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历史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以其自身知识的系统性、丰富性和广泛性,承载着国民素质教育的社会功能。随着现代教育新观念和全球化的深入,中学历史教育也需与时俱进,追求顺应时代的教育价值。本文将在英国历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从不同改革时期中学历史教学法入手,探析其历史教育价值追求。
【关键词】:中学历史;英国历史教育改革;教学法;价值追求
前言
历史教育承载着民族的群体记忆,记载着人类在认识自然及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从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先辈们浴血奋战的精神,感悟到生命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生的意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教育以其自身知识的系统性、丰富性和广泛性等特征,承载着提升国民素质和国民自信力的社会功能。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历史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传统的历史教学目标内容不够全面,缺乏教学实践影响了教学质量,尤其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选拔,大多数直接忽略对应聘者历史知识水平的考察,这便强化了“读史无用论”,影响了历史教育的大环境,因此国内教育界陆续涌现历史教育改革的现象,一些具有前瞻性和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开始将视线转移到国外,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论。
目前,我国历史教育学界对英国历史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中包括对英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的研究与讨论,和介绍英国历史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专著与论文。但是针对英国历史教育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下如何体现历史教育价值追求,国内无论是论文还是专著涉及较少,大都是从宏观上对英国历史教育进行介绍,涉及到具体教学层面的只有英国历史教育中史料教学的内容。除个别章节涉及英国历史教育以外,以此为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还没有出现。国外相关的历史教育专著目前能搜到的集到的有INTERNATIONAL REVIEW OF HISTORY EDUCATION, Volume 3,Raising Standards in History Education(《国际视野中的歷史教育,第三卷:提高历史教育的标准》)。Encyclopaedia of Modern Methods of Teaching, Volume 2, Methods of Teaching History C (《现代教学方法百科全书,第二卷:历史教学方法》)。所搜集到的国外涉及此课题的学术论文都出自英国历史教学权威杂志Teaching History C (《历史教学》),下面我将搜集的关于英国历史教育的学术论文和相关书籍进行整理。
一、英国历史教育改革
英国的中学历史教育有着悠久的发展史,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英国的历史课程是在十九世纪的后期才形成基础教育的形式,而在十九世纪末期,历史学科终于被确定为独立学科,二十世纪开始逐渐在发展中改革和完善,从“传统历史”到“新历史”,逐步确定英国国家历史教育大纲和教学目标,英国历史教育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成熟。
(一)传统历史教学
英国传统历史教学,特点在于教学目的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体现国家民族意识,要求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历程,铭记先辈的英雄事迹,培养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并且要求学生认识到作为英国公民具有的权利和义务,英国传统历史教育可以看做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借历史教育培养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的公民。鉴于这种政治性目的,当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英国本国史为主,重点讲述英格兰,模块主要放在政治制度史,虽然也提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历史,但这些国家和地区无非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或曾被英国控制,向学生展示英国历史的辉煌战绩。在课程安排方面,主要是编年体为框架,从上古到中古,从近代到现代,要求学生按照历史的顺序进行记忆学习。
(二)新历史科
英国历史教育学界的重大转变是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直至八十年代中期,英国教育学界开始探讨“新历史科”,尝试抛却旧眼光,用新的视角看待中学历史教学。皇家督学团在报告书中也一再强调历史技能、历史概念等新的历史学科理念。《学校委员会历史科计划13-16》的成果,奠定了新历史学科的基础。《学校委员会历史科计划13-16》(以下简称SCHP13-16)是第一个历史学科的国家课程计划,它针对传统历史按照编年体编排的方式提出质疑,认为针对纷繁复杂的历史内容来说,要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编排结构也不太现实,所以计划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解答了年青人需要学什么和历史是什么的问题,并提出不同部分的教学对青年人起不同的作用:学习现代世界历史,目的在于帮年青人将现实与历史相结合;而分时期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年青人了解不同时期的人物和史实;将历史进行专题集中研究,可以帮助年青人学习人类学的理论,培养历史学习的综合性思维;学习周围的历史,可以激起年青人学习历史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三)国家课程标准
依据1988年英国新教育法,国家课程实现了标准的设置。当时学校历史科的教育宗旨和课程内容,是由国家课程“历史科工作组”制定的,这些体现了新旧理念的融合,既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锻炼历史思维,同时也体现着历史的教化功能,他们希望在“内容”和“能力”中找到平衡点,内容体现在教学大纲中,而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成就目标里。大纲涵括了教学必须包括的历史内容,而最终学生成绩的评定却不以内容为评判标准,而是以历史的概念和思维能力为标准,这样一来,就确保了历史的教学既不是单纯的社会教化工具,不会只是一些锻炼记忆技能的练习,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挥,历史科不再是被迫接受的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思考的科目。199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改编上,对以往的历史教育进行评判性继承,兼具新旧理念,一方面保留了以英国史为核心的架构,另一方面却也加入了颇具新历史科色彩的补充单元,要求老师必须选教。[1]
