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知识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作为即将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或者接受高等教育的中职学生来说,专业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们进行自我提升的重要保证。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和素养发展的导师,理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从结合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操作能力;立足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鼓励灵活应用,培养创新应用能力三个方面对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实践能力;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
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基本认知能力外,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知识之后走入生活、走入社会,以及适应生活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更是对知识学习的生活意义的一种体现和追求。因此,教师在知识教学中确立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克服知识学习中对能力发展的认知“失灵”问题,通过课堂内外教学,让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获得持续的发展。
一、结合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操作能力
对专业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获得专业能力的最基本体现。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较强,学习者要对信息知识深入理解,必须通过频繁的实践操作。因此,教师应避免只注重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而忽视让学生通过操作练习进行知识的理解,反而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避免理解困难等问题的出现,高效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作名片”时,在讲解word文本信息加工理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以“制作一个自己的名片”为任务主题展开了实践练习。学生在进行了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知识后,对自己的“名片”进行了设计和制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word文档的“文字处理”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此同时,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对图片设置、文本框调节等知识进行了更多的实践练习。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了本课知识,不仅对基本的知识进行了深入了解,产生了深刻记忆,同时其实践操作能力获得了大幅提升,并有了基于实践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模式的思维。
二、立足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在现实社会中,绝大部分问题的出现,都不会以单个知识点的应用为出发点,而是更倾向于考研解决问题者对专业知识理解的系统性;不仅考验问题解决者的具体操作能力,更考验给他们对问题的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成熟。因此,驾驶应当从“实际”的问题出发,通过“项目”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剖和解决计划的制定时,发展其整体思维,同时,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助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作库存商品统计图”一课时,就根据某个超市的虚拟库存商品表单进行了表格设计和制作。在针对此项数据进行整理时,教师引导学生首先将库存商品的各项属性进行了列举,以便在表格中进行具体的展示。如“库存商品名称”、“库存商品型号”、“库存数量”、“入库记录”等属性。然后进行了表格的设计,针对库存商品的各项属性,进行了文档的“行”和“列”的设计,并根据“入库记录”属性的复杂性,进行了“时间”、“数量”、“签字”等属性的继续列举。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了表格的制作。在针对整个项目的分析过程中,学生对项目的构成以及表格制作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思路上的整理,促进了学生的计算思维有效发展,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鼓励灵活应用,培养创新应用能力
应用意识和能力作为计算机学科最核心的素养之一,却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被老师忽略。要避免这种情况,助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朝着更灵活的方面发展,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也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寻找可以操作的机会,并积极赋予实践,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真正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作公司宣传片”一课时,就注重了为学生“创设”实践需求,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说道:“在计算机专业知识领域,知识点是死的。但是,对于知识点的应用场景、应用方式却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制作公司的宣传片,可不可以为自己制作一个展示自己魅力的演示文稿呢?试试看。”学生听从了教师的建议,在课下进行了创新实践,这直接促进了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提升,同时间接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其实践能力发展的需求理应得到满足,教师应当发挥自身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学习的角色功能。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所教知识,寻找“项目”,让学生的计算思维得到锻炼和有效发展,并随着学生的创新应用实践经验的积累,获得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教师也可达到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晋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1):123-124.
[2]韦燕华.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分析[J].电脑迷,2018(03):119.
关键词:实践能力;中职计算机;教学实践
对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基本认知能力外,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知识之后走入生活、走入社会,以及适应生活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我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更是对知识学习的生活意义的一种体现和追求。因此,教师在知识教学中确立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帮助学生克服知识学习中对能力发展的认知“失灵”问题,通过课堂内外教学,让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获得持续的发展。
一、结合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操作能力
对专业知识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获得专业能力的最基本体现。计算机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较强,学习者要对信息知识深入理解,必须通过频繁的实践操作。因此,教师应避免只注重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而忽视让学生通过操作练习进行知识的理解,反而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实践出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避免理解困难等问题的出现,高效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提高。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作名片”时,在讲解word文本信息加工理論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以“制作一个自己的名片”为任务主题展开了实践练习。学生在进行了word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知识后,对自己的“名片”进行了设计和制作。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word文档的“文字处理”功能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此同时,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对图片设置、文本框调节等知识进行了更多的实践练习。学生通过实践学习了本课知识,不仅对基本的知识进行了深入了解,产生了深刻记忆,同时其实践操作能力获得了大幅提升,并有了基于实践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模式的思维。
二、立足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在现实社会中,绝大部分问题的出现,都不会以单个知识点的应用为出发点,而是更倾向于考研解决问题者对专业知识理解的系统性;不仅考验问题解决者的具体操作能力,更考验给他们对问题的认知,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成熟。因此,驾驶应当从“实际”的问题出发,通过“项目”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解剖和解决计划的制定时,发展其整体思维,同时,促进学生计算思维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助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作库存商品统计图”一课时,就根据某个超市的虚拟库存商品表单进行了表格设计和制作。在针对此项数据进行整理时,教师引导学生首先将库存商品的各项属性进行了列举,以便在表格中进行具体的展示。如“库存商品名称”、“库存商品型号”、“库存数量”、“入库记录”等属性。然后进行了表格的设计,针对库存商品的各项属性,进行了文档的“行”和“列”的设计,并根据“入库记录”属性的复杂性,进行了“时间”、“数量”、“签字”等属性的继续列举。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了表格的制作。在针对整个项目的分析过程中,学生对项目的构成以及表格制作所需要的知识进行思路上的整理,促进了学生的计算思维有效发展,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鼓励灵活应用,培养创新应用能力
应用意识和能力作为计算机学科最核心的素养之一,却在平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被老师忽略。要避免这种情况,助力学生的实践能力朝着更灵活的方面发展,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也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寻找可以操作的机会,并积极赋予实践,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真正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制作公司宣传片”一课时,就注重了为学生“创设”实践需求,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说道:“在计算机专业知识领域,知识点是死的。但是,对于知识点的应用场景、应用方式却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制作公司的宣传片,可不可以为自己制作一个展示自己魅力的演示文稿呢?试试看。”学生听从了教师的建议,在课下进行了创新实践,这直接促进了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提升,同时间接促进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其实践能力发展的需求理应得到满足,教师应当发挥自身引导学生进行高质量学习的角色功能。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所教知识,寻找“项目”,让学生的计算思维得到锻炼和有效发展,并随着学生的创新应用实践经验的积累,获得实践能力的整体提升,教师也可达到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肖晋华.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1):123-124.
[2]韦燕华.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计算机教学分析[J].电脑迷,2018(0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