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白狼山保护区苔藓植物科属种与地理成分的调查统计与分析,提出白狼山保护区苔藓植物分布的多样性特征,及地理成分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白狼山保护区苔藓植物与世界广布成分、热带分布类型、北温带分布和东亚分布的关系密切性。
[关键词]:辽宁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调查; 统计结果分析。
[引言]: 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总面积17440公顷,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天然侧柏林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本区是华北植物区系、长白植物区系、蒙新植物区系的过渡带、交汇带,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特别是苔藓植物在本区有较多的分布,本文重点讨论苔藓植物在本区的调查成果与分析。
1、自然概况
白狼山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地理坐标为E119°52′30″- 120°04′04″,N40°46′28″- 41°05′53″。
1.1气候
保护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无霜期180天。
1.2日照和辐射
保护区年日照时数为2672.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30-540KJ/cm2。
1.3降水
保护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530mm,多集中在6~8月份。
1.4土壤
保护区土壤分为两类,一是棕色森林土,分布在海拔600m以上的山坡和植被茂密的阴坡;二是褐土,多分布在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及沟谷。
2 、调查时间、内容、方法
2.1调查时间和内容
2016年5-7月白狼山保护区利用保护区一期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开展植物分类普查工作,聘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于景华为指导,组成专业调查队,其中二队负责境内苔藓植物的调查与统计分析工作。
2.2调查方法
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二队重点对苔藓植物资源分布较多的黑山核心区与柏山核心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并查阅相关资料、档案进行分类,确定苔藓植物科属种,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分析。
3、调查结果统计
3.1苔藓植物科、属、种数量组成
通过采集、鉴定和统计表明,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31科、76属、151种(包括变种和亚种),其中苔类9科、14属、23种,角苔类1科、1属、1种,藓类21科、61属、127种(包括变种和亚种),苔类植物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29.03%、18.42%、15.23%,角苔类的科、属、种分別占总数的3.23%、1.32%、0.66%,藓类植物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67.74%、80.26%、84.11% 。
3.2苔藓植物优势科统计
通过统计表明,含5种以上的科有9科:丛藓科(Pottiaceae)14属、29种,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5属、16种,真藓科(Bryaceae)3属、11种,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 )5属、11种,绢藓科(Entodontaceae)1属、9种,灰藓科(Hypnaceae)6属、8种,羽藓科(Thuidiaceae)5属、8种,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1属、6种,牛毛藓科(Ditrichaceae)3属、5种。前9个优势科集中了68.21%的物种,多数物种集中在少数科的现象比较明显。此外,含有4种的科有光萼苔科( Porellaceae)、疣冠苔科(Grimaldiaceae)、紫萼藓科(Grimm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4科,含有2-3种的科有9科,仅含有1种的科有9科。丛藓科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第一大科,在该地区占明显的优势,反映了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华北地区主要代表科青藓科、羽藓科和绢藓科在本地区也占有较明显的优势地位,喜暖湿的耳叶苔科在本地区优势地位明显,反映了与华北植物区系明显的亲缘关系、及局部生境条件较为暖湿的特点。
以上数据表明白狼山是苔藓植物分类群齐全,物种丰富的地区,在保护区内苔藓植物是仅次于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类植物类群,它的多样性如此丰富,表明了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优越性。见表1
