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中学 330800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和载体。现行教材中的实验由于种种原因的局限,对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仍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分析这些实验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以提高实验的趣味性、探索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期更大程度地发挥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 改变实验药品,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传统的实验在使用药品时,注重的是能否出现预测的实验现象,而忽视了化学生活化这一主题。化学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大量源于生活中的实验药品不仅能体现化学生活化的理念,同时又可以增强实验与生活的互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例1:铁与硫酸铜反应实验
缺点:药品全部由教师提供,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的认同感较低,兴趣不大。
改进:课前让学生准备了一些铅笔刀代替细铁丝进行实验。当银白色的铅笔刀变成醒目的红色从硫酸铜溶液中取出时,学生倍感神奇,参与实验的学生更是把自己的“铜刀”四处炫耀,珍惜保存。实验相关知识的巩固,效果自然更加深刻。有目的地选择生活化的实验药品去完成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由于药品由学生自己提供,学生有认同感,更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的效果比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好得多。空的饮料瓶、废旧的金属片、用过的旧牙刷柄、精心采集的树叶……每一样都凝聚着学生的汗水,由学生亲手收集来的生活用品,当它们在实验中派上了用场,对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无不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2 增强实验的可视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通过强烈的实验现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的可视性,强化现象的刺激作用,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奋中去积极探讨和探究发现。
例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缺点:通过对比探究,尽管可以得到充分的结论,但学生对3个简单的实验都耳熟能详、缺乏兴趣。
改进:补充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利用贮气筒将氧气通人盛有白磷的热水中,伴随着氧气的通人,白磷开始在水下剧烈燃烧,黄色的火团在水中上下翻滚,缕缕白烟在水面四处飘荡。学生完全沉浸于美妙的实验现象之中。这时通过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将观察到现象的喜悦之情转化为探索未知知识的动力,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创新意识。
3 改进实验方式,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连续两年的春晚,刘谦的魔术都大受欢迎和追捧,究其原因,在于利用夸张的表演手法,调动了广大观众的兴趣。化学实验同样可以如此。利用夸张的实验演示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观察力,进而能够激发思维、启迪智慧。同样的实验,一种方式是引导学生去探知未知事物,去感知不断揭开事实真相的神秘面纱的激情体验;另一种方式则是已预知实验结果,好像预知魔术谜底但又不得不去“欣赏”的无奈。很显然,第二种实验方式将大大降低学生的好奇心及对未知知识的探究欲望,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知识内驱力的生成。
例3:“探究微粒运动”(人教版第50面)实验
缺点:学生通过预习,已预测实验的最终变化,没有激情,缺乏探究意识,不利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观点想象及形成。
改进:当盛有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2只小烧杯放于大烧杯中后,我并没有让学生在那静静等待预知的变红,而是用一条毛巾像表演魔术一样将大烧杯完全罩住,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吊了起来。尽管此时学生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已有足够的知识及心理准备,但是当揭开神秘的“毛巾”,大烧杯覆盖下的酚酞试液以红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对学生的视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去分析发现内在原因。这样,好奇心、兴趣加上充分的知识准备,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强烈的碰撞,灵感的火花闪现,这时的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积极,在描述时分别说出了微粒在“跑”“飞"等生动而又传神的字眼,再配合以传神的动画课件,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更深刻了。好奇心是探究事物奥秘的原动力,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所不知道的小实验,增强实验的神秘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改进演示实验的方式方法不能冲淡实验的主题,实验之后的引导至关重要。否则,学生容易只沉浸于“热闹"之中,而忽视了学习的目的。
4 扩大实验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传统的实验、重在教师的演示,结论的得出,忽略了学生这一真正的学习主体的参与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积极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不仅会对学生形成知识、提高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深化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形成。
例4:“开启化学之门”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学习之后的补充实验
缺点:这是学生新接触的学科,因陌生度高、有“畏惧感"而缺乏兴趣。
