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9日,《山西教育》组织的“美育专题采风晋中行”圆满落幕。回放自己在榆次、太谷,在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综合实践基地,在城区、乡村的亲历镜头,回忆那清越的笛音、天籁的童声、劲道的书法、灵动的剪纸、独特的扎染、悠扬的秧歌,回望那整洁的校舍、沧桑的古树、丰富的作品、敬业的教师,回想那清澈的目光、自信的眼神、温润的气质、大方的姿态,真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由感叹美的力量,赞叹美育的效果,引出美育教育的启迪和思考。
思考,得从源头追溯。
“教”,甲骨文中,它的右边是一只手拿着一根教鞭(攴);左下方是一个“子”字,表示小孩;“子”上是两个交叉符号(爻),表示鞭打的痕迹。《说文解字》里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字从“云”(变形),从“肉”。“云”字从“二”从“厶”。“二”指“再”“复”。“厶”指“自我”。“二”与“厶”联合起来表示“自我复制”“自我繁殖”。“肉”指“肉身”“身体”。“云”和“肉”联合起来表示“身体的自我复制”。本义就是人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复制。
不少人认为“美”来源于羊大为美,其实不然,美字的甲骨文是站立的、头戴羽毛头饰的人的形状。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通常指使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人或者事物。
查资料可知,人类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两重属性,只有生物性而没有社会性,则不称其为“人”。比如,有孩子出生后被狼群收养,他就成了“狼孩”,即使回到人类社会,吃食也会和狼一样,要把生肉丢在地上,他才肯去吃,并且是像狼那样只用嘴,绝不会像人一样用手把肉拿起来送到嘴里。“狼孩”在生物学意义上是“人”,在社会学意义上是“狼”,是狼群养育了他,教会他狼群社会的习俗和规则。所以,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孩”,必须用人类社会的习俗和规则加以培养。
由上,“教”带有强制性,“育”带有复制性,“美”带有影响性。“美育教育”应该是“围绕美,采取适当措施,营造合适环境,进行的教育行为”。由此,教育应该这样“四重奏”才“美”:
一奏在学习、传承之美。琴棋书画、器乐声乐、舞蹈武术、剪纸柳编、秧歌戏剧等,都讲究“学而时习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需要有制度保障专业教师的“教”,有措施保证全体学生勤奋的“学”。如此,优秀传统文化、现代高雅艺术才能入校进班,才能通过学生的学习、传承得到展现。
二奏在发现、分享之美。程颢说“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有形之美、现成之美,通过学习、实践,普通人都能掌握。神韵之美、发现之美,就需要不断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再感悟、再理解、再提升,让学生不仅掌握“美”的技艺,而且掌握发现“美”的途径,不断提高发现、欣赏、分享“美”的水平。
三奏在创造、发展之美。美,从形到神,由外而内,美在传承、发现、创造、发展中才有生命力。“旧”美被传承发扬,“新”美被创新、发展,美才能生生不息、蒸蒸日上。
四奏在协调、共赢之美。“德、智、体、劳”如同四座岛屿,美育如同一座桥梁,会反哺、促进其他“四育”的发展水平。因为艺术熏陶的浸润滋养,老师们“铁了心”,坚定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决心和信心;孩子们普遍“开了窍”,不仅身体素质过硬,而且对劳动有了不怕脏不怕累的意识,并且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升。真是如同晋中的形意六合拳一样,内外兼修,“一美带五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此,新时代的山西教育之力,才会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的精神为重点,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为方向,达到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頻共振的效果。
(作者单位:运城市教育局)
思考,得从源头追溯。
“教”,甲骨文中,它的右边是一只手拿着一根教鞭(攴);左下方是一个“子”字,表示小孩;“子”上是两个交叉符号(爻),表示鞭打的痕迹。《说文解字》里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字从“云”(变形),从“肉”。“云”字从“二”从“厶”。“二”指“再”“复”。“厶”指“自我”。“二”与“厶”联合起来表示“自我复制”“自我繁殖”。“肉”指“肉身”“身体”。“云”和“肉”联合起来表示“身体的自我复制”。本义就是人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复制。
不少人认为“美”来源于羊大为美,其实不然,美字的甲骨文是站立的、头戴羽毛头饰的人的形状。美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通常指使人感到心情愉悦的人或者事物。
查资料可知,人类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两重属性,只有生物性而没有社会性,则不称其为“人”。比如,有孩子出生后被狼群收养,他就成了“狼孩”,即使回到人类社会,吃食也会和狼一样,要把生肉丢在地上,他才肯去吃,并且是像狼那样只用嘴,绝不会像人一样用手把肉拿起来送到嘴里。“狼孩”在生物学意义上是“人”,在社会学意义上是“狼”,是狼群养育了他,教会他狼群社会的习俗和规则。所以,对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孩”,必须用人类社会的习俗和规则加以培养。
由上,“教”带有强制性,“育”带有复制性,“美”带有影响性。“美育教育”应该是“围绕美,采取适当措施,营造合适环境,进行的教育行为”。由此,教育应该这样“四重奏”才“美”:
一奏在学习、传承之美。琴棋书画、器乐声乐、舞蹈武术、剪纸柳编、秧歌戏剧等,都讲究“学而时习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需要有制度保障专业教师的“教”,有措施保证全体学生勤奋的“学”。如此,优秀传统文化、现代高雅艺术才能入校进班,才能通过学生的学习、传承得到展现。
二奏在发现、分享之美。程颢说“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有形之美、现成之美,通过学习、实践,普通人都能掌握。神韵之美、发现之美,就需要不断提升我们的综合素养,在学习、实践的基础上再感悟、再理解、再提升,让学生不仅掌握“美”的技艺,而且掌握发现“美”的途径,不断提高发现、欣赏、分享“美”的水平。
三奏在创造、发展之美。美,从形到神,由外而内,美在传承、发现、创造、发展中才有生命力。“旧”美被传承发扬,“新”美被创新、发展,美才能生生不息、蒸蒸日上。
四奏在协调、共赢之美。“德、智、体、劳”如同四座岛屿,美育如同一座桥梁,会反哺、促进其他“四育”的发展水平。因为艺术熏陶的浸润滋养,老师们“铁了心”,坚定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的决心和信心;孩子们普遍“开了窍”,不仅身体素质过硬,而且对劳动有了不怕脏不怕累的意识,并且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升。真是如同晋中的形意六合拳一样,内外兼修,“一美带五育”,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此,新时代的山西教育之力,才会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省教育大会的精神为重点,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为方向,达到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頻共振的效果。
(作者单位:运城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