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低年级正值孩子想象力旺盛之期,他们的视野随着自身的经历在不断扩展,认识世界的渠道也在不断丰富。这些都给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价值。而在语文的世界中,伴随着学生思维理解能力的进步,感悟文字的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所以,在这一学段中,结合文本,唤醒孩子心灵中的文学想象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获取的重要任务。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想象在诵读体味中唤醒
首先指出,这里的诵读而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诵读之于阅读,更指向于发出声音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这一层面来讲,阅读不仅仅局限于眼睛之看和大脑之思,还包括耳朵之听,听自己诵读文字的声音,听心灵感悟所得的内蕴。诵读文字,就是敞开自我心灵,接纳文字的意蕴;就是洞开听觉神经,感受文字的节奏与音律。
如在教学一年级课文《小松鼠找花生果》第一自然段时,执教者为了帮助学生想象花生的美丽,在教学中边采用了诵读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想象画面,唤醒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首先紧扣文本,让学生找出两个描写花生颜色的词语:绿油油、黄灿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抓住“绿”和“油”,想象两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想象“绿”的画面:绿得冒油了;绿叶上好像涂了一层油,非常光滑;碧绿碧绿的,好像油倒在了上面,好流淌下来。最后,教师出示图片,印证了学生想象的画面,用发自内心的声音诵读,倾听文本语言的声音。在学生富有深情地诵读中,花生那翠绿的叶片好像飘曳在教室之中,拂动在学生的心灵之内。
二、遵循人性特质,让想象在揭示密码中唤醒
文本是由若干的细节组合而成的。在文本有的核心细节中,往往只是一个词语、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却具有辐射全篇、力透全文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领孩子认真研读体悟这些核心细节,在解构中洞悉细节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益。
《放小鸟》是苏教版低年级的一篇课文。小鸟在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听到了妈妈焦急的叫唤。文本中的“叫唤”就是一个核心细节。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体味鸟类母子情深的重要依托,更是解开小作者从关小鸟到放小鸟心理转变的一把钥匙。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便扣住“叫唤”这一细节,引导学生历经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想象之旅:妈妈叫唤了什么?妈妈在交换过程中的语气与心理是怎样的?小作者听到这焦急和凄凉的声调,会有哪些变化?学生在教师的牵发下,全身心潜入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中,与文本同呼吸,与人物共命运,成功揭开了故事推进的密码。
核心细节虽然只是以微不足道的语词符号呈现,却散发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对于体味文本的内核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人性力量的召唤下,学生的想象渠道被充分打开,想象力也随即被有效唤醒。
三、调动多重感官,让想象玩味抽象中唤醒
中低年級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并不完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一遇到抽象的词语或句子,就忙着找图片、做课件,试图以一种直观想象的画面化解抽象语词所表达的意蕴。而整个教学效果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经知其然,实则上缺少了学生思维练达过程,更重要的是用具象替代抽象,原本语词所具备的朦胧之美、诗意之美则消失殆尽,弱化了文本语言本身的魅力,正所谓得不偿失。
譬如教学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学生对于瀑布“直下”的雄伟气势无从体验。如果教师直接播放相关视频,学生也能从画面中了解“直下”所表达的气韵。但这仅仅是画面的直接告知,而非是对语言文字的感触生发而成的阅读感悟。换一种视角,笔者曾经聆听过我市一位名师执教此处时,则是通过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感觉三重维度现象瀑布飞流而下的壮观场景:那是怎样的水,“直”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会发出怎样的声音,那声音像什么?假如将你置身其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虽然没有视频的直观效益,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照样活脱脱地挂在了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抽象,有时更是放飞学生想象翅膀的平台。
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想象的过程,这是主体意识与内在情感碰撞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倾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进行必要的情绪表达,既是阅读文本之后回归文本的一种行为自觉,更是超越文本结合自身生命意识的主观呈现。在表达中,学生的想象进一步被唤醒,表达欲望越强烈,唤醒的程度则越充分。
《歌唱二小放牛郎》描写了“二小被敌人摔死在石头上,秋风到处传扬。”假如你是那阵阵秋分,你会传达些什么呢?学生已经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属于自我的情感体验。此时的想象,则需要学生叩问自我,重新获取我之生命下的语言密码。学生有的称赞二小的英勇,充满了敬佩之情;有的谴责敌人的人性丧失,怨愤之情溢于言表;有的责问八路军将二小推向前线,满脸的叹息之情。
这样的表达带有鲜明的情绪体征,是学生情感蓄满之后不吐不快的必然选择。想象与表达结合,是在想象过程中成就表达的通灵力透,也是在表达过程中唤醒想象的意识自觉。
