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是人们表达感情、抒发内心感受、寄托感情的一种艺术,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但是现阶段,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不够,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音乐教师也不能有效发挥自己的特长,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关键的一条是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本文将对教师的文学语言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应用文学性语言提升音乐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音乐教学;文学语言;应用;研究
首先,优美的文学语言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在初中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的歌曲教学中,我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诵读歌词,体会文学语言的抑扬顿挫的音调美,再请同学们画出句间停顿,体验文学语言急缓张舒的节奏美。“我们/欢乐的/笑脸,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我们/清脆的/歌声,比那/百灵鸟/还要/婉转……”妙趣横生的文学语言必定会深深吸引同学们,同学们由一个感性的认知过程开始,与经历过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先准确的说出他所读到的歌词是怎么样一幅画、一首诗、一种情感、一段往事……体验文学语言的意境美。再请同学们欣赏这首歌曲,优美的音乐作品总是令人百听不厌的,同学们在反复的聆听和欣赏中,如果老师能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吟诵一句发人深省的格言,弘扬一种品格和精神,使同学们得到听觉和视觉的审美愉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丰富和加深了同学们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使他们的想象力进一步得到发挥,把他们的兴趣广泛的调动起来,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其次,优美的文学语言可以使音乐教学深入浅出。同学们从咿呀学语开始,最先接触的是汉语言,从字、词、句、段、篇章、主题到语势、语流,已经相当熟悉了,也初步掌握了汉语言的运用规律。同学们对于音乐语言的表现要素如旋律、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动机、和声及织体还相当陌生,甚至一无所知。比如在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瑶族舞曲》的欣赏教学中,我先请同学们欣赏该曲子,再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聆听这首舞曲:1、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它描绘了什么样一幅画面,3、它的情感基调是什么,4、它的曲式结构。待同学们讨论、回答问题后,老师再阐述如何理解在特定的时间内音乐语言的情感倾诉和宣泄,把没有确定语义的音乐语言转化为同学们所熟知的文学语言。以通俗的笔调,平实的语言,详尽的描绘来讲述,那么音乐语言就变的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便于掌握了。
再者,优美的文学语言具有鲜明的音乐美。歌词未被谱曲之前,同一般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没有严格的区别。好的文学作品讲究平仄压韵,讲究谋篇布局,讲究启、乘、转、合,讲究语言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文学语言的节奏美、形式美本身就有音乐美。例如初中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金梭和银梭》这首歌中唱到:“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这是歌曲“启”的部分;“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是“承”的部分,一个衬词“啊”出现后,进入了歌曲的“转”的部分,音乐此时采用模进手法,强化了情感。“金梭和银梭,日夜在穿梭,时光如流水督促你和我,年轻人,别消磨,珍惜今天好日月。”又一个抒发情感的衬词“啊”,紧接着进入“合”部,“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月亮像一八银梭;你来织,我也来做,织出青春最美的花朵。”歌词主题健康向上,句式整齐划一,修辞巧妙考究,语言优美流畅、构思独到,有时代感,使人觉得如沐春风,妙不可言,散发着珠玉之辉。歌词用形象的比喻和亲切的警句揭示“光阴似流水,日月如穿梭”的道理,提醒同学们应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年华、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抓紧宝贵的黄金时期,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去“织出青春最美的花朵”。优美的文学语言提供了感情丰富的艺术形象,他是一首好诗,有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唤起人的共鸣。音乐语言的不确定性与文学语言的语义相结合,相辅相成,通过共有的語言美这一基本环节,对学生施加整体的、综合的、独特的影响。
最后,优美的文学语言可以使音乐教学锦上添花。在许多情况下,音乐家为了使所描绘的形象能够更准确的为欣赏者所把握,就给乐曲加上一个或若干个标题。如民乐《梁祝》、《十面埋伏》,西洋音乐《荒山之夜》、《彼得与狼》等。有的作曲家还对乐曲进行文字解释,这些标题和解释目的在于给欣赏者的感情体验提供一个方向和大体范围,在这种语言文字信息的提示下,同学们可以尽量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里自由翱翔。但又不必拘泥于标题与音乐之间的具体联系,要留给同学们足够的思考、想象空间。例如在初中音乐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春江花月夜》欣赏教学中,我先给同学们列出它的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等,这些标题在音乐欣赏中同音乐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欣赏者理解音乐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欣赏者眼前展现了这样一幅画卷: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这些小标题又起着桥梁和纽带、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良好的语言素养还可以培养同学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艺术家的心灵告诉他要表达什么,感受什么,他的思想知道他用什么速度、力度,什么语调、声音,以及语言的轻重缓急,情感的喜、怒、哀、乐,把心灵的欢乐和希望表现出来、传递出去,感染别人,使他也拥有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语言是这种情感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媒介和载体,欣赏者必须通过语言去感受这些情感,而且这些语言应该是自然的、平实的、匀称的、真诚的、朴素的。音乐教师如果没有对人生和世界永不衰竭的饱满激情,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没有对现实的密切关注和思考,没有对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的驾御能力,他又如何去培养同学们健康、向上、正确的审美观,怎样去培养同学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老师只有言传身教,弘扬主旋律、高唱正气歌,只有将优美的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巧妙的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美的旋律、美的意境、美的人性、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关键词:音乐教学;文学语言;应用;研究