二、从教学法的变化看英国中学历史教育价值追求 教学法是指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不同的教育形式下,教学法也会随之变化,英国历史教育改革在历经了“传统历史”、新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等一系列改革之后,必然会引起教学方式的变化,而不同的教学法则能折射出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传统时期,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法体现了历史教育的公民教育价值
总体来说,英国传统的历史教学目标单纯,是围绕着“使学生知道许多英国过去的事务”这个核心进行的。[2]围绕着这一教学核心,教学方法上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主要采取讲述、板书、背诵课文和记课堂笔记的方式,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传递历史信息,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巨量的事实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通过讲述、板书等形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率地向学生展示完整又明确的历史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记录课堂知识点的方式,在课下背诵和记忆。这种教学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了解本国的发展史,培养爱国精神,培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观念,这便体现了历史教育价值中的公民教育价值。[3]以往观念认为,公民教育即政治教育,是与公民权利与义务有关的教育,这种说法单纯从阶级观念进行解释,实在有失偏颇。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精神是社会公正和人文主义,因此历史教育以其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人类经验,担负起了人文社会学科核心课程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不仅广泛渗透各个学科,而且在课程结构上有了变化,尤其是社会学科(含历史科)方面,已经将公民教育的社会意义扩展得相当广泛。英国传统的历史教育,主要目标是让公民了解英国过去发生的事,对公众而言,历史不单是一种教养学科,学习历史的目的性在于培养责任心,树立民族自信心,之后有智慧地参与社会活动,有能力地选择社会生活方式,解决可能遇见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等。总之,信念和行动是学校历史教育所必需的目标,公民教育的实效性,使历史教育有了更为真实的行动方向。
(二)新历史科时期,史料教学法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价值
英国在新历史时期,尝试用新视角看待中学历史教学,对传统历史按照编年体编排的方式提出质疑,制定了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解答了年青人需要学什么和历史是什么的问题,SCHP13-16要求教师逐步转变传递知识的角色,还要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像史学家一样去思维、学习、探知历史的来龙去脉。这种教学方法之下,学生不再是被迫接受历史史料,而可以研究真正的历史,而对于教师而言,突出技巧在于集中并且保持学生的注意,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那么他的所有忙乱辛劳就会是无的放矢。[4]
史料不仅仅是教材和教师的内容补充,不仅仅是应对考试而进行的题型训练,而是为了讓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加深学生对于史实的了解,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发散思维。然而,史料数量很多,样式繁杂,史料本身有可能被当做证据时,才是有用有价值的。大众普遍认为,让学生接触原始文献是接近“最真实的历史”,却忽略了教导学生如何处理史料,如何解决处理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史料的运用是新历史科理念下历史教学方法改革的起点,旨在教导学生恰当地运用史料作为历史的证据。这种教学方法开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想法,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价值。[3](p93)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历史教育具有人文教育价值,主要是体现在道德教育功能、情感养成功能、培养审美功能、终身教育功能、发展个性教育和创新教育功能。英国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开始关注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人文教育功能来讲,有益于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格养成,激发内在潜能。从道德教育功能来说,新历史科的理念旨在教会学生判断是非的标准,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在情感态度的养成上,培养学生世界意识,同时体验民族的历史,养成热爱民族与国家的情感。
(三)国家课程标准下,课堂活动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法体现了创新教育价值和个性教育价值
历史课程包含大量史实,记忆任务繁重,如果历史教学枯燥乏味,那么机械记忆只会事倍功半,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英国在1988年英国新的教育法和1991年国家第一个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的引导下,除史料教学之外,课堂活动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也被引入到中学历史教学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接触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结论,找寻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采用历史课外活动开展教学,在教育改革中也算新的领域,因为一些历史要素有必要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取和感知历史。学校组织充满探险,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外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生存技能,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比如让九年级的学生参观英帝国战争博物馆和国家军事博物馆,了解一战中的西线战场,鼓励学生感受战争中的实物,想象战壕是什么样子,硝烟的味道怎样,穿起军装的你会怎样,这场战争将会给家人乃至国家造成什么结果等,这种直面历史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个性教育。个性教育,即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尊重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个性发展,历史教育的根本追求在于实现个性教育,促使人的个性发展。历史学本质上就是一门特殊的“人学”,所以历史教育实质上也是“人”的教育,要引导人们去理解人类本身,追问人的根由,并由此不断反省自身,以实现对自身人格的不断升华,这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从现实层面来看,历史教育要引导人们思考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着什么样的人类和文明,该怎么组成和谐的社会,如何懂得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人类如何保护环境,如何提升自身修等,总的来说,历史教育的价值追求在于培养和发展优良的人格。
