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文】
说到“公园城市”,我们可能都会有所疑惑,不是“城市公园”吗,哪来“公园城市”一说?事实上,早在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期间首次提出了关于“公园城市”的新理念。
什么是“公园城市”?理念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美好生活;根本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关键是优化城市布局;目标是塑造人与城市和谐统一的城市形态。与“城市公园”不同的是,“公园城市”强调的是将把“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的优化和谐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前提的新型环境建设理念。即从“城市中建公园”转换为“公园中建城市”,从原来的“产—城—人”转变为“人—城—产”。
关于人居适宜环境的理念,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出“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意思是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叫宇。过去和当今还有未来叫宙,就是我们生活的天地。这种宇宙观,我们称之为“天地为庐”,由日常居室延伸到浩瀚空间,又同时从浩瀚空间缩小至日常居室,表现出古人的一种家园感。还有老庄一派主张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具有共同性,所以一切人事都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这也衍生出我们现代的自然观理念,即“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如此,才能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山水自然与城乡和谐发展,“有山,有水,有远方”是完全有理由能实现的。
而如何实现“公园城市”呢?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着眼于“为人民服务”核心思想,“公园城市”的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突出以生态文明引领的发展观。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把环境发展放在首位;二是突出以人民为发展的价值观。要突出“公园城市”中的“公”字,以人民群众的感受和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三是要突出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现在大多数人都“结庐”于城市之中,日夜穿行于人山人海之间,难以寻得一方的“无车马”。山水林田湖城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追溯过往,我们早已不能“無车马”,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便在“人境”,也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这一切,都需要把自然作为自己的生命来守护;四是要突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实现农业、工业和生态文明和谐发展。
能真正做到行到所处,“坐看云起时”,这也便是所谓的“有山有水有远方”了。从前只能从古诗词中体味古人们于“山穷水尽”之处的无尽闲情,现代人于“公园城市”之中,也自会有别样的感悟吧!(指导教师:郑世荣)
评点:这篇文章有三大特色:
1.标题新颖,尽展题旨。文章题目用七言形式,颇显作者文才,标题既有对“公园城市”内容的概括,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2.结构严谨,处处呼应。文章行文思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写作,开篇照应材料,文章的内容紧紧围绕这“公园城市”这一主题来写。
3.感情真挚,文采斐然。作者描写的几个生活场景真实而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易打动读者。行文中多处引用或化用名言诗句,时不时夹杂整句,颇见作者文字功底。
(编辑:王莹)
说到“公园城市”,我们可能都会有所疑惑,不是“城市公园”吗,哪来“公园城市”一说?事实上,早在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期间首次提出了关于“公园城市”的新理念。
什么是“公园城市”?理念核心就是以人为本,美好生活;根本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关键是优化城市布局;目标是塑造人与城市和谐统一的城市形态。与“城市公园”不同的是,“公园城市”强调的是将把“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的优化和谐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为前提的新型环境建设理念。即从“城市中建公园”转换为“公园中建城市”,从原来的“产—城—人”转变为“人—城—产”。
关于人居适宜环境的理念,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出“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意思是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叫宇。过去和当今还有未来叫宙,就是我们生活的天地。这种宇宙观,我们称之为“天地为庐”,由日常居室延伸到浩瀚空间,又同时从浩瀚空间缩小至日常居室,表现出古人的一种家园感。还有老庄一派主张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具有共同性,所以一切人事都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这也衍生出我们现代的自然观理念,即“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如此,才能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山水自然与城乡和谐发展,“有山,有水,有远方”是完全有理由能实现的。
而如何实现“公园城市”呢?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着眼于“为人民服务”核心思想,“公园城市”的内涵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突出以生态文明引领的发展观。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发展”,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把环境发展放在首位;二是突出以人民为发展的价值观。要突出“公园城市”中的“公”字,以人民群众的感受和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三是要突出构筑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的生态观。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现在大多数人都“结庐”于城市之中,日夜穿行于人山人海之间,难以寻得一方的“无车马”。山水林田湖城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追溯过往,我们早已不能“無车马”,我们要做的,就是即便在“人境”,也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这一切,都需要把自然作为自己的生命来守护;四是要突出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实现农业、工业和生态文明和谐发展。
能真正做到行到所处,“坐看云起时”,这也便是所谓的“有山有水有远方”了。从前只能从古诗词中体味古人们于“山穷水尽”之处的无尽闲情,现代人于“公园城市”之中,也自会有别样的感悟吧!(指导教师:郑世荣)
评点:这篇文章有三大特色:
1.标题新颖,尽展题旨。文章题目用七言形式,颇显作者文才,标题既有对“公园城市”内容的概括,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展望。
2.结构严谨,处处呼应。文章行文思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写作,开篇照应材料,文章的内容紧紧围绕这“公园城市”这一主题来写。
3.感情真挚,文采斐然。作者描写的几个生活场景真实而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易打动读者。行文中多处引用或化用名言诗句,时不时夹杂整句,颇见作者文字功底。
(编辑: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