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新课改中的各种的困惑,我们要努力做到:不要自追求“华丽”而忽视“真实”,不要只追求“形式”而远离“实质”,不要只追求“热闹”而缺少“冷静”,不要只追求“赞赏”而背离“发展”。让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舞台。
【关键词】 华丽 真实 形式 热闹 赞赏
不可否认,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活跃了,我们的学生自主了,我们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了。但是,在这活跃、自主、独特的背后,却让人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数学课缺少了深层次的思维,变得肤浅与浮躁;缺少了一些我们传统教育特有的朴实和扎实,变得低效;过分追求形式,数学课的魅力得不到应有的展现……固然,传统教学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但新课程也不可避免的有它的负面效应。那么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该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扎实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其间我们又该摒弃些什么,追求些什么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愿与同行商榷。
一、不要只追求“华丽”而忽视“真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直观、动态与美丽所获得的精彩固然是传统教学无法代替与比拟的。但我们不能在不分析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把媒体的应用当作是一种流行趋势,似乎用了一定好,不用就显得落后。曾几何时,不用媒体进行公开教学似乎难登大雅之堂。试问,这样的想法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现实吗?时间、金钱、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平时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何况难道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一定上不出好课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例如,在教学《倍数关系三类应用题比较》一课时,没有制作媒体,也没有制作任何学具。课始,我在黑板上画了6朵红花和2朵黄花,让学生小组合作编几道乘除法应用题。经过几分钟讨论后同学们相继编出了倍数关系的三种应用题,我把学生的“成果”认真地板书在黑板上。纵览整节课,几乎做到了人人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极高,运用提问、讨论、创造、评价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不但牢固、灵活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学得轻松、愉快,真正体验到了做学习主人的无限乐趣,整节课中却只有黑板和粉笔。如果这是一节大范围的公开课,想必执教者一定会不惜代价地制作一套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这几乎已经成了惯例。但我想,收到的效果可能还不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那又何苦呢?因此,我认为数学课的魅力是源于数学本身,而非华丽的媒体装饰,只要教师用心钻研教材,做好充分地预设,就会出现精彩的生成。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应该会分析不同课的不同需要,根据时间、条件合理地运用媒体,这样会使一节课锦上添花,反之则会让人觉得画蛇添足,没有实际意义。
二、不要只追求“形式”而远离“实质”
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也成了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精髓理念之一。但在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是否用的合理呢?有没有流于形式而放任自流呢?
三、不要只追求“热闹”而缺少“静思”
不难发现,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已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以往那种灌输式,一潭死水式的课堂已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热热闹闹的景象。然而仔细观察,却发现热闹背后存有不少问题。
这是一堂气氛异常活跃的数学课,一位年轻教师执教新课程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课堂上设计了足够多的环节让孩子实践参与,猜猜、折折、剪剪、用学具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做做角的游戏、知识宫、趣味实践活动……“我来……;我知道……;我会做……;我能剪出……个角”类似的话语充满整个课堂,激情在参与中喷发,笑声在探索时飘荡,快乐在成功后洋溢。“这是一堂充满笑声的课,一堂充满欢乐的课”。听课教师在评价时充满了溢美之辞。
所谓静能生慧,当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静静地思考数学问题时,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之花将会绽放在课堂上。
四、不要只追求“赞赏”而背弃“客观”
《新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体验”。正是这个理念,让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只见教师的微笑,不见教师的沉默,只见对学生的表扬、鼓励,不见教师对学生的否定和反对了?事实上,不分“青红皂白”,一堂课充斥着表扬和鼓励,一味地表扬、鼓励就失去其意义了。表扬、鼓励不能成为教师的“口头禅”,把它时刻挂在嘴边,是不是太廉价了。不能为了表扬、鼓励而去表扬、鼓励。遗憾的是,这样的表扬、鼓励,人们可以经常见到。
我们看到,在不同地区的各种小学课堂上,上演着同样一种表扬的情景:某一学生回答问题了,其他同学齐声拍掌若干下,做出整齐的手势,同时高呼“你真棒”。这样的表扬到底有多少作用!是的,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但为主不等于只能这样。不能“动辄表扬”,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所表扬的是什么。用不着把表扬、鼓励的话语时刻挂在嘴边,其实,教师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由衷的微笑,一个亲切的关爱动作,其所蕴含的表扬和鼓励常常更加充满感情,起到更好的作用。表扬、鼓励是一种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应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虽然廉价的、笼统的、不着边际的表扬、鼓励尽管比动辄批评、训斥不知好过多少倍,但仍然是起不到促进发展的作用的。因此,我們的数学课堂要客观的、发展的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吴烈.课堂教学—我们应该追求什么[J]. 小学教学设计(教学版),2005(4).
