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潘玉良是我国著名的女画家,长期致力于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现代绘画的专研,她经过不断的探索,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本文将从人体画、静物画、生活小品和自画像等这些方面来浅谈潘玉良作品中所体现的“合中西于一冶”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潘玉良、绘画风格、绘画语言
潘玉良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难得的人物,历经艰辛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女画家,她4000多幅绘画显示了她对绘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和家乡的眷恋。她顽强的艺术生涯、坎坷的生活境遇和丰富的绘画成就,使人们深受感动。潘玉良受到西方绘画观念的影响下画了大量有关女性人体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遭受了很多流言蜚语。从初学者的作品到晚年成熟的绘画风格,她的作品融入了西方造型基础,同时也加入了中国画线条的魅力,画出身材丰满匀称,动作活灵活现,充满无限活力,她对女性人体的表达所用的曲线充满了柔情。
(一)人体画
潘玉良最主要的绘画题材是女人体,她画笔下的女人体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用流畅的黑线勾起人物的外轮廓,衬托出厚重的颜色,创造出人体的量感和肌理。有时她也用水彩画人体,然后用水墨画线来强调动态的姿态。在构图上,她保留了中国画中白色空间的概念,但在白色空间的部分,她用笔画或交错的笔画来填充空间。从女性的裸体中,看到的是生命的力量和尊严,用精致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优雅安静的女性裸体,然后表现身体的结构和纹理与光的颜色,背景部分使用纯净的复色,成功的把写意精神和中国水墨画的纹理巧妙地融入到她创作中,表现出一种内在精神和富有极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潘玉良1946年创作《橱窗前的女人》,是后印象派、野兽派和其他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结合。在作品中,女性的右手触碰她的头,倚靠在靠垫上,仿佛刚刚睡着。描述非常细腻,突出了女性身体的曲线张力。需要注意的是,在窗槛左边画了一个正在沉思女人体雕像,其透漏出潘玉良情感的一种暗示与隐喻。潘玉良运用中国线条笔画,结合西方绘画中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创作出具有深刻造诣的白描女性形体。看到柔美雅致的线条,对模特的准确把握,成功地展现了女性的身体,坚实、韵味,令人惊叹。
(二)静物画
她的静物画经常以花为主题,她的绘画受马蒂斯和野兽派绘画的启发,油画充满了鲜艳的色彩,水墨画线条的细腻,色彩艳丽。瓶花将东西方绘画巧妙的结合。潘玉良的水墨画和林凤眠一样,都是受到西方油画的启发,色彩丰富多彩。花朵和叶子都使用墨色的重叠,再用几支水笔勾勒出花瓣的边缘线条,用水墨画线条勾勒出花纹轮廓,精确而准确的线条,精细的瓶身更加灵活,为造型增添了东方气质。在“瓶花”的背景下,水墨色彩和线条密度从画的中心延伸到外,从浅到深,从稀到密,产生了空间的深度。潘玉良的笔触具有不同的表现,产生了色彩和墨水交织的效果,构筑了空间的渗透。她注入中国传统绘画元素,通过中国水墨画表现空间。在20世纪50年代潘玉良创作了一系列的花卉作品,尤其重要,另一个在创作“白菊”中,产生了色彩的效果混合,营造出了不同空间的感觉。在《花瓶》、《向日葵》和《黄郁金香》中,潘玉良结合西方空间透视的规律,保留了中国绘画空间的概念。花在画面的中心主题突出,在白色背景下交错绘画,画的轮廓空间层次带有明显效果,是一个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三)生活小品
