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信神秘,但不喜欢具象的魔法;向往在闹市修行,以出世的心态积极入世,不拒绝所有新的事物。这便是庆小松对自己的定义。
是叛逆的又是禅意的
“小和尚与老和尚一同赶路。途中,功夫高强的小和尚惩治了一群强盗。入夜,强盗们潜入寺庙,意欲报复。当强盗的拳头重重地击向老和尚时,老和尚依然双手合+面露微笑,强盗的拳头挥到之处都是空荡荡的。最终,在佛像前,强盗们虔诚地跪拜着……”
最近,加拿大的孩子将看到一部来自中国的动画片《ENTER THE ZEN 》。动画片只有短短的10分钟,还几乎没有对白,一个接一个画面,像流动的剪影。这部动画片便是庆小松制作的。
虽然只有10分钟,也没什么对白,但庆小松却语出惊人:我想说明的是中国的“禅”。
一定程度上这个禅意也是被“逼”出来的。制片方要求说,题材要用中国的少林寺,受众群却是加拿大的孩子。怎么办?最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便是这样一个简洁的表达。有趣的是,这种简洁反而更体现出了返璞归真式的禅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博爱精神,便以这样简洁的表达传递给金发碧眼的孩子们。
对话中,庆小松像是在问自己:“要表达老和尚比小和尚的武功更强,用更高强的武功吗?那样的话,不还是停留在同一层面无法深入吗?”于是,在他看来,强盗的拳头所及之处,是一种空荡——不纠结于世俗的强弱,一切归入虚无。当你所面对的已然是“空”,所谓的力量又有什么意义?
庆小松说,这便是他心目中的“禅”。
虽说“一切归入虚无”,但千万别以为庆小松是一个不倒翁式的好好先生;他不仅是叛逆的,还是先锋的——就连国外最新流行的BUFF头巾又翻出了什么花样,他都可以聊得天花乱坠。他说:“我骨子里具有传统文人的某些特质,虽然不敢自夸为文人但我又的确对传统文化有着近乎偏执的反抗和批判。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双重性?后来我想,可能是我不断想去逼近那种无为而治的境界。”
扔了钞票学画画
在第一眼看到庆小松时,几乎不敢相信他是一个上海男人——那块头,搭个褡裢不就可以去摔跤吗?不过,还真有一些摔跤的基因在他身上,他曾在内蒙古生活了近10年。
庆小松的父母是中国第一代坦克设计师,当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去了内蒙古。10岁前后,父亲病逝,庆小松又回到上海。大学毕业后,庆小松进了银行工作,这在今天依然是令人羡慕的“金饭碗”,更甭提10多年前了,可他却想离开。他说:“我从小酷爱绘画,中学时候自己就业余学习。虽然进了银行,但我还总想着破釜沉舟辞职去读美院。”为了这,母亲几乎跪下来求他不要做傻事——银行的工作既稳定待遇又不错,好不容易托亲戚才得来的机会,却要扔了去涂颜料?
庆小松知道通过正规渠道辞职不容易,就干方百计地在技能考试时考不及格,尽量拖延转正,同时跑去美院了解各类招生情况。
让庆小松沮丧的是,美院的学费太昂贵了,他家里根本承受不了。回来的路上,他忽然想起来进门时看到的一份海报,是美影厂一个动画班的招生启事。那时的庆小松对动画没什么概念,但觉得动画和“画”总比钞票和“画”更沾边一些。他报名了。
动画班上课是每天下午,庆小松只能翘班,再用周日加班来补偿。很快,顶头上司知道了实情,非常生气,还把庆小松调去了保卫科,每天早晚负责押送运钞车。押送运钞车可不是玩的,没办法离开,动画课眼睁睁就要上不成了。庆小松一急,“我冲进她办公室,说,我是一定要走的,你还是另派人吧!”
就是在这个动画班里,庆小松先是以高分考进了学习班,之后又以高分进入了设计班,最终赢来了美影厂的录取机会。
三维动画的第一次练兵
终于,庆小松有机会拉起一支团队,他们都是二十来岁刚刚走出名牌大学的年轻人,对动画技术的研究比对和人打交道更感兴趣。他们不怎么理解庆小松那个GG导演的头衔意味着什么——这个大个子是来干吗的?
