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是小学低年级常见的文本体裁,许多低年级语文教师也都比较“擅长”教学童话。然而,要真正理解童话,把握童话文体的特征,真正实现儿童本位的童话教学,却是我们所有人需要思考的。只有站到儿童立场上,才能让童话教学“保持着地道的情趣、温度、感性和语文味”,还给孩子们“一个妙趣横生的语文世界”。我以苏教版第四册的“猴子种果树”为例,谈几点童话教学的思考。
思考一:为什么是猴子———童话中的“面具化”人物。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这是儿童文学作者、教材编者和广大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事关民族的未来。今天,我们在此问题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那就是:童年应该是有阅读伴随的一段独特而神奇的单向旅程,阅读是儿童精神打底的工程,必须用高品位的儿童文学作品滋养儿童的心灵。基于此,近年来,一股批判的劲风袭卷各版小语教材,或责之“虚假”,或批之“轻薄”,或言之“道德绑架”,不一而足。对此,我倒心存乐观。因为以我从教近二十年的经历来看,我们的小语教材虽存在诸多问题,但却始终在进步。诚然,因为教材篇幅的限制,单篇的课文不可能编得很长,但短小的作品并不一定没有“品位”或“营养价值”的含量。就以《猴子种果树》这则童话文本而言,或许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没有脱离“教训”甚至“驯化”窠臼,严重缺失“儿童立场”的童话文本。与相同主题的《小猴子下山》《小猫钓鱼》《蜗牛的奖杯》等结构草率、虚构严重、人物形象扁平、教化倾向明显的文本相比,这则文本并不是一无是处。如,这猴子的形象就比较丰富,这小猴子活泼可爱,有追求,有思想(但尚不独立),勤劳尽责,乐于听从他人正确的意见,但也见异思迁,草率行事,但这不正是“猴子”的天性使然吗?此外,这则童话文本采取了现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复调”手法而又融入了本土元素,隐含着中国式思维的表达方式。最为可贵的是,虽然故事也给儿童呈现了一个“失败的教训”,但比那些意图非常明显的、主题赤裸先行的所谓童话相比,已经好了很多。所以,这正是我无比欣赏《小猪变形记》《爱心树》《犟龟》等外国童话(绘本)故事的原因,即便是像《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带有悲剧色彩的传统童话,给人带来更多的是温暖和感动。
思考二:到底怎么看这只猴子———读者视角与教学视角的分野与弥合。
怎么看这只猴子,是教学的前提。我们倡导儿童本位的文学,那是从创编者的角度来说,在教学的角度,我们何尝不需要儿童本位的教学呢?什么是儿童本位的教学,我理解就是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其实,我们可以把这只猴子看成是儿童的一个背影,儿童本位的文本解读立场,看到的猴子绝不会是一个可笑的、可怜的、没有主见、见异思迁、急于求成的失败者。我要问:猴子的种果树的目的,就是为了吃到果子,那他为了早点吃到果子,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拔了又种,种了又拔,这种矢志的追求,这种不懈的努力,不应该肯定吗?从这个角度看,最后一连好几年都没有种活樱桃树,只是一个“意外”,毕竟“樱桃好吃树难栽”。我想当他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一定会做出自己新的应答,从而调整自己种树的策略。这只猴子在种果树的过程中,得到的绝不是教训,而是经验,同时更不是失败,而是成长。有了这个儿童(猴子)立场,我们是不是觉得这猴子是多么可爱,猴子的精神多么可贵?他始终瞄准自己的目标不断地改种,始终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我相信他离成功地吃到果子已经不远了。基于这样的解读,落实到课堂操作层面,如果是我,在“明事理”部分,我只需要略作调整:孩子们想一想,猴子怎么才能吃到果子呢?我相信孩子们会为猴子,也为自己找到若干种解决的方案,并且绝对是有自己的主见的,何必一定要让孩子读过故事后,非得到一个沉痛的教训不可呢?
