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产业结构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对甘肃三大产业结构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回顾了建国以来甘肃省三大产业结构演变的历程,然后对甘肃三大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产值结构与贡献率、就业结构不相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甘肃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经济增长是以产业结构为核心的经济结构不断演进的结果,而产业结构既是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同时又对资源是否优化配置、经济是否健康发展起着根本的影响。因此,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升本地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本地区综合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当今各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在竞争中区域的三大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我国,近年来对于产业结构的问题的研究很多,有些是从全国的角度来研究产业结构问题,有些是研究城区性的产业结构。甘肃作为全国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一个西部省区,在三大产业结构上,与全国和其他地區相比,既存在共性的问题,也有自身的特点。本文拟通过对甘肃三大产业现状的分析,发现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当今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一些优化产业结构的建议。
  1. 甘肃产业结构演变过程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1949~1978年)是甘肃区域产业体系的初步形成时期。建国以后,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资源优势,甘肃被确定为重化工基地,之后又从部分工业较为发达的省、市搬迁了轻工、电子、机械等行业中部分骨干企业到甘肃,为甘肃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甘肃逐渐形成了以机械、冶金、有色金属、能源等重工业为主导,农产品加工、轻纺等相配套的现代工业体系。这一时期,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尤其是在1960之前下降很快,之后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随着工业的发展而比重大幅上升,波动趋势与第一产业几乎是完全相反,在1971年达到最高后呈现小幅变动的趋势;第三产业比重总体来说变化不大,1978年与建国初期相比还有小幅度的下降(图1)。1978年与1952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44.6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了47.3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了2.7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根据《甘肃统计年鉴2006整理》
  改革开放以后,甘肃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尤其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演变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图2)。一是1978~1990年,这是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时期,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3.84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也提高了5.97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比重却下降了19.81个百分点,在图中已经处于最低水平。这一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城市,与之配套的相关第三产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二是1991~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2000年比1991年下降6.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0.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呈现继续上升趋势,上升8.4个百分点,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比重。这一时期经济改革进一步深入,解放了生产力,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超过第二产业。三是2001~2011年,在国家实行西部大开发政策背景下,甘肃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发生了改变,第一产业比重继续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在此期间下降了4.93年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在经过几年基本持平之后呈现上升趋势,再一次超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9.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在此期间呈下降趋势,下降了4.61个百分点。
  2. 甘肃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按照配第-克拉克定律,三大产业结构的演变方向是由"一、二、三"的比重逐步向"三、二、一"比重过渡,1978年前,甘肃已经基本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比例。改革开放后,甘肃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在2000年前大体符合这一规律,第一、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到200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比重,成为第一大产业。但2000年后,三大产业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动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呈现上升趋势,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下降。这一方面说明甘肃的第二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工业化进程还没有完成,有进一步的发展潜力,同时也体现出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过慢,这一趋势与三大产业贡献率是不相符的(表1,表1附后)。尤其是第一产业贡献率严重低于其产值比率,而第三产业贡献率在大部分年份是高于其产值比率,第二产业贡献率与产值比率相比波动较大。
  同时,三大产业就业比例与产值结构也严重不符。表1(附后)数据显示,甘肃省呈现"一、三、二"就业结构,一半以上劳动力滞留在第一产业,而产值比重最大的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不到20%,与"二、三、一"的产值结构完全背离,与三大产业贡献率也严重不符。
  3. 甘肃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当前的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一是在越来越强调高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的新趋势。长期以来,甘肃是以石化、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与加工为主的重工业构成了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GDP的增长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十分迫切,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符合甘肃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促进甘肃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东部地区外向型的经济结构受到较大冲击,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原有的制造业等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以上背景下,甘肃产业结构调整应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调整产业政策,促进三大产业之间及各产业内部的健康协调发展。甘肃产业结构调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进一步支持相关优势支柱产业的发展,重点通过加快产业、产品、布局和组织结构调整,初步建成一批关系国家命脉的具有影响的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集成集群集约发展。甘肃作为有近70%农村人口的省份, 必须把第一产业作为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来抓,努力改变农业基础地位薄弱的局面,同时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基础性支撑。同时还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密切融合,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進一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建设公共科技创新平台, 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和人才队伍建设,构建人才竞争比较优势,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大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3)优化升级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从产业结构的结构看,甘肃工业结构存在轻工业过轻、重工业过重的不合理性。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等重化工行业作为甘肃的比较优势所在,其产业规模、竞争力、市场份额在全国都具有竞争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加大对石油化工及采掘业、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延伸产业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再造传统支柱产业新优势。同时,依托资源优势,以食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发展轻工业。
  (4)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一般较高,并且可以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近10年来,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渐下降。甘肃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大力发展计算机、金融、房地产、仓储物流、科技服务、文化教育、体育和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刘伯霞.甘肃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对策[J].开发研究,2009,(6): 76 - 79.
