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已成为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2014年全国两会以及各省市召开的两会上,推动医疗改革、缓解医患关系、改善就医环境等话题都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日前,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推出基于4G网络的远程医疗系统以及一站式的物联管理平台等相关应用,为全面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开创了新的局面。其实早在2010年,浙江移动就曾在全国首次推出12580医院预约诊疗平台,引起广泛关注。 “借助互联网推进智慧医疗时机己成熟,并且要利用好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着力推动就医模式创新升级。”全国人大代表郑杰在全国两会上表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医疗等新型的就医模式正在成为新宠,并陆续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
移动医疗速度与效率同行
随着4G网络、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医疗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2013年,浙江移动通过4G网络为医院搭建了远程医疗系统,实现了医生的远程会诊;又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搭建了120院前急救信息化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急救效率。
以首次第一时间获得救治的心肌梗死病例者为例。当时,安装了4G移动终端的试点救护车一到现场,见到的是一位呼吸困难的老年病人,急救医生初步预诊为心肌梗死,马上抬患者进车。上车之后,急救医生接通各种仪器,在一个平板电脑上输入患者身份证号,迅速调出他的电子健康档案,血犁、既往病史、过敏药物等一目了然;与此同时,救护车监护仪上所有生命体征信息也通过蓝牙同步到电脑上。为了进一步研判病情,急救医生立即与目的地医院、120指挥中心进行视频会诊,各方在清晰看到患者并共享监护数据的情况下,诊断出患者确为心梗,甚至将心梗的位置准确定位。当患者一到达医院,立马被推进了手术室,及时地抢救了过来。目前,中国移动还在进一步大力推进4G网络建设。从技术角度来说,4G的平均网速可达到80兆/秒左右,这将为提升各类医疗服务和应用的信息化水平提供有效支撑。
在武汉,早在201 3年5月,借势无线城市建设的东风,武汉移动就积极与天佑医院携手,以手机为信息化媒介,搭建起个人医护、医患互动、无线诊疗等环环相扣的智慧医疗平台,为市民健康铺就了一条医疗信息化之路。“武汉移动与天佑医院的合作将朝着华中第一家4G全覆盖医院的目标进发。”武汉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然,广州也不甘落后。日前,广州市多家三甲医院相继上线手机App软件。患者在手机上只需安装相应的医院软件后,即可在手机上完成预约挂号、排队叫号、缴费等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和看病烦等难题。除广东外,北京、上海、浙江的多家医院也已经上线了手机App应用软件。
多家商业巨头抢先布局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受青睐。而作为传统医疗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移动医疗更是受到资本的热情追捧,甚至一些医疗门诊经营者也开始逐步把眼光瞄准这片新蓝海。一时间,各类的医疗App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寻医问药也日渐成为消费者生活的新潮流。
在国外,不少大型公司也紧紧盯着这块“蛋糕”。日前,高通公司就成立了移动医疗部门“高通生命”(QualcommLife),并建立了一个技术平台,让移动医疗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对人们的用药和自我检测结果等数据进行整合,方便医生能够获得用户更加完整的健康信息。
而以色列LabStyle Innovations公司近日发布了一款新型手机血糖测试仪,糖尿病人可以实时监控自己的血糖水平。据该公司官网发布的消息称,这款名为Dario的血糖仪可以直接插入智能手机。它自带的一款软件程序,能实时记录、监控并分析使用者的血糖。为客户使用方便,该测试仪兼容苹果IOS和安卓系统。
近日,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以下简称GVR)对外发布的报告称,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规模预计到2020年有望达到490亿美元。另据艾媒咨询的预测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
同时,据艾媒咨询的统计数据还显示,我国现阶段移动医疗APP己达2000多款。比如提供药品介绍和购药服务的“掌上药店”;满足专业人士了解专业信息和查询医学参考资料需求的“杏树林”;满足寻医问诊需求的“春雨掌上医生”;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平台,“就医160”等。
