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优秀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探讨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也是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不是凭空产生的,不可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而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特色、最具底蕴、最让学生感到亲切的,莫过于各地的地方文化。地方高校扎根地方办教育,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现实素材和丰富营养。以吴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以下简称原理课)为例进行课程设计,探讨地方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效机制。
  [关    键   词]  地方优秀文化;吴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9-0036-023
   一、地方优秀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独特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各具特色的地方优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进性不仅在于它是文明的荟萃,更在于其中所涵养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一)地方优秀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养分
   “历史不外乎是各个时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条件下继续从事先辈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条件。”[1]扎根于历史中的地方文化博大精深,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当下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地方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其中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价值追求、道德品质和思想作风本身就是一种优质的、本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更容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引导大学生发展的基本取向。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弘扬与创新地方优秀文化必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地方优秀文化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文化的力量是最持久且最深入人心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是最具活力和最有效果的。地方高校扎根地方办教育,享受着地方文化的滋养,与地方文化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亲和力、凝聚力、感染力的基础作用。[2]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带有强烈的地域特征,与各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精神风貌、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承载着强烈的民族情感。大学生虽生活在校园中,但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地方文化,一些充满活力、感染力的新鲜事物天然地吸引着他们的亲近,这些鲜活的案例来自生活,推动大学生的认知和认识,引发其思考。而这恰是一个从“入眼、入耳”到“入心”的认识过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三)地方优秀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营造了实践环境
   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近年来思政学者不断尝试进行创新和改革,但部分措施更加偏重理论,不够接地气,故缺乏可操作性。地方优秀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各校可充分结合地方文化定位和资源情况,在地方文化场域中进行思政课教学改革,使教育效果得到最大化彰显。以无锡太湖学院为例,吴文化是无锡的文脉之根,历史为这座城市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物质遗产和文化遗产。古有泰伯庙、吴文化遗址博物馆、春秋古城、惠山古镇等;近代以来古运河沿线上诞生了最密集的民族工商企业,以及一些实业家的旧宅故居;现在各类文体活动、节目演出、百姓日常生活当中所折射出的精神状态、行为等,都能让身处其中的高校学生切身感知和判断这座城市的文化、审美、民风与道德水准。
   二、吴文化资源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策略
   (一)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抓手,找准吴文化与原理课的内容契合点
   《原理》2018版新教材,除了导论外,共由三个部分七章组成。如导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这一部分,马克思、恩格斯汲取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的养分,尊重文化差异、包容价值多元。从文化的教学来讲,吴地人认可泰伯所带来的中原文明的先进性,择优而学、尚好擅学,这种融合对后来无锡工商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事业作出的努力与牺牲亦可与吴地无数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相联系。
   第一部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别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应教材第一章到第三章。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刺绣的发展兴盛离不开纺织、丝织业的发展;吴地繁华的商业和频繁的对外贸易则是得益于水利和交通航运事业的发展;吴地的秀美山水,养育了匠心独具的手工艺群体。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但并不主张英雄人物和人民群众的对立,于是在吴文化中我们能够发现脍炙人口的诗文戏曲、丰富多彩的文物古迹,它们累经世代更迭,却相对完整地保留了鲜明的吴地生活特色。
   第二部分主要是政治经济学,对应书本第四、五章。“工商名城”是无锡的重要特征,也是无锡区别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文化标识,彰显了无锡近代以来的历史轨迹。古运河成就了无锡崛起的独特历史,如今着力打造“智慧城市”品牌,吸引了诸多国内外互联网企业的加盟。这些企业包括无锡本土知名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史都可作为学习案例,找出相关契合点,来解释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观点。    第三部分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分两章进行论述。吴文化中重德惜誉、识大体、择优而学、宽容差异的品格都是人类社会向前进步、社会和平演变的重要文化基础。泰伯之德孕育了吴文化“尚德”的底色,于是“至德名邦”成为吴地从政者们的梦想,促使他们不断以务实的精神实现社会和谐、重视人民福祉。此外,对道德荣誉的重视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行为导向,培养跨文化的适应能力,演绎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精神——一种家国精神和大局精神[4]。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单纯的课堂讲授相对来讲比较枯燥,可以通过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地方优秀文化与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道德精髓,凸显其跨越时空的时代价值,引导学生从地方优秀文化中汲取道德滋养,实现个人价值观念和境界的升华。校园实践活动可以是组织地方文化讲坛、研讨会,也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举办文体活动,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校外实践活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参观地方文物古迹、名人故居,或者走访民间艺人、实际感受民俗民情。
   三、构建地方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效机制
   地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植根于地方文化的土壤之中,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本地文化资源中所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整理与整合,积极构建教育合作平台,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地,打造具备地方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才能更好地实现地方优秀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良性互动。
   (一)深入理论挖掘和研究,重视实践平台打造
   将地方优秀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是关键。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5]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的学习和研究,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资源,推动优秀文化进课堂。此外,学校要支持师生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通过课题立项、调查报告等形式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的导向。无锡太湖学院成立了吴文化研究所、定期举办“吴文化大讲堂”,组织教师挖掘当地民间习俗、历史风情、文化古迹资源,并以中国吴文化博物馆、荣毅仁纪念馆、东林书院、惠山泥人大师工作室等为依托,建立特色教育基地。
