起到了有益作用。“安得蝙蝠满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这表明,蝙蝠能使人们免受毒物的侵扰,古人认为蝙蝠能够驱五毒并且驱走鬼怪邪祟,有巡夜保平安的作用,属于祥瑞之物,所以蝙蝠很受喜爱。
(二)吉祥蝙蝠
《说文解字》称:“蝙蝠,服翼也。从虫,畐声。”唐朝时不少名人大家纷纷作诗歌咏蝙蝠,孟浩然曾言:“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可见在唐代已因谐音将蝙蝠视为“福”的象征,且当时蝙蝠的形象出现在织绣、图画等上面。
(三)福蝠以祥
蝙蝠文化最繁荣的时期是明清两代,在此期间,将蝙蝠神化、美化的各种传说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引“蝠”入室、招“蝠”上身。从建筑、雕刻、绘画,到瓷器、玉器、金银器、服装等,无不出现蝙蝠的形象,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打上了蝙蝠的烙印。就连清代皇帝龙袍上的图案,除以龙为主角外,还加有红色的蝙蝠纹配以云纹,寓意“洪福齐天”。
二、清代首饰发展与蝠文化的关系
(一)清代多元文化对蝠文化的影响
清朝是我们中国第二个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王朝,是由满族所建立的,由于一直生活在东北,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影响了满族人的文化传承与生活习俗。满族创造文字较晚,主要是依据口口相传来叙事记事,认为语言的“名”等同于事物的“实”,经过长久的时间发展就形成了一种“以音取意,以语造实”的对语言的原始崇拜,之后满族南迁与汉文化交融,非但没有改变这种口承叙事的方式,还学习吸纳了汉族的谐音文化,以信奉谐音推移和类比来表达隐含的寓意,形成了听觉为主的“讨口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信奉出口要吉祥。
满族是信奉萨满教的,萨满教认为天地之间,人去世后会变魂气在世间存在,而蝙蝠可以作为使者引领魂气的方向。经过不断的发展,萨满教这种对于生命的崇拜演变为含蓄的文化,对于立意的执着,才使形态得以彰显。
(二)清代立意取象的头饰文化
蝙蝠图样用于头饰造型属于象生一列。两宋开始,簪钗纹样取自草虫花鸟之形,明代又发展出细巧的草虫簪,清代的头饰中以“象生”最多,蝴蝶、蜻蜓是最常取用的种类,除此之外又具有独特的用蝙蝠以统领“百灵效瑞”的说法。
清代头饰题材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几何类等,寓意大多包含“富、贵、寿、喜、福”这五个含义。头饰纹样的吉祥寓意一般由纹样、谐音和文字三种方式来表现。蝠纹的表现方式非常灵活,往往不会单独出现,更多的是与其他纹饰搭配而生,比如五只蝙蝠翅膀相连成一圈,中间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蝙蝠与钱币结合的福在眼前图案所隐含的吉祥语是富在眼前。
三、清代女性头饰中的蝠文化的外在形制与价值表现
(一)民间头饰中的“蝠”样造型分析
明朝时期,不同地位的首饰材料就已有严格的规定,命妇用金银玉器,而普通妇女的首饰以银质为主,这一规制延续到清代,结合蝙蝠纹在清代的推广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带有蝙蝠纹样的银质头饰。
以下图样皆来自于《妆匣遗珍》一书:
1.福到眼前纹银质发簪(郝蕴琴、颜广仁收藏 )
蝙蝠与双钱纹寓意“福至眼前”,蝠翼为簪面,铺满桃枝花色,亦是暗寓吉祥福语。
2.和合二圣纹银质帽花(杭海收藏)
二圣手拿荷花,脚踏祥云,中间是头向下的蝙蝠一只,寓意着福到(倒),帽花下首坠有果实铃铛,寓意多子。
3.福缘善庆纹银制发饰(郝蕴琴、颜广仁收藏)