2014年1月,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2014年10大预测》也指出,移动医疗系统在大型医院快速普及,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报告提及移动医生类应用系统(例如移动调取电子病历、移动诊断和会诊)。截至2013年9月,中国17. 5%的三级医院已经使用了移动医疗系统。
移动互联网的人力推动,正在改变着人们信息获取的方式,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及时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医疗、养生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加深,这种需求也将呈上升趋势。可以说,移动医疗正成为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热点,吸引了诸多业内人士的关注,被视为是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蓝海。
移动医疗应用落地成关键
尽管手机看病给用户带来了便利,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发展阻力和挑战。
首先,缺乏行业的监管。从实际发展来看,现阶段移动医疗领域的监管仍然可以用“空白”二字概括。比如移动医疗资格的认证与服务,如果通过移动医疗APP诊断,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将非常棘手,且相关法律文件也并无参考案例。
其次,当前用户的认知度偏低。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日前仅有8. 6%的用户了解移动医疗,而用户完全没接触过且不清楚的高达77. 1%。有业内人士则认为,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大众对医疗健康的积极关注,移动医疗得到了一定成长,但当前仍需要很多医疗机构和政府对移动应用、云计算等概念作进一步的引导和教育。
当前我国移动医疗APP的产品尽管已达2000余种,但绝大部分的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度并不高,且在较为缺乏具有医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情况下,直接导致了该类产品的研发受限。
当前,我国现阶段的移动医疗正处于起步阶段,各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并不清晰。目前移动医疗App变现的途径最主要包括广告、增值服务、在线问诊等三种渠道。但有业界人士担心,以上三种渠道都存在着不同缺陷,现在还没有看到真正成熟的变现模式;其运作模式也仅仅体现在用户积累及活跃度方面,如果企业没有从真正解决用户实际性问题角度出发,最终留住用户也只能成为空谈。
同时,GVR的报告也指出,移动医疗市场如果想要获得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保证各企业在市场利益面前都能保持有序竞争,而且还需要能针对移动医疗服务制定统一的标准,这些对于大众能否完全接受移动医疗这种新兴的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日前,中国移动浙江分公司推出基于4G网络的远程医疗系统以及一站式的物联管理平台等相关应用,为全面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开创了新的局面。其实早在2010年,浙江移动就曾在全国首次推出12580医院预约诊疗平台,引起广泛关注。 “借助互联网推进智慧医疗时机己成熟,并且要利用好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着力推动就医模式创新升级。”全国人大代表郑杰在全国两会上表示。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医疗等新型的就医模式正在成为新宠,并陆续在全国多地推广应用。
移动医疗速度与效率同行
随着4G网络、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智慧医疗的步伐正在逐步加快。
2013年,浙江移动通过4G网络为医院搭建了远程医疗系统,实现了医生的远程会诊;又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搭建了120院前急救信息化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急救效率。
以首次第一时间获得救治的心肌梗死病例者为例。当时,安装了4G移动终端的试点救护车一到现场,见到的是一位呼吸困难的老年病人,急救医生初步预诊为心肌梗死,马上抬患者进车。上车之后,急救医生接通各种仪器,在一个平板电脑上输入患者身份证号,迅速调出他的电子健康档案,血犁、既往病史、过敏药物等一目了然;与此同时,救护车监护仪上所有生命体征信息也通过蓝牙同步到电脑上。为了进一步研判病情,急救医生立即与目的地医院、120指挥中心进行视频会诊,各方在清晰看到患者并共享监护数据的情况下,诊断出患者确为心梗,甚至将心梗的位置准确定位。当患者一到达医院,立马被推进了手术室,及时地抢救了过来。目前,中国移动还在进一步大力推进4G网络建设。从技术角度来说,4G的平均网速可达到80兆/秒左右,这将为提升各类医疗服务和应用的信息化水平提供有效支撑。
