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他们能够做到全面发展,进而能从课本里走出来,脱离那种死记硬背的常规模式,使课堂中、书本里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那么,在地理课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更有效、更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呢?地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充分运用地理图像可以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一、地图册的特点和作用
中学适用的《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是专门为地理教学而设计、编绘的。它以地理教材为依据,编制了大量配合地理教学的各类地图、示意图、景观图、剖面图等,内容上它具有丰富性的特征;它在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方面,比课文具有简炼性和直观性;在目的选择、图幅内容和编排次序方面与教材体系结构具有一致性;与课文紧密配合,互相补充,并保持地图册自身的相对完整性;与课文插图分工,各有侧重,统筹安排,相互配合,并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地图册在题材选择,内容取舍等方面充分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它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之一,也是同学们的学习帮手,地图册在表示方法上,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地理知识的能力,它是学生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和课外自学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它与地理课本配套,学生人手一册,学生掌握读图方法之后,它就是“第二教科书”,并且篇幅少,比课本便于携带,当教师声音信号和课文中的文字系统消失时,地图册就成为学生随时、随地、随身陪伴的好老师;学习地理必须有图,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地图册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之一。
二、地图册的运用
1、选图。根据讲授计划,依据课文内容,在地图册中找出相关的地方。认真研究每幅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与课文中的内容如何配合,这些都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例如,讲授“地球”一章教材时,中国地图册“地球知识”中的一些图幅可与教材配合使用。
2、识图。即开始学习辨识地图。这是学会读力图、用图的第—步。识图,首先是认识什么是经线、纬线、比例尺、图例等数学要素,知道它们的形状和表示方法;其次,应了解水系、地形类型、地势高低、海洋的深浅、城镇、境界等地理要素的代表符号,以及各类符号的色彩(色相和色调)的表示方法;另外,还应懂得地图符号的文字注记规则和字体的变化。
这里,应注意的是:教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对于初学地理,尚未接触过地图的学生来说,要让他(她)们认识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指出各种符号的位置,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教师在挂图上做示范性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在地图册中找到它相应的位置。教师的示范作用是重要的,也是课堂常规所能做到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跟着教师学着辨识地图册上的地图,更是非常必要的,而这点往往是被大多数老师所忽略的。教师绝不应怕学生对地图册使用不当影响教学效果,就放弃在课堂上使用地图册。总之,课堂上,以教师引导为主,师生密切配合,挂图与地图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地图册的作用,—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读图。所谓读图,就是随着识图能力的提高,依据读图规范,学生能用语言或文字说出地图的内容,即把地图的形象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的过程。
读图,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读图要明确基本要求。地理教学大纲对读图的要求是:使学生能根据经纬网辨别方向,能读出任意地点的经纬度数;能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山脉走向和坡度陡缓;能熟悉常见的符号和注记的一般规则;能看懂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能根据地图独立的分析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水文及工农业等)的特征,以及各地理事物间的的相互影响;能对照几种内容不同的地图,综合说明各种地理事物之间(包括各自然要素之间、各经济要素之间、自然与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归纳出—个地区的区域特征。第二,读图要有计划性,注意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为掌握阅读地图的技能打下基础;分散训练,使地图的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地名和其他地理要素,确定经纬度位置,定方向等,这是经常要训练的技能,要做到准确、熟练、准中求快。读图时,可引导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圈出符号注记或其它记号,以便于再读图时醒目,并加深印象。
阅读地图要注意部分和整体相结合。在中国地图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分区地图,要注意与全国地图相对照。在世界地理教学中,阅读别国地图,要注意该国所在的大洲地图,以加深和理解整体和局部的位置关系。
4、用图。用图不能停留在地理事物的识记上,要运用地图分析现象,综合概括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归纳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地理的区域特点及地理规律性。
用图的能力是—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持续不断地进行,一定得掌握循序渐进的规律性。读图分析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幅地图到多幅地图的复合运用。例如,讲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时,可与我国年降水量图相对照阅读。通过分析降水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从而得出因外流区降水充沛,所以河流多,水量大,流程长。内流区内降水少,则河流少、水量小、流程短。所以讲,充分有效地在课堂上使用地图工具,是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技能,进而形成一定的能力素质的有效方法。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环环相扣,前面是基础,后面是提高。地理教学对学生较高的要求,是能独立应用各种地图,描述指定地区的地理特征。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最根本点就是,在前面所提到的内容,只要加强地理课上地图册的使用效率,多从地图册人手去解决地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反复盼训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去借助地图,而不是首先翻书去找,因为许许多多的地理问题都可以从地图册上得到答案。
