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力系统配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的不同阶段,从不同的角度来推荐一些管理策略。
关键词:质量管理;电力系统;基建工程
1电力系统配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存在的问题
电力系统配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问题存在于许多方面之中。在制定一套优质策略之前,需要了解并且探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与出现的问题,只有对症下药才会根除病因,才可以快速地解决问题。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有人、机械设备、物资和方法四个大类。
人: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参与项目施工建设人员的身体素质、文化、技术成熟度等。工程的实施是由人来进行管理的,所以人对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是最大的。应该充分发挥参与建设人员的主动性,加强在质量上面的管理力度,制造出保质保量的配网基建工程。机械设备:主要指的是所有运转中的机器。机械设备有电气试验设备仪器、安全工具、带电作业车等。在项目的实施监督中,要十分注意设备的维护、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不断的改进设备,以及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物资:指的是基建工程项目中用到的东西,比如混凝土制品、电气设备等。如果使用质量较好的物资,整体完成的项目质量也就会有所提高;如果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物资,做出来的效果不仅仅是差强人意,可能还会有严重的质量问题。方法:指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探测的方法。可以通过对参与人员的组织管理,人员分配方式进行调动,找到快速解决施工问题的方法。对于项目质量的技术方案、调试手段等等也可以转换管理方法,从而来加快施工进度,提高项目质量。对于电力系统配电基建工程项目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针对影响因素来进行分析。对于人来说,人员如果技术不成熟,或者是人员变动的管理不当,造成人员懈怠,缺乏系统性的训练,以及人员的文化素养差别太大,会导致项目的人员工作水平、作业质量整体效能下降,并且会产生很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就需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管理。针对物资问题来说,可能会出现设备应用力度不足,从而影响基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如果物资不合格,不仅仅对企业会带来不良影响,还会对配送物资的厂家带来危害。在一个电力系统基建工程规模中,会有很多的招标物资,在每一个工程中人员能否快速适应环境,也是质量问题产生与否的原因。如果工程前期现场勘查的不仔细,没有对施工现场做足调查、了解就开始施工,就会导致后续工作的质量出现很多的问题。
2电力系统配網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优化策略
对于电力系统配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优化,对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都很重要。任何工程都必须保证质量,只有一步步的脚踏实地,才会让后面的工程完成得更加的稳定、安全有保障。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让电力系统配网基建工程有更加稳定的发展。
首先应该优化管理物资:在施工阶段,首先要选择质量优良的物资,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项目的基础。有很多企业会提供物资,对于物资的选择就需要有经验的管理人来进行选择,一定要确保工程的质量,严格对物资进行把关。这不仅仅是在开始施工时要把好关,在施工期间还有源源不断的材料,这都要严格掌握,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引进材料。
其次应该优化机器设备:机器是十分精准的东西,比人类手动操作起来会更快,并且不容易出错。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施工的时候可能会使用旧机器,这时就要进行实时的维修、维护,预防旧机器发生问题。在此期间可能会购买新设备,这就需要让专业技术人员教会施工人员使用,尽量避免发生使用不当的失误情况。对于设备的使用,节省成本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加强必要的技术改进,对一些设备进行升级使用,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成本和质量,也可以提高质量的管理效率。
然后就是优化人员的管理,对于有技术的人才,要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设计图纸比较好的,可以提供必要的工具设备安排他专门画图纸、做设计;如果是在管理人员变动的地方,处理人事方面特别好的,可以专门派他去处理人事事务。人是思维最多的,情绪变化也是最大的,所以对于人才的规划是非常有必要。对于技术不太成熟的员工来说,在参与项目之前最好是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此来提高一些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素养。除了在开始项目之前要进行培训,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安排一些必要的培训,来加强人员的电力系统配网的知识,有助于理解项目实施过程的意义。