在武汉,早在201 3年5月,借势无线城市建设的东风,武汉移动就积极与天佑医院携手,以手机为信息化媒介,搭建起个人医护、医患互动、无线诊疗等环环相扣的智慧医疗平台,为市民健康铺就了一条医疗信息化之路。“武汉移动与天佑医院的合作将朝着华中第一家4G全覆盖医院的目标进发。”武汉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然,广州也不甘落后。日前,广州市多家三甲医院相继上线手机App软件。患者在手机上只需安装相应的医院软件后,即可在手机上完成预约挂号、排队叫号、缴费等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和看病烦等难题。除广东外,北京、上海、浙江的多家医院也已经上线了手机App应用软件。
多家商业巨头抢先布局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越来越受青睐。而作为传统医疗和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移动医疗更是受到资本的热情追捧,甚至一些医疗门诊经营者也开始逐步把眼光瞄准这片新蓝海。一时间,各类的医疗App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增长,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寻医问药也日渐成为消费者生活的新潮流。
在国外,不少大型公司也紧紧盯着这块“蛋糕”。日前,高通公司就成立了移动医疗部门“高通生命”(QualcommLife),并建立了一个技术平台,让移动医疗企业能够更加便捷地对人们的用药和自我检测结果等数据进行整合,方便医生能够获得用户更加完整的健康信息。
而以色列LabStyle Innovations公司近日发布了一款新型手机血糖测试仪,糖尿病人可以实时监控自己的血糖水平。据该公司官网发布的消息称,这款名为Dario的血糖仪可以直接插入智能手机。它自带的一款软件程序,能实时记录、监控并分析使用者的血糖。为客户使用方便,该测试仪兼容苹果IOS和安卓系统。
近日,美国市场研究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以下简称GVR)对外发布的报告称,全球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的规模预计到2020年有望达到490亿美元。另据艾媒咨询的预测显示,2017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
同时,据艾媒咨询的统计数据还显示,我国现阶段移动医疗APP己达2000多款。比如提供药品介绍和购药服务的“掌上药店”;满足专业人士了解专业信息和查询医学参考资料需求的“杏树林”;满足寻医问诊需求的“春雨掌上医生”;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平台,“就医160”等。
2014年1月,信息技术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2014年10大预测》也指出,移动医疗系统在大型医院快速普及,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报告提及移动医生类应用系统(例如移动调取电子病历、移动诊断和会诊)。截至2013年9月,中国17. 5%的三级医院已经使用了移动医疗系统。
移动互联网的人力推动,正在改变着人们信息获取的方式,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及时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医疗、养生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随着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的加深,这种需求也将呈上升趋势。可以说,移动医疗正成为整个移动互联网的热点,吸引了诸多业内人士的关注,被视为是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蓝海。
移动医疗应用落地成关键
尽管手机看病给用户带来了便利,但是依然存在不少的发展阻力和挑战。
首先,缺乏行业的监管。从实际发展来看,现阶段移动医疗领域的监管仍然可以用“空白”二字概括。比如移动医疗资格的认证与服务,如果通过移动医疗APP诊断,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和纠纷,将非常棘手,且相关法律文件也并无参考案例。
其次,当前用户的认知度偏低。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日前仅有8. 6%的用户了解移动医疗,而用户完全没接触过且不清楚的高达77. 1%。有业内人士则认为,随着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大众对医疗健康的积极关注,移动医疗得到了一定成长,但当前仍需要很多医疗机构和政府对移动应用、云计算等概念作进一步的引导和教育。
当前我国移动医疗APP的产品尽管已达2000余种,但绝大部分的移动医疗APP用户参与度并不高,且在较为缺乏具有医学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情况下,直接导致了该类产品的研发受限。
当前,我国现阶段的移动医疗正处于起步阶段,各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并不清晰。目前移动医疗App变现的途径最主要包括广告、增值服务、在线问诊等三种渠道。但有业界人士担心,以上三种渠道都存在着不同缺陷,现在还没有看到真正成熟的变现模式;其运作模式也仅仅体现在用户积累及活跃度方面,如果企业没有从真正解决用户实际性问题角度出发,最终留住用户也只能成为空谈。
同时,GVR的报告也指出,移动医疗市场如果想要获得健康发展,不仅需要保证各企业在市场利益面前都能保持有序竞争,而且还需要能针对移动医疗服务制定统一的标准,这些对于大众能否完全接受移动医疗这种新兴的模式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