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师在高中课改中成长的几条渠道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ba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成长是制约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广大历史教师应该在适应新课程、理解新课程、践行新课程中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探索专业发展模式、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不断适应课程改革要求,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有效构建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关键词】教师;成长;研修;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2)05-0038-04
  黑龙江省高中新课程实施4年来,广大教师经历了对新课程从恐惧到逐渐适应、从陌生到逐渐熟悉的实践与探索过程,新课程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专项研究与实施行动带动了课堂教学质的变化,教学方式多样了、课程资源丰富了、研究氛围浓厚了,使全省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实现了从经验型到科学化、从教育新理念到实践再发展的完美转身。广大历史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充分利用多侧面、立体化的渠道,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探索专业发展模式、不断调整课堂教学方式、不断适应课程改革要求,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建立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走出了一片属于历史教师自己的新天地。
  一、多层专题的课改培训,深化了理论上的重建
  全省高中历史教师4年的新课程实践,经历了通识、新教材、基于问题和基于高考等多元视角的、接受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本研修等多个层面的、通过了聘请专家、外出考察、岗位练兵和自身修炼等多种途径的新课程培训。这些大规模、多频次、头脑风暴式的培训,使广大教师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深化了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重建。
  1.从教材观的角度,深化了对历史新课程体系架构的认识。新课程在内容设计思路上打破了传统“以时间为主线”的简明通史和章节体例,按照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采用了“专题模块”的编排方式。广大历史教师在4年的实践和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这种架构的优势在于:既注意了与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又有助于避免在知识上的简单重复:既注意了学生对历史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又有助于提高学生同类别历史知识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既注意了对知识、过程目标的有效落实,又有助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生成,等等。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对落实高中历史新课程目标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2.从新史观的角度,深化了对新课程强化学生历史意识的认识。所谓新史观,就是要全面反映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学观点。历史意识则是人类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对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新课程下的我省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上,把新课程对历史学科的要求,通过自身的理解、内化、反思和提升,正在不断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动,并不断呈现出新跨越的态势。
  3.从教学论的角度,深化了对新课程转变历史教学方式的认识。目前,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活动、问题探究、情境体验等教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我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群体、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不同类型的课堂上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学生为主体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可喜画面在课堂上交相辉映。广大历史教师已经清楚地认识到“21世纪的历史学,将不再是为少数知识精英所垄断的知识和财富,而将成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可以利用的一种精神资源”。史学功能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也注重心理愉悦、陶冶情操的功能,并逐渐克服政治色彩过浓的弊端。所以说,历史教学不再是简单的思想品德补充教育,不再是高考文科的知识体系构成教育,而是未来的“公民教育”。
  二、基于问题的校本研修,打开了教学上的思路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省高中历史教师面对新课程理念、知识架构、评价内涵等,除了参加培训、自我修炼之外,教师们更多的是通过本区域、本校经常性的校本研修活动,来探寻实施新课程的方法、手段、策略和能力,他们在合作中建立了信心,在交流中找到了方法,在研讨中收获了策略,在分享中借鉴了成果,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和实施策略。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大庆市铁人中学、黑龙江省实验中学等省级示范性高中历史教研组,我们高兴地看到,他们正逐渐从被动接受历史新课程,走向不断研究新课程;从传统的单一讲授,走向创新教学模式,铺就了一条具有实践价值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新路。
  1.分工合作。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师对合作是走向成功重要路径的认识在不断的提升,合作的方式和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创新。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历史教研组在共同研究课标、教法、学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特长和优势,针对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聚焦问题、列出专题、明确分工、联合攻关,大家在研究中实践教学,在反思中升华技能。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讨论环节有效性的问题,展研娜老师提出了每课每人设计一个讨论题。要求题目直指学科知识与能力的核心方面,要创设促进知识内化的有效情境,具有明显的辨析性、可接受性和教育性的特征。每人设计一个方案,收获的确是8个设计成果。通过教研组结合教学目标要求的集体讨论,对8个讨论题目进行了多视角的分析、对比和预测,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实施了对问题的再设计,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讨论环节的效果。