纹样由蝙蝠(福)、枸橼(缘)、团扇(善)、罄(庆)组成,寓意世代福泽善报,此间蝙蝠展翅倒挂,寓意福映善缘。
(二)宫廷头饰中的“蝠”样造型分析
清代宫廷首饰是中国古代首饰发展的巅峰,一般是由广储司和造办处的撒花作、累丝作、玉作、牙作、镶嵌作、珐琅作等处承做。宫廷首饰造型高贵典雅,做工细致入微,所用金银珠宝的数量之巨难以数计。笔者就所搜集的带有显著的蝙蝠图样的簪钗进行分析。
以下图样皆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官网:
1.金镶宝石桃蝠簪
通长十七点五厘米,碧玺蝙蝠抱在边框下方,上方是一棒翠叶托着的碧玺桃,顶端侧接一只翠蝙蝠的翅膀尖,蝙蝠向上的一翼膀尖打了一个卷,做成耳挖之势。蝙蝠与桃结合寓意福寿双全、长寿幸福。
2.金累丝镶宝蝙蝠簪
通长九点八厘米,最宽四点一厘米,以金丝拉呈网狀,再以烧蓝为边,蝙蝠展翼,镶嵌有红蓝白黄四色宝石,暗寓八旗之色,大气沉稳,福御八旗。
3.点翠子孙万代纹头花
整枝头簪凤鸟曲颈飞翔,蝙蝠飞动,造型生动。葫芦寓意子孙福禄,蝙蝠与双钱纹暗喻福至眼前,双凤吉祥欢快,整枝头簪暗喻子孙绵延、福禄万代。此件头花表现了清代宫廷对于子嗣与福禄题材的喜爱。
4.金镶珠九蝠挑头
挑头上嵌金累丝点翠嵌珠蝙蝠九只、寿字九个、中间坠有宝相花,蝠纹与寿字纹的组合在这件挑头上体现的最大。在古代,九是极,九蝠九寿寓意的是福寿双全、福寿绵长。
(三)对比分析
清代蝠样造型的头饰,民间的以银底居多,寓意多是富贵、福泽,蝙蝠造型多是写实,饱含着对于现实生活的期盼与憧憬,祈福意味强;而宫廷的蝠样造型头饰以写意居多,珠宝金玉皆可做蝠,蝙蝠不仅仅是一种造型,更多的是与寿、桃、凤等寓意吉祥与身份的象征符号相结合,相辅相成,运用的工艺如累丝、点翠、烧蓝,工艺精美,色彩多是高贵典雅的冷色系,色调浓郁沉稳,风格多变又都寓意吉祥,却呈现的更为含蓄,装饰性更强。
总的来说,清代女性头饰上这小小的蝙蝠图案,既是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祈福文化,又有凝聚在首饰纹样的方寸之间组合构成的智慧,更是造就了这些首饰造型的内涵之美,时至今日,仍具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结语
蝙蝠纹样除了能给人直观的视觉美感之外,还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幸福美好事物的向往,其美好的寓意还可以让人得到身心的慰藉。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才能被很好的保存并传承下来。
通过传承这种吉祥文化,思考人们在现代社会对与吉祥的追求,把握现代人的祈福观念,并且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创作,融入到现代的装饰艺术与设计中去,从而加强它们文化的内涵,在当今社会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紫薇.清朝满族宫廷首饰纹样的审美意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周蔚,吴卫.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蝙蝠纹初探[J].艺海. 2011(10)
[3]宋诗一.清朝蝠纹与福语的浅探和活化设计[D].中国美术学院,2015
[4]黄涛.谐音象征与吉祥民俗[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5]杭海, 妆匣遗珍[M].三联书店,2005
【关键词】蝠纹;清代首饰;象生;吉祥文化
蝙蝠既不优雅,也不灵巧,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因“蝠”通“福”,“蝙蝠”又谐通“遍福”,取遍地是福之意,符合了中国人讨口彩的习惯,所以在吉祥之物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祈福吉祥物。通过艺术的改造与加工,组成了让人喜欢的蝙蝠装饰图样。