3.3苔藓植物优势属统计
经统计,保护区含4种以上的属有7属,真藓属 (Bryum)9种,青藓属(Brachythecium)9种,绢藓属(Entodon)9种,耳叶苔属(Frullania)6种,细湿藓属(Campylium)6种,对齿藓属(Didymodon)4种,小石藓属(Weissia)4种,7属共有47种,占总种数的31.12%。含有3种的属有6属,占总属数的7.89%;含有2种的属有23属,占总属数的30.26%;仅含1种的属有40属,占总属数的52.63%;含有1-2种的属占82.89%,
统计表明,白狼山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多样性特点。见表2
3.4苔藓植物区系成分组成
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10种地理成分,地理成分复杂。
3.4.1世界广布成分
共有19种,占12.58%,其所占比例较高,该成分中如黄角苔Phaeocero laevis、凤尾藓Fissidens bryoides、酸土毛口藓Trichostomum tenuirostre、扭口藓Barbulaunguiculata、银藓Anomobryum filiforme、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真藓Bryumargenteum、柳叶藓Amblystegium serpens、角齿藓Ceratodon purpureus、是林缘和沟谷林下湿土常见物种,牛角藓Cratoneuron filicinum是林下流水溪边岩面生群落的优势种。 3.4.2热带分布类型(泛热带成分、热带亚洲成分、热带亚洲和非洲3种成分)
合计有4种,占2.65%,包括瓦鳞苔Trocholejeunea sandvicensis、小扭口藓Barbula indica、短月藓Brachymenium nepalense、羊角藓Herpetineuron toccoae四物种在本地区比较常见,群落学作用较明显,说明本地区地质历史上有适于热带成分的生境,现代仍有适合于部分热带成分生活的暖湿条件。
3.4.3北温带分布
白狼山该成分所占比例最高,共73种,占总种数的48.34%,在各种群落类型都占有显著的地位:芽孢裂萼苔Chiloscyphus minor、石生耳叶苔Frullania inflata、紫背苔Plagi ochasmarupestre、高山毛氏藓 Molendoa sendtneriana、卷叶湿地藓Hyophilainvoluta、反纽藓Timmiella anomala、硬叶对齿藓Didymodon rigidulus、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钝叶匍灯藓Plagiomnium rostratum、黄叶细湿藓Campyliumchrysophyllum、绒叶青藓Brachythecium velutinum、褶叶青藓 Brachytheciumsalebrosum、鼠尾藓Myuroclada maximowiczii、细肋细喙藓Rhynchostegiellaeptoneara、是林缘土坡、沟谷林下湿土、湿润和干燥岩面、树干的优势种。
3.4.4东亚成分
在保护区41种,占27.15%,所占比例低于北温带成分,但显著高于其他地理成分,表现出该地区浓厚的东亚特色。多瓣苔Macvicaria ulophylla、无纹紫背苔Plagio chasma intermedium、东亚花萼苔Asterella yoshinaganna、疣茎羽藓 Thuidium perpapillosum是沟谷林下湿土、林缘湿润岩薄土生境的优势种;中华缩叶藓Ptychom itriumsinense、深绿绢藓 Entodon luridus是空气湿润沟谷中湿润岩面的优势物种,卵叶美喙藓Eurhynchium striatum是林下溪边湿岩面的苔藓植物群落优势种;东亚碎米藓Fabronia matsumurae、小牛舌藓全缘亚种Anomodon minor ssp. Integerrimus是沟谷阔叶树干苔藓植物群落优势种.
4、结论
4.1保护区地处苔藓植物喜马拉雅地区-秦岭-我国东北地区这一分布路線的中间环节,因此有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如中华光萼苔Porella chinensis、陕西耳叶苔Frullania schensiana、横生绢藓 Entodon prorepens、钝叶绢藓Entodon obtusatus等物种在本地区分布,对长期的地区间物种迁移、区系交流有重要的影响。
4.2本地区苔藓植物物种丰富, 具有浓厚的东亚特色。与临近的燕山北部山地敖汉旗大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相比较,其物种总数比上述地区多51种,东亚成分所占的比例比上述地区高5.15%,是燕山北部山地苔藓植物东亚成分集中分布的地区。
4.3科尔沁沙地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和群落类型绝大多数在该地区都有分布,反映了两地区较为密切的区系联系,有着重要的区域生态防护作用。
4.4从苔藓植物分布的生境和土壤砂质化的特点都揭示该地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典型特点,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吴鹏程,贾渝(主编).中国苔藓志(第八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赵遵田,曹同(主编).山东苔藓植物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高谦,张光初(主编).东北苔类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4)高谦(主编).中国苔藓植物志(第一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基金来源:白狼山国家级保护区一期工程基本建设项目