《高山流水》是庆小松最钟爱的曲调之一,他说自己听得都数不清多少遍了。他的作品《醉花缘》的故事,便在高山流水的旋律间如一幅古老的卷轴徐徐展开。当如水的旋律浸透夜色,他的笔下出现了一个个古意盎然的画面——俊朗的书生陶醉地弹拨古琴,月光流转在田田的荷叶间,绚丽的桃花树刺破夜空——分镜头本几乎一气呵成地画了出来。
时至今日,回首这个作品的创作,庆小松依然感慨万千:“当时谁也不知道做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因为三维动画的设计方法国内没人搞过。我曾经在美影见过日后如日中天的美国皮克斯动画公司导演,全球第一部动画电影的导演拉赛特。我在和他的交谈里理解和摸索以及借鉴二维动画设计方式。《醉花缘》是我验证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水平。”
事实上,在制作这部短片的同时,另一个更大的计划也在同时展开。
庆小松通过朋友在欧洲最高端的动画节——昂西动画节,租下了展位。经过3天3夜的后期剪辑,就在从剪辑台下来后的第30个小时,他和他的片子,踏上了这个动画人神往的欧洲小镇。
在他这个来自古老东方的小展位前,外国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最先进的GG技术,如此曼妙的珠联璧合,在一双双绿色蓝色的眼眸深处烙下了中国动画的气质。
租展位,宣传,旅行,庆小松花掉了全部的积蓄,从法国回来时虽然口袋空空,他心中却是满满的,“在和国外优秀同行的交流中,我知道了自己的位置。”
动作,只有动作才是惟一的
动画片自然以动作见长,对于自己对动作的独到理解,庆小松从不怀疑。事实上,也正是在从事动画设计以后,他才越来越确认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曾有一次,在一部加拿大动画片做完后,那位外国导演在画纸背后给他留言,“你是个非常有天赋的动作设计”。
庆小松回忆起这个留言时情感仍然丰富:“当时我特别感动,因为在我刚开始设计时,曾经有中国的导演当我的面把我画的东西揉成团扔到废纸箱里。”不过半年后,庆小松的设计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那位曾当面把他的动画扔进废纸箱的国内导演,也主动来找他合作了。
动作,这个被更多人用来辅助语言的“肢体语言”,在庆小松的笔下,却几乎替代了所有的语言功能。“动作是传达人物心理惟一的途径和方式,对白可以是假的,人物也可以保持沉默,但动作会传递内心的力量。对动作表现作适度的强化,就是强化动作本身所传达的情绪。而典型的高度,简练的动作,可以直接通往人心深处。”
随着对技巧的掌握,创作的欲望在庆小松心里越来越强。他起先发现了动作与画面的关系,又从单个人物的动作节奏放大到整个段落的节奏层面,最后放大到了整个故事的节奏上。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这时,中文系专业的底子给他带来了更“毒辣”的洞察力和表现力,在故事创作上,他很快就如鱼得水了。
至今,在互联网上搜索庆小松的作品《醉花缘》,还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和评论:“电脑动画短片《醉花缘》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2 年度金帆奖,它采用现代电脑科技手段来表现古典意境。一个老者醉酒间仿佛遇见桃花仙子,在高山流水的悠远琴声中完成了一次如梦如幻的奇异之旅。”有网友评价说,能够将GG技术与中国古典文化如此完美结合,实在令人惊艳。
(刘晓梅摘自《交际与口才》)
是叛逆的又是禅意的
“小和尚与老和尚一同赶路。途中,功夫高强的小和尚惩治了一群强盗。入夜,强盗们潜入寺庙,意欲报复。当强盗的拳头重重地击向老和尚时,老和尚依然双手合+面露微笑,强盗的拳头挥到之处都是空荡荡的。最终,在佛像前,强盗们虔诚地跪拜着……”
最近,加拿大的孩子将看到一部来自中国的动画片《ENTER THE ZEN 》。动画片只有短短的10分钟,还几乎没有对白,一个接一个画面,像流动的剪影。这部动画片便是庆小松制作的。
虽然只有10分钟,也没什么对白,但庆小松却语出惊人:我想说明的是中国的“禅”。
一定程度上这个禅意也是被“逼”出来的。制片方要求说,题材要用中国的少林寺,受众群却是加拿大的孩子。怎么办?最后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便是这样一个简洁的表达。有趣的是,这种简洁反而更体现出了返璞归真式的禅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博爱精神,便以这样简洁的表达传递给金发碧眼的孩子们。
对话中,庆小松像是在问自己:“要表达老和尚比小和尚的武功更强,用更高强的武功吗?那样的话,不还是停留在同一层面无法深入吗?”于是,在他看来,强盗的拳头所及之处,是一种空荡——不纠结于世俗的强弱,一切归入虚无。当你所面对的已然是“空”,所谓的力量又有什么意义?
庆小松说,这便是他心目中的“禅”。
虽说“一切归入虚无”,但千万别以为庆小松是一个不倒翁式的好好先生;他不仅是叛逆的,还是先锋的——就连国外最新流行的BUFF头巾又翻出了什么花样,他都可以聊得天花乱坠。他说:“我骨子里具有传统文人的某些特质,虽然不敢自夸为文人但我又的确对传统文化有着近乎偏执的反抗和批判。我也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双重性?后来我想,可能是我不断想去逼近那种无为而治的境界。”
扔了钞票学画画
在第一眼看到庆小松时,几乎不敢相信他是一个上海男人——那块头,搭个褡裢不就可以去摔跤吗?不过,还真有一些摔跤的基因在他身上,他曾在内蒙古生活了近10年。
庆小松的父母是中国第一代坦克设计师,当年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去了内蒙古。10岁前后,父亲病逝,庆小松又回到上海。大学毕业后,庆小松进了银行工作,这在今天依然是令人羡慕的“金饭碗”,更甭提10多年前了,可他却想离开。他说:“我从小酷爱绘画,中学时候自己就业余学习。虽然进了银行,但我还总想着破釜沉舟辞职去读美院。”为了这,母亲几乎跪下来求他不要做傻事——银行的工作既稳定待遇又不错,好不容易托亲戚才得来的机会,却要扔了去涂颜料?