一、蝠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一)蝙蝠寓福
在自然界中,蝙蝠是属于有益动物,善于捕食苍蝇蚊虫等有害昆虫,还能给植物传授花粉,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起到了有益作用。“安得蝙蝠满天生,一除毒族安群民”,这表明,蝙蝠能使人们免受毒物的侵扰,古人认为蝙蝠能够驱五毒并且驱走鬼怪邪祟,有巡夜保平安的作用,属于祥瑞之物,所以蝙蝠很受喜爱。
(二)吉祥蝙蝠
《说文解字》称:“蝙蝠,服翼也。从虫,畐声。”唐朝时不少名人大家纷纷作诗歌咏蝙蝠,孟浩然曾言:“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可见在唐代已因谐音将蝙蝠视为“福”的象征,且当时蝙蝠的形象出现在织绣、图画等上面。
(三)福蝠以祥
蝙蝠文化最繁荣的时期是明清两代,在此期间,将蝙蝠神化、美化的各种传说广为流传,妇孺皆知。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引“蝠”入室、招“蝠”上身。从建筑、雕刻、绘画,到瓷器、玉器、金银器、服装等,无不出现蝙蝠的形象,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打上了蝙蝠的烙印。就连清代皇帝龙袍上的图案,除以龙为主角外,还加有红色的蝙蝠纹配以云纹,寓意“洪福齐天”。
二、清代首饰发展与蝠文化的关系
(一)清代多元文化对蝠文化的影响
清朝是我们中国第二个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王朝,是由满族所建立的,由于一直生活在东北,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影响了满族人的文化传承与生活习俗。满族创造文字较晚,主要是依据口口相传来叙事记事,认为语言的“名”等同于事物的“实”,经过长久的时间发展就形成了一种“以音取意,以语造实”的对语言的原始崇拜,之后满族南迁与汉文化交融,非但没有改变这种口承叙事的方式,还学习吸纳了汉族的谐音文化,以信奉谐音推移和类比来表达隐含的寓意,形成了听觉为主的“讨口彩”的语言表达方式,信奉出口要吉祥。
满族是信奉萨满教的,萨满教认为天地之间,人去世后会变魂气在世间存在,而蝙蝠可以作为使者引领魂气的方向。经过不断的发展,萨满教这种对于生命的崇拜演变为含蓄的文化,对于立意的执着,才使形态得以彰显。
(二)清代立意取象的头饰文化
蝙蝠图样用于头饰造型属于象生一列。两宋开始,簪钗纹样取自草虫花鸟之形,明代又发展出细巧的草虫簪,清代的头饰中以“象生”最多,蝴蝶、蜻蜓是最常取用的种类,除此之外又具有独特的用蝙蝠以统领“百灵效瑞”的说法。
清代头饰题材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几何类等,寓意大多包含“富、贵、寿、喜、福”这五个含义。头饰纹样的吉祥寓意一般由纹样、谐音和文字三种方式来表现。蝠纹的表现方式非常灵活,往往不会单独出现,更多的是与其他纹饰搭配而生,比如五只蝙蝠翅膀相连成一圈,中间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蝙蝠与钱币结合的福在眼前图案所隐含的吉祥语是富在眼前。
三、清代女性头饰中的蝠文化的外在形制与价值表现
(一)民间头饰中的“蝠”样造型分析
明朝时期,不同地位的首饰材料就已有严格的规定,命妇用金银玉器,而普通妇女的首饰以银质为主,这一规制延续到清代,结合蝙蝠纹在清代的推广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带有蝙蝠纹样的银质头饰。
以下图样皆来自于《妆匣遗珍》一书:
1.福到眼前纹银质发簪(郝蕴琴、颜广仁收藏 )
蝙蝠与双钱纹寓意“福至眼前”,蝠翼为簪面,铺满桃枝花色,亦是暗寓吉祥福语。
2.和合二圣纹银质帽花(杭海收藏)
二圣手拿荷花,脚踏祥云,中间是头向下的蝙蝠一只,寓意着福到(倒),帽花下首坠有果实铃铛,寓意多子。
3.福缘善庆纹银制发饰(郝蕴琴、颜广仁收藏)
纹样由蝙蝠(福)、枸橼(缘)、团扇(善)、罄(庆)组成,寓意世代福泽善报,此间蝙蝠展翅倒挂,寓意福映善缘。
(二)宫廷头饰中的“蝠”样造型分析
清代宫廷首饰是中国古代首饰发展的巅峰,一般是由广储司和造办处的撒花作、累丝作、玉作、牙作、镶嵌作、珐琅作等处承做。宫廷首饰造型高贵典雅,做工细致入微,所用金银珠宝的数量之巨难以数计。笔者就所搜集的带有显著的蝙蝠图样的簪钗进行分析。
以下图样皆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官网:
1.金镶宝石桃蝠簪
通长十七点五厘米,碧玺蝙蝠抱在边框下方,上方是一棒翠叶托着的碧玺桃,顶端侧接一只翠蝙蝠的翅膀尖,蝙蝠向上的一翼膀尖打了一个卷,做成耳挖之势。蝙蝠与桃结合寓意福寿双全、长寿幸福。
2.金累丝镶宝蝙蝠簪
通长九点八厘米,最宽四点一厘米,以金丝拉呈网狀,再以烧蓝为边,蝙蝠展翼,镶嵌有红蓝白黄四色宝石,暗寓八旗之色,大气沉稳,福御八旗。
3.点翠子孙万代纹头花
整枝头簪凤鸟曲颈飞翔,蝙蝠飞动,造型生动。葫芦寓意子孙福禄,蝙蝠与双钱纹暗喻福至眼前,双凤吉祥欢快,整枝头簪暗喻子孙绵延、福禄万代。此件头花表现了清代宫廷对于子嗣与福禄题材的喜爱。
4.金镶珠九蝠挑头
挑头上嵌金累丝点翠嵌珠蝙蝠九只、寿字九个、中间坠有宝相花,蝠纹与寿字纹的组合在这件挑头上体现的最大。在古代,九是极,九蝠九寿寓意的是福寿双全、福寿绵长。
(三)对比分析
清代蝠样造型的头饰,民间的以银底居多,寓意多是富贵、福泽,蝙蝠造型多是写实,饱含着对于现实生活的期盼与憧憬,祈福意味强;而宫廷的蝠样造型头饰以写意居多,珠宝金玉皆可做蝠,蝙蝠不仅仅是一种造型,更多的是与寿、桃、凤等寓意吉祥与身份的象征符号相结合,相辅相成,运用的工艺如累丝、点翠、烧蓝,工艺精美,色彩多是高贵典雅的冷色系,色调浓郁沉稳,风格多变又都寓意吉祥,却呈现的更为含蓄,装饰性更强。
总的来说,清代女性头饰上这小小的蝙蝠图案,既是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祈福文化,又有凝聚在首饰纹样的方寸之间组合构成的智慧,更是造就了这些首饰造型的内涵之美,时至今日,仍具有其独特的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
四、结语
蝙蝠纹样除了能给人直观的视觉美感之外,还能反映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于幸福美好事物的向往,其美好的寓意还可以让人得到身心的慰藉。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才能被很好的保存并传承下来。
通过传承这种吉祥文化,思考人们在现代社会对与吉祥的追求,把握现代人的祈福观念,并且在这种观念的基础上重新创作,融入到现代的装饰艺术与设计中去,从而加强它们文化的内涵,在当今社会具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紫薇.清朝满族宫廷首饰纹样的审美意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2]周蔚,吴卫.中国传统吉祥纹样蝙蝠纹初探[J].艺海. 2011(10)
[3]宋诗一.清朝蝠纹与福语的浅探和活化设计[D].中国美术学院,2015
[4]黄涛.谐音象征与吉祥民俗[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5]杭海, 妆匣遗珍[M].三联书店,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