首先,优美的文学语言可以激发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比如在初中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的歌曲教学中,我先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诵读歌词,体会文学语言的抑扬顿挫的音调美,再请同学们画出句间停顿,体验文学语言急缓张舒的节奏美。“我们/欢乐的/笑脸,比那/春天的/花朵/还要/鲜艳;我们/清脆的/歌声,比那/百灵鸟/还要/婉转……”妙趣横生的文学语言必定会深深吸引同学们,同学们由一个感性的认知过程开始,与经历过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先准确的说出他所读到的歌词是怎么样一幅画、一首诗、一种情感、一段往事……体验文学语言的意境美。再请同学们欣赏这首歌曲,优美的音乐作品总是令人百听不厌的,同学们在反复的聆听和欣赏中,如果老师能用优美的文学语言吟诵一句发人深省的格言,弘扬一种品格和精神,使同学们得到听觉和视觉的审美愉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丰富和加深了同学们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使他们的想象力进一步得到发挥,把他们的兴趣广泛的调动起来,积极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其次,优美的文学语言可以使音乐教学深入浅出。同学们从咿呀学语开始,最先接触的是汉语言,从字、词、句、段、篇章、主题到语势、语流,已经相当熟悉了,也初步掌握了汉语言的运用规律。同学们对于音乐语言的表现要素如旋律、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动机、和声及织体还相当陌生,甚至一无所知。比如在初中音乐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瑶族舞曲》的欣赏教学中,我先请同学们欣赏该曲子,再带着这样几个问题聆听这首舞曲:1、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2、它描绘了什么样一幅画面,3、它的情感基调是什么,4、它的曲式结构。待同学们讨论、回答问题后,老师再阐述如何理解在特定的时间内音乐语言的情感倾诉和宣泄,把没有确定语义的音乐语言转化为同学们所熟知的文学语言。以通俗的笔调,平实的语言,详尽的描绘来讲述,那么音乐语言就变的浅显易懂、深入浅出、便于掌握了。
再者,优美的文学语言具有鲜明的音乐美。歌词未被谱曲之前,同一般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没有严格的区别。好的文学作品讲究平仄压韵,讲究谋篇布局,讲究启、乘、转、合,讲究语言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文学语言的节奏美、形式美本身就有音乐美。例如初中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金梭和银梭》这首歌中唱到:“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月亮,像一把银梭”这是歌曲“启”的部分;“交给你也交给我,看谁织出最美的生活。”是“承”的部分,一个衬词“啊”出现后,进入了歌曲的“转”的部分,音乐此时采用模进手法,强化了情感。“金梭和银梭,日夜在穿梭,时光如流水督促你和我,年轻人,别消磨,珍惜今天好日月。”又一个抒发情感的衬词“啊”,紧接着进入“合”部,“太阳,太阳,像一把金梭,月亮,月亮像一八银梭;你来织,我也来做,织出青春最美的花朵。”歌词主题健康向上,句式整齐划一,修辞巧妙考究,语言优美流畅、构思独到,有时代感,使人觉得如沐春风,妙不可言,散发着珠玉之辉。歌词用形象的比喻和亲切的警句揭示“光阴似流水,日月如穿梭”的道理,提醒同学们应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年华、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抓紧宝贵的黄金时期,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带着使命感和责任感去“织出青春最美的花朵”。优美的文学语言提供了感情丰富的艺术形象,他是一首好诗,有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能唤起人的共鸣。音乐语言的不确定性与文学语言的语义相结合,相辅相成,通过共有的語言美这一基本环节,对学生施加整体的、综合的、独特的影响。
最后,优美的文学语言可以使音乐教学锦上添花。在许多情况下,音乐家为了使所描绘的形象能够更准确的为欣赏者所把握,就给乐曲加上一个或若干个标题。如民乐《梁祝》、《十面埋伏》,西洋音乐《荒山之夜》、《彼得与狼》等。有的作曲家还对乐曲进行文字解释,这些标题和解释目的在于给欣赏者的感情体验提供一个方向和大体范围,在这种语言文字信息的提示下,同学们可以尽量展开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天空里自由翱翔。但又不必拘泥于标题与音乐之间的具体联系,要留给同学们足够的思考、想象空间。例如在初中音乐教材第二册第四单元《春江花月夜》欣赏教学中,我先给同学们列出它的十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等,这些标题在音乐欣赏中同音乐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对欣赏者理解音乐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欣赏者眼前展现了这样一幅画卷: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这些小标题又起着桥梁和纽带、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
良好的语言素养还可以培养同学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艺术家的心灵告诉他要表达什么,感受什么,他的思想知道他用什么速度、力度,什么语调、声音,以及语言的轻重缓急,情感的喜、怒、哀、乐,把心灵的欢乐和希望表现出来、传递出去,感染别人,使他也拥有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语言是这种情感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媒介和载体,欣赏者必须通过语言去感受这些情感,而且这些语言应该是自然的、平实的、匀称的、真诚的、朴素的。音乐教师如果没有对人生和世界永不衰竭的饱满激情,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没有对现实的密切关注和思考,没有对文学语言、音乐语言的驾御能力,他又如何去培养同学们健康、向上、正确的审美观,怎样去培养同学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老师只有言传身教,弘扬主旋律、高唱正气歌,只有将优美的文学语言与音乐语言巧妙的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美的旋律、美的意境、美的人性、美的世界……
参考文献
[1]张毅志;音乐课堂教学的活跃性原则[J];人民音乐;2000年08期
[2]张艳艳;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新探[J];艺术探索;2002年S2期
[3]袁科;音乐课堂教学方式的六大转变[J];教学与管理;2008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