   (二)依托新媒体平台开辟网络教育阵地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交流的主要渠道,随之出现的网络亚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信息,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也是契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抢占网络高地,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漫画、微视频、歌曲等形式展现,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定期更新与吴文化相关的文章、组织闪现活动等。此外,思政课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丰富的地方文化线上资源,及时回应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疑惑,让地方文化中所涵养的良好道德风尚走进学生的内心,于无形中铸就高尚的气质和品格。
   (三)创造具有地方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6]地方优秀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充满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这是地方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可以在基础建设设计中融入地方历史资源,嵌入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无锡太湖学院校训“自强不息,经世致用”就是对无锡工商文化的呼应,弘扬吴文化中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尚德务实的精神。校园景观设计符合典型的江南园林的别致秀气,各学院楼根据专业特点,规划了与之相关的名人名言或文化宣传栏,让广大师生浸润在吴文化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
   一个人对国家和民族的自信,本质上就是文化自信。在传承和发展地方优秀文化的同时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形成民族文化的自觉认同,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让他们成为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47,540.
   [2]梁文宏.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刘冯文化为例[J].理论观察,2015(4):10-1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4]李湘云.泰伯奔吴的文化贡献力[N].无锡日报,2018-03-19(4).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92.
  ◎編辑 郑晓燕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已成为未来教育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基于微观经济学这一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程,借助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线上课程资源,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完善教学体系,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微观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在线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依托与贵州省高校合作的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腾讯会议和中国慕课等免费网络资源,以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为例,探索基于OPAD理论的在线对分教学改革,任课教师将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前教育心理学教学全过程,利用OPAD在线对分课堂开展学前教育心理学在线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信息传播方式,避免在线教学环境下学生的隐型逃课行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期刊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更是一门旨在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如何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对整个课程的有效传导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 键 词] 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中制订目标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虽然每个高校的课程名称不尽相同,但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的目标都是一致的。为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大学生制订准确的职业生涯目标有助于为大学生指明方向,而如何制订出准确、且适合于每个不同的个体的目标是中心,将结合S大学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目标,从三个方面具体尝试建立适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  [关
期刊
[摘 要] 贵州省六盘水市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并有着“西南煤海”的称号。单一的产业结构和日渐衰退的矿产资源对当地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带来阻力,产业转型迫在眉睫。因此,可基于资源型城市转型问题建设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通过分析六盘水市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矿产资源概况,对基于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提出建议。  [关 键 词] 资源型
期刊
[摘 要] 根据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以燃烧学实验课程思政建设为例,从教学内容思政元素设计、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开展了实验课程思政教学建设探索。课程建设将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元素有机耦合,实现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辩证思维、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育人目标。  [关 键 词] 能源动力;实验课程;思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2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就业质量与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到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小到影响学生和其家庭的切身利益。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应主动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从全新视角入手,尝试将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看作是一个社会生态系统,构建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共育模式,加强高校就业教育与思想
期刊
[摘 要] 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基地,广西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美术学专业课程美术鉴赏与批评内容的一部分,从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探索新的发展途径,是课程设计者在后现代教育观下需要重新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关 键 词] 广西美术类非遗;高校美术课程;美术鉴赏与批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学界是一个蕴含丰富而又极具争议的话题。它以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目的的解放性和教育内容的均衡性等核心理念而备受关注。菏泽学院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在高校教学改革实践中,针对通识教育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围绕通识教育目标,明确课程定位,构建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强化课程团队,加强课程管理,打造有特色、有灵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课
期刊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社会主义高校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指明了方向。通过对习近平高校教育思想主要内容的梳理,研究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现实意义,从教材、教法、师资三方面实现创优实践,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的质量和水平,构建思政课程共同体,促进高校思政课程群建设,并探索出一条适合“概论”课程特点的优化发展教学实践路径。  [关 键 词] 习近平高校教育思想;思政课;实现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