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来源 :中学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性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地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探究性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因此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本学期学校的教学开放周活动中,笔者以“种子植物”为例,开了一节以“探究性教学模式有效性”为主题的研究课,受到听课专家和教师们的好评。
  1 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探究性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动手做”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创设情境问题是成功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情境问题又可分为基本性问题和发展性问题。所谓情境性问题是可直接从课文、试验过程等找到答案的问题。所谓发展性问题是需要运用推理和想象等解决的“深入理解”的问题。
  探究性教学模式不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更是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过程。交流和讨论是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之间主要的互动方式。交流分小组和全班两种形式,小组交流由学生组长组织,全班交流由教师主持。全班交流通常首先由某个小组的代表作重点发言,其他小组学生再作补充性发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时就学生的发言,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将讨论引向深入。
  2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2.1课前备课
  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成败在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为了让课生动、活泼、有序地进行,笔者将学生分成四组,选派组织能力较强的四位学生当组长,每组再选择一名记录员。课前对各组组长及记录员进行训练,让他们明白本节课的目的要求及组织讨论的一些方法。
  2.2情境问题的设计
  情境问题的设计是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基础,要选择和确定探究的主题,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分析教学目标;其次,要分析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通过分析,笔者创设出本节课5个情境问题:①观察种子的结构有哪些基本方法?②种子有哪些基本结构?它们各有什么作用?③种子哪一部分将发育成一个新的植物体?④如何将你们观察的种子进行分类?⑤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种子?其中问题①、②、③是基本性问题,问题④、⑤是发展性问题。
  2.3课堂教学探究过程
  2.3.1种子结构的探究过程
  在交待完这节课的情境问题和一些安全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后,笔者让学生动手解剖种子。学生先重点观察菜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并设计表格将它们的异同点罗列出来。然后再观察其它种子的结构,并在比较它们与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同时对它们进行分类。
  2.3.2全班交流
  在教师的主持下,分别由各小组的代表对上述五个问题作重点发言,其他小组学生再进行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正确的评价,提出看法,引导学生围绕所选择的情景问题深入讨论。例如,在讨论“观察种子的结构有哪些基本方法”这一问题时,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观察的一般方法:从外到内,从大到小;对不易被观察的结构还可以用染色的方法进行观察等,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可以提高观察的有效性。
  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子叶、胚、胚芽、胚轴、胚根、胚乳等这些概念对学生来说是新知识,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对照课本上的图进行观察,并学习列表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学生感受最深的是解剖菜豆不需要用刀子切就能把它分成两片,而解剖玉米要用刀子切才能分开。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认识菜豆是由两片子叶构成而玉米是由一片子叶构成的。
  对于第三个问题有些学生会认为胚芽将来发育成一个新个体,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让学生知道胚才是幼小的生命体。分类也是生物学的一项基本技能,第四个情境问题就是为培养学生分类技能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子叶的数目进行分类。第五个问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在生活中遇到的种子进行正确归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3 体会
  3.1探究性教学模式采用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符合中学生团体意识增强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喜欢在团体中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中学生的一大心理特点,通过分组讨论和全班交流,让学生互相启发、讨论、商量,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共同体会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样的学习方式也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惧怕说错的心理压力大大减轻,极大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2探究性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符合中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尝试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好奇心、喜欢尝试是中学生的另一大良好秉性,中学生喜欢尝试,喜欢动手实践。探究性教学通过一些简单易行的小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更深动地记忆,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3探究性教学模式中教师给予学生恰当而真诚的表扬和鼓励,符合中学生渴望被尊重、被认可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尊重与认可的需要也是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是他们心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表现。在集体活动中,他们渴望有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有适合自己角色的位置。他们希望得到教师和同伴们的喜欢,自己的一言一行得到关注。在探究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吝啬自己鼓励的语言和眼神,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及时反馈,注重过程性评价,尽量使用“你的想法很有创意”、“你的分析很到位”、“你的表达很专业”等鼓励性语言来评价学生,让他们自豪而自信,同时也会带动其他同学积极回答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4探究性教学模式通过情境问题的设置,抓住学生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学生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有旺盛的求知欲,他们对周围的新事物非常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意识。探究性教学模式通过设置隋景问题,在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遗传与变异类实验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常涉及到探究基因的显隐性、基因的存在位置、变异类型和验证遗传规律等。此类实验的解答依赖于学生对遗传变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需要认真体会生物学家的探索过程和实验设计方法。  1 类型一:探究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  1.1 实验原理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纯合子自交,后代只表现一种
期刊
摘要 运用生态学习理论,以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案例,进行单元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整体性原则引导学习活动的系统设计,以适应性原则引导学习活动的实施,以多样性原则引导学习活动的评价,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知识共享”的活动设计目标。  关键词 生态性学习 单元学习活动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20世纪以来,人们开始通过实验探索学习现象和学习机制的原理,创立各
期刊
摘要 围绕旁栏思考题展开论述,结合具体实例探讨如何利用旁栏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旁栏思考题 生物学教学 培养能力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1)07-0059-02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程教材中许多章节的旁栏中都有与课本相关的思考题,简称旁栏思考题,紧扣学习重难点,思考性很强,为课堂教学提
期刊
1 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路  (1) 科学的本质可以概括为知识性、概念性、过程性、探究性、开放性、社会性、STS和文化性。自然科学具有4个维度: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科学是一系列的思维方式;科学是一套探究的方法;科学要与技术和社会相互作用。科学史学科的创始人乔治·萨顿认为:科学史是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它能够帮助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的整体形象、人性的形象,从而全面地理解科学,理解科学与人文的关系
期刊
1教材分析  完整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液、血管和心脏共同构成的。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血液组成、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的基础上,以“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为载体,重点探究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本节内容与前面所学的血液知识有一定联系,与下一节心脏结构及血液循环的联系更紧密,在本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在用“受伤后出血情况不同”引入人体有不同种类的血管后,便开
期刊
一、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蛋白质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A. 核苷酸B. 脂肪酸  C. 氨基酸D. 丙酮酸  2.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结合水是良好溶剂B. 糖类是主要能源物质  C. DNA能运输氧气D. 脂肪能携带遗传信息  3. 科学家发现在南极800米
期刊
摘要 从作业系统的结构层次、内容的选取、组织方式对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分子与细胞》的作业系统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作业系统,为生物教师在生物作业设计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教科书 作业系统 教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 1003-7586(2012)01-0023-03  作业系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1 教学反思的涵义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2 教学反思的基本类型    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认为:教学反思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在“行动”前和“行动”后;第二个时段是发生在“行动”之中。教学反思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基本类型。
期刊
摘要 根据创设的果蝇体细胞与配子染色体数的关系的具体情境,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数目变化的物理模型,进而建立该过程的模型。模型的构建过程将抽象的事物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可以大大提高知识的转化效率。  关键词 探究 物理模型 减数分裂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1课题背景  《减数分裂》是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第一部分,考纲对本节知识的考查
期刊
新课改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近年来,在有关中学生物课程与教学的学术报告或研究文献中,愈来愈多的专家和学者关注中学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来组织知识,是一种非常经济和有效的组织科学课程或教学活动的方式;课程内容围绕核心概念组织展开,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核心概念,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迁移应用。在高中生物学核心的概念教学研究中,究竟什么是生物学核心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