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在“学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7岁的程秋杰是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早年做过建材批发生意,后来应聘到一家大型工程公司任业务主管。程秋杰的丈夫是一家大型公司的经理,夫妻俩事业上一帆风顺,然而,儿子毕成龙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痛。
上幼儿园时,顽皮好动的毕成龙就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为了不影响别的孩子学习,老师专门安排他一个人活动,把他孤立起来。
毕成龙上小学二年级时,程秋杰去开家长会,老师一顿猛批:“你们家孩子怎么回事,别的孩子都考90多分,可他每次都不及格,你看看这里!”老师边说边指着墙上的评比栏。程秋杰看到,别的孩子名字后面都是一排排的小红花,儿子的名字后面光秃秃的。
无奈之下,程秋杰夫妇只好为儿子选择了转学。未曾想到,转学后的小龙变本加厉地淘气。5年级时,身高长了一大截的小龙做出的事情让人目瞪口呆;有一次和同学打闹,他把同学的裤子扒了下来。老师批评他,他报复性地往教室的水桶里撒尿。同学骂他是“差下生”,他把人家的作业本付之一炬……
由于每天忧心儿子的学业,程秋杰的精神状态很差,她不得不靠服用镇静药物维持睡眠。更糟糕的是。夫妻俩常常因为儿子的教育问题吵架拌嘴,原来很好的夫妻感情也因此受到影响。
2005年2月10日,程秋杰又一次被老师请到学校。那一天她正要去商洽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她不得不请领导派其他人去谈判。老师告状说小龙逃课上网吧,还教唆几个同学一块去。程秋杰的丈夫得知此事,气急交加,抽出皮带狠命地打了儿子。
“你们打死我吧!”小龙声嘶力竭地叫喊;“打不死我,我今天立马走人,我们从此断绝关系!”。程秋杰夫妇气得双脚打颤:“你想断绝关系是吧?”程秋杰从抽屉中翻出纸笔,一把摔到了小龙面前:“你现在就起草字据,我们彻底做一个了断!”没想到,小龙果真刷刷地写下了断绝书。骑虎难下的程秋杰不想妥协,气急之下大叫:“你要走也可以,走之前把全身的衣服脱下来。那是我给你买的。”小龙二话不说脱下衣服。只穿了一条秋裤摔门而出,此时是冬季,外面寒风刺骨……幸亏程秋杰的妹妹过来串门,赶忙劝解,才给双方下了台阶。
“坏孩子”并非不可救药
程秋杰开始反省,夫妇俩由于忙工作,小龙大多时间由奶奶照料,可是,一个年迈的老人怎能教育好顽皮的小龙呢。程秋杰开始注意到“隔代养”的弊病,并有意减少工作上的应酬,抽出时间管理儿子的生活和学习。
程秋杰订阅了许多教育方面的书籍、听专家讲课、咨询心理医生……慢慢地,她有了很多心得体会。程秋杰注意到。小龙对网吧的各种游戏十分有兴趣,若在从前,她一定会对偷偷去网吧的儿子严加训斥和指责。但咨询过专家后,她明白“堵”不如“疏”。于是,程秋杰买了一台家用电脑,允许小龙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网。电脑装上宽带的那一天,小龙无比兴奋,向程秋杰坦露了心迹:“我学习不好并不代表我坏,你认为的好孩子都不和我玩,要不就是把我当成罪人一样。见了我都躲着走。我心里也不好受呀。”
儿子的话让程秋杰意识到:因为他在学校、社区里是公认的坏孩子,所以只要是发生在学校或社区里的坏事,人们都认为是他干的,而他的辩解往往被认为是狡辩。在这样的氛围中,小龙变得不自信和厌学,从而导致成绩下滑。从这以后,程秋杰再也没有打骂过儿子。
2006年2月19日这天,小龙突然不辞而别离家出走。难道小龙再次管不住自己,重新回到了原来的老路上去了?难道小龙真的是一个坏坯子,彻底无法拯救了吗?想到这里,程秋杰不由万念俱灰。
2月23日,程秋杰终于等来了儿子的电话。小龙解释说,十几个和他一样的“坏孩子”正在轮流照管一个流浪儿,给他建一个“窝”,这两天轮到他值班陪夜。
按照小龙提供的地址,程秋杰夫妇找到那个社区。穿过一条潮湿而狭窄的胡同,程秋杰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水泥板和土块围起一个3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面铺着干巴巴的柴草和黑乎乎的被子,蜡烛、铅笔和吃剩的馒头四处散落。小龙正一本正经地教那个流浪儿学习。
这个7岁的流浪儿叫彭四军,已经流浪半年多了,由于这几天他没有讨到食物,小龙等十几个“坏孩子”收留了他,还给他找到了这个住处,为了怕他被人贩子拐跑和受坏人教唆。大家轮流陪他过夜。孩子们甚至进行了“分工”:一些人出去打零工挣钱买食物和日用品,其他的人则找来课本和试卷给彭四军“上课”。
“儿子其实并不是坏孩子!”眼前的一幕让程秋杰抛却了所有的偏见。她开始反省,自己才是个不称职的妈妈。
创建“坏孩子妈妈联盟”
2006年3月,程秋杰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对儿子的教育中。随着她对儿子的理解与关怀,小龙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好的发展。夫妻二人心中的坚冰渐渐融化,脸上开始有了鲜亮的光泽与舒心的笑容。
3月初,乌鲁木齐市的《都市消费报》刊发了“坏孩子”小龙帮助流浪儿彭四军的报道,报道刊发后,读者反馈如潮,许多有相同经历的妈妈纷纷给程秋杰打电话,和她交流教子过程中的困惑和苦恼。