改进:增设小实验一一用一张纸和一盒火柴你能完成多少个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合作交流,每小组都完成了多个物理、化学变化的实验设计。尽管只是补充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但一下子拉近了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不再畏惧,兴趣高涨,敢于创造的勇气油然而生,创造能力也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是化学最突出的特点。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实验对兴趣的激发和引导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最终形成学习化学的永久动力。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认识和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和载体。现行教材中的实验由于种种原因的局限,对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仍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分析这些实验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以提高实验的趣味性、探索性,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期更大程度地发挥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 改变实验药品,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传统的实验在使用药品时,注重的是能否出现预测的实验现象,而忽视了化学生活化这一主题。化学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大量源于生活中的实验药品不仅能体现化学生活化的理念,同时又可以增强实验与生活的互动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例1:铁与硫酸铜反应实验
缺点:药品全部由教师提供,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的认同感较低,兴趣不大。
改进:课前让学生准备了一些铅笔刀代替细铁丝进行实验。当银白色的铅笔刀变成醒目的红色从硫酸铜溶液中取出时,学生倍感神奇,参与实验的学生更是把自己的“铜刀”四处炫耀,珍惜保存。实验相关知识的巩固,效果自然更加深刻。有目的地选择生活化的实验药品去完成实验,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时由于药品由学生自己提供,学生有认同感,更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学习的效果比按部就班完成实验好得多。空的饮料瓶、废旧的金属片、用过的旧牙刷柄、精心采集的树叶……每一样都凝聚着学生的汗水,由学生亲手收集来的生活用品,当它们在实验中派上了用场,对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无不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2 增强实验的可视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通过强烈的实验现象,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的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的可视性,强化现象的刺激作用,可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兴奋中去积极探讨和探究发现。
例2:“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
缺点:通过对比探究,尽管可以得到充分的结论,但学生对3个简单的实验都耳熟能详、缺乏兴趣。
改进:补充实验,白磷在水下燃烧。利用贮气筒将氧气通人盛有白磷的热水中,伴随着氧气的通人,白磷开始在水下剧烈燃烧,黄色的火团在水中上下翻滚,缕缕白烟在水面四处飘荡。学生完全沉浸于美妙的实验现象之中。这时通过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将观察到现象的喜悦之情转化为探索未知知识的动力,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增强了学习兴趣,激发了创新意识。
3 改进实验方式,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连续两年的春晚,刘谦的魔术都大受欢迎和追捧,究其原因,在于利用夸张的表演手法,调动了广大观众的兴趣。化学实验同样可以如此。利用夸张的实验演示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的观察力,进而能够激发思维、启迪智慧。同样的实验,一种方式是引导学生去探知未知事物,去感知不断揭开事实真相的神秘面纱的激情体验;另一种方式则是已预知实验结果,好像预知魔术谜底但又不得不去“欣赏”的无奈。很显然,第二种实验方式将大大降低学生的好奇心及对未知知识的探究欲望,并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知识内驱力的生成。
例3:“探究微粒运动”(人教版第50面)实验
缺点:学生通过预习,已预测实验的最终变化,没有激情,缺乏探究意识,不利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观点想象及形成。
改进:当盛有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2只小烧杯放于大烧杯中后,我并没有让学生在那静静等待预知的变红,而是用一条毛巾像表演魔术一样将大烧杯完全罩住,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吊了起来。尽管此时学生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已有足够的知识及心理准备,但是当揭开神秘的“毛巾”,大烧杯覆盖下的酚酞试液以红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对学生的视觉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此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去分析发现内在原因。这样,好奇心、兴趣加上充分的知识准备,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强烈的碰撞,灵感的火花闪现,这时的学生思维活跃,讨论积极,在描述时分别说出了微粒在“跑”“飞"等生动而又传神的字眼,再配合以传神的动画课件,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感悟更深刻了。好奇心是探究事物奥秘的原动力,适当补充一些学生所不知道的小实验,增强实验的神秘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于学生知识的形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改进演示实验的方式方法不能冲淡实验的主题,实验之后的引导至关重要。否则,学生容易只沉浸于“热闹"之中,而忽视了学习的目的。
4 扩大实验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传统的实验、重在教师的演示,结论的得出,忽略了学生这一真正的学习主体的参与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实验,积极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来,不仅会对学生形成知识、提高能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深化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形成。
例4:“开启化学之门”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学习之后的补充实验
缺点:这是学生新接触的学科,因陌生度高、有“畏惧感"而缺乏兴趣。
改进:增设小实验一一用一张纸和一盒火柴你能完成多少个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学生经过思考、讨论、设计方案,动手实验,合作交流,每小组都完成了多个物理、化学变化的实验设计。尽管只是补充了一个简单的实验,但一下子拉近了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不再畏惧,兴趣高涨,敢于创造的勇气油然而生,创造能力也进一步得到锻炼和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是化学最突出的特点。把二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实验对兴趣的激发和引导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情感,最终形成学习化学的永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