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张亮检察官的这本《权力监督与腐败预防》。一读之下,便觉与之前看过的反腐理论著作颇为不同。借用邓伟志先生在序言中的一句话,这本书的出版,“晚则晚矣,必要则更加必要。”既是好书,我愿与大家一起分享。
如果有一所大学开设反腐工作专业,张亮绝对够资格去当个博士生导师,而这一本《权力监督与腐败预防》就该是他的指定教科书之一。几十年的一线反腐工作经历,让张亮有底气,也更加愿意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职业感悟和经验思考。正是这个原因,身为三级高级检察官,工作繁忙的张亮,会同意担任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东亚学院等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同时,还为各级党校、司法机关、部队、国有企事业单位等,讲授职务犯罪预防课程近千场。也正是这个原因,才有了这本《权力监督与腐败预防》,以及张亮其他一系列著作的面世。
对这本书的自我定位,从作者自拟的副标题“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百题”上,就能看得出来。既然是百题,就必然是由问而发,有的放矢;內容上就必是言之有物,短小精悍。这也让本书更像一本为读者答疑解惑,提供参考借鉴的工具用书,而非洋洋洒洒的理论性著作。张亮主动选择了前者,正是因为多年的工作实践让他认识到,推动反腐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需要让群众了解职务犯罪的本质原因和问题所在,需要在社会中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识和氛围。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的可读性、亲民性,并没有影响到其内容的精彩和深刻。相反,本书的两大亮点,在这种形式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问题意识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在前言中作者谈到,本书是其尝试以学者的身份编写出版的。而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中的首要要求。通读全书,作者的问题意识始终非常明确,特别是对于腐败根源问题的探寻和思考方面。作者并没有止步于个别领导干部个人素养和品格层面,而是将腐败预防问题与对公权力的制约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得对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也更能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贪污腐败等职务犯罪行为,本质上是权力的寻租行为;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权力,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前提条件。不从根本上解决对权力的监督问题,腐败现象就不可能得到根治。认清问题是第一步,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第二步,也是与实践具体结合的一步。针对不同的单位和职务性质,作者列出了容易存在问题和疏漏的环节,并提出了预防措施。这一方面得益于作者的反腐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反腐工作的敬业精神和深入思考。
用事实说话,是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本书注重多用事例,对于反腐工作中新问题、新形式的总结,也都是以大量的实际案例作为基础得出的。作为一本面向广大普通读者的反腐读本,必须做到深入浅出。既要把理论讲得清,又要让群众看得懂、愿意看。这样的高要求,对张亮来说却是举重若轻。有了二十余年的工作经历,张亮见过的、办过的案子实在太多了,如何挑选最典型、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倒成了张亮的难题。最终出现在书中的李真、李纪周等案件,无不是张亮仔细挑选出来的代表性案例,每个案件都反映出不同的特点、问题。用这样的案例说话,群众更愿意看、更容易认可,教育效果好过一百句空对空的理论宣传。
这样一本不算很厚的好书,我认为党政机关干部应该看一看,按照书上提到的问题比一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察部门同志应该看一看,从中借鉴对自己工作有益的思路和经验;普通员工、群众也应该看一看,加深对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解和认识。预防惩治,预防在前,惩治在后,预防做得好,也就不需要再去惩治什么了。但搞好预防工作,不仅需要检察机关的工作,更需要在全社会形成支持理解预防工作的氛围。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的是更多像这本书一样的著作问世。如果真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我觉得这本书的意义和作者以前办那么多大案、要案的意义,也可以说是一样大了。
实习编辑:冯晓淑[email protected]
如果有一所大学开设反腐工作专业,张亮绝对够资格去当个博士生导师,而这一本《权力监督与腐败预防》就该是他的指定教科书之一。几十年的一线反腐工作经历,让张亮有底气,也更加愿意与更多的人分享自己的职业感悟和经验思考。正是这个原因,身为三级高级检察官,工作繁忙的张亮,会同意担任同济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东亚学院等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同时,还为各级党校、司法机关、部队、国有企事业单位等,讲授职务犯罪预防课程近千场。也正是这个原因,才有了这本《权力监督与腐败预防》,以及张亮其他一系列著作的面世。
对这本书的自我定位,从作者自拟的副标题“惩治与预防职务犯罪百题”上,就能看得出来。既然是百题,就必然是由问而发,有的放矢;內容上就必是言之有物,短小精悍。这也让本书更像一本为读者答疑解惑,提供参考借鉴的工具用书,而非洋洋洒洒的理论性著作。张亮主动选择了前者,正是因为多年的工作实践让他认识到,推动反腐败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需要让群众了解职务犯罪的本质原因和问题所在,需要在社会中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意识和氛围。更难能可贵的是,本书的可读性、亲民性,并没有影响到其内容的精彩和深刻。相反,本书的两大亮点,在这种形式中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问题意识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在前言中作者谈到,本书是其尝试以学者的身份编写出版的。而问题意识,是学术研究中的首要要求。通读全书,作者的问题意识始终非常明确,特别是对于腐败根源问题的探寻和思考方面。作者并没有止步于个别领导干部个人素养和品格层面,而是将腐败预防问题与对公权力的制约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得对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也更能够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贪污腐败等职务犯罪行为,本质上是权力的寻租行为;缺乏监督和制约的权力,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和前提条件。不从根本上解决对权力的监督问题,腐败现象就不可能得到根治。认清问题是第一步,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第二步,也是与实践具体结合的一步。针对不同的单位和职务性质,作者列出了容易存在问题和疏漏的环节,并提出了预防措施。这一方面得益于作者的反腐工作经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反腐工作的敬业精神和深入思考。
用事实说话,是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本书注重多用事例,对于反腐工作中新问题、新形式的总结,也都是以大量的实际案例作为基础得出的。作为一本面向广大普通读者的反腐读本,必须做到深入浅出。既要把理论讲得清,又要让群众看得懂、愿意看。这样的高要求,对张亮来说却是举重若轻。有了二十余年的工作经历,张亮见过的、办过的案子实在太多了,如何挑选最典型、最有说服力的事例,倒成了张亮的难题。最终出现在书中的李真、李纪周等案件,无不是张亮仔细挑选出来的代表性案例,每个案件都反映出不同的特点、问题。用这样的案例说话,群众更愿意看、更容易认可,教育效果好过一百句空对空的理论宣传。
这样一本不算很厚的好书,我认为党政机关干部应该看一看,按照书上提到的问题比一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察部门同志应该看一看,从中借鉴对自己工作有益的思路和经验;普通员工、群众也应该看一看,加深对预防和惩治职务犯罪工作的理解和认识。预防惩治,预防在前,惩治在后,预防做得好,也就不需要再去惩治什么了。但搞好预防工作,不仅需要检察机关的工作,更需要在全社会形成支持理解预防工作的氛围。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的是更多像这本书一样的著作问世。如果真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我觉得这本书的意义和作者以前办那么多大案、要案的意义,也可以说是一样大了。
实习编辑:冯晓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