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如何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主动获得知识,学会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由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从而学会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历史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初步尝试。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
要让学生乐意地去积极主动探索历史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因和兴趣。在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我首先播放一段远古人类活动的想象视频,直观地把远古人类的相貌、制作劳动工具、生活环境以及狩猎的情况展现出来,并配以文字说明,把本来枯燥无味的教材转化为生动直观的远古人类生活,学生的注意力就像被磁铁吸引了一般,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能够持久,形成对历史学科的深厚感情,历史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状况,及时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这样,对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驱力,具有指向和增力作用,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指导学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掌握了学习方法,他们才能步入知识的殿堂。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法指导。在教《侵略与反抗》时,我先要求学生看目录,了解这一单元由哪几个课题组成,在学完这一单元各课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单元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单元标题的关系;在一册书上完后,再引导学生探讨各单元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对课本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对各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通过设问寻疑引导学生确立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问,才有努力去探究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历史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出其中的疑惑点,让学生确立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教学《难忘九一八》一课中的“西安事变”一目时提出:“‘ 西安事变 ' 正确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现在捉住了蒋介石又能不能杀?为什么?”确立了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兴趣极浓,讨论热烈,人人动脑动口,教师从中启发诱导。学生最终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和平解決的重大意义,并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抛弃前嫌,以大局为重的宽阔胸怀。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一历史事件,并且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
“自主探究”的课堂追求应该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又不断求解的过程”,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在课堂的平等对话中实现着互学互惠,共生共长。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与教材有独立对话的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时间,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有自主合作的时间,有自主对话的时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创造出一种“对话”的情境,追求有语言内涵的灵动对话、有效对话,在互动式对话中实现思维互动,在导向式对话中进行情感诱导,在评价式对话中实现激励肯定,这样师生的思维在逐层递进的“对话”中,才能不断生发,不断深入。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主动性
要让学生乐意地去积极主动探索历史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因和兴趣。在讲《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时,我首先播放一段远古人类活动的想象视频,直观地把远古人类的相貌、制作劳动工具、生活环境以及狩猎的情况展现出来,并配以文字说明,把本来枯燥无味的教材转化为生动直观的远古人类生活,学生的注意力就像被磁铁吸引了一般,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能够持久,形成对历史学科的深厚感情,历史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根据学生课堂上注意力的集中状况,及时判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不断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这样,对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驱力,具有指向和增力作用,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通过指导学法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只有让学生学会读书,掌握了学习方法,他们才能步入知识的殿堂。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法指导。在教《侵略与反抗》时,我先要求学生看目录,了解这一单元由哪几个课题组成,在学完这一单元各课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单元各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单元标题的关系;在一册书上完后,再引导学生探讨各单元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对课本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对各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通过设问寻疑引导学生确立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古人云,学贵有疑。有疑问,才有努力去探究的目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非常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历史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出其中的疑惑点,让学生确立自主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在教学《难忘九一八》一课中的“西安事变”一目时提出:“‘ 西安事变 ' 正确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现在捉住了蒋介石又能不能杀?为什么?”确立了这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组织学生分成小组展开讨论,进行探究。学生兴趣极浓,讨论热烈,人人动脑动口,教师从中启发诱导。学生最终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和平解決的重大意义,并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抛弃前嫌,以大局为重的宽阔胸怀。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一历史事件,并且受到了很好的思想教育。
“自主探究”的课堂追求应该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又不断求解的过程”,教师、学生、教材三者在课堂的平等对话中实现着互学互惠,共生共长。我们应充分相信学生与教材有独立对话的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有自主阅读的时间,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有自主合作的时间,有自主对话的时间,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在教学中要创造出一种“对话”的情境,追求有语言内涵的灵动对话、有效对话,在互动式对话中实现思维互动,在导向式对话中进行情感诱导,在评价式对话中实现激励肯定,这样师生的思维在逐层递进的“对话”中,才能不断生发,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