指导老师: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于景华
[关键词]:辽宁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调查; 统计结果分析。
[引言]: 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总面积17440公顷,以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天然侧柏林及其生境为主要保护对象,本区是华北植物区系、长白植物区系、蒙新植物区系的过渡带、交汇带,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特别是苔藓植物在本区有较多的分布,本文重点讨论苔藓植物在本区的调查成果与分析。
1、自然概况
白狼山自然保护区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地理坐标为E119°52′30″- 120°04′04″,N40°46′28″- 41°05′53″。
1.1气候
保护区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无霜期180天。
1.2日照和辐射
保护区年日照时数为2672.7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30-540KJ/cm2。
1.3降水
保护区内年平均降水量为530mm,多集中在6~8月份。
1.4土壤
保护区土壤分为两类,一是棕色森林土,分布在海拔600m以上的山坡和植被茂密的阴坡;二是褐土,多分布在海拔600m以下的山坡及沟谷。
2 、调查时间、内容、方法
2.1调查时间和内容
2016年5-7月白狼山保护区利用保护区一期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资金,开展植物分类普查工作,聘请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于景华为指导,组成专业调查队,其中二队负责境内苔藓植物的调查与统计分析工作。
2.2调查方法
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二队重点对苔藓植物资源分布较多的黑山核心区与柏山核心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并查阅相关资料、档案进行分类,确定苔藓植物科属种,并将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分析。
3、调查结果统计
3.1苔藓植物科、属、种数量组成
通过采集、鉴定和统计表明,保护区共有苔藓植物31科、76属、151种(包括变种和亚种),其中苔类9科、14属、23种,角苔类1科、1属、1种,藓类21科、61属、127种(包括变种和亚种),苔类植物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29.03%、18.42%、15.23%,角苔类的科、属、种分別占总数的3.23%、1.32%、0.66%,藓类植物科、属、种分别占总数的67.74%、80.26%、84.11% 。
3.2苔藓植物优势科统计
通过统计表明,含5种以上的科有9科:丛藓科(Pottiaceae)14属、29种,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5属、16种,真藓科(Bryaceae)3属、11种,柳叶藓科(Amblystegiaceae )5属、11种,绢藓科(Entodontaceae)1属、9种,灰藓科(Hypnaceae)6属、8种,羽藓科(Thuidiaceae)5属、8种,耳叶苔科(Frullaniaceae)1属、6种,牛毛藓科(Ditrichaceae)3属、5种。前9个优势科集中了68.21%的物种,多数物种集中在少数科的现象比较明显。此外,含有4种的科有光萼苔科( Porellaceae)、疣冠苔科(Grimaldiaceae)、紫萼藓科(Grimmiaceae)、提灯藓科(Mniaceae)4科,含有2-3种的科有9科,仅含有1种的科有9科。丛藓科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第一大科,在该地区占明显的优势,反映了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的特点;华北地区主要代表科青藓科、羽藓科和绢藓科在本地区也占有较明显的优势地位,喜暖湿的耳叶苔科在本地区优势地位明显,反映了与华北植物区系明显的亲缘关系、及局部生境条件较为暖湿的特点。
以上数据表明白狼山是苔藓植物分类群齐全,物种丰富的地区,在保护区内苔藓植物是仅次于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类植物类群,它的多样性如此丰富,表明了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优越性。见表1
3.3苔藓植物优势属统计
经统计,保护区含4种以上的属有7属,真藓属 (Bryum)9种,青藓属(Brachythecium)9种,绢藓属(Entodon)9种,耳叶苔属(Frullania)6种,细湿藓属(Campylium)6种,对齿藓属(Didymodon)4种,小石藓属(Weissia)4种,7属共有47种,占总种数的31.12%。含有3种的属有6属,占总属数的7.89%;含有2种的属有23属,占总属数的30.26%;仅含1种的属有40属,占总属数的52.63%;含有1-2种的属占82.89%,