  [2]王秋红,耿小娟.甘肃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特征分析[J].商业时代,2010,(26): 138 - 139.
  [3]于彩虹.甘肃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甘肃科技,2008,24(7): 10 - 11.
  [4]司颖华.低碳经济下甘肃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12,28(3): 79 - 82.
  [5]姚志毅,张亚斌. 全球生产网络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测度[J].南开经济研究,2011,(6): 55 - 65.
  [6]高新才,周西南. 西部大开发以来FDI对甘肃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1): 131 - 133.
  [7]赵岩,王建林. 甘肃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策略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0,(3): 202 - 205.
  作者简介:马海玲(1970-),女,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
其他文献
摘要:理论应为群众所掌握,并最终成为物质力量改变世界。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实际情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然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众化的追求和精英化的倾向的意识形态问题,又或者是理论普及程度不够的窘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性地分析判断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让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并最终化为群众力量。  关键词:主体;大众化:精英化:中国
期刊
摘要:正义是公民的最高美德,是文明社会追求的价值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现实实践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非正义性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再次确定"两个必然"的科学性,从而表达了他的正义思想--共产主义思想。  关键词:正义;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正义观  一、正义的概念界定  正义是人类道德的升
期刊
摘要:批判性是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种深刻地反思模式,是贯穿马克思理论发展始终的思想精髓。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正是借助于深入持久的社会批判,马克思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而且对一般社会发展理论做出了新的阐释。因此,对马克思这会批判理论概念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这一情况,本文试对近年来有关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概念的论述做一总结
期刊
摘要:新闻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眼睛,一贯是媒体着力"经营"。体育新闻标题精炼,醒目,具有美感以此吸引受众。本文以2010年世界杯新闻标题为例,展现体育新闻标题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手段的言语风格。  关键词:世界杯;新闻;标题;赏析  2010年6月,足坛健儿带给我们赏心悦目足球盛宴的同时, 各路媒体也给我们捧上了多姿多彩的新闻大餐。如果把世界杯报道比作乐章,标题则是对读者的第一声呼唤。中国人民大学
期刊
摘要:唐詩是中华文化的明珠瑰宝,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诗人借助一些意象用诗歌的形式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和志趣。可以说鉴赏和评价唐诗的思想价值主要是从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入手,通过细致分析领会意象的寓意,体味出意象所传达的丰富内涵和诗人的内心感受。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出发,通过对孟郊的《游子吟》两个英译本的分析,来说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对唐诗英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含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大众化,传媒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大众化发挥积极传播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女性弱势群体关注不够、某种程度上存在偏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情况、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理论创新力度不够。  关键词:传媒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大众化 《中国妇女》  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期刊
摘要:二十世纪辛亥革命前后,由于世界进步潮流的影响以及国内民主革命的高涨,近代意义的妇女解放运动逐步在中国开展起来。民国元年的妇女参政运动是这一时期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高潮。而林宗素作为民国元年妇女参政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对此次运动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民国元年 妇女参政 林宗素 贡献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妇女一直处于社会的底层,毫无权利可言。直到辛亥革
期刊
摘要:民族声乐艺术十分重视歌唱中的"字正腔圆",声乐演唱中离不开咬字、吐字,解决声乐语言发音的问题,就必须对演唱中咬字吐字有清晰的认识。学习咬字与咬字发音的技巧、理解吐字行腔在声乐演唱中的处理及语言艺术的多样性等方面来理解"字正腔圆"的真正意义。才能更好的表达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咬字;吐字;字正腔圆  1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更加丰
期刊
摘要:北京成为新中国首都后,社会万象更新,百废待兴,改造任务艰巨。解放后北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统筹管理的政策与措施,这些措施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社会实业的建设与工商制度的变迁,维护了社会稳定与发展,在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五十年代;北京工商业;发展  一、工商业经济的初步恢复  解放前夕的北京是一个正处于衰败、生产不发达、经济呈畸形发展的北平。北平商业
期刊
摘要:本文选取2006年国际金融公司关于委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工业企业社会责任调查问卷数据,采用非平衡面板数据用stata12实证研究了政府环境管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呈倒U型的关系,政府检查的频率增加一开始对企业的经营绩效有显著地正相关关系,但随着检查次数的继续增加,过度的管制导致企业绩效的下降。面对过渡性管制的存在,应该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行政透明度来解决这一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