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学科是初中众学科中的矮个子,大家一直认为它是副科,很多乡村学校居然不开设该门课程,很多学生和家长不重视地理科目的学习。所以地理有效教学方法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趣味谐音法、比较法、归纳法、图文法是非常有效的有效教学方法。
1 趣味谐音法——激发学生兴趣
趣味谐音法是指把地理学习中枯燥的地理知识或数据进行恰当地加工处理,通过谐音的方法创造出一种特定情境的记忆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哈哈大笑中记住理解复杂、枯燥的地理数据,达到永生难忘的学习效果。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国人口和民族》这一课时,很难记住人口超过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的学生记性好,但是也是这周记住了下周又忘记了。为了让学生永久地记住这个知识点,我发动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来想象一种情境把它记住来,结果在大家集思广议之下,发现下面这种方法很好用,很难忘记。壮族(装)、满族、回族(谐音成“肥”)、苗族、维吾尔族(喂)、彝族(谐音成鱼)、土家族(谐音成突)、蒙古族(猛)、藏族(藏cang),把这9个民族的第一个字放到一块,联想成“装满肥嫩的苗去喂鱼,鱼突然猛地藏起来了”。
学生尝到了趣味谐音法的妙处后,学习中常常会主动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记忆联合国常用的六种语言时,学生想出了“鹅有一本英汉魔法字典,可以让阿拉伯人长出西班牙来”的情景就很好地记住了俄语、英语、汉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这六种语言。
2 比较法——把握知识点的特性
对比法学习法是指在有效教学时,将学生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获得这些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共性和特性的方法。笔者在教学中,把学生常常出现错误、分不清、记不住的地理现象进行对比,往往会收到较好效果。例如: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事物区别比较复杂,很多学生会记混淆,笔者就用表格将秦岭-淮河两侧的地理事情清晰地归纳出来,讲南北地理事物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两者之间的区别。
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归纳法,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学生通过以上表格的对比归纳发现,秦岭淮河以北比秦岭淮河以南气候偏干、偏冷、农作物更耐旱。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归纳法——把握知识间的联系
同类归纳法是把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对比各点相同或相似,找出这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同类归纳法把地理知识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加以整理归纳,使之更加系统、完善。这个过程就 是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加工的过程,也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采 集、分类、整理、比较、推理的方法,从而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获取新知的过程。
比如归纳出中国地理中所有具有东多西少分布规律的地理事物是:
①中国人口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②中国的降水量是东南多西北少;
③中国的水资源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④中国的耕地资源是东多西少;
⑤中国的河流是东南多西北少。
通过归纳我们找出了许多“东多西少”的地理事物,而且找到了这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用一条主线把多个地理事物串联起来,使知识更加系统,有条理,提高了地理有效教学的效率。
4 图文定位法——提升学习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拼图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这节内容,我通常会布置学生去买张中国地图的拼图,多拼、多看、多思考,不到一周的时间,大部分同学都能熟悉地指出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并能轻松地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通过拼图法提高了学习效率,掌握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升了同学们的地理能力。
如果说“拼图法”只能小部分地解决的地理学习问题,那么“画图法”可以将多个地理事物联系起来,用“地点”做主线,把各种地理事物串联到一起的方法。比如学习《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时要求学生能临摹中国疆域轮廓和各省级行政区划的轮廓。学习到了《中国地形》时要求学生在临摹的中国疆域图上画上中国山脉图,这样就能精确地知道中国山脉分布情况。学习到了《中国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在临摹的中国疆域图上画上中国矿产分布图,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依次在中国疆域图上加入中国的河流分布图,中国工业基地分布图等,通过这样精确地描图,学生能准确地掌握中国各个地理事物分布情况。
图文定位法时候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构建空间概念,理清楚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对中学生学习地理有很大的帮助。