【关键词】 华丽 真实 形式 热闹 赞赏
不可否认,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活跃了,我们的学生自主了,我们的教学更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了。但是,在这活跃、自主、独特的背后,却让人看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数学课缺少了深层次的思维,变得肤浅与浮躁;缺少了一些我们传统教育特有的朴实和扎实,变得低效;过分追求形式,数学课的魅力得不到应有的展现……固然,传统教学确实存在着诸多的弊端,但新课程也不可避免的有它的负面效应。那么作为我们一线的教师,该如何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做到扎实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其间我们又该摒弃些什么,追求些什么呢?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愿与同行商榷。
一、不要只追求“华丽”而忽视“真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直观、动态与美丽所获得的精彩固然是传统教学无法代替与比拟的。但我们不能在不分析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把媒体的应用当作是一种流行趋势,似乎用了一定好,不用就显得落后。曾几何时,不用媒体进行公开教学似乎难登大雅之堂。试问,这样的想法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现实吗?时间、金钱、能力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平时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何况难道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一定上不出好课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例如,在教学《倍数关系三类应用题比较》一课时,没有制作媒体,也没有制作任何学具。课始,我在黑板上画了6朵红花和2朵黄花,让学生小组合作编几道乘除法应用题。经过几分钟讨论后同学们相继编出了倍数关系的三种应用题,我把学生的“成果”认真地板书在黑板上。纵览整节课,几乎做到了人人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极高,运用提问、讨论、创造、评价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不但牢固、灵活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而且学得轻松、愉快,真正体验到了做学习主人的无限乐趣,整节课中却只有黑板和粉笔。如果这是一节大范围的公开课,想必执教者一定会不惜代价地制作一套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这几乎已经成了惯例。但我想,收到的效果可能还不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那又何苦呢?因此,我认为数学课的魅力是源于数学本身,而非华丽的媒体装饰,只要教师用心钻研教材,做好充分地预设,就会出现精彩的生成。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应该会分析不同课的不同需要,根据时间、条件合理地运用媒体,这样会使一节课锦上添花,反之则会让人觉得画蛇添足,没有实际意义。
二、不要只追求“形式”而远离“实质”
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也成了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精髓理念之一。但在课堂教学中,合作交流是否用的合理呢?有没有流于形式而放任自流呢?
三、不要只追求“热闹”而缺少“静思”
不难发现,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已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以往那种灌输式,一潭死水式的课堂已不多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生机勃勃、热热闹闹的景象。然而仔细观察,却发现热闹背后存有不少问题。
这是一堂气氛异常活跃的数学课,一位年轻教师执教新课程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角》。课堂上设计了足够多的环节让孩子实践参与,猜猜、折折、剪剪、用学具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做做角的游戏、知识宫、趣味实践活动……“我来……;我知道……;我会做……;我能剪出……个角”类似的话语充满整个课堂,激情在参与中喷发,笑声在探索时飘荡,快乐在成功后洋溢。“这是一堂充满笑声的课,一堂充满欢乐的课”。听课教师在评价时充满了溢美之辞。
所谓静能生慧,当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静静地思考数学问题时,每个学生的数学思维之花将会绽放在课堂上。
四、不要只追求“赞赏”而背弃“客观”
《新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体验”。正是这个理念,让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只见教师的微笑,不见教师的沉默,只见对学生的表扬、鼓励,不见教师对学生的否定和反对了?事实上,不分“青红皂白”,一堂课充斥着表扬和鼓励,一味地表扬、鼓励就失去其意义了。表扬、鼓励不能成为教师的“口头禅”,把它时刻挂在嘴边,是不是太廉价了。不能为了表扬、鼓励而去表扬、鼓励。遗憾的是,这样的表扬、鼓励,人们可以经常见到。
我们看到,在不同地区的各种小学课堂上,上演着同样一种表扬的情景:某一学生回答问题了,其他同学齐声拍掌若干下,做出整齐的手势,同时高呼“你真棒”。这样的表扬到底有多少作用!是的,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但为主不等于只能这样。不能“动辄表扬”,要让学生知道教师所表扬的是什么。用不着把表扬、鼓励的话语时刻挂在嘴边,其实,教师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由衷的微笑,一个亲切的关爱动作,其所蕴含的表扬和鼓励常常更加充满感情,起到更好的作用。表扬、鼓励是一种评价,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应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虽然廉价的、笼统的、不着边际的表扬、鼓励尽管比动辄批评、训斥不知好过多少倍,但仍然是起不到促进发展的作用的。因此,我們的数学课堂要客观的、发展的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参考文献
[1]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吴烈.课堂教学—我们应该追求什么[J]. 小学教学设计(教学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