  2.释放自我。研究性学习及学科内选修模块的学习。给高中历史教师提供了很大的释放自我的空间,使课堂教学从“不是教教材,是用教材教”成为了现实。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历史教师们根据对新课程的深刻理解,用新理念创设了“为商之道”“墨海飘香”“梨园春秋”“沧海人物”等教学板块;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根据自身教学优势,创设了“中国历史地理”“中国社会风俗史”等教学板块。这些教学板块的创建,既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求,又突出了教师在整合教材过程中的再思考、再设计的主张和能力,凸显高中历史教师在目前教学上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3.备课创新。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围绕备课主题注重备课形式、方法和程序等内涵建设,是备课具有生命力的重要保证。在传统的自己备课和集体备课基础上,佳木斯市第一高级中学推出了“新旧高三对接”的集体备课,大庆铁人中学与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采取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的“一对一指导”备课,有效地贯彻了备课中交流、合作的机制。这些学校还有一个相同的做法,那就是将定期集体观摩课改为听名师的课。如听了广东省夏辉辉老师、吴磊老师的课堂教学,从中体会教学特色,汲取备课营养,备课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
  4.定位目标。新课程提出的教学思路、方法和知识结构形态,可以说对高中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么。历史教师如何在新课程中完善 自我、提升自我,适应新课程要求,更好地驾驭新课程呢?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的定位。我们认为,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师要做到“两通”“两学”,“两通”就是要全面掌握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两学”就是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这样的思考目的是为历史教师在专业的视角上有能力驾驭课堂教学,提供专业性的保障基础。
  三、多元丰富的课题研究,
  破解了实践上的困惑
  黑龙江省高中课改项目启动之后,我省高中历史教师为了有效解决制约课堂教学发展中的问题,多渠道申报了大量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的课题,许多学校做到了学校、教研组和教师个人均有课题在研究。正是这种通过课题研究的密集推进和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广大历史教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理论积淀和实践探索的过程,极大地促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状态进入新课程、适应新课程的能力。
  伴随课程改革课题的研究、探索、实践之路,使得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确立了适应新课程要求的崭新教学模式。我们高兴地看到,课题研究成果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扎根、盛开、结果。学生的学习由过去封闭、单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转变。学生主动提问、主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教师们也能够经常性地通过引导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增强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课题研究的牵动,达成的师生共同构建的课堂教学过程,使学习更具有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集思广益,动脑动手,期间有挫折、有反复、更有成功的喜悦,在课题进行中更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魅力。为有针对性地开发与养成质疑、研究、实践等科学精神,发展专业能力,打开了视野,增长了才干。
  四、多样高效的教研活动,
  实现了操作上的引领
  新课程实施以来,围绕着高中课改的核心问题,省、市、县(区)各级教研部门组织了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教研活动。这些教研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课改的进程,加快了广大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与把握。加速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化。尤其是头脑风暴式的全员培训、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研讨与交流、针对实践环节的名师引领与观摩、围绕新高考的适应训练,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效促进了新课程的前行步伐。
  2010年,我省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程,促进从微观教学上全面检验历史教师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水平,举办了全省历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活动,为全省高中历史教师搭建了展示先进教学理念、展现独特教学风格、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交流平台。2011年,为进一步深化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结广大历史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发现先进典型,增强团队意识,展示教师团队课改成果和教育教学风采。促进学科教研组团队建设的内涵发展,我省举办了历史学科优秀教研团队展示活动。活动通过教师的教学叙事、教学新秀和教学引领的优质课、团队教研论坛4方面的展示,在过去教研模式聚焦骨干、树立典型、展示名校的基础上,向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团队研修成果、薄弱学校等方面聚焦,使我们的教研行为、教研导向成为全面落实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提出的“教育均衡、提高质量”的落实者和践行者。
  五、不断强化的自我反思,奠定了发展上的基础