思考之三:假如樱桃树活了———独立的人格如何面对他人善意的忠告。
我之所以“力挺”入选教材的这篇童话故事,就是觉得这是很有针对性的一课,毕竟独立的思维在当今仍是稀缺的。而独立思维的意识与能力直接决定了人的创造力。在一个崇尚民主、平等、科学、自由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尊重是最基本的伦理常识,人不是人的附庸,更不是人的奴仆。人应该成为独立而独特的存在,不好替代他人,他人也无法替代自己。自己的脑袋不会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自己的嘴巴也不会成为别人话语的传声筒。我想到了《论语》中记载的“井有仁”的故事。宰我问:“井有仁焉,其从之与?”看孔子怎么回答:“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指出了:对于别人的话,决不可轻信。君子“可欺,不可罔”,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前提不就是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吗?当然,独立的人格如何面对他人善意的忠告,这需要人一生的智慧。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我们也不可能为儿童开出一个包治百病的“灵药”,毕竟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但教师也不是无可作为,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辨与分析:别人的话对不对?如果是对的,别人又是从什么角度去思考的?关键、重要的是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我最喜欢吃梨,那么就是等五年也值得;如果我只想吃樱桃,那就只能多碰几次运气了;而如果我一心想吃桃,那就“种定桃树不放松”,不出意外,三年可成。
只有思想独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思想独立的学生。埃德加说:为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我要说:何其难哉,任重而道远。愿每位语文教师,都能成为一本打开的书。■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
思考一:为什么是猴子———童话中的“面具化”人物。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童年,这是儿童文学作者、教材编者和广大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事关民族的未来。今天,我们在此问题上已经基本形成了一个普遍的共识,那就是:童年应该是有阅读伴随的一段独特而神奇的单向旅程,阅读是儿童精神打底的工程,必须用高品位的儿童文学作品滋养儿童的心灵。基于此,近年来,一股批判的劲风袭卷各版小语教材,或责之“虚假”,或批之“轻薄”,或言之“道德绑架”,不一而足。对此,我倒心存乐观。因为以我从教近二十年的经历来看,我们的小语教材虽存在诸多问题,但却始终在进步。诚然,因为教材篇幅的限制,单篇的课文不可能编得很长,但短小的作品并不一定没有“品位”或“营养价值”的含量。就以《猴子种果树》这则童话文本而言,或许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个没有脱离“教训”甚至“驯化”窠臼,严重缺失“儿童立场”的童话文本。与相同主题的《小猴子下山》《小猫钓鱼》《蜗牛的奖杯》等结构草率、虚构严重、人物形象扁平、教化倾向明显的文本相比,这则文本并不是一无是处。如,这猴子的形象就比较丰富,这小猴子活泼可爱,有追求,有思想(但尚不独立),勤劳尽责,乐于听从他人正确的意见,但也见异思迁,草率行事,但这不正是“猴子”的天性使然吗?此外,这则童话文本采取了现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复调”手法而又融入了本土元素,隐含着中国式思维的表达方式。最为可贵的是,虽然故事也给儿童呈现了一个“失败的教训”,但比那些意图非常明显的、主题赤裸先行的所谓童话相比,已经好了很多。所以,这正是我无比欣赏《小猪变形记》《爱心树》《犟龟》等外国童话(绘本)故事的原因,即便是像《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带有悲剧色彩的传统童话,给人带来更多的是温暖和感动。
思考二:到底怎么看这只猴子———读者视角与教学视角的分野与弥合。
怎么看这只猴子,是教学的前提。我们倡导儿童本位的文学,那是从创编者的角度来说,在教学的角度,我们何尝不需要儿童本位的教学呢?什么是儿童本位的教学,我理解就是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其实,我们可以把这只猴子看成是儿童的一个背影,儿童本位的文本解读立场,看到的猴子绝不会是一个可笑的、可怜的、没有主见、见异思迁、急于求成的失败者。我要问:猴子的种果树的目的,就是为了吃到果子,那他为了早点吃到果子,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拔了又种,种了又拔,这种矢志的追求,这种不懈的努力,不应该肯定吗?从这个角度看,最后一连好几年都没有种活樱桃树,只是一个“意外”,毕竟“樱桃好吃树难栽”。我想当他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他一定会做出自己新的应答,从而调整自己种树的策略。这只猴子在种果树的过程中,得到的绝不是教训,而是经验,同时更不是失败,而是成长。有了这个儿童(猴子)立场,我们是不是觉得这猴子是多么可爱,猴子的精神多么可贵?他始终瞄准自己的目标不断地改种,始终没有迷失自己的方向,勇于实践,勇于探索。我相信他离成功地吃到果子已经不远了。基于这样的解读,落实到课堂操作层面,如果是我,在“明事理”部分,我只需要略作调整:孩子们想一想,猴子怎么才能吃到果子呢?我相信孩子们会为猴子,也为自己找到若干种解决的方案,并且绝对是有自己的主见的,何必一定要让孩子读过故事后,非得到一个沉痛的教训不可呢?
思考之三:假如樱桃树活了———独立的人格如何面对他人善意的忠告。
我之所以“力挺”入选教材的这篇童话故事,就是觉得这是很有针对性的一课,毕竟独立的思维在当今仍是稀缺的。而独立思维的意识与能力直接决定了人的创造力。在一个崇尚民主、平等、科学、自由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尊重是最基本的伦理常识,人不是人的附庸,更不是人的奴仆。人应该成为独立而独特的存在,不好替代他人,他人也无法替代自己。自己的脑袋不会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自己的嘴巴也不会成为别人话语的传声筒。我想到了《论语》中记载的“井有仁”的故事。宰我问:“井有仁焉,其从之与?”看孔子怎么回答:“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就指出了:对于别人的话,决不可轻信。君子“可欺,不可罔”,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前提不就是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吗?当然,独立的人格如何面对他人善意的忠告,这需要人一生的智慧。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我们也不可能为儿童开出一个包治百病的“灵药”,毕竟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但教师也不是无可作为,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学会思辨与分析:别人的话对不对?如果是对的,别人又是从什么角度去思考的?关键、重要的是我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我最喜欢吃梨,那么就是等五年也值得;如果我只想吃樱桃,那就只能多碰几次运气了;而如果我一心想吃桃,那就“种定桃树不放松”,不出意外,三年可成。
只有思想独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思想独立的学生。埃德加说:为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人。我要说:何其难哉,任重而道远。愿每位语文教师,都能成为一本打开的书。■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