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因为生物这门课本来就很无聊,所以要多联系生活。尤其是新课教学的时候,这样会带动课堂气氛。学校有条件的话,最好用电子课件上课。用多点Flash,会方便学生理解。要和学生的关系搞好,和他们打成一片。这样学生就会有学习生物的冲劲。在生物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略谈浅见。
1 教师指导预习,学生学会“记疑”
1.1、生物现在是非高考科目,而且升中考也不用考了,学生往往不够重视。但是生物课内容新颖,形象具体,生动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其特点,发挥其优势,指导学生读书、预习,学会看书、提问。 1、划出概念和名词术语,不使模糊或混淆。如“关节的结构”中关节头、关节窝、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虽然从字面上看比较相近,但各有位置,也各有作用。
1.2、记下疑点难点,注意老师在课堂上的解释分析。如在预习“排泄”一章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学生大多难以理解,应在书上作一记号,上课时注意老师的演示、解释和分析,从而深刻地理解肾脏的功能。
1.3、设想相关问题,草拟预习笔记。通过预习就能知道老师讲的内容哪些是课本里有的,记笔记时可只写一个标题,课后去补充;哪些是老师分析、归纳或补充的,书上没有原话,必须及时记下。这样可以尽可能将时间花在听课思考上,以免因记笔记而耽误听课。
预习时可边看边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一个个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或书上相关文字的空白处,预习的效果就比较好。例:预习“脊髓和脊神经”时,可归纳成这些问题:
1.3.1、脊髓位于哪里?
1.3.2、仔细观察图IV-72“脊髓的一段”,弄清脊髓的结构。
1.3.3、如何证明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如何证明脊髓具有传导的功能?
1.3.4、脊神经由什么组成?共有多少对?分布在哪里?
一部分学生的自制力有限,预习一段时间后,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又放弃。所以教师还得对预习进行督促。主要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对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预习的同学,要多提醒督促。
2 教师指导听课,学生学会思辨
2.1、专注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领悟每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神情专注地沿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从知识、能力、思想认识三方面接受信息和感受诱导。
教师力图通过教学让学生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作为学生,上课时应该集中注意力体会这些目标,并且尽力使自己一项项达到这些要求。
2.2、抓住教学重点。一节课讲述的知识点不少,但每个知识点并不是同样重要。教学大纲对各个知识点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了解”,即要求对知识识记和识别;有的要求“理解”,即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领会、解释和说明;有的要求“掌握”,即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织。要求达到“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师讲授的重点,是应该首先学好的。教师上课时会体现这些不同的要求,学生应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会区分重点和非重点,以便把最基本的内容学好。
2.3、掌握基本观点。生物课本中贯穿着许多辨证唯物主义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如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观点,以及生物从无到有,不断变化发展的进化观点。在听课中应该注意教师是怎样运用这些观点去统率教材的,是怎样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例如在《循环系统》一章的教学中,注意教师如何分析三种血管的结构,特别是毛细血管的结构如何与功能相适应,在讲“心脏“这节时,就应该学习教师分析结构的方法,去考虑心脏的结构如何与它的功能相适应,并且学会联系功能去记忆其生物体的各种结构,就非常容易而且又不易遗忘。
2. 4、重视科学方法。科学方法,一般是指从事研究活动中所采用的途径(研究的基本过程)、手段和方式。大纲中所规定的“科学方法训练”,包括“使学生了解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使学生初步学会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做一些实验,讲一点生物科学发现史和发展史,或者讲个科学家的小故事,常常是为了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是为了使学生善于逻辑思维和辩证地思维。因此在听课时,应该注意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是怎样实验、怎样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通过这些去学习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
2.5、正确处理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教师的文字板书、图示表解等,都是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的、凭籍它们来反映知识的要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记录的。但上课时又不可为记笔记而放松对问题的思考,课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老师的讲解、点拨和学生自己的思考、质疑、领会问题上。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应以听懂课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留下空白处,或作一记号,课后再去回忆、补充、整理。最好将笔记本的每页对折一下,左边记课堂笔记,右边专留给课后整理笔记时补充。 