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课题对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在通用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实验性研究,通过对高二年级的通用技术课程进行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和实施,构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完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课堂设计,促进教学流程的优化,培养学生对技术课程的兴趣,引领学生的问题解决策略,掌握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关键词】通用技术;任务型;教学模式;实践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是基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目标的新尝试,它通过引导学生在亲自参与和感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体验的方式,显示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和优势。通用技术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在教学中比较适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十分明确,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可极大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能力搭建富有意义的学习平台。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尝试与实践的课题。
1 通用技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
所谓“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即在一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它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
“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型教学法的根本特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学生机械重复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增强自主学习及协作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而被当代教育研究者所关注。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也被称为“抛锚式”教学,或者是“基于任务”的教学,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学需建立在真实情景或是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由特定的事件——锚,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进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2 通用技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 借助其他(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设计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执行任务—评价任务”。
第一阶段: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中的首要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如何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准备设计相应的任务,将新的知识与技能隐含其中,任务的设计要遵循何种原则,都是需要反复论证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传统的任务设计往往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更多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意愿,缺乏学习者的参与,任务设计的适用性缺乏前期的考量与修正,因此,任务设计应加强学习者积极参与机制,由教学双方共同承担。
第二阶段:布置任务
教师要创设情境,呈现任务。“任务”,按一般的定义就是需要通过某种活动完成某件事情。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指的是师生需要共同完成的一些事情。任务布置应该遵循普遍的认识规律,自然、有趣、贴近现实,对布置的任务要有明确的指向或者约定,例如,任务是针对个人还是小组的,任务的完成以何种载体呈现,是一篇文章、一张表格,还是一个调查报告、一个实践活动作品等。
第三阶段:分析任务
在这个阶段,教师不要急于安排学生去完成任务,而要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所谓分析任务就是要阐明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把任务分解成具体的小任务,阐明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与注意事项,指点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和技能,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完成任务的过程。
第四阶段:执行任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执行任务。对于技能培训和操作训练为主的任务应着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技术规范原则,通过对任务执行中细节的把握,促进学生的任务完成质量和进度。对于探究式的任务主张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更好地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取长补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成为学生完成任务的协助者,指导者,并能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指点,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第五阶段:评价任务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该阶段,教师让学生小组自选代表对产品进行评价,再让小组间进行互相评析,然后举行一个成果展示会,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修改不足之处,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先自评后他评,最后由教师集中评析和点拨,之后总结形成结论。既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看到有待改进的地方,以便以后做得更好。
3 通用技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
任务驱动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包含一些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它们既相互作用又各自成为独立的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3.1 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万事开头难,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至为关键的,精准的任务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任务设计往往比课堂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它关系着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将要采取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等关键问题。
3.2 任务发生的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内容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3.3 围绕任务的调查研究,调查——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怎样开展科学的调查研究?怎样引导学生参加调查研究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教师必须清楚调查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如:提出问题、精炼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汇报结果等,都要进行考虑,养成对于调查研究的正确态度和有效的操作方法,能让教学双方对任务型教学的适应性增强,而这与传统教学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它促使教师更快地进入指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
3.4 师生角色的定位——双主关系,任务型教学设计将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转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提供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和意见。同时,通过帮助建立学习小组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认识。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5 对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由于通用技术课程重在通识性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目标构成具有多元性,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要从多方面考虑,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一是知识与技能,即必须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即应答性学习环境与交往体验以及基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学习的兴趣、态度以及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结性评价等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并根据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完善。
4 通用技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对“任务型”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首先要通过学期末进行的技术学科测试进行评价,本次测试内容为《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两册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主要突出相关技术理论的学习成果,考查方式为限时笔答,题型为选择、填空、简答三大类。
本实验选取实验班采用任务式教学法,普通班则沿用较为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作为高考小科目在原本区分程度应该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对考试成绩进行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进行评价,如下表:
通过对表1中数据的分析看到,实验班的平均分比普通班高 8.5 分,优秀率(85分以上)50.8%远高于普通班(见表2),这一比例与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前的测试结果比较,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可以判断,任务驱动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维持学生学业动机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科水平上了一个层次;在着重考察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简答题环节,实验班25.2 分的平均分比普通班17.3 分高了7.9 分,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能够很好的运用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能力,培养了技术思维。
从客观上分析,任务驱动教学对课程实施的促进主要得益于以下两方面:
首先,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和知识的非线性非常适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用技术课程是强调实践、注重操作的学科,课程本身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现实生活、学习服务,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实践性较其他学科更强。而技术学本身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的领域广泛,强调的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这与传统学科强调的线性知识积累有很大的不同,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将多领域知识和多种能力综合运用,通过完成任务加以提高和内化,实现了课程目标。
其次,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正确引领他们的兴趣和发挥各自的特长,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能力,给创新思维提供了施展的广阔天地;增加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经验,使得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机会加强了解,更加懂得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意义;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和交流习惯,使得他们对与他人合作有了更高的热情和更充分的准备;实现了自我定位、自我督促、自我修正的自我发展过程,切实参与了社会活动,树立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劳动观、技术观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诚然,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会有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只是许多模式中的一个,对一些不适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知识点还要继续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尤其是一些概念性、基础性的知识,传统的讲授型教学还是比较适合的,对于传统的东西不能一味的否定,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去粕取精,在新的时代和技术发展的实际中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备课及客观条件要求较高、耗时较多,所以不可能运用于每一堂课的教学,因此也就不能排斥其他教学模式的运用。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才能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5 结论
通过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进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加强,学科水平得以提高,通用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多元,学习结果更加有效。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这种“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旨在突出学生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它既非单一的“教”,也非单一的“学”,而是两者的统一。在教学中注意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在通用技术教育中应用和推广的,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也为其他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牟其善.走进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周振平.法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7).
[3] 黄玉梅.“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 金鹏.论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d].新课程(教师版),2007
[5] 李剑萍.魏蔽.教育学导论[H].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关键词】通用技术;任务型;教学模式;实践
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是基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目标的新尝试,它通过引导学生在亲自参与和感悟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体验的方式,显示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亮点和优势。通用技术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在教学中比较适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这种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十分明确,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可极大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拓展能力搭建富有意义的学习平台。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去尝试与实践的课题。
1 通用技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
所谓“任务型”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即在一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它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强调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
“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型教学法的根本特征。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学生机械重复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增强自主学习及协作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优势,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而被当代教育研究者所关注。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也被称为“抛锚式”教学,或者是“基于任务”的教学,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学需建立在真实情景或是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由特定的事件——锚,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进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
2 通用技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 借助其他(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任务驱动”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实施步骤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设计任务—布置任务—分析任务—执行任务—评价任务”。
第一阶段:设计任务
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中的首要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如何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准备设计相应的任务,将新的知识与技能隐含其中,任务的设计要遵循何种原则,都是需要反复论证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与否。传统的任务设计往往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更多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意愿,缺乏学习者的参与,任务设计的适用性缺乏前期的考量与修正,因此,任务设计应加强学习者积极参与机制,由教学双方共同承担。
第二阶段:布置任务
教师要创设情境,呈现任务。“任务”,按一般的定义就是需要通过某种活动完成某件事情。而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任务”指的是师生需要共同完成的一些事情。任务布置应该遵循普遍的认识规律,自然、有趣、贴近现实,对布置的任务要有明确的指向或者约定,例如,任务是针对个人还是小组的,任务的完成以何种载体呈现,是一篇文章、一张表格,还是一个调查报告、一个实践活动作品等。
第三阶段:分析任务
在这个阶段,教师不要急于安排学生去完成任务,而要对学习任务进行分析。所谓分析任务就是要阐明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把任务分解成具体的小任务,阐明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与注意事项,指点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和技能,进而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完成任务的过程。
