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伴互助是教師间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反思和共同发展的重要活动。本文主要介绍了同伴互助的内涵及其在职前教师培训中的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旨在提高同伴互助的有效性,从而促进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同伴互助 职前教师 专业发展
  一、同伴互助的内涵
  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美国中小学教育质量不断下降,人们开始反思以前的教师培训工作并逐渐意识到改变早期教师培训模式的设计和组织方法可能会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在八十年代初,美国学者乔伊斯和肖尔斯经过对教师培训现状研究后指出“学校应改善教师的教学环境,鼓励教师成立同伴互助小组,共同关注具体教学问题,为彼此提供一定的专业支持,从而提高教学素养并获得个人专业发展”。至此,同伴互助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被广泛运用。
  对于同伴互助的内涵,国内外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见解。著名学者道尔顿与莫伊尔将同伴互助界定为“一种专业发展的手段,认为同伴互助是一个为提高技能,学习新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而相互帮助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之中教师分享知识,相互提供支持,给出反馈意见。它有助于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提高教学”。英国的托平教授和美国的尔利博士在1998年出版的《同伴互助学习》(Peer-assisted Learning)一书中提出:“所谓同伴互助学习,是指通过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即同伴)积极主动的帮助和支援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我国学者余文森(2003)认为教师同伴互助是教师在自我反思中不断的开放自己,在课程实施教学活动中相互切链、彼此协调合作,一起分享经验,最终达到共同提高。在本质上被看作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合作过程。这些学者对同伴互助的定义不尽相同,职前教师的同伴互助被看作是以提高专业素养为出发点,通过相互交流和切磋进行反思教学,从而达到共同进步提高的目的。
  二、同伴互助的应用现状
  同伴互助在职前教师的培训过程中已有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微格课上的同伴评课形式。该模式采取将职前教师自愿分组的形式,根据总人数决定每组的具体人数。每组根据给定的授课内容进行组内谈论并分配授课任务。在微格课上,每个人分别呈现自己完整的授课过程。其他人在结束后进行评课,点评内容包含教学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师用语以及教态等方面。大家可以提出自己认为有亮点的地方,同时也指出认为值得改善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授课教师与其同伴不断进行想法的交流。在这一环节结束后,指导教师针对微格课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课后授课教师根据同伴和指导教师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一周后将修改过的教学设计提交给指导教师。
  同伴评课需要职前教师对其他人的教学设计进行思考和理性地分析,不仅能够借鉴吸取他人的优点,还能有效地避免类似的教学问题在自己的教学中出现。然而,虽然同伴评课对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由于评课者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在评课过程中有时很难指出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大家只是从表面分析授课者的课堂,并未从深层进行探究和分析,从而使得评课流于形式。其次许多职前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同伴互助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助的有效性。
  此外,同伴互助在职前教师培训中的应用主要是以同伴评课的形式。这一形式只能用于微格课,职前教师能够相互合作探究的机会很少。所以在目前的职前教师培训中,同伴互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没有被充分发挥。
  三、同伴互助的改进意见
  从现有的观察来看影响职前教师同伴互助的因素既有职前教师的主观因素也有学校外在的客观因素。要想让职前教师最大程度地受益于同伴互助,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改进。
  首先要提升职前教师同伴互助的意识。教师的同伴互助意识直接影响着同伴互助行为能否顺利地开展。一方面要组织职前教师加强对同伴互助理论与实践的了解学习,另一方面要加强职前教师团队展望与合作观念的树立。传统的教师文化侧重于教师个人的学习和发展,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间的竞争意识。所以为了提高同伴互助的意愿,要鼓励教师树立团队目标,从而推进职前教师的共同努力,发挥集体的强大作用。
  其次要提高职前教师同伴互助的技能。同伴互助技能是将职前教师同伴互助意识转为实践的有效途径。许多职前教师虽然有同伴互助的意愿,却因不知该如何开展同伴活动而处于被动的位置,在实践活动中基本处于沉默的状态。所以要想真正意义上使职前教师受益于同伴互助,必须要进行同伴互助技巧的相关培训,从而使职前教师从简单的倾听者转为能提供有效意见的积极合作者。
  最后学校要丰富职前教师同伴互助的形式。目前同伴互助大多拘泥于同伴评课的形式,抑制了同伴互助的积极作用。所以学校可以在同伴评课基础上采取同伴观摩的形式。同伴观摩具有系统的程序,职前教师在观摩前、观摩中和观摩后三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观摩目标、任务、程序和工具等。这一系统化的过程有利于将收集的信息用于讨论和反思,从而提高职前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夏惠贤,杨超.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同伴互助及对我国教研组活动的启示[J].教育科学,2008(8):90-96.
  [2]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3(4):53-58.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商务英语作为一门特殊的语言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了有效推广和运用。社会在日益进步的同时对商务英语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涨,因此,大部分高校
【摘要】教育部发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综合运用的能力,特别强调了要注重听说能力的训练。但现今我国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现状并不乐观,翻转课堂理念的出现为大学英语听力课程改革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针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将翻转课堂教学引入听力课堂,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 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  一
本文介绍了刘春燕学者编著的《英语产出能力与课程优化设计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了简要评介。该书有助于读者深入了解以语言输出促进外语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改
本学位论文主要对云南产镰刀叶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var.falcatum)、云南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var.glabriusculum)及黄藤(Fibraurea recisa)的化学成分
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扩大,商务英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商务英语专业已成为热门专业,多数高校都开设了该专业。其中商务英语口语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本文从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教育与信息化已经牢牢的绑在了一起,信息技术能够大幅度优化教育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事情,毕竟相较之过去的传统教学来说,信息技术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而在高校英语教育方面,信息化教学更是成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校英语 信息化教学 教学建设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与其他国家的接触越来越频繁,英语这门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教育
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当今大学英语教学的主导思想。本文作者在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湖北大学知行学院英语自主学习课程进行了课堂模式的改革。并探讨S
伴随“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的发展和实践,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分层教学理念也顺势而生。本文试从分层教学理论概况、高职英语教学现
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其具有极强的实践性。无论是教育,还是社会生活,英语都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英语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利用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