三、教师指导实验,学生学会动手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生通过实验既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基本技能,又能够培养自己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对于今后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2.5.1、细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生物实验教学中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实验中要精心设计观察步骤。如在观察心脏的结构时,可分四步进行:(1)观察心脏有几个腔,这几个腔上下是否相通?左右是否相通?(2)观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血管,各有几条?(3)观察心脏的哪些部位有瓣膜,用水从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灌进去,看看水都从哪里流出来,想一想这些瓣膜有什么作用。(4)用手捏捏心脏四个腔的壁,看看哪些壁厚,哪些壁薄,想一想为什么。
2.5.2、认真操作。学生在实验中还要重视操作技能的学习,注意教师是如何演示操作的。学生更要注意设计实验、处理数据、作出结论等一系列科学方法。要注意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实验中每种仪器和药品有什么作用?是否可以改用其他材料和仪器?以此来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3 及时写出实验报告。
填写实验报告是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进一步掌握实验技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还可检查学生的实验质量,学生实验中一定要及时填写好。实验报告多包括绘图(或填图)和练习两部分。绘图时一定要照实物用铅笔画,不可抄袭课本上现成的图。填图和练习也要经过思考再做,不可照抄课本。
4 教师指导复习,学生学会运用
我们有一部分同学,在听老师讲课时,好象都听懂了;翻开课本看看,好象也全明白了;考试时把书本一闭,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会复习。复习应分几步进行:
4.1、尝试回忆。就是在课后复习时,先不忙看教科书,做作业,首先静静地坐下来,仔细地按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回忆一遍,一边回忆,一边在纸上将要点记下来。能回忆出来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回忆不出的,常常是自己没有弄明白的,应该马上翻开书,对着笔记好好将这部分内容看一看,将它弄懂来。
4. 2、阅读教科书。教科书是国家教委组织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中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的知识体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非常精炼、严谨和深刻,是一般的学习参考书无法替代的,所以课后复习时应认真钻研教科书。看教科书时,要善于把握住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最好边看边想边写,也就是说在看书的时候,要动脑筋,将概念、原理和要点勾划出来,并可将主要内容用尽可能少的字将它概括出来,写在空白处。看书时,要能做到书越看越薄,也就说明真正弄懂了。
4.3、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考试卷,对教师来说,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对学生个别辅导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对于学生来说,则可以用来复习和检测,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别是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可以及时加以弥补和提高。所以,学生若是抄作业或考试时舞弊,就会反馈给教师错误的信息,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而对学生本人害处更大,发现不了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使老师的个别辅导失去了针对性,骗了老师更骗了自己。
总之,一个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能坚持对学生的预习、听课、实验、复习诸方面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这样学生将终生受益,教师则功莫大焉。
参考文献
[1] 杨善禄主编 《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陈皓兮、叶佩珉主编 《中学生物教学指导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祁乃成主编 《特级教师谈学习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孔棣华 陈运森主编 《当代外国教学法》 广东教育出版社
[5] 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学习指导》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教师指导预习,学生学会“记疑”
1.1、生物现在是非高考科目,而且升中考也不用考了,学生往往不够重视。但是生物课内容新颖,形象具体,生动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其特点,发挥其优势,指导学生读书、预习,学会看书、提问。 1、划出概念和名词术语,不使模糊或混淆。如“关节的结构”中关节头、关节窝、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虽然从字面上看比较相近,但各有位置,也各有作用。
1.2、记下疑点难点,注意老师在课堂上的解释分析。如在预习“排泄”一章时,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学生大多难以理解,应在书上作一记号,上课时注意老师的演示、解释和分析,从而深刻地理解肾脏的功能。
1.3、设想相关问题,草拟预习笔记。通过预习就能知道老师讲的内容哪些是课本里有的,记笔记时可只写一个标题,课后去补充;哪些是老师分析、归纳或补充的,书上没有原话,必须及时记下。这样可以尽可能将时间花在听课思考上,以免因记笔记而耽误听课。
预习时可边看边把书上的内容归纳成一个个问题,记在笔记本上或书上相关文字的空白处,预习的效果就比较好。例:预习“脊髓和脊神经”时,可归纳成这些问题:
1.3.1、脊髓位于哪里?
1.3.2、仔细观察图IV-72“脊髓的一段”,弄清脊髓的结构。
1.3.3、如何证明脊髓具有反射的功能?如何证明脊髓具有传导的功能?
1.3.4、脊神经由什么组成?共有多少对?分布在哪里?