2006年12月Matthew Bradshaw发表在英国历史教学《历史教学》上发表《创造性地进行课堂讨论一与深入理解历史意义同步》,使课堂谈论逐渐融入历史教学中,历史不再是被遗忘的因素,终于得到社会认可,历史在政客、电视传媒和各种媒体各种情况下都可以涉及。Matthew Bradshaw认为,重点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判断,最好的途径是从他们自己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获取判断标准。这种课堂讨论的方法体现了历史教育的创新教育价值,即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中心的新型教育,[3](p202)历史教育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和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达到“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最终我们各能获得两个苹果”的学习成效。历史教育培养出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发现问题的眼睛,增强学习的敏锐度和质疑精神,这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和涵养。
小结
英国历史教育的改革及教学法的变化,体现了不同背景下历史教育价值追求的转变,无论从公民教育价值、人文价值、个性价值还是创新价值,都是历史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作为国家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不断地改革,与时俱进,增加时代光芒和和谐因素,我国的历史教育价值追求不仅要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要学习国外历史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教育,争取做到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王晨晨.英国历史教育中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21.
[2]陈冠华.追寻更有意义的历史课—英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M].台北: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17-22.
[3] 齐健,赵亚夫等.历史教育价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6—67.
[4][英]洛克.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58.
[5]祁玉红.浅析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05.5.
[6]肖凌峰.对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10.
[7]马卫东.历史比较教育[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8]縢大春.縢大春论外国教育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12).
[9]赵亚夫,唐云波.国外历史教育文献选读[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1.
[10]李稚勇,周仕德等.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1.
【关键词】:中学历史;英国历史教育改革;教学法;价值追求
前言
历史教育承载着民族的群体记忆,记载着人类在认识自然及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从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先辈们浴血奋战的精神,感悟到生命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生的意义。“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教育以其自身知识的系统性、丰富性和广泛性等特征,承载着提升国民素质和国民自信力的社会功能。随着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历史教育面临着一些问题,传统的历史教学目标内容不够全面,缺乏教学实践影响了教学质量,尤其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选拔,大多数直接忽略对应聘者历史知识水平的考察,这便强化了“读史无用论”,影响了历史教育的大环境,因此国内教育界陆续涌现历史教育改革的现象,一些具有前瞻性和远见卓识的教育家开始将视线转移到国外,积极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论。
目前,我国历史教育学界对英国历史教育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其中包括对英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的研究与讨论,和介绍英国历史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专著与论文。但是针对英国历史教育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下如何体现历史教育价值追求,国内无论是论文还是专著涉及较少,大都是从宏观上对英国历史教育进行介绍,涉及到具体教学层面的只有英国历史教育中史料教学的内容。除个别章节涉及英国历史教育以外,以此为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还没有出现。国外相关的历史教育专著目前能搜到的集到的有INTERNATIONAL REVIEW OF HISTORY EDUCATION, Volume 3,Raising Standards in History Education(《国际视野中的歷史教育,第三卷:提高历史教育的标准》)。Encyclopaedia of Modern Methods of Teaching, Volume 2, Methods of Teaching History C (《现代教学方法百科全书,第二卷:历史教学方法》)。所搜集到的国外涉及此课题的学术论文都出自英国历史教学权威杂志Teaching History C (《历史教学》),下面我将搜集的关于英国历史教育的学术论文和相关书籍进行整理。
一、英国历史教育改革
英国的中学历史教育有着悠久的发展史,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英国的历史课程是在十九世纪的后期才形成基础教育的形式,而在十九世纪末期,历史学科终于被确定为独立学科,二十世纪开始逐渐在发展中改革和完善,从“传统历史”到“新历史”,逐步确定英国国家历史教育大纲和教学目标,英国历史教育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和成熟。