第四阶段:执行任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执行任务。对于技能培训和操作训练为主的任务应着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技术规范原则,通过对任务执行中细节的把握,促进学生的任务完成质量和进度。对于探究式的任务主张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这样可以更好地补充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取长补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和知识储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成为学生完成任务的协助者,指导者,并能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个性化的指点,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第五阶段:评价任务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最能体现学习者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在该阶段,教师让学生小组自选代表对产品进行评价,再让小组间进行互相评析,然后举行一个成果展示会,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修改不足之处,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法,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先自评后他评,最后由教师集中评析和点拨,之后总结形成结论。既让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让他们看到有待改进的地方,以便以后做得更好。
3 通用技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
任务驱动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包含一些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是进行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它们既相互作用又各自成为独立的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 3.1 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万事开头难,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是至为关键的,精准的任务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任务设计往往比课堂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是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它关系着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将要采取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教学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等关键问题。
3.2 任务发生的情境,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内容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3.3 围绕任务的调查研究,调查——在任务驱动型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怎样开展科学的调查研究?怎样引导学生参加调查研究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些问题都需要解决。教师必须清楚调查研究过程中的各种要素,如:提出问题、精炼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和汇报结果等,都要进行考虑,养成对于调查研究的正确态度和有效的操作方法,能让教学双方对任务型教学的适应性增强,而这与传统教学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它促使教师更快地进入指导者和辅助者的角色。
3.4 师生角色的定位——双主关系,任务型教学设计将由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转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提供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和意见。同时,通过帮助建立学习小组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协作,加强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认识。即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5 对教学实施效果的评价,由于通用技术课程重在通识性知识和必备能力的培养,其教学目标构成具有多元性,丰富性,综合性的特点,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要从多方面考虑,主要从三方面展开:一是知识与技能,即必须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过程与方法,即应答性学习环境与交往体验以及基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学习的兴趣、态度以及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识。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结性评价等不同主体的评价结果,形成最终的评价结果,并根据结果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完善。
4 通用技术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
对“任务型”教学模式效果的评价首先要通过学期末进行的技术学科测试进行评价,本次测试内容为《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两册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主要突出相关技术理论的学习成果,考查方式为限时笔答,题型为选择、填空、简答三大类。
本实验选取实验班采用任务式教学法,普通班则沿用较为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方法,作为高考小科目在原本区分程度应该不大的情况下,通过对考试成绩进行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进行评价,如下表:
通过对表1中数据的分析看到,实验班的平均分比普通班高 8.5 分,优秀率(85分以上)50.8%远高于普通班(见表2),这一比例与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前的测试结果比较,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可以判断,任务驱动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维持学生学业动机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科水平上了一个层次;在着重考察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简答题环节,实验班25.2 分的平均分比普通班17.3 分高了7.9 分,说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能够很好的运用技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了能力,培养了技术思维。
从客观上分析,任务驱动教学对课程实施的促进主要得益于以下两方面:
首先,课程本身的实践性和知识的非线性非常适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通用技术课程是强调实践、注重操作的学科,课程本身着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现实生活、学习服务,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因此实践性较其他学科更强。而技术学本身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的领域广泛,强调的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这与传统学科强调的线性知识积累有很大的不同,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将多领域知识和多种能力综合运用,通过完成任务加以提高和内化,实现了课程目标。
其次,符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正确引领他们的兴趣和发挥各自的特长,增强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及辩证思维能力,给创新思维提供了施展的广阔天地;增加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的经验,使得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机会加强了解,更加懂得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意义;建立了良好的互动模式和交流习惯,使得他们对与他人合作有了更高的热情和更充分的准备;实现了自我定位、自我督促、自我修正的自我发展过程,切实参与了社会活动,树立了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劳动观、技术观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
诚然,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会有各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模式只是许多模式中的一个,对一些不适合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知识点还要继续使用其他教学方法,尤其是一些概念性、基础性的知识,传统的讲授型教学还是比较适合的,对于传统的东西不能一味的否定,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去粕取精,在新的时代和技术发展的实际中寻求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由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备课及客观条件要求较高、耗时较多,所以不可能运用于每一堂课的教学,因此也就不能排斥其他教学模式的运用。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只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才能收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5 结论
通过在高中通用技术课程中进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加强,学科水平得以提高,通用技术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多元,学习结果更加有效。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
这种“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学习的探究式学习模式,旨在突出学生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它既非单一的“教”,也非单一的“学”,而是两者的统一。在教学中注意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主体地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总之,任务型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在通用技术教育中应用和推广的,在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技术素养,也为其他通用技术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牟其善.走进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现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周振平.法国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7(7).
[3] 黄玉梅.“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4] 金鹏.论通用技术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d].新课程(教师版),2007
[5] 李剑萍.魏蔽.教育学导论[H].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