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问题阅读教学法初探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206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阅读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主线,通过自读质疑、筛选问题、合作探究等环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构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培养和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探究和创造能力,从而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问题阅读教学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学生自读质疑
   老师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给予学生恰当的读法指导或阅读提示。这就要求学生读书时眼到、口到、心到,不能走马观花。同时要求学生每人上交若干问题。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批注符号圈、点、勾、划,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最后学生用纸条写出初读课文的疑惑。
   (二)教师整合分类
   学生大致把握了课文的总体内容,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分类。学生初读课文因为认知层次和理解角度的不同会提出好多问题,可能一些问题会离教学目标相去甚远。这时候,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筛选出对于文本解读有关键意义的问题,并且根据文本内容先后或层次深浅确定课堂呈现问题的顺序。思考解决问题最恰当的途径方法以及详略。
   (三)自主合作探究
   1.立足自主
   学生须独自利用工具书了解并掌握生字新词的读音、意义,并能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对于老师筛选整合出的问题,学生首先独立思考,并将思考结果简要记录,尤其要注明理解上的难点。
   2.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大面积提升阅读质量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有利于竞争氛围的形成。我们将全班同学分成六人左右一组的平行学习小组,大家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带着疑问,带着收获,分小组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疑问,完善答案,共同提高。最后整合出小组内最有价值的问题,准备全班交流讨论。老师每一节课要对各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评价计分,每周汇总公布优秀学习小组及成员,以表彰先进。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提出疑问,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互相补充,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展示的机会,多角度多侧面理解文章。可以从赏析精准的词句,优美的描写,精彩的议论,过渡到整篇文章的主题情感。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自由的表达读书感悟。小组之间要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探讨,深入挖掘文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融入到学生中间去,及时抓住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引申。进行简要的、激励性的点评,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获取审美愉悦。
   (四)检测总结提升
   每节课教师要有小结,小结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重点。要设法安排不同形式的检测内容,巩固阅读成果。要鼓励学生积极撰写读书心得,小组内交流,筛选出最有个性的读书心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交流,教师发表对各组阅读成果的评价。对读书心得可不作硬性的字数要求,将品读的“精”、感悟的“深”、评价的“新”、性灵的“活”作为评价标准,以此推动学生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
   以上是本人就问题阅读教学的一点粗浅看法,欢迎批评指正。
  
   张晓林,教师,现居江苏阜宁。
其他文献
在课程背景下,创造性阅读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模式。语文课堂应该是精彩纷呈、充满活力、见解迭出、令人振奋的,但是真实的语文课堂却不是如此。那么,如何有效进行文本阅读,使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呢?   一、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研究,深刻把握课改要求,认真汲取各种先进经验,使自身教学工作得到补充完善和提升,从而有效打造素质化课堂。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将做简要论述。   一、教学设计突出立体性,发挥课前课后环节作用   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能仅仅盯着课堂这一狭隘的空间,要拓宽眼界构建课内外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体现“大语文”的设计原则。将
为什么单位的速度比家里慢这么多?为什么下载晚上速度比早上慢这么多?为什么我的电影下载了3天还没有下载下来?相信任何一个下载狂人,都会问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目的就是一个,任何时候任何下载,都能全速前进,要最快速度地将下载的宝贝揽在怀抱。但了解了里面的相关知识,会发觉不是那么简单……    下载网站的带宽  传统的HTTP下载,它是从网站的服务器上直接复制数据到我们的电脑,下载速度是由网站服务器的带宽
当前教育教学中,新课程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依此为教学指导,改进课堂教学行为。但若要真正落实新课程要求,教师需要认识到新课程“新”在何处?又该如何凸出“新”?这是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以高中语文教学为例,浅谈个人思考与体会。   一、更新理念,转变课堂教学行为   由新课程标准看,它的“新”首先反映在指导思想与理念上,教师不再是教科书的严格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