一、地图册的特点和作用
中学适用的《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是专门为地理教学而设计、编绘的。它以地理教材为依据,编制了大量配合地理教学的各类地图、示意图、景观图、剖面图等,内容上它具有丰富性的特征;它在表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相互关系方面,比课文具有简炼性和直观性;在目的选择、图幅内容和编排次序方面与教材体系结构具有一致性;与课文紧密配合,互相补充,并保持地图册自身的相对完整性;与课文插图分工,各有侧重,统筹安排,相互配合,并保持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地图册在题材选择,内容取舍等方面充分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它是教师教学的工具之一,也是同学们的学习帮手,地图册在表示方法上,充分考虑到学生接受地理知识的能力,它是学生课堂学习、课后复习和课外自学不可缺少的学习工具;它与地理课本配套,学生人手一册,学生掌握读图方法之后,它就是“第二教科书”,并且篇幅少,比课本便于携带,当教师声音信号和课文中的文字系统消失时,地图册就成为学生随时、随地、随身陪伴的好老师;学习地理必须有图,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地图册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源泉之一。
二、地图册的运用
1、选图。根据讲授计划,依据课文内容,在地图册中找出相关的地方。认真研究每幅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与课文中的内容如何配合,这些都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例如,讲授“地球”一章教材时,中国地图册“地球知识”中的一些图幅可与教材配合使用。
2、识图。即开始学习辨识地图。这是学会读力图、用图的第—步。识图,首先是认识什么是经线、纬线、比例尺、图例等数学要素,知道它们的形状和表示方法;其次,应了解水系、地形类型、地势高低、海洋的深浅、城镇、境界等地理要素的代表符号,以及各类符号的色彩(色相和色调)的表示方法;另外,还应懂得地图符号的文字注记规则和字体的变化。
这里,应注意的是:教师“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不仅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对于初学地理,尚未接触过地图的学生来说,要让他(她)们认识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正确指出各种符号的位置,就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由教师在挂图上做示范性的讲解,然后再让学生在地图册中找到它相应的位置。教师的示范作用是重要的,也是课堂常规所能做到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跟着教师学着辨识地图册上的地图,更是非常必要的,而这点往往是被大多数老师所忽略的。教师绝不应怕学生对地图册使用不当影响教学效果,就放弃在课堂上使用地图册。总之,课堂上,以教师引导为主,师生密切配合,挂图与地图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地图册的作用,—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读图。所谓读图,就是随着识图能力的提高,依据读图规范,学生能用语言或文字说出地图的内容,即把地图的形象语言转化成文字语言的过程。
读图,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读图要明确基本要求。地理教学大纲对读图的要求是:使学生能根据经纬网辨别方向,能读出任意地点的经纬度数;能在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山脉走向和坡度陡缓;能熟悉常见的符号和注记的一般规则;能看懂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能根据地图独立的分析一些地理事物和现象(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水文及工农业等)的特征,以及各地理事物间的的相互影响;能对照几种内容不同的地图,综合说明各种地理事物之间(包括各自然要素之间、各经济要素之间、自然与经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归纳出—个地区的区域特征。第二,读图要有计划性,注意集中训练与分散训练相结合。集中训练为掌握阅读地图的技能打下基础;分散训练,使地图的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地名和其他地理要素,确定经纬度位置,定方向等,这是经常要训练的技能,要做到准确、熟练、准中求快。读图时,可引导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圈出符号注记或其它记号,以便于再读图时醒目,并加深印象。
阅读地图要注意部分和整体相结合。在中国地图教学时,引导学生阅读分区地图,要注意与全国地图相对照。在世界地理教学中,阅读别国地图,要注意该国所在的大洲地图,以加深和理解整体和局部的位置关系。
4、用图。用图不能停留在地理事物的识记上,要运用地图分析现象,综合概括各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归纳出地理事物的成因,地理的区域特点及地理规律性。
用图的能力是—个长期的培养过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持续不断地进行,一定得掌握循序渐进的规律性。读图分析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单幅地图到多幅地图的复合运用。例如,讲我国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时,可与我国年降水量图相对照阅读。通过分析降水与河流分布的关系,从而得出因外流区降水充沛,所以河流多,水量大,流程长。内流区内降水少,则河流少、水量小、流程短。所以讲,充分有效地在课堂上使用地图工具,是学生形成一定的地理技能,进而形成一定的能力素质的有效方法。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环环相扣,前面是基础,后面是提高。地理教学对学生较高的要求,是能独立应用各种地图,描述指定地区的地理特征。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最根本点就是,在前面所提到的内容,只要加强地理课上地图册的使用效率,多从地图册人手去解决地理问题,对学生进行反复盼训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去借助地图,而不是首先翻书去找,因为许许多多的地理问题都可以从地图册上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