潘玉良的人物画,部分是对生活场景的描写,有情景性,这些意象反映了潘玉良对生活的细腻情感。在母亲的呵护下,母亲抱着她那两个淘气的孩子,多么欢快和快乐,孩子抓住母亲的乳房,母亲温柔地抱着女儿坐在腿上,正准备给她洗澡。母亲用一只脚在盆里试水,但她的目光落在女儿身上,流露出她的爱。作品刻画人物的形式很准确,但不符合科学的规律,生动的画面、柔和的光线,粉色花朵图案的壁纸营造出温馨的室内环境,优雅舒适。密密麻麻的圆圈,稳定而饱满,充满张力,让人想起母亲怀抱的安全与温暖。《捉迷藏》描绘了孩子们玩游戏的生动、流畅、有趣的画面。中间的孩子被蒙住眼睛,斜着身子,头微微靠在一边,专心地听着周围发生的事情,不知道他的朋友们藏在哪里。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躲在后面,生怕沉默,另一个孩子淘气,故意跑到他的前面,他的手捂着嘴示意其他孩子安静和活泼的表情。儿童的动作、表情和手势都很出色,画面的构图和透视都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些作品都为潘玉良晚年水墨画作品,用柔和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姿态和动作,以色彩為底色,线条流畅明快,暖色透明,水墨分明,生动活泼。画家往往选择生动的生活细节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描绘具有特殊情趣的生活场景,反映出潘玉良对世界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丰富细腻感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生活速写中有很多都描绘了母亲和孩子的生活场景,充分体现了她对母爱的期待。
(四)自画像
潘玉良的自画像构图丰富,风格大胆。画中的画家有许多传统的中国旗袍,把她的中国头发挽成一个发髻。自画像展示了画家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揭示了她内心的历程。她对绘画事业的执着,对祖国亲人的眷恋,对生活变迁的感慨,都在她的自画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晚期的自画像与早期自画像的优雅和宁静相反,其具有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风格,以大胆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来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这是一个真实的巴黎画家的生活场景:画家在豪饮中,挣脱世俗、肮脏和世界谣言的束缚,真实的自我暴露在世界面前。画家迷离的眼神仿佛看着世界的凄凉,孤独的微笑,仿佛在异国他乡独自诉说孤独,沉思的表情流露出一些苦涩和遗憾,表达了画家强烈的思乡之情。正如女画家弗里达曾经说过的:“我画自画像,因为我经常感到孤独,因为我是我最了解的人。”自画像是艺术家与生活、艺术对话的最佳作品,也是艺术家灵魂的解码器。
作者简介:
黄燕燕(1994.02—),女,汉族,籍贯:广西柳州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研究。
关键词:潘玉良、绘画风格、绘画语言
潘玉良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难得的人物,历经艰辛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女画家,她4000多幅绘画显示了她对绘画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对祖国和家乡的眷恋。她顽强的艺术生涯、坎坷的生活境遇和丰富的绘画成就,使人们深受感动。潘玉良受到西方绘画观念的影响下画了大量有关女性人体的作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遭受了很多流言蜚语。从初学者的作品到晚年成熟的绘画风格,她的作品融入了西方造型基础,同时也加入了中国画线条的魅力,画出身材丰满匀称,动作活灵活现,充满无限活力,她对女性人体的表达所用的曲线充满了柔情。
(一)人体画
潘玉良最主要的绘画题材是女人体,她画笔下的女人体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用流畅的黑线勾起人物的外轮廓,衬托出厚重的颜色,创造出人体的量感和肌理。有时她也用水彩画人体,然后用水墨画线来强调动态的姿态。在构图上,她保留了中国画中白色空间的概念,但在白色空间的部分,她用笔画或交错的笔画来填充空间。从女性的裸体中,看到的是生命的力量和尊严,用精致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优雅安静的女性裸体,然后表现身体的结构和纹理与光的颜色,背景部分使用纯净的复色,成功的把写意精神和中国水墨画的纹理巧妙地融入到她创作中,表现出一种内在精神和富有极个性化的审美情趣。