一部分学生的自制力有限,预习一段时间后,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又放弃。所以教师还得对预习进行督促。主要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对预习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不预习的同学,要多提醒督促。
2 教师指导听课,学生学会思辨
2.1、专注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领悟每堂生物课的教学目标,神情专注地沿着老师的教学思路从知识、能力、思想认识三方面接受信息和感受诱导。
教师力图通过教学让学生一步步实现这些目标,作为学生,上课时应该集中注意力体会这些目标,并且尽力使自己一项项达到这些要求。
2.2、抓住教学重点。一节课讲述的知识点不少,但每个知识点并不是同样重要。教学大纲对各个知识点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的要求“了解”,即要求对知识识记和识别;有的要求“理解”,即要在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领会、解释和说明;有的要求“掌握”,即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知识初步运用、分析和重新组织。要求达到“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师讲授的重点,是应该首先学好的。教师上课时会体现这些不同的要求,学生应在教师的影响下学会区分重点和非重点,以便把最基本的内容学好。
2.3、掌握基本观点。生物课本中贯穿着许多辨证唯物主义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如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统一的观点,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生态观点,以及生物从无到有,不断变化发展的进化观点。在听课中应该注意教师是怎样运用这些观点去统率教材的,是怎样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去分析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的。例如在《循环系统》一章的教学中,注意教师如何分析三种血管的结构,特别是毛细血管的结构如何与功能相适应,在讲“心脏“这节时,就应该学习教师分析结构的方法,去考虑心脏的结构如何与它的功能相适应,并且学会联系功能去记忆其生物体的各种结构,就非常容易而且又不易遗忘。
2. 4、重视科学方法。科学方法,一般是指从事研究活动中所采用的途径(研究的基本过程)、手段和方式。大纲中所规定的“科学方法训练”,包括“使学生了解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使学生初步学会一般科学研究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知道,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做一些实验,讲一点生物科学发现史和发展史,或者讲个科学家的小故事,常常是为了向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是为了使学生善于逻辑思维和辩证地思维。因此在听课时,应该注意科学家们是怎样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是怎样实验、怎样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通过这些去学习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方法。
2.5、正确处理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教师的文字板书、图示表解等,都是在对教材进行分析、提炼的基础上加以设计的、凭籍它们来反映知识的要点,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些都是学生应该记录的。但上课时又不可为记笔记而放松对问题的思考,课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听老师的讲解、点拨和学生自己的思考、质疑、领会问题上。如果两者发生矛盾,应以听懂课为目的,可以暂时不记,留下空白处,或作一记号,课后再去回忆、补充、整理。最好将笔记本的每页对折一下,左边记课堂笔记,右边专留给课后整理笔记时补充。 三、教师指导实验,学生学会动手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生通过实验既掌握了一定的操作基本技能,又能够培养自己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对于今后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十分重要的。
2.5.1、细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生物实验教学中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的,实验中要精心设计观察步骤。如在观察心脏的结构时,可分四步进行:(1)观察心脏有几个腔,这几个腔上下是否相通?左右是否相通?(2)观察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分别是什么血管,各有几条?(3)观察心脏的哪些部位有瓣膜,用水从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灌进去,看看水都从哪里流出来,想一想这些瓣膜有什么作用。(4)用手捏捏心脏四个腔的壁,看看哪些壁厚,哪些壁薄,想一想为什么。
2.5.2、认真操作。学生在实验中还要重视操作技能的学习,注意教师是如何演示操作的。学生更要注意设计实验、处理数据、作出结论等一系列科学方法。要注意思考: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实验中每种仪器和药品有什么作用?是否可以改用其他材料和仪器?以此来发展自己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3 及时写出实验报告。
填写实验报告是学生深入理解实验原理,进一步掌握实验技能,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还可检查学生的实验质量,学生实验中一定要及时填写好。实验报告多包括绘图(或填图)和练习两部分。绘图时一定要照实物用铅笔画,不可抄袭课本上现成的图。填图和练习也要经过思考再做,不可照抄课本。
4 教师指导复习,学生学会运用
我们有一部分同学,在听老师讲课时,好象都听懂了;翻开课本看看,好象也全明白了;考试时把书本一闭,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会复习。复习应分几步进行:
4.1、尝试回忆。就是在课后复习时,先不忙看教科书,做作业,首先静静地坐下来,仔细地按老师讲课的思路,将老师讲课的内容回忆一遍,一边回忆,一边在纸上将要点记下来。能回忆出来的,往往是自己已经掌握了的;回忆不出的,常常是自己没有弄明白的,应该马上翻开书,对着笔记好好将这部分内容看一看,将它弄懂来。
4. 2、阅读教科书。教科书是国家教委组织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中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的知识体系,针对学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编写的。非常精炼、严谨和深刻,是一般的学习参考书无法替代的,所以课后复习时应认真钻研教科书。看教科书时,要善于把握住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最好边看边想边写,也就是说在看书的时候,要动脑筋,将概念、原理和要点勾划出来,并可将主要内容用尽可能少的字将它概括出来,写在空白处。看书时,要能做到书越看越薄,也就说明真正弄懂了。
4.3、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的作业、练习和考试卷,对教师来说,可以获得反馈信息,了解每一个同学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对学生个别辅导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对于学生来说,则可以用来复习和检测,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别是找出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可以及时加以弥补和提高。所以,学生若是抄作业或考试时舞弊,就会反馈给教师错误的信息,不利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而对学生本人害处更大,发现不了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使老师的个别辅导失去了针对性,骗了老师更骗了自己。
总之,一个教师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能坚持对学生的预习、听课、实验、复习诸方面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自学的能力,这样学生将终生受益,教师则功莫大焉。
参考文献
[1] 杨善禄主编 《中学生物教师教学基本功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陈皓兮、叶佩珉主编 《中学生物教学指导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祁乃成主编 《特级教师谈学习策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孔棣华 陈运森主编 《当代外国教学法》 广东教育出版社
[5] 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学习指导》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