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对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从当前教学情况看,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表现为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缺失、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等,极大制约了高职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的实现,迫切需做好教学改革工作。文章将从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等角度分析教学改革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是影响体育课程开展的关键。教学改革中,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设定,主要包括:①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需将两项或更多健身运动技能充分掌握,且可通过体育锻炼使自身运动能力提高,同时对于一般运动创伤能够进行有效处理;②运动参与,该目标主要体现在对于各类体育活动,学生均能积极参加,有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且在体育文化欣赏能力上提高;③身体健康,体育锻炼是强化个人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体育课程教学应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选择适当的体能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身体素质;④心理健康,体育教学中应利用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克服其心理障碍,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从体育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与乐趣。此外,体育课程目标设定中,社会适应目标极为重要,强调学生具备体育道德的同时,在合作精神上加强,对于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处理能够做到游刃有余[1]。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课程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具体改革课程结构中,首先应明确高职体育课程结构体系。该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测评活动,其中测评活动可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参照。其次,课程层级设置。这种层级设置表现为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开设相应的项目课程,如初级班、提高班等。再次,自主课程。院校可开设自主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时间与兴趣自主选择课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最后,课程内容。应要求教学中每节课均有10%的理论教学部分,每学期理论教学约占4课时。除此之外,在完善体育课程结构中,应考虑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包括病、残、弱以及其他身体异常情况的学生,使其有可供选择的保健体育课程,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对此情况,教学改革中需做好教学内容建设工作,教学内容的设定要求满足健身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特点,且可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融于一体,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设置教学内容中,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将课内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如群体竞赛、俱乐部活动、代表队训练,均能起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且达到课内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的目的。此外,教学内容建设中,也需考虑如何与学生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结合,确保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个人职业能力上得到强化。
教学方法创新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实际创新中,可采取的方法包括:第一,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中需结合学生当前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设定问题情境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以排球垫球击球为例,学生通过具体动作判断其影响因素,即击球方向是影响球运行的主要因素。第二,课内外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以教学比赛法为主,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又可了解学生的技术动作情况,而向课外延伸,考虑通过代表队训练或俱乐部活动等方法,巩固学生体育知识的同时,其他如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实践能力亦可得到锻炼。第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从传授者、命令者转变为生产者、服务者,还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与学生建立理解、友善、信任、尊重的关系,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2]。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实际进行教学改革中,可从教学目标、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使课程更具合理性、科学性,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1]陈鑫宇.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9):201-202.
[2]韩 英.提高职业素养的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53-56.
关键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一、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合理是影响体育课程开展的关键。教学改革中,应结合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目标设定,主要包括:①运动技能培养,学生需将两项或更多健身运动技能充分掌握,且可通过体育锻炼使自身运动能力提高,同时对于一般运动创伤能够进行有效处理;②运动参与,该目标主要体现在对于各类体育活动,学生均能积极参加,有终身体育意识形成,且在体育文化欣赏能力上提高;③身体健康,体育锻炼是强化个人身体素质的有效方法,体育课程教学应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情况,选择适当的体能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身体素质;④心理健康,体育教学中应利用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克服其心理障碍,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从体育运动中获取成功的体验与乐趣。此外,体育课程目标设定中,社会适应目标极为重要,强调学生具备体育道德的同时,在合作精神上加强,对于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处理能够做到游刃有余[1]。
二、完善體育课程结构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课程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具体改革课程结构中,首先应明确高职体育课程结构体系。该体系主要分为三部分,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测评活动,其中测评活动可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参照。其次,课程层级设置。这种层级设置表现为结合学生个体差异,开设相应的项目课程,如初级班、提高班等。再次,自主课程。院校可开设自主课程,学生可根据自身时间与兴趣自主选择课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最后,课程内容。应要求教学中每节课均有10%的理论教学部分,每学期理论教学约占4课时。除此之外,在完善体育课程结构中,应考虑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包括病、残、弱以及其他身体异常情况的学生,使其有可供选择的保健体育课程,以满足学生体育学习的需求。
三、推进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建设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单一性、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对此情况,教学改革中需做好教学内容建设工作,教学内容的设定要求满足健身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特点,且可将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融于一体,理论联系实际。具体设置教学内容中,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将课内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如群体竞赛、俱乐部活动、代表队训练,均能起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且达到课内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的目的。此外,教学内容建设中,也需考虑如何与学生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结合,确保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个人职业能力上得到强化。
四、体育课程教学方法创新
教学方法创新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实际创新中,可采取的方法包括:第一,启发式教学模式。教学中需结合学生当前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设定问题情境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以排球垫球击球为例,学生通过具体动作判断其影响因素,即击球方向是影响球运行的主要因素。第二,课内外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方法以教学比赛法为主,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又可了解学生的技术动作情况,而向课外延伸,考虑通过代表队训练或俱乐部活动等方法,巩固学生体育知识的同时,其他如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实践能力亦可得到锻炼。第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应改变以往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从传授者、命令者转变为生产者、服务者,还课堂主体地位给学生,与学生建立理解、友善、信任、尊重的关系,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2]。
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实际进行教学改革中,可从教学目标、课程结构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着手,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使课程更具合理性、科学性,满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鑫宇.高职体育课程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9):201-202.
[2]韩 英.提高职业素养的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