庆小松知道通过正规渠道辞职不容易,就干方百计地在技能考试时考不及格,尽量拖延转正,同时跑去美院了解各类招生情况。
让庆小松沮丧的是,美院的学费太昂贵了,他家里根本承受不了。回来的路上,他忽然想起来进门时看到的一份海报,是美影厂一个动画班的招生启事。那时的庆小松对动画没什么概念,但觉得动画和“画”总比钞票和“画”更沾边一些。他报名了。
动画班上课是每天下午,庆小松只能翘班,再用周日加班来补偿。很快,顶头上司知道了实情,非常生气,还把庆小松调去了保卫科,每天早晚负责押送运钞车。押送运钞车可不是玩的,没办法离开,动画课眼睁睁就要上不成了。庆小松一急,“我冲进她办公室,说,我是一定要走的,你还是另派人吧!”
就是在这个动画班里,庆小松先是以高分考进了学习班,之后又以高分进入了设计班,最终赢来了美影厂的录取机会。
三维动画的第一次练兵
终于,庆小松有机会拉起一支团队,他们都是二十来岁刚刚走出名牌大学的年轻人,对动画技术的研究比对和人打交道更感兴趣。他们不怎么理解庆小松那个GG导演的头衔意味着什么——这个大个子是来干吗的?
《高山流水》是庆小松最钟爱的曲调之一,他说自己听得都数不清多少遍了。他的作品《醉花缘》的故事,便在高山流水的旋律间如一幅古老的卷轴徐徐展开。当如水的旋律浸透夜色,他的笔下出现了一个个古意盎然的画面——俊朗的书生陶醉地弹拨古琴,月光流转在田田的荷叶间,绚丽的桃花树刺破夜空——分镜头本几乎一气呵成地画了出来。
时至今日,回首这个作品的创作,庆小松依然感慨万千:“当时谁也不知道做出来会是什么样子,因为三维动画的设计方法国内没人搞过。我曾经在美影见过日后如日中天的美国皮克斯动画公司导演,全球第一部动画电影的导演拉赛特。我在和他的交谈里理解和摸索以及借鉴二维动画设计方式。《醉花缘》是我验证自己的理解和自己的水平。”
事实上,在制作这部短片的同时,另一个更大的计划也在同时展开。
庆小松通过朋友在欧洲最高端的动画节——昂西动画节,租下了展位。经过3天3夜的后期剪辑,就在从剪辑台下来后的第30个小时,他和他的片子,踏上了这个动画人神往的欧洲小镇。
在他这个来自古老东方的小展位前,外国人情不自禁地停下脚步: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最先进的GG技术,如此曼妙的珠联璧合,在一双双绿色蓝色的眼眸深处烙下了中国动画的气质。
租展位,宣传,旅行,庆小松花掉了全部的积蓄,从法国回来时虽然口袋空空,他心中却是满满的,“在和国外优秀同行的交流中,我知道了自己的位置。”
动作,只有动作才是惟一的
动画片自然以动作见长,对于自己对动作的独到理解,庆小松从不怀疑。事实上,也正是在从事动画设计以后,他才越来越确认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曾有一次,在一部加拿大动画片做完后,那位外国导演在画纸背后给他留言,“你是个非常有天赋的动作设计”。
庆小松回忆起这个留言时情感仍然丰富:“当时我特别感动,因为在我刚开始设计时,曾经有中国的导演当我的面把我画的东西揉成团扔到废纸箱里。”不过半年后,庆小松的设计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可,那位曾当面把他的动画扔进废纸箱的国内导演,也主动来找他合作了。
动作,这个被更多人用来辅助语言的“肢体语言”,在庆小松的笔下,却几乎替代了所有的语言功能。“动作是传达人物心理惟一的途径和方式,对白可以是假的,人物也可以保持沉默,但动作会传递内心的力量。对动作表现作适度的强化,就是强化动作本身所传达的情绪。而典型的高度,简练的动作,可以直接通往人心深处。”
随着对技巧的掌握,创作的欲望在庆小松心里越来越强。他起先发现了动作与画面的关系,又从单个人物的动作节奏放大到整个段落的节奏层面,最后放大到了整个故事的节奏上。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这时,中文系专业的底子给他带来了更“毒辣”的洞察力和表现力,在故事创作上,他很快就如鱼得水了。
至今,在互联网上搜索庆小松的作品《醉花缘》,还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和评论:“电脑动画短片《醉花缘》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2 年度金帆奖,它采用现代电脑科技手段来表现古典意境。一个老者醉酒间仿佛遇见桃花仙子,在高山流水的悠远琴声中完成了一次如梦如幻的奇异之旅。”有网友评价说,能够将GG技术与中国古典文化如此完美结合,实在令人惊艳。
(刘晓梅摘自《交际与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