(一)传统历史教学
英国传统历史教学,特点在于教学目的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体现国家民族意识,要求学生了解国家发展历程,铭记先辈的英雄事迹,培养爱国精神和责任意识,并且要求学生认识到作为英国公民具有的权利和义务,英国传统历史教育可以看做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借历史教育培养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的公民。鉴于这种政治性目的,当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英国本国史为主,重点讲述英格兰,模块主要放在政治制度史,虽然也提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历史,但这些国家和地区无非曾是英国的殖民地或曾被英国控制,向学生展示英国历史的辉煌战绩。在课程安排方面,主要是编年体为框架,从上古到中古,从近代到现代,要求学生按照历史的顺序进行记忆学习。
(二)新历史科
英国历史教育学界的重大转变是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直至八十年代中期,英国教育学界开始探讨“新历史科”,尝试抛却旧眼光,用新的视角看待中学历史教学。皇家督学团在报告书中也一再强调历史技能、历史概念等新的历史学科理念。《学校委员会历史科计划13-16》的成果,奠定了新历史学科的基础。《学校委员会历史科计划13-16》(以下简称SCHP13-16)是第一个历史学科的国家课程计划,它针对传统历史按照编年体编排的方式提出质疑,认为针对纷繁复杂的历史内容来说,要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编排结构也不太现实,所以计划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解答了年青人需要学什么和历史是什么的问题,并提出不同部分的教学对青年人起不同的作用:学习现代世界历史,目的在于帮年青人将现实与历史相结合;而分时期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年青人了解不同时期的人物和史实;将历史进行专题集中研究,可以帮助年青人学习人类学的理论,培养历史学习的综合性思维;学习周围的历史,可以激起年青人学习历史的好奇心和主动性。
(三)国家课程标准
依据1988年英国新教育法,国家课程实现了标准的设置。当时学校历史科的教育宗旨和课程内容,是由国家课程“历史科工作组”制定的,这些体现了新旧理念的融合,既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锻炼历史思维,同时也体现着历史的教化功能,他们希望在“内容”和“能力”中找到平衡点,内容体现在教学大纲中,而能力的培养体现在成就目标里。大纲涵括了教学必须包括的历史内容,而最终学生成绩的评定却不以内容为评判标准,而是以历史的概念和思维能力为标准,这样一来,就确保了历史的教学既不是单纯的社会教化工具,不会只是一些锻炼记忆技能的练习,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发挥,历史科不再是被迫接受的知识,而是让学生主动思考的科目。1991年英国颁布了第一个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改编上,对以往的历史教育进行评判性继承,兼具新旧理念,一方面保留了以英国史为核心的架构,另一方面却也加入了颇具新历史科色彩的补充单元,要求老师必须选教。[1]
二、从教学法的变化看英国中学历史教育价值追求 教学法是指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不同的教育形式下,教学法也会随之变化,英国历史教育改革在历经了“传统历史”、新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等一系列改革之后,必然会引起教学方式的变化,而不同的教学法则能折射出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
(一)传统时期,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法体现了历史教育的公民教育价值
总体来说,英国传统的历史教学目标单纯,是围绕着“使学生知道许多英国过去的事务”这个核心进行的。[2]围绕着这一教学核心,教学方法上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主要采取讲述、板书、背诵课文和记课堂笔记的方式,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法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传递历史信息,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巨量的事实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通过讲述、板书等形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最有效率地向学生展示完整又明确的历史资料,学生可以通过记录课堂知识点的方式,在课下背诵和记忆。这种教学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了解本国的发展史,培养爱国精神,培养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观念,这便体现了历史教育价值中的公民教育价值。[3]以往观念认为,公民教育即政治教育,是与公民权利与义务有关的教育,这种说法单纯从阶级观念进行解释,实在有失偏颇。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精神是社会公正和人文主义,因此历史教育以其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人类经验,担负起了人文社会学科核心课程的位置。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民教育的思想和内容,不仅广泛渗透各个学科,而且在课程结构上有了变化,尤其是社会学科(含历史科)方面,已经将公民教育的社会意义扩展得相当广泛。英国传统的历史教育,主要目标是让公民了解英国过去发生的事,对公众而言,历史不单是一种教养学科,学习历史的目的性在于培养责任心,树立民族自信心,之后有智慧地参与社会活动,有能力地选择社会生活方式,解决可能遇见的生存问题、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等等。总之,信念和行动是学校历史教育所必需的目标,公民教育的实效性,使历史教育有了更为真实的行动方向。
(二)新历史科时期,史料教学法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价值
英国在新历史时期,尝试用新视角看待中学历史教学,对传统历史按照编年体编排的方式提出质疑,制定了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解答了年青人需要学什么和历史是什么的问题,SCHP13-16要求教师逐步转变传递知识的角色,还要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像史学家一样去思维、学习、探知历史的来龙去脉。这种教学方法之下,学生不再是被迫接受历史史料,而可以研究真正的历史,而对于教师而言,突出技巧在于集中并且保持学生的注意,如果不能做到这点,那么他的所有忙乱辛劳就会是无的放矢。[4]