每一篇的文学作品都融合进了创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只有将学生的生命植入文本之中,在文本的世界中感受自我生命的磁场共应,才能有力地唤醒学生沉醉于中的想象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生活与文本的链接联系,在文本与生命的共同之处,促发学生生命状态,唤醒学生想象力,从而真正走进文本的世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江苏】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想象在诵读体味中唤醒
首先指出,这里的诵读而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诵读之于阅读,更指向于发出声音入情入境地朗读。从这一层面来讲,阅读不仅仅局限于眼睛之看和大脑之思,还包括耳朵之听,听自己诵读文字的声音,听心灵感悟所得的内蕴。诵读文字,就是敞开自我心灵,接纳文字的意蕴;就是洞开听觉神经,感受文字的节奏与音律。
如在教学一年级课文《小松鼠找花生果》第一自然段时,执教者为了帮助学生想象花生的美丽,在教学中边采用了诵读的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想象画面,唤醒了学生的想象力。教师首先紧扣文本,让学生找出两个描写花生颜色的词语:绿油油、黄灿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抓住“绿”和“油”,想象两字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想象“绿”的画面:绿得冒油了;绿叶上好像涂了一层油,非常光滑;碧绿碧绿的,好像油倒在了上面,好流淌下来。最后,教师出示图片,印证了学生想象的画面,用发自内心的声音诵读,倾听文本语言的声音。在学生富有深情地诵读中,花生那翠绿的叶片好像飘曳在教室之中,拂动在学生的心灵之内。
二、遵循人性特质,让想象在揭示密码中唤醒
文本是由若干的细节组合而成的。在文本有的核心细节中,往往只是一个词语、一个字,甚至是一个标点,却具有辐射全篇、力透全文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领孩子认真研读体悟这些核心细节,在解构中洞悉细节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益。
《放小鸟》是苏教版低年级的一篇课文。小鸟在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听到了妈妈焦急的叫唤。文本中的“叫唤”就是一个核心细节。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是体味鸟类母子情深的重要依托,更是解开小作者从关小鸟到放小鸟心理转变的一把钥匙。笔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便扣住“叫唤”这一细节,引导学生历经了这样几个层次的想象之旅:妈妈叫唤了什么?妈妈在交换过程中的语气与心理是怎样的?小作者听到这焦急和凄凉的声调,会有哪些变化?学生在教师的牵发下,全身心潜入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中,与文本同呼吸,与人物共命运,成功揭开了故事推进的密码。
核心细节虽然只是以微不足道的语词符号呈现,却散发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对于体味文本的内核价值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人性力量的召唤下,学生的想象渠道被充分打开,想象力也随即被有效唤醒。
三、调动多重感官,让想象玩味抽象中唤醒
中低年級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并不完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一遇到抽象的词语或句子,就忙着找图片、做课件,试图以一种直观想象的画面化解抽象语词所表达的意蕴。而整个教学效果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已经知其然,实则上缺少了学生思维练达过程,更重要的是用具象替代抽象,原本语词所具备的朦胧之美、诗意之美则消失殆尽,弱化了文本语言本身的魅力,正所谓得不偿失。
譬如教学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学生对于瀑布“直下”的雄伟气势无从体验。如果教师直接播放相关视频,学生也能从画面中了解“直下”所表达的气韵。但这仅仅是画面的直接告知,而非是对语言文字的感触生发而成的阅读感悟。换一种视角,笔者曾经聆听过我市一位名师执教此处时,则是通过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感觉三重维度现象瀑布飞流而下的壮观场景:那是怎样的水,“直”是一种怎样的感觉?会发出怎样的声音,那声音像什么?假如将你置身其中,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虽然没有视频的直观效益,但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飞流直下”的庐山瀑布照样活脱脱地挂在了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抽象,有时更是放飞学生想象翅膀的平台。
表达本身就是一种想象的过程,这是主体意识与内在情感碰撞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倾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发学生进行必要的情绪表达,既是阅读文本之后回归文本的一种行为自觉,更是超越文本结合自身生命意识的主观呈现。在表达中,学生的想象进一步被唤醒,表达欲望越强烈,唤醒的程度则越充分。
《歌唱二小放牛郎》描写了“二小被敌人摔死在石头上,秋风到处传扬。”假如你是那阵阵秋分,你会传达些什么呢?学生已经在文本阅读过程中,产生了属于自我的情感体验。此时的想象,则需要学生叩问自我,重新获取我之生命下的语言密码。学生有的称赞二小的英勇,充满了敬佩之情;有的谴责敌人的人性丧失,怨愤之情溢于言表;有的责问八路军将二小推向前线,满脸的叹息之情。
这样的表达带有鲜明的情绪体征,是学生情感蓄满之后不吐不快的必然选择。想象与表达结合,是在想象过程中成就表达的通灵力透,也是在表达过程中唤醒想象的意识自觉。
每一篇的文学作品都融合进了创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只有将学生的生命植入文本之中,在文本的世界中感受自我生命的磁场共应,才能有力地唤醒学生沉醉于中的想象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生活与文本的链接联系,在文本与生命的共同之处,促发学生生命状态,唤醒学生想象力,从而真正走进文本的世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益。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