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生物教学中如何灵活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 生物学教学 培养创造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下面,浅谈笔者在生物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进行实践的一些做法:
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规定,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前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宗旨的教学状态。
1.运用生物知识指导现实生活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通过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有关知识,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预防措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和防患于未然意识。吸烟、酗酒、吸毒虽然不是大多数学生所为,但学生和家庭、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监督家长的行为,关注全家人的健康。又如:《病毒》一课,如果设置知识版块“病毒结构”“病毒生活”“病毒作用”,很枯燥,但如果以学生小时侯吃过的“糖丸”,注射过的“肝炎疫苗”为引线,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学生亲身体验过的经历,利用这些,使学生有感于体验,走出“科学世界”,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2.挖掘生活经验完善生物知识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喜欢大自然的中学生必然积累很多与生物有关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生物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比如:参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森林公园见过不少珍稀的动植物,一些学生的家人喜欢种植各种花卉、养殖小动物,对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得比老师多,比教材详细,很多学生爱好阅读科普书籍,网络知识也非常丰富,这些都是无形的来自于社会和生活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利用,通过表达交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利用生活实践开展生物探究
由于生物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和生产、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所以应把生物教学生活化,使学生乐于探究生物学知识。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可以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前应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支撑新知识学习的生物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需要弥补等等。例如:在“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观察完种子的结构后,可以把剩余的种子发给学生,或让学生自己搜集家中的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还可让学生在课后亲自动手为家人发一盆可以食用的豆芽。继续观察还能对幼根的根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乐于探究一系列的活动。
二、“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第二基本原理
何谓“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大教育体系即当今讲社会终身教育体系。
1.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21世纪将成为生物学时代,生物科学将以领先的地位在物化手段的促进下飞速发展,肯定是“今天的重要研究,明天的技术,后天强大的产业”。世界各国为迎接生物技术的挑战,加强生物学教学,在现行生物学教材的基础上拓宽分子生物学、仿生学、遗传工程、组织培养、环境科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新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前景。使中学生了解当前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2.加强与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教育
新技术革命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有的已发展成社会问题,成为全球性的STS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的途径之一,需要加强全民性的科学与技术的教育。如:环境污染、癌症、艾滋病、吸毒、人口、优生优育、性教育、营养与健康、长寿、资源、能源、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常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责任心和科学技术的决策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
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 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意图之一是改变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也是为了把学生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 有“创造力”的轨道上来。
1.“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才可能进行创造。探究性学习必须给学生提供既用脑又用手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亲身经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从而获得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等各种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学生探索问题的求知欲和体现自身价值的创新精神。如:讲述《花的结构》一节内容时,课外,要求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各种花的异同,惊讶地意识到自己经常看到的各种植物的花尽管形状、大小、颜色多种多样,可是它们的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课外,让学生完成教材中动动手的内容,收集有关花的诗句、名言、谚语等。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料,表现得兴趣盎然。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或到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之中观察形形色色的动植物,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生物学知识与规律、领悟生物学观点,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这种做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2.“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不是不要书,要用的书的数目之大,比现在的教科书要多得多。初步实验证明,由于学生主动学习有关资料和参与实践活动,知识面拓宽了,视野也开阔了,学生在这个天地里有谈不完的话题、做不完的实验、写不完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解决当前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主要矛盾,提供了新经验,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实施STS教育。例如:在教学《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课时,让学生针对此题目先提出问题: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绿叶不在光下也能制造有机物吗?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试着作出假设: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可能是淀粉(蛋白质)。绿叶不在光下(不)能制造有机物……接着学生就会尝试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来进行探究,并对光合作用的产物进行验证。
为了更好地贯彻“教学做合一”,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这种做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灵活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倡导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让教师在教中谋求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顺利实施,使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秀芬:《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2] 卢正芝:《现代教育理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 罗明:《论陶行知教育思想》,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第九中学)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论 生物学教学 培养创造力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下面,浅谈笔者在生物教学中运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进行实践的一些做法:
一、“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初中生物课程标准规定,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前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宗旨的教学状态。
1.运用生物知识指导现实生活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通过学习传染病及其预防的有关知识,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加强预防措施的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健和防患于未然意识。吸烟、酗酒、吸毒虽然不是大多数学生所为,但学生和家庭、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他们监督家长的行为,关注全家人的健康。又如:《病毒》一课,如果设置知识版块“病毒结构”“病毒生活”“病毒作用”,很枯燥,但如果以学生小时侯吃过的“糖丸”,注射过的“肝炎疫苗”为引线,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些都是学生亲身体验过的经历,利用这些,使学生有感于体验,走出“科学世界”,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
2.挖掘生活经验完善生物知识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喜欢大自然的中学生必然积累很多与生物有关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生物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比如:参观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森林公园见过不少珍稀的动植物,一些学生的家人喜欢种植各种花卉、养殖小动物,对它们的生活习性了解得比老师多,比教材详细,很多学生爱好阅读科普书籍,网络知识也非常丰富,这些都是无形的来自于社会和生活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利用,通过表达交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利用生活实践开展生物探究
由于生物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和生产、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所以应把生物教学生活化,使学生乐于探究生物学知识。开展生物探究活动可以从学生的需要、经验、兴趣爱好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前应了解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支撑新知识学习的生物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还缺乏哪些知识和经验需要弥补等等。例如:在“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观察完种子的结构后,可以把剩余的种子发给学生,或让学生自己搜集家中的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还可让学生在课后亲自动手为家人发一盆可以食用的豆芽。继续观察还能对幼根的根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而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乐于探究一系列的活动。
二、“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第二基本原理
何谓“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大教育体系即当今讲社会终身教育体系。
1.了解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21世纪将成为生物学时代,生物科学将以领先的地位在物化手段的促进下飞速发展,肯定是“今天的重要研究,明天的技术,后天强大的产业”。世界各国为迎接生物技术的挑战,加强生物学教学,在现行生物学教材的基础上拓宽分子生物学、仿生学、遗传工程、组织培养、环境科学、免疫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新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前景。使中学生了解当前生物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2.加强与个人、家庭、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术教育
新技术革命为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有的已发展成社会问题,成为全球性的STS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的途径之一,需要加强全民性的科学与技术的教育。如:环境污染、癌症、艾滋病、吸毒、人口、优生优育、性教育、营养与健康、长寿、资源、能源、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常识和技能,培养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人的责任心和科学技术的决策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
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 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意图之一是改变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也是为了把学生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 有“创造力”的轨道上来。
1.“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陶行知先生指出,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才可能进行创造。探究性学习必须给学生提供既用脑又用手的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亲身经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从而获得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自然、社会等各种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学生探索问题的求知欲和体现自身价值的创新精神。如:讲述《花的结构》一节内容时,课外,要求学生观察各种花的形态、结构,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比较各种花的异同,惊讶地意识到自己经常看到的各种植物的花尽管形状、大小、颜色多种多样,可是它们的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课外,让学生完成教材中动动手的内容,收集有关花的诗句、名言、谚语等。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查阅了很多资料,表现得兴趣盎然。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利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在校园中,或到大自然的广阔天地之中观察形形色色的动植物,让学生在观察中验证生物学知识与规律、领悟生物学观点,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这种做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2.“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不是不要书,要用的书的数目之大,比现在的教科书要多得多。初步实验证明,由于学生主动学习有关资料和参与实践活动,知识面拓宽了,视野也开阔了,学生在这个天地里有谈不完的话题、做不完的实验、写不完的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解决当前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和主要矛盾,提供了新经验,探索出具有特色的实施STS教育。例如:在教学《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课时,让学生针对此题目先提出问题: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绿叶不在光下也能制造有机物吗?然后在教师引导下试着作出假设: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可能是淀粉(蛋白质)。绿叶不在光下(不)能制造有机物……接着学生就会尝试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来进行探究,并对光合作用的产物进行验证。
为了更好地贯彻“教学做合一”,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应坚持走课内外相结合之路:课内,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分析、概括、深化生物知识并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外,重实践、重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问题,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课外与课内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巩固课内知识,使学生每掌握一个新知识,都能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从已知中不断地引出未知,这种做法对学生思维发展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灵活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倡导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让教师在教中谋求探索,不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顺利实施,使基础教育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秀芬:《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2] 卢正芝:《现代教育理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 罗明:《论陶行知教育思想》,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第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