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的应用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08eb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任务型”教学法的含义
  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音教学方法,进入20世纪后,这种用语言做(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我国的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是我国外语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它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法,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做中学,用中学,学了就用”,为生学提供更自由的学习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权利。
  “任务型”教学法旨在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置于贴近自己生活的语境中,产生亲切感,并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种教学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将英语语言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它不但具有很大的包容性,而且适用于运用语言的活动,也适用于学习语言技能和知识的活动,不但可以独立操作,也有利于合作学习,实践证明,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方法。
  2 “任务型”教学法的课堂应用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务型教学也不必按照某种套路去操作,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种创新,而创新是一种心智活动,只要符合认知规律,只要能给课堂带来活力,就有其合理性。下面就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积累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2.1 指令性任务。在TEFC教材中,有不少单元将同一类别的单词集中显示,如文具、动物、人体部位等。这在教学的复习和总结环节中可采用,既可以检查学生对这些词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Task1.Touch your nose/eye/ear/mouth/arm,etc。Task2.Show/Give me your pencil/ruler/eraser/sharpener,etc。Task3.Walk/Jump/Run/Act like a panda/bear/duck/monkey,etc。
  这些任务可以让学生随着节奏明快的chart边做边唱,也可以离开座位,边模仿边唱,还能锻炼学生的反应速度。由于任务比较简单,学生天性活泼,模仿能力强,对感性的任务很感兴趣,可以说是在“做中学”,比纯粹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很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2.2 猜测性任务。这种任务在英语课堂上很常用,此类任务用时短,适用于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使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涉及此类任务时,要细化游戏规则,注意目的的针对性,在任务进行时,要把握好完成任务的进程,时间。
  如学了有关食品、水果的话题后,可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猜一猜“what is in the bag?”在一个袋子里放入已学过的食品,让他们用Is there a pear/cake…?句型来练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反复练习学过的词汇和句型,效果出奇的好。
  2.3 展示兴任务。此类任务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促进他们个性的张扬和创造力的发挥,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其关键在于调动全体学生思维参与和情感加入。课堂上老师当导演,优生当主角,差生当配角,全体活动展示每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学了:①shall we…?②let's go…③why not go…?句型后让学生用不同的语言结构表达句型,可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处的被动局面,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2.4 交际性任务。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英语进行交际,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创设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通过相互交际来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和应用的目的。如,在教A同学到B同学家串门的一段对话时,可先将教室的前面着意布置一番,然后让A同学到门外敲门说:“May I come in?”B打开门说:“Oh,it's you。Come in,please。”将A让进屋后说:“Sit down,please。”“Would you like coffee or tea?”A说:“Coffee,please。”B转身给A倒了一杯咖啡,递给他说:“Here you are。”A有礼貌地点头说:“Thank you。”这种对话内容贴近学生,培养了学生在特定场合与人对话的能力。
  2.5 德育性任务。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应该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新教材中有不少有关思想教育的话题(如帮助别人,集体主义,处理突发事件,植树造林,防止污染等)。讲完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遇到上述问题你讲怎么做?可让他们先说后写,以此加深印象,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任务型教学的效果
  教学实践证明:在“任务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萌发创新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当然,“任务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本提供的语言材料有时与实际生活脱节,学生缺乏一定的语言技能和表达技巧,因此学生无法做到学和用的结合;又如课堂上老师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完成并展示他们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挫折感和消极因素。我们应结合自己的教情和学情,扬长避短。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教师传递信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课堂要高效,教师的提问就要有一定艺术性,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问什么,怎么问,什么时候问,问到什么程度都要有一定的技巧。本文就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作了以下初步的探讨。  1 提问要有目的性  课堂上我们设计问题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可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对不对”、“是不是”、“会不会”、“
期刊
【摘 要】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一个根本措施。当前科学教学中,教师花费大量精力准备材料、组织教学活动,学生也积极参与了探究活动。可最终,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大多数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技能提升仍在原地踏步,较高的投入换来的是较低的教学效率。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深入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就不是唯一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也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同步进行的。因此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 加强并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  数
期刊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学习的本身就包括认知和情感这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在整个学生的认知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对信息的加工和内化,即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感知、识记、保持、应用。而在整个非智力因素活动中,情感因素担负着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任务,对有趣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加以吸收,进行知识的积累。这
期刊
课堂教学要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尽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主宰每一堂课。  1 优化教师的“讲”,做到精讲  把课堂的时间让给学生。教师的“讲”要讲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尽量做到少而精,让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讨论、多动笔。如采取自学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由于语
期刊
【摘 要】 要想让学生真正写出一篇结合实际,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首先要狠抓习作训练,让学生除正式作文外,每人另有一个习作练习,把课内外的好词佳句、口语交际或看到的图片、景物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每天坚持写成段或篇,并让家长适当指导,天天检查,努力做到“贵在坚持”。同时有计划地带领学生走进果树园,庄稼地,让他们仔细观察,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1 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  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
期刊
【摘 要】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和探索热情,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技巧、思维习惯以及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教师要设计和营造创新氛围,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生动活泼 情境引导 合作探究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成功的保证。可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何等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情境极
期刊
所谓“拓展性实验”,我认为就是以课本知识为依据,突破课本中基础实验的束缚,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安全性、探索性、创造性等特点的实验。  1 以人为本,注重拓展实验的趣味性  人的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的心理动因,即以需要为核心,以兴趣、情感等为内容的心理动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研究、获得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它能推动人去寻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开阔眼界,使人的积极性和
期刊
1 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兴趣产生的条件  1.1 教师要先喜欢数学、喜欢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喜欢数学、喜欢学生,学生才会喜欢上数学课、学数学。作为教师,要心系学生,情系学生,爱优生更爱差生,要为学生的成绩进步而欣喜,更要为学生的落后而焦虑。  1.2 教师要充分尊重、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要做学生的“同辈朋友”,做学生的“大伙伴”。躬身或蹲下身来同学生对话,师生间才会建立良好的感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