  教学反思是自我修炼的主要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内驱力的重要标志,是教师走向名师的必由之路。对于教学反思来说,重要的是教师要养成反思的习惯。一方面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另一方面要善于从他人的教学实践中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思考,从而为发展自身的教学能力、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设计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丰富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实质是教师对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而获得的。谁来给教师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教师自己。”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吕静老师在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时,将夏辉辉老师原创的“帕帕迪的一天”引进了自己的课堂。她课后这样反思道: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似乎上的很好,听课老师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但静静地反思,由于过多地注意了教学模式的引进,对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雅典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引领学生分析时还不够透彻。在下一个班级上这节课时,我想通过指导学生将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和中国古代的分封制、宗法制等知识进行比较学习,从不同的政治特点形成的原因来加深学生对本课重点的理解。果不其然,由于吕静老师的及时反思,发现了问题并及时找出解决的策略,使得接下来的同一节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使得课堂效果明显提升。
  教师专业发展是专业成长的永恒话题,建构畅通的专业成长路径,是教师能够不断前行的支撑力量。4年的课改之路,是黑龙江省高中历史教师扎实践行课改理念,创新发展专业能力的4年;4年来始终坚持对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不懈追求,以及逐步形成的在思考中确立目标、在探索中发展能力、在合作中打开思路、在反思中获得动力的专业发展策略,有效促进了高中历史教师专业成长发展渠道的建立。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尹杰)
其他文献
班级成员共同生活中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共同分享,获得道德成长,就形成共处、和处、乐处的班级共同体。班级共同体体现了成员之间的平等与自主、理解与尊重和对道德伦理及共同愿景的追求,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对话、相互认同、相互理解达成自我价值及班级共同愿景的实现。  1.发挥集体自身的作用,使共同体焕发无穷生命力  在班级共同体中,人与人之间彼此关心与关爱,班级更具有向心力与凝聚力,更具有认
为进一步加强教育行业信息安全工作,指导和规范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教育部印发《教育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指南(试行)》,要求各地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认真组织实施。文件含总则、定级依据、信息系统的类型划分、信息系统的定级思路、信息系统的定级工作流程和登记变更六大项目。  (教育部网站,2014-11-15)
当前,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正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区正迅速从以农业和乡镇工业为代表的传统社会向以城市经济为主的现代社会转型,这一转型深刻影响着江北区的经济社会结构,也使得教育事业的任务更为重大,工作更为艰巨。为应对新形势,新情况,江北区提出统筹城乡教育,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统筹义务教育,推进校际均衡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是从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实施课程的教学过程提出了原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优化教学过程,通过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方法的丰富性和多元化,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中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人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通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情境的创设,设置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充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舒尔曼曾将教育学与医学进行对比来说明教学的复杂性。舒尔曼谈到,教师通常要同时为一个班25~35名学生上课,而医生一般同一时间只面对一位病人。即使是检查6~8个人的阅读小组的情况时,教师不仅要关注这些学生的发音、理解力、表现力等多个方面,还要同时留意教室里的其他20多名学生。因此,舒尔曼认为,“课堂教学或许是人类活动中最复杂、最具挑战性和要求最苛刻、最微妙的活动”。  绝大多数教师都
[摘 要]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未来会出现什么新的职业不可预知,但创新力、道德修养、适应能力、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变得越来越重要。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事业,作为社会的发动机,也必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各国都积极发展教育,改革教育,追求教育的公平,尊重学生的教育权、自主性和多样性等。教育要为未来做好准备。  [关键词] 未来人才的素养;创新力;教育改革;忧患意识  [中图分类号] G51
日本知名“作家医师”、内科学医学博士志贺贡,曾提出过一个关于健康与人生的关键数字——0.8。他认为,就健康方面而言,心脏每0.8秒跳动一下,也就是每分钟跳动75下,是人体循环的最佳状态;烹饪时原本加一匙盐,改为0.8匙,不仅最能够引出生鲜食材的原味,而且对肾脏也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他进而指出,人生需要一些舒缓的空间和余地,而不是让身心一直处于紧绷状态,0.8是人体健康最佳指数标准。  志贺贡博士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实现了从教本位到学本位的转变。课堂上教师讲课的时间少了,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多了;一问一答的方式少了,合作讨论的机会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精心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讲解、细致入微的课堂指导,是实现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然而,如果没有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的监督、评价与反馈,也
为深入推进全市特色学校建设,贵州省遵义市教育局于3月27日在赤水市召开了遵义市深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暨第二批项目学校启动会。特邀专家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沈曙虹等出席大会并作专题报告。各区县教育(科)局分管领导、教研室主任、特色办负责人、首批项目学校(32所)校长、第二批项目学校(30所)校长参加了会议。  会议动员各区县教育(科)局、各项目学校紧跟教育改革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