统计表明,白狼山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的多样性特点。见表2
3.4苔藓植物区系成分组成
保护区苔藓植物共有10种地理成分,地理成分复杂。
3.4.1世界广布成分
共有19种,占12.58%,其所占比例较高,该成分中如黄角苔Phaeocero laevis、凤尾藓Fissidens bryoides、酸土毛口藓Trichostomum tenuirostre、扭口藓Barbulaunguiculata、银藓Anomobryum filiforme、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真藓Bryumargenteum、柳叶藓Amblystegium serpens、角齿藓Ceratodon purpureus、是林缘和沟谷林下湿土常见物种,牛角藓Cratoneuron filicinum是林下流水溪边岩面生群落的优势种。 3.4.2热带分布类型(泛热带成分、热带亚洲成分、热带亚洲和非洲3种成分)
合计有4种,占2.65%,包括瓦鳞苔Trocholejeunea sandvicensis、小扭口藓Barbula indica、短月藓Brachymenium nepalense、羊角藓Herpetineuron toccoae四物种在本地区比较常见,群落学作用较明显,说明本地区地质历史上有适于热带成分的生境,现代仍有适合于部分热带成分生活的暖湿条件。
3.4.3北温带分布
白狼山该成分所占比例最高,共73种,占总种数的48.34%,在各种群落类型都占有显著的地位:芽孢裂萼苔Chiloscyphus minor、石生耳叶苔Frullania inflata、紫背苔Plagi ochasmarupestre、高山毛氏藓 Molendoa sendtneriana、卷叶湿地藓Hyophilainvoluta、反纽藓Timmiella anomala、硬叶对齿藓Didymodon rigidulus、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钝叶匍灯藓Plagiomnium rostratum、黄叶细湿藓Campyliumchrysophyllum、绒叶青藓Brachythecium velutinum、褶叶青藓 Brachytheciumsalebrosum、鼠尾藓Myuroclada maximowiczii、细肋细喙藓Rhynchostegiellaeptoneara、是林缘土坡、沟谷林下湿土、湿润和干燥岩面、树干的优势种。
3.4.4东亚成分
在保护区41种,占27.15%,所占比例低于北温带成分,但显著高于其他地理成分,表现出该地区浓厚的东亚特色。多瓣苔Macvicaria ulophylla、无纹紫背苔Plagio chasma intermedium、东亚花萼苔Asterella yoshinaganna、疣茎羽藓 Thuidium perpapillosum是沟谷林下湿土、林缘湿润岩薄土生境的优势种;中华缩叶藓Ptychom itriumsinense、深绿绢藓 Entodon luridus是空气湿润沟谷中湿润岩面的优势物种,卵叶美喙藓Eurhynchium striatum是林下溪边湿岩面的苔藓植物群落优势种;东亚碎米藓Fabronia matsumurae、小牛舌藓全缘亚种Anomodon minor ssp. Integerrimus是沟谷阔叶树干苔藓植物群落优势种.
4、结论
4.1保护区地处苔藓植物喜马拉雅地区-秦岭-我国东北地区这一分布路線的中间环节,因此有中国-喜马拉雅成分如中华光萼苔Porella chinensis、陕西耳叶苔Frullania schensiana、横生绢藓 Entodon prorepens、钝叶绢藓Entodon obtusatus等物种在本地区分布,对长期的地区间物种迁移、区系交流有重要的影响。
4.2本地区苔藓植物物种丰富, 具有浓厚的东亚特色。与临近的燕山北部山地敖汉旗大黑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相比较,其物种总数比上述地区多51种,东亚成分所占的比例比上述地区高5.15%,是燕山北部山地苔藓植物东亚成分集中分布的地区。
4.3科尔沁沙地大青沟国家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物种和群落类型绝大多数在该地区都有分布,反映了两地区较为密切的区系联系,有着重要的区域生态防护作用。
4.4从苔藓植物分布的生境和土壤砂质化的特点都揭示该地区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典型特点,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参考文献】:
(1)吴鹏程,贾渝(主编).中国苔藓志(第八卷).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赵遵田,曹同(主编).山东苔藓植物志.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高谦,张光初(主编).东北苔类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
(4)高谦(主编).中国苔藓植物志(第一卷).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基金来源:白狼山国家级保护区一期工程基本建设项目
指导老师:中国科学院沈阳生态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于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