潘玉良1946年创作《橱窗前的女人》,是后印象派、野兽派和其他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结合。在作品中,女性的右手触碰她的头,倚靠在靠垫上,仿佛刚刚睡着。描述非常细腻,突出了女性身体的曲线张力。需要注意的是,在窗槛左边画了一个正在沉思女人体雕像,其透漏出潘玉良情感的一种暗示与隐喻。潘玉良运用中国线条笔画,结合西方绘画中对人体结构的理解,创作出具有深刻造诣的白描女性形体。看到柔美雅致的线条,对模特的准确把握,成功地展现了女性的身体,坚实、韵味,令人惊叹。
(二)静物画
她的静物画经常以花为主题,她的绘画受马蒂斯和野兽派绘画的启发,油画充满了鲜艳的色彩,水墨画线条的细腻,色彩艳丽。瓶花将东西方绘画巧妙的结合。潘玉良的水墨画和林凤眠一样,都是受到西方油画的启发,色彩丰富多彩。花朵和叶子都使用墨色的重叠,再用几支水笔勾勒出花瓣的边缘线条,用水墨画线条勾勒出花纹轮廓,精确而准确的线条,精细的瓶身更加灵活,为造型增添了东方气质。在“瓶花”的背景下,水墨色彩和线条密度从画的中心延伸到外,从浅到深,从稀到密,产生了空间的深度。潘玉良的笔触具有不同的表现,产生了色彩和墨水交织的效果,构筑了空间的渗透。她注入中国传统绘画元素,通过中国水墨画表现空间。在20世纪50年代潘玉良创作了一系列的花卉作品,尤其重要,另一个在创作“白菊”中,产生了色彩的效果混合,营造出了不同空间的感觉。在《花瓶》、《向日葵》和《黄郁金香》中,潘玉良结合西方空间透视的规律,保留了中国绘画空间的概念。花在画面的中心主题突出,在白色背景下交错绘画,画的轮廓空间层次带有明显效果,是一个个性化的艺术风格。
(三)生活小品
潘玉良的人物画,部分是对生活场景的描写,有情景性,这些意象反映了潘玉良对生活的细腻情感。在母亲的呵护下,母亲抱着她那两个淘气的孩子,多么欢快和快乐,孩子抓住母亲的乳房,母亲温柔地抱着女儿坐在腿上,正准备给她洗澡。母亲用一只脚在盆里试水,但她的目光落在女儿身上,流露出她的爱。作品刻画人物的形式很准确,但不符合科学的规律,生动的画面、柔和的光线,粉色花朵图案的壁纸营造出温馨的室内环境,优雅舒适。密密麻麻的圆圈,稳定而饱满,充满张力,让人想起母亲怀抱的安全与温暖。《捉迷藏》描绘了孩子们玩游戏的生动、流畅、有趣的画面。中间的孩子被蒙住眼睛,斜着身子,头微微靠在一边,专心地听着周围发生的事情,不知道他的朋友们藏在哪里。一个孩子小心翼翼地躲在后面,生怕沉默,另一个孩子淘气,故意跑到他的前面,他的手捂着嘴示意其他孩子安静和活泼的表情。儿童的动作、表情和手势都很出色,画面的构图和透视都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这些作品都为潘玉良晚年水墨画作品,用柔和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姿态和动作,以色彩為底色,线条流畅明快,暖色透明,水墨分明,生动活泼。画家往往选择生动的生活细节进行适当的艺术处理,描绘具有特殊情趣的生活场景,反映出潘玉良对世界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丰富细腻感情。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生活速写中有很多都描绘了母亲和孩子的生活场景,充分体现了她对母爱的期待。
(四)自画像
潘玉良的自画像构图丰富,风格大胆。画中的画家有许多传统的中国旗袍,把她的中国头发挽成一个发髻。自画像展示了画家在不同时期的生活,揭示了她内心的历程。她对绘画事业的执着,对祖国亲人的眷恋,对生活变迁的感慨,都在她的自画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晚期的自画像与早期自画像的优雅和宁静相反,其具有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风格,以大胆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来表达画家内心的情感。这是一个真实的巴黎画家的生活场景:画家在豪饮中,挣脱世俗、肮脏和世界谣言的束缚,真实的自我暴露在世界面前。画家迷离的眼神仿佛看着世界的凄凉,孤独的微笑,仿佛在异国他乡独自诉说孤独,沉思的表情流露出一些苦涩和遗憾,表达了画家强烈的思乡之情。正如女画家弗里达曾经说过的:“我画自画像,因为我经常感到孤独,因为我是我最了解的人。”自画像是艺术家与生活、艺术对话的最佳作品,也是艺术家灵魂的解码器。
作者简介:
黄燕燕(1994.02—),女,汉族,籍贯:广西柳州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6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