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高的主要原因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但又不可否认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此种种现象,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时时困饶着笔者。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关注正确结果,不重视展示思维碰撞的曲折过程,这不仅对能力培养不利,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一些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
新课程大力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但一些教师片面认为探究学习是先进的,接受学习是保守的,应抛弃,导致课堂上探究性学习被泛化,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探究一番。有的教师把小组合作交流当作法宝,有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还没有被唤起,便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导致少数优秀学生当“讲师”,多数学生当听众或陪衬,他们的意见往往也被忽视;合作流于形式。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使用,成了新课改的一道亮丽风景。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和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不注意“因材选媒”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教改走向了误区,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克服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做到精讲,精练,迫切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有效行为。
1 注重学生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一个班级几十位学生总有差异,这差异不仅表现在个性差异上,也表现在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上。有的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只须老师稍加点拔就能心灵神会,有的学生虽经老师系统讲解、仔细引导却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必须经过反复讲解,才能逐步理解掌握。如果忽视这一差异,或者虽然有所认识却不采取相应措施,则难免放大分化,影响整个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除了需在课堂上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帮助大多数学生(或者对于最大多数的教学内容)做到当堂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外,还要高度重视学生知识的分层达标。
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分层达标。所谓“分层达标”就是指在课堂上,如果老师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学生不能做到一次性达标,就必须通过第二次教学(复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以期达标。二次达标既可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得到进一步的提炼和完善,也可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深化,是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受知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有一些奇思怪想,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善待这些有怪想法的学生,努力营造一种言者无过,善言有功的民主课堂氛围。同时,只有当学生遇到了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处于跃跃欲试的“愤悱”状态时,合作交流才有意义;也只有当学生意见不一,感到有必要争论探讨时,合作才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求,再开展合作学习,才会收到实效。
2 合理利用电教手段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电化教育主体,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探讨如何通过多媒体的组合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成为当务之急。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才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教材、媒体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是重要的,但都只是影响学习的间接因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要根据中学生好问、好奇、爱做游戏的特点,深挖教材中的“快乐因素”与知识点紧密结合,进而在情景中设难解疑,培养学生能力。现代教学媒体仅仅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可能代替传统教学,更代替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好的多媒体应有利于使学生展开联想,将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将难以观察、体验的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并给学生留有探究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为了体现“现代教学”一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而忽略了学生自我操作、实验和品味,喧宾夺主。
3 提高数学教学反思水平
教师通过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行为的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原则、目的、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的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的合理性的活动过程。这一活动应以探索和解决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以追求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数学修养的数学教学实践为最终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活动进行反思,提高数学教学反思水平:(1)对教学实践中的策略、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与其教学目的一致性;(2)教学实践中的数学教学原则的反思——归纳与演绎并重的原则;“再创造”与过程教学的原则;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3)对教学实践中的数学观的反思——波利亚曾经指出:数学有两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方面看,数学象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象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数学教学反思水平,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了解学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统一,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不高的主要原因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正在逐步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得到改变,课堂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但又不可否认的是,在自主、合作、探究的“热闹”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学生内在的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此种种现象,都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时时困饶着笔者。
在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关注正确结果,不重视展示思维碰撞的曲折过程,这不仅对能力培养不利,也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一些教师仅从表面上理解自主学习,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淡化教师的主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绝对尊重学生对学习的选择,教师跟着学生走。
新课程大力倡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但一些教师片面认为探究学习是先进的,接受学习是保守的,应抛弃,导致课堂上探究性学习被泛化,不管什么内容都让学生探究一番。有的教师把小组合作交流当作法宝,有时学生的探究欲望还没有被唤起,便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导致少数优秀学生当“讲师”,多数学生当听众或陪衬,他们的意见往往也被忽视;合作流于形式。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广泛使用,成了新课改的一道亮丽风景。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学校和教师盲目追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装饰”效应,不注意“因材选媒”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使教改走向了误区,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克服教学中的无效行为。做到精讲,精练,迫切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有效行为。
1 注重学生差异,实行分层教学
一个班级几十位学生总有差异,这差异不仅表现在个性差异上,也表现在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上。有的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只须老师稍加点拔就能心灵神会,有的学生虽经老师系统讲解、仔细引导却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必须经过反复讲解,才能逐步理解掌握。如果忽视这一差异,或者虽然有所认识却不采取相应措施,则难免放大分化,影响整个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除了需在课堂上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帮助大多数学生(或者对于最大多数的教学内容)做到当堂所学知识当堂巩固外,还要高度重视学生知识的分层达标。
由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差异,对知识的理解可以分层达标。所谓“分层达标”就是指在课堂上,如果老师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学生不能做到一次性达标,就必须通过第二次教学(复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以期达标。二次达标既可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得到进一步的提炼和完善,也可使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深化,是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学生受知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有一些奇思怪想,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善待这些有怪想法的学生,努力营造一种言者无过,善言有功的民主课堂氛围。同时,只有当学生遇到了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处于跃跃欲试的“愤悱”状态时,合作交流才有意义;也只有当学生意见不一,感到有必要争论探讨时,合作才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合作应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求,再开展合作学习,才会收到实效。
2 合理利用电教手段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电化教育主体,并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探讨如何通过多媒体的组合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成为当务之急。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才是决定学习结果的直接因素,教材、媒体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是重要的,但都只是影响学习的间接因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要根据中学生好问、好奇、爱做游戏的特点,深挖教材中的“快乐因素”与知识点紧密结合,进而在情景中设难解疑,培养学生能力。现代教学媒体仅仅是进行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可能代替传统教学,更代替不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好的多媒体应有利于使学生展开联想,将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将难以观察、体验的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并给学生留有探究和交流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切不可为了体现“现代教学”一味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而忽略了学生自我操作、实验和品味,喧宾夺主。
3 提高数学教学反思水平
教师通过借助于对自己教学实践行为的研究,不断反思自我对数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数学教学的原则、目的、手段以及经验的认识,以发展自我的职业水平,努力提高教学的合理性的活动过程。这一活动应以探索和解决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以追求培养学生素质和创新精神、提高数学修养的数学教学实践为最终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数学活动进行反思,提高数学教学反思水平:(1)对教学实践中的策略、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与其教学目的一致性;(2)教学实践中的数学教学原则的反思——归纳与演绎并重的原则;“再创造”与过程教学的原则;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3)对教学实践中的数学观的反思——波利亚曾经指出:数学有两侧面,一方面它是欧几里得式的严谨科学,从这方面看,数学象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另一方面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象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数学教学反思水平,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了解学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教师要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统一,不断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