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成功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chen123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实事求是”精髓,并不断发展创新,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实际问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制度,取得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成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中国化 实事求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在于要求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必然成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内在需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工具。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②在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③1942年,毛泽东进一步强调:“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④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实事求是”精髓。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指出:“总结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坚持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统一,深刻地阐明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创立了“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邓小平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⑤,并反复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⑥。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所以,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一方面,正是由于掌握和运用了这个实事求是精髓,才有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讲话》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从本真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伟大工具。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的“实事求是”,指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指出:“客观事物中矛盾着的诸方面的统一或同一性,本来不是死的、凝固的,而是生动的、有条件的、可变动的、暂时的、相对的东西,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这种情况,反映在人们的思想里,就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⑦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和“行动的指南”,作为“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创立了“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开创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通过领导、组织并依靠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成功,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活的灵魂要求对事物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怎样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伊始面临的全新课题,既缺乏经验,又曾受苏联模式影响。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局限性早有觉察,所以他向全党提出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第二次结合”,走出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正确道路,取得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理论成果。但是,这一探索因为“大跃进”、“文革”而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形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⑧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他强调:“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⑨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系统地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基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基本问题,指导党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江泽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实践指南,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哲学思想,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键是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去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代中国,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⑩
  2003年10月14日,胡锦涛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讲话中提出“科学发展观”新范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强调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通过这些创新实践,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胜利。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中国改革开放相结合,找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行动指南。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的共同心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同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刻思考,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基础。邓小平指出:“关于基本矛盾,我想现在还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中的提法比较好。”同时指出:“这些基本矛盾,并不就完全解决了问题,还需要就此作深入的具体的研究。”
  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既要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具体制度,又要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90年来,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伟大认识工具,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三件大事。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中强调:“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的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揭示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指出:“我的观点是: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的、合乎规律的客观发展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引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伟大胜利的实践雄辩证明: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当世界社会主义陷入低潮时,有的西方理论家一度宣扬“历史终结论”,认为资本主义战胜了社会主义。这一论调,被无可辩驳的事实所驳倒。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仅是摧毁旧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还是建设新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讲话中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同时强调指出:最根本的是“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我们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学习并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的伟大成功,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伟大昭示。
  (作者分别为四川省攀枝花学院思政部主任、副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42~743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534页。
  ③《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658~659页。
  ④《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08页。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页。
  ⑥《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67页、第126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30页。
  ⑧同⑥,第364页。
  ⑨同⑤,第2~3页。
  ⑩《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70~271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443页。
  同⑥,第141页,第181~182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208页。
  
其他文献
公共政策既是民主的产物,同时又是民主的反映,是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政治产品。要实现公共政策民主,走向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就必须开展公共政策调查、公共政策听证和公共政策咨询,广泛收集和表达民意,引导和动员公民参与公共决策。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个人偏好与集体选择的制度安排。公共政策是现代生活的重要政治成果,是公共意志和理性选择的产出。公共政策通过提取、分配、管制、象征等基
期刊
【摘要】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因素即风险的时代,必须正确理解风险及社会风险的内涵。社会思潮本质上是一种民众评价活动,民众评价活动的“无机”方式使得社会思潮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容易被误导被操纵,从而给社会发展带来失序的风险。在社会思潮激荡的今天,极有必要通过正确的途径积极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防范源自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风险。  【关键词】风险社会 社会思潮 评价论  当前,风
【摘要】犯罪适度化的内涵由犯罪圈的广度、超前度、刑罚的厉度等组成。风险社会中刑事立法面临着巨大的犯罪化压力,如何避免“人们用来应对风险的现代治理机制和各种治理手段”成为滋生新型风险的罪魁祸首,从而使其恰当地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这一问题使得犯罪适度化成为风险刑法兴盛状态下必须重视的话题。  【关键词】风险社会 适度性 刑事立法  “风险”是当代社会的显著特征,社会组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
应用型本科院校与中小企业合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中的关键因素之·。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接中小企业要求高校顺应市场规律,改革人才培养方式,走出一条“反哺式”的新型产学
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的政治理论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该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丰富和发展我国政治理论体系。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研究视角,以科学发展观为研究
【摘要】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面临着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不足、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和金融服务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金融服务必须健全和完善金融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和普及的力度以及加强金融服务风险管理,从不同层面解决制约农民工金融服务需求的因素。  【关键词】金融需求 金融服务 农民工市民化  农民工市民化是现阶段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过
【摘要】新时期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在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注下已经取得了可喜成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政府运作效率不断提高。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党对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民主意识的觉醒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外在动力。  【关键词】政治体制 民主政治 改革 党建  政治体制作为国家最为重要的体制之一,对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摘要】房屋登记行为的法理构造颇为复杂,在逻辑上分为行为性质和法律效力两个部分,本质上兼有行政与民事双重属性。正确审理房屋登记案件的关键,在于恰当区分私法效力和公法效力,把私法的交给民诉,把公法的留给行诉。运用证据审查和行为审查划定房屋登记行为在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中的效力边界。  【关键词】房屋纠纷案 法理构造 审查规则  近年来,房屋纠纷案件数量猛增,逐渐成为人民法院审理的主要民
【摘要】自1924年美国学者谢尔顿首次提出公司社会责任概念后,迄今各国学者对其界定仍存在分歧,尚缺乏一个能广为接受、经得住推敲的定义。但从公司社会责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作为一个多学科探讨的论题,其原本就应当是一个包含经济、法律和道德责任的完整体系。  【关键词】公司社会责任 经济责任 法律责任 道德责任  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公司社会责任是一个涉及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
【摘要】张之洞主张以“办洋务、开新学”为手段来维护满清王朝的统治,与维新派在政见主张上有相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界限。维新派对张之洞寄予厚望,当维新运动失败,维新派就骂张之洞背叛了他们,后世学者也因循之。其实,张之洞并没有背叛维新派。    【关键词】张之洞 戊戌维新 维新派    张之洞(1837~1909),直隶南皮人(今属河北),字孝达,又字香涛。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