史料不仅仅是教材和教师的内容补充,不仅仅是应对考试而进行的题型训练,而是为了讓学生走进真实的历史,加深学生对于史实的了解,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发散思维。然而,史料数量很多,样式繁杂,史料本身有可能被当做证据时,才是有用有价值的。大众普遍认为,让学生接触原始文献是接近“最真实的历史”,却忽略了教导学生如何处理史料,如何解决处理过程中的棘手问题。史料的运用是新历史科理念下历史教学方法改革的起点,旨在教导学生恰当地运用史料作为历史的证据。这种教学方法开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想法,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人文教育价值。[3](p93)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历史教育具有人文教育价值,主要是体现在道德教育功能、情感养成功能、培养审美功能、终身教育功能、发展个性教育和创新教育功能。英国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开始关注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人文教育功能来讲,有益于学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格养成,激发内在潜能。从道德教育功能来说,新历史科的理念旨在教会学生判断是非的标准,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在情感态度的养成上,培养学生世界意识,同时体验民族的历史,养成热爱民族与国家的情感。
(三)国家课程标准下,课堂活动和课堂讨论的教学法体现了创新教育价值和个性教育价值
历史课程包含大量史实,记忆任务繁重,如果历史教学枯燥乏味,那么机械记忆只会事倍功半,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英国在1988年英国新的教育法和1991年国家第一个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的引导下,除史料教学之外,课堂活动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也被引入到中学历史教学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接触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得出结论,找寻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采用历史课外活动开展教学,在教育改革中也算新的领域,因为一些历史要素有必要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获取和感知历史。学校组织充满探险,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外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生存技能,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比如让九年级的学生参观英帝国战争博物馆和国家军事博物馆,了解一战中的西线战场,鼓励学生感受战争中的实物,想象战壕是什么样子,硝烟的味道怎样,穿起军装的你会怎样,这场战争将会给家人乃至国家造成什么结果等,这种直面历史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历史教育的个性教育。个性教育,即在教育过程中,根据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尊重人的潜能和价值,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个性发展,历史教育的根本追求在于实现个性教育,促使人的个性发展。历史学本质上就是一门特殊的“人学”,所以历史教育实质上也是“人”的教育,要引导人们去理解人类本身,追问人的根由,并由此不断反省自身,以实现对自身人格的不断升华,这是历史教育的永恒主题。从现实层面来看,历史教育要引导人们思考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着什么样的人类和文明,该怎么组成和谐的社会,如何懂得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人类如何保护环境,如何提升自身修等,总的来说,历史教育的价值追求在于培养和发展优良的人格。
2006年12月Matthew Bradshaw发表在英国历史教学《历史教学》上发表《创造性地进行课堂讨论一与深入理解历史意义同步》,使课堂谈论逐渐融入历史教学中,历史不再是被遗忘的因素,终于得到社会认可,历史在政客、电视传媒和各种媒体各种情况下都可以涉及。Matthew Bradshaw认为,重点要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判断,最好的途径是从他们自己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获取判断标准。这种课堂讨论的方法体现了历史教育的创新教育价值,即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中心的新型教育,[3](p202)历史教育通过多种课堂活动和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的交流,产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达到“你一个苹果,我一个苹果,最终我们各能获得两个苹果”的学习成效。历史教育培养出的历史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找到发现问题的眼睛,增强学习的敏锐度和质疑精神,这对于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和涵养。
小结
英国历史教育的改革及教学法的变化,体现了不同背景下历史教育价值追求的转变,无论从公民教育价值、人文价值、个性价值还是创新价值,都是历史教育承担的社会功能。历史教育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学科,作为国家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需要不断地改革,与时俱进,增加时代光芒和和谐因素,我国的历史教育价值追求不仅要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要学习国外历史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历史教育,争取做到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参考文献:
[1]王晨晨.英国历史教育中能力培养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21.
[2]陈冠华.追寻更有意义的历史课—英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M].台北: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17-22.
[3] 齐健,赵亚夫等.历史教育价值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6—67.
[4][英]洛克.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58.
[5]祁玉红.浅析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D].辽宁师范大学,2005.5.
[6]肖凌峰.对中学历史教育价值的思考[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3.10.
[7]马卫东.历史比较教育[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8]縢大春.縢大春论外国教育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12).
[9]赵亚夫,唐云波.国外历史教育文献选读[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1.
[10]李稚勇,周仕德等.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