适合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有很多,以上是我关于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的浅见,想用此文来抛砖引玉,引出同行们更多更好的有效教学方法。
1 趣味谐音法——激发学生兴趣
趣味谐音法是指把地理学习中枯燥的地理知识或数据进行恰当地加工处理,通过谐音的方法创造出一种特定情境的记忆方法,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哈哈大笑中记住理解复杂、枯燥的地理数据,达到永生难忘的学习效果。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国人口和民族》这一课时,很难记住人口超过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的学生记性好,但是也是这周记住了下周又忘记了。为了让学生永久地记住这个知识点,我发动学生发挥集体的力量来想象一种情境把它记住来,结果在大家集思广议之下,发现下面这种方法很好用,很难忘记。壮族(装)、满族、回族(谐音成“肥”)、苗族、维吾尔族(喂)、彝族(谐音成鱼)、土家族(谐音成突)、蒙古族(猛)、藏族(藏cang),把这9个民族的第一个字放到一块,联想成“装满肥嫩的苗去喂鱼,鱼突然猛地藏起来了”。
学生尝到了趣味谐音法的妙处后,学习中常常会主动运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比如记忆联合国常用的六种语言时,学生想出了“鹅有一本英汉魔法字典,可以让阿拉伯人长出西班牙来”的情景就很好地记住了俄语、英语、汉语、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这六种语言。
2 比较法——把握知识点的特性
对比法学习法是指在有效教学时,将学生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获得这些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共性和特性的方法。笔者在教学中,把学生常常出现错误、分不清、记不住的地理现象进行对比,往往会收到较好效果。例如: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地理事物区别比较复杂,很多学生会记混淆,笔者就用表格将秦岭-淮河两侧的地理事情清晰地归纳出来,讲南北地理事物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两者之间的区别。
有比较才能鉴别,一切事物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在教学中采用比较法归纳法,找出它们的异同,就可避免混淆和张冠李戴,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特性。学生通过以上表格的对比归纳发现,秦岭淮河以北比秦岭淮河以南气候偏干、偏冷、农作物更耐旱。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归纳法——把握知识间的联系
同类归纳法是把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对比各点相同或相似,找出这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同类归纳法把地理知识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加以整理归纳,使之更加系统、完善。这个过程就 是对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加工的过程,也是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采 集、分类、整理、比较、推理的方法,从而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获取新知的过程。
比如归纳出中国地理中所有具有东多西少分布规律的地理事物是:
①中国人口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西北少;
②中国的降水量是东南多西北少;
③中国的水资源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④中国的耕地资源是东多西少;
⑤中国的河流是东南多西北少。
通过归纳我们找出了许多“东多西少”的地理事物,而且找到了这些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用一条主线把多个地理事物串联起来,使知识更加系统,有条理,提高了地理有效教学的效率。
4 图文定位法——提升学习能力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拼图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在学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这节内容,我通常会布置学生去买张中国地图的拼图,多拼、多看、多思考,不到一周的时间,大部分同学都能熟悉地指出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位置,并能轻松地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通过拼图法提高了学习效率,掌握了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升了同学们的地理能力。
如果说“拼图法”只能小部分地解决的地理学习问题,那么“画图法”可以将多个地理事物联系起来,用“地点”做主线,把各种地理事物串联到一起的方法。比如学习《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划》时要求学生能临摹中国疆域轮廓和各省级行政区划的轮廓。学习到了《中国地形》时要求学生在临摹的中国疆域图上画上中国山脉图,这样就能精确地知道中国山脉分布情况。学习到了《中国自然资源》时要求学生在临摹的中国疆域图上画上中国矿产分布图,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依次在中国疆域图上加入中国的河流分布图,中国工业基地分布图等,通过这样精确地描图,学生能准确地掌握中国各个地理事物分布情况。
图文定位法时候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构建空间概念,理清楚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对中学生学习地理有很大的帮助。
适合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有很多,以上是我关于初中地理有效教学方法的浅见,想用此文来抛砖引玉,引出同行们更多更好的有效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