人在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于人员管理的优化,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对于管理者,态度很重要,千万不能态度松散,或者是疲劳过度。在资金的使用上、施工的过程中都要集中精神,并且要抓紧施工人员工期完成的进度。作为管理者的任务很艰巨,一定要负起责任,一方面要时刻注意员工们的安全,电是很危险的,在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切掉电源。在这方面最好是做一些培训,或者是安全逃生的演习,保证不能出现安全上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员工的身体健康,安排体检,在工作的时候安排好值班表,要轮班,不能让员工过度疲劳,不能因为健康原因影响基建工程项目的完成。除此之外,管理者一定要灵活,在一些重大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要随机应变和沉着冷静,比如哪个地区的用户配网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及时的安排技术人员去处理,要进行及时有效的人员调动,确保事情得到解决。
在基建项目中对管理的方法进行优化十分必要,一个优秀的管理方法可以省去很多时间,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下面就“以人为本”的方法具体阐明一下如何进行管理。由于对于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公司企业,不同的地区采取的管理方法不尽相同,在时间的维度上管理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适时的进行调整,所以要做好分权管理,做到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在项目初期过程,对于团队的管理来讲,首先是建设好队伍:在设计阶段人员结构上最好有一个主设计师,几个辅助设计师组成团队,要不断地和客户沟通,不断地修改,最后生成一份最适宜的图纸。在沟通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成本和技术人员的熟练度问题,进行“经济管理化”;其次就是要认真选择施工队伍,施工队伍的资质等级与工程项目要求应一致,并且在施工期间加强监督管理,要求责任明确,不能采用独裁制。管理者也要考虑到工人的处境,以人员为中心,从技术、管理、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的考虑,以人本管理的方法解决问题,不能敷衍了事。配网基建工程方面需要严密把关,一是不能出现人员的安全问题,二是物资一定要安全到位,不能用违规物资和供应不足,三是在施工中不能马虎。在验收的阶段要注意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等检查要明确分工,是否合乎客户的要求,质量是否过关。管理者应该针对目标来进行管理,按照部门的完成任务的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目的在于调动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员工的潜能。管理时实行“合拢式管理”的方法,注重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同时讲究企业和员工之间的配合,使每个部门都相互关联,多多沟通,解决由于分歧产生的矛盾,才会让项目完成的质量有所保证,也会提高建设速度。总体来说就是让管理变得系统化、民主化,以人为本、责任化。
参考文献:
[1] 丁志成. 提高电力系统配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优化策略[J]. 南方农机, 2017, 48(14):135-136.
[2] 唐成. 浅析配网基建工程质量管理优化对策[J]. 技术与市场, 2017, 24(11):195-196.
[3] 谭璐. 10kV配网工程建设及质量管理策略[J]. 低碳世界, 2017(34):183-184.
[4] 叶昊填. 配网基建工程质量管理优化探析[J]. 技术与市场, 2017, 24(11):232-232.
关键词:质量管理;电力系统;基建工程
1电力系统配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存在的问题
电力系统配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问题存在于许多方面之中。在制定一套优质策略之前,需要了解并且探析其中的影响因素与出现的问题,只有对症下药才会根除病因,才可以快速地解决问题。电力系统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有人、机械设备、物资和方法四个大类。
人: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参与项目施工建设人员的身体素质、文化、技术成熟度等。工程的实施是由人来进行管理的,所以人对项目质量的影响因素是最大的。应该充分发挥参与建设人员的主动性,加强在质量上面的管理力度,制造出保质保量的配网基建工程。机械设备:主要指的是所有运转中的机器。机械设备有电气试验设备仪器、安全工具、带电作业车等。在项目的实施监督中,要十分注意设备的维护、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不断的改进设备,以及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物资:指的是基建工程项目中用到的东西,比如混凝土制品、电气设备等。如果使用质量较好的物资,整体完成的项目质量也就会有所提高;如果使用不符合要求的物资,做出来的效果不仅仅是差强人意,可能还会有严重的质量问题。方法:指配电网基建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探测的方法。可以通过对参与人员的组织管理,人员分配方式进行调动,找到快速解决施工问题的方法。对于项目质量的技术方案、调试手段等等也可以转换管理方法,从而来加快施工进度,提高项目质量。对于电力系统配电基建工程项目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针对影响因素来进行分析。对于人来说,人员如果技术不成熟,或者是人员变动的管理不当,造成人员懈怠,缺乏系统性的训练,以及人员的文化素养差别太大,会导致项目的人员工作水平、作业质量整体效能下降,并且会产生很多新的矛盾和问题,所以就需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管理。针对物资问题来说,可能会出现设备应用力度不足,从而影响基建工程项目的质量。如果物资不合格,不仅仅对企业会带来不良影响,还会对配送物资的厂家带来危害。在一个电力系统基建工程规模中,会有很多的招标物资,在每一个工程中人员能否快速适应环境,也是质量问题产生与否的原因。如果工程前期现场勘查的不仔细,没有对施工现场做足调查、了解就开始施工,就会导致后续工作的质量出现很多的问题。
