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是指学习者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并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新课程实施以来,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有一定实现,但应试现象依然存在,偏繁难、机械重复类的学习尚未绝迹,学习的自主性尚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提倡让学生学会学习仍然有其现实意义。因此,我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围绕这些理念,笔者近几年在这些方面作了尝试和探索。
一、培养好奇心,培养质疑精神
培养质疑精神、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化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教育的起点。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一定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化学课上会学到一些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理论,它不但承担起对学生心中原有问题解释的作用,更应该让学生的新旧知识间产生新的困惑和探究欲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能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能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指导和启迪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现象而敢于提问,甚至善于提问,而且问得有见地、切中要害,这样从根本上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转变课堂角色,促进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处在“主角—配角”的关系中,学生被教师主宰着,学习活动是一种被动行为。在被动的前提下,学生只会接受,不会自主不会创新,这种学习属于低效的学习。为此,教师就要创设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转变师生关系,构建适合于自主学习的、新型的课堂角色。
1.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主宰者。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教师要建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处处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要及时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反馈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2.同学是学习的伙伴。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组织模式。因此,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很好的突破口,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小组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贡献各自的智慧,达成统一的目标。
三、拓展实验功能,激发探究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主要依靠验证、探索来展开学习。传统的实验都是教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按着实验桌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缺乏足够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现状,为构建适合自主学习的实验环境,必须对传统实验进行重构。
1.变照搬为设计。实验设计是根据学习的需要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或制作简易的实验器材,独立完成比较复杂的观察、测量、验证和探究等实验任务的一种学习过程。实验设计要求学生能独立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出实验方案、解释实验原理、记录和处理数据、表达实验结果,能较全面地把握观察对象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2.变验证为探索。探索性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传统观念下,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教材上说的现象是否属实。这种实验教学形式,学生成了操作员,根本没有思考和探究的余地。对此,我的做法是改变验证法,把实验教学设计成探索法,让学生 “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一项实验专题研究来探索规律、发现真理。
四、改革评价方法,激励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性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给予一定的评价,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合理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因此,我认为教师的客观评价,鼓励评价等评价艺术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
1.评价目标的全面化。围绕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建立多元评价的目标体系,关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整合。在重视对知识技能目标评价的同时,更要加强对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评价,不应将其视作其它目标的“副产品”。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情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
2.在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学生应对照预设达到的目标来评价,不搞一刀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从而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提供依据,保证学生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的评价尤其不能只关注分数。更应将目光放到学生一堂课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通过打分数的评价方式,从而让人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评价方法多样化。要建立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方法的改革是关键。因此,我改变传统的将考试成绩作为惟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作业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课堂表现评价等。考试的形式方法多样,有书面考试和开放性考试,如开卷考试、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等。
总之,通过课程的变革来实现学习的变革,提倡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将因此得到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责任所在。
一、培养好奇心,培养质疑精神
培养质疑精神、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化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教育的起点。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一定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化学课上会学到一些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理论,它不但承担起对学生心中原有问题解释的作用,更应该让学生的新旧知识间产生新的困惑和探究欲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能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能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指导和启迪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现象而敢于提问,甚至善于提问,而且问得有见地、切中要害,这样从根本上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
二、转变课堂角色,促进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处在“主角—配角”的关系中,学生被教师主宰着,学习活动是一种被动行为。在被动的前提下,学生只会接受,不会自主不会创新,这种学习属于低效的学习。为此,教师就要创设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转变师生关系,构建适合于自主学习的、新型的课堂角色。
1.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主宰者。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教师要建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处处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要及时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反馈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2.同学是学习的伙伴。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组织模式。因此,合作学习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能力的很好的突破口,也是自主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合作小组的成员既有明确的分工,又围绕共同的任务而相互合作,协调统一,贡献各自的智慧,达成统一的目标。
三、拓展实验功能,激发探究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主要依靠验证、探索来展开学习。传统的实验都是教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学生按着实验桌上的实验用品和教材上的实验步骤进行“照方抓药”式的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基本上属于一种纯技能的训练,缺乏足够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针对上述现状,为构建适合自主学习的实验环境,必须对传统实验进行重构。
1.变照搬为设计。实验设计是根据学习的需要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或制作简易的实验器材,独立完成比较复杂的观察、测量、验证和探究等实验任务的一种学习过程。实验设计要求学生能独立根据实验目标,设计出实验方案、解释实验原理、记录和处理数据、表达实验结果,能较全面地把握观察对象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2.变验证为探索。探索性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传统观念下,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教材上说的现象是否属实。这种实验教学形式,学生成了操作员,根本没有思考和探究的余地。对此,我的做法是改变验证法,把实验教学设计成探索法,让学生 “像以前的科学家”那样,通过一项实验专题研究来探索规律、发现真理。
四、改革评价方法,激励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性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给予一定的评价,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合理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因此,我认为教师的客观评价,鼓励评价等评价艺术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着密切的关系。
1.评价目标的全面化。围绕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应建立多元评价的目标体系,关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过程和方法的整合。在重视对知识技能目标评价的同时,更要加强对过程性目标和情感目标的评价,不应将其视作其它目标的“副产品”。教学评价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关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更要促进其兴趣、爱好、意志等个性情感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
2.在评价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不同学生应对照预设达到的目标来评价,不搞一刀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从而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提供依据,保证学生均衡、可持续的发展。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对于学生的评价尤其不能只关注分数。更应将目光放到学生一堂课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通过打分数的评价方式,从而让人人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也促进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3.评价方法多样化。要建立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方法的改革是关键。因此,我改变传统的将考试成绩作为惟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如作业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和课堂表现评价等。考试的形式方法多样,有书面考试和开放性考试,如开卷考试、口试、动手操作、调查实践等。
总之,通过课程的变革来实现学习的变革,提倡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追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牵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将因此得到和提升。学生不仅成为学习和教育的主人,而且成为生活的主人,成为独立的积极参与社会的有责任感的人。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责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