2电力系统配網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优化策略
对于电力系统配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优化,对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发展都很重要。任何工程都必须保证质量,只有一步步的脚踏实地,才会让后面的工程完成得更加的稳定、安全有保障。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让电力系统配网基建工程有更加稳定的发展。
首先应该优化管理物资:在施工阶段,首先要选择质量优良的物资,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项目的基础。有很多企业会提供物资,对于物资的选择就需要有经验的管理人来进行选择,一定要确保工程的质量,严格对物资进行把关。这不仅仅是在开始施工时要把好关,在施工期间还有源源不断的材料,这都要严格掌握,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引进材料。
其次应该优化机器设备:机器是十分精准的东西,比人类手动操作起来会更快,并且不容易出错。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在施工的时候可能会使用旧机器,这时就要进行实时的维修、维护,预防旧机器发生问题。在此期间可能会购买新设备,这就需要让专业技术人员教会施工人员使用,尽量避免发生使用不当的失误情况。对于设备的使用,节省成本的方法还有一种,就是加强必要的技术改进,对一些设备进行升级使用,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成本和质量,也可以提高质量的管理效率。
然后就是优化人员的管理,对于有技术的人才,要充分利用起来,比如设计图纸比较好的,可以提供必要的工具设备安排他专门画图纸、做设计;如果是在管理人员变动的地方,处理人事方面特别好的,可以专门派他去处理人事事务。人是思维最多的,情绪变化也是最大的,所以对于人才的规划是非常有必要。对于技术不太成熟的员工来说,在参与项目之前最好是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此来提高一些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素养。除了在开始项目之前要进行培训,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安排一些必要的培训,来加强人员的电力系统配网的知识,有助于理解项目实施过程的意义。
人在整个项目的运作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对于人员管理的优化,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对于管理者,态度很重要,千万不能态度松散,或者是疲劳过度。在资金的使用上、施工的过程中都要集中精神,并且要抓紧施工人员工期完成的进度。作为管理者的任务很艰巨,一定要负起责任,一方面要时刻注意员工们的安全,电是很危险的,在施工时一定要注意切掉电源。在这方面最好是做一些培训,或者是安全逃生的演习,保证不能出现安全上面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员工的身体健康,安排体检,在工作的时候安排好值班表,要轮班,不能让员工过度疲劳,不能因为健康原因影响基建工程项目的完成。除此之外,管理者一定要灵活,在一些重大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要随机应变和沉着冷静,比如哪个地区的用户配网出现了问题,一定要及时的安排技术人员去处理,要进行及时有效的人员调动,确保事情得到解决。
在基建项目中对管理的方法进行优化十分必要,一个优秀的管理方法可以省去很多时间,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下面就“以人为本”的方法具体阐明一下如何进行管理。由于对于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公司企业,不同的地区采取的管理方法不尽相同,在时间的维度上管理方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都需要适时的进行调整,所以要做好分权管理,做到以“事”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在项目初期过程,对于团队的管理来讲,首先是建设好队伍:在设计阶段人员结构上最好有一个主设计师,几个辅助设计师组成团队,要不断地和客户沟通,不断地修改,最后生成一份最适宜的图纸。在沟通的同时也要考虑经济成本和技术人员的熟练度问题,进行“经济管理化”;其次就是要认真选择施工队伍,施工队伍的资质等级与工程项目要求应一致,并且在施工期间加强监督管理,要求责任明确,不能采用独裁制。管理者也要考虑到工人的处境,以人员为中心,从技术、管理、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综合的考虑,以人本管理的方法解决问题,不能敷衍了事。配网基建工程方面需要严密把关,一是不能出现人员的安全问题,二是物资一定要安全到位,不能用违规物资和供应不足,三是在施工中不能马虎。在验收的阶段要注意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等检查要明确分工,是否合乎客户的要求,质量是否过关。管理者应该针对目标来进行管理,按照部门的完成任务的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奖惩制度,目的在于调动各个部门、各个人员的积极性,进而激发员工的潜能。管理时实行“合拢式管理”的方法,注重企业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同时讲究企业和员工之间的配合,使每个部门都相互关联,多多沟通,解决由于分歧产生的矛盾,才会让项目完成的质量有所保证,也会提高建设速度。总体来说就是让管理变得系统化、民主化,以人为本、责任化。
参考文献:
[1] 丁志成. 提高电力系统配网基建工程项目质量的管理优化策略[J]. 南方农机, 2017, 48(14):135-136.
[2] 唐成. 浅析配网基建工程质量管理优化对策[J]. 技术与市场, 2017, 24(11):195-196.
[3] 谭璐. 10kV配网工程建设及质量管理策略[J]. 低碳世界, 2017(34):183-184.
[4] 叶昊填. 配网基建工程质量管理优化探析[J]. 技术与市场, 2017, 24(11):23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