市民郭女士向程秋杰倾诉:“我儿子的情况跟小龙太像了,为了让他成为‘好孩子’,我不停地给他转学,但一点效果也没有”。李女士的问题也很有代表性:“我儿子11岁,每天最爱玩就是电脑游戏,我虽然煞费苦心。可他一点不领情。”还有一位妈妈更是声泪俱下:“儿子是众人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小区的人看见他都躲着走,再这样下去,孩子就真的被逼成坏人了。”
在和多名母亲讨论“妈妈经”后,程秋杰深切地感受到:许多人正经历着自己曾经的痛苦,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她们认知已有的“雷区”。一个想法在程秋杰脑海中渐渐形成:创建一个拯救“坏孩子”的“妈妈联盟”。
2006年3月23日,程秋杰和20多名妈妈第一次聚在一起,共同商讨“联盟”事宜。这次聚会进行了5个多小时,所有的妈妈都希望“联盟”快点成立。程秋杰来到乌鲁木齐市民政部门,正式注册成立了“心康少儿兴趣研究开发中心”。
“中心”的发展超出了程秋杰的预料,短短3个月,中心成员便从20多名发展到100余名。
“联盟”的妈妈们改变了以往极力反对孩子上网的做法,几乎都给自己的孩子买了电脑,安了宽带。每天晚上10点以后,是这些妈妈们固定的网上交流时间。另外。几乎每个星期她们都会用一天的时间,相约带着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每个成员的家都成为这些“问题孩子”的聚会场所,他们一起踢足球,一起野餐、滑冰、游泳。“在和孩子们一起玩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看他们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着怎样的个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达到帮助孩子进步的目的。”程秋杰说。
7月22日,北京的一位妈妈把“母亲分娩”的录像带寄到乌鲁木齐。“联盟”的38位妈妈和孩子们聚在一起观看了记录片。片中母亲撕心裂肺的呻吟让每个孩子的眼里有了泪光。他们不知道妈妈是这样 生下自己的。他们第一次体味到母亲两个字有多伟大……小龙对小伙伴们说:“妈妈生我们。养我们,即使我们有再多的错,她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我们不应该再伤她们的心了。”
“坏孩子妈妈联盟”案例
一、顽皮的儿子
在大人们的眼中,云飞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升入初中后,孩子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父母着急,一次开家长会回来,父亲终于忍不住发起火:“你怎么那么笨,别人家的孩子个个机灵聪明,你看你……”父亲越骂,孩子越沉默,成绩越不好。有一天,班主任打电话,说云飞已经好几天没有上课了,云飞的父母极为惊讶,虽说孩子成绩不好,可一直挺乖的,现在居然学会逃课了,这不是“变坏了”还是什么?
伤心的云飞妈妈,无奈之下找到“联盟”希望得到帮助。
众妈妈们出谋划策,纷纷在网上和云飞妈妈沟通。妈妈们指出。上网是可以的,但课要去上,课余时间暂时不限制,但晚上必须回家。妈妈们还建议云飞妈妈将孩子带入“联盟”群体中,大家一起聊天、玩耍。另一方面,要做好云飞父亲的工作,不能再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了。
云飞看到父母一如既往关心自己、满足他的合理要求,渐渐地他也妥协了,夜不归宿的情况没有再出现。云飞妈妈知道,孩子身上沉睡的优秀品质被唤醒了,这是几十位妈妈共同努力的功劳。
二、青春期的女儿
“妈妈,我走了,我们要一起去过自由的生活,在这个家里。我活得太累了……”看到女儿留下的字条,小可的妈妈差点瘫倒在地,刚满16岁的女儿竟然离家出走了。
小可长相可爱,性格活泼,能唱会跳。讨人喜欢。可从上初中开始,老师经常旁敲侧击地暗示家长,小可常和男孩子一起玩,关系过于密切。本来家长觉得孩子性格如此,无可厚非,可是老师说多了,甚至用了“影响很坏,要自重”这样的词语,父母就不由得担心起来,开始对女儿“严加管教”。
小可原是学校球队的啦啦队长,父母跑到学校替女儿辞了职。球队的一群男孩子邀请小可和另一个女生去郊游,妈妈坚决阻止。这件事。让小可开始和父母冷战。
小可不再是过去那个乖乖女,多次逃课偷着跑出去玩。大人管得越紧,小可越叛逆,不仅夜不归宿,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小可的爸爸气愤之下,骂女儿是“坏坯子”,一次次动手打女儿,希望能震住她,可是一切都没有用,她看大人的眼睛里,多了一丝仇视,令家长心寒。
现在,小可和男孩子一起出走了,几天的寻找一无所获,小可的妈妈几乎崩溃……最后她找到“联盟”,在众多妈妈的帮助下,小可在和一位阿姨通话一小时后,最终回家了。通过大家的交流和帮助,小可的妈妈认识到自己身上也有很大的问题,女孩子感情上比较早熟,这个阶段正是她特别需要关爱的敏感年纪……小可妈妈开始学习别的母亲成功的教育模式,尝试着对女儿宽容一些,多关注女儿的心理需求,当女儿愿意听她说话的时候,她便给女儿说自己年轻时的故事,谈感情问题,讲一些女孩子怎样保护自己的话题。这种平等的“两个女人的谈心”让小可觉得非常新鲜,她非常激动,眼里流出了泪水……
“联盟”的妈妈们还准备建立“少儿拓展训练营”,几个空闲时间比较多的妈妈,给每个孩子都建立了档案,编写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的“超级妈妈教材”。或许她们的想法简单,或许她们还会面临很多困难,然而,就像一个妈妈所说。帮助孩子们平安度过性格叛逆的青春期,这将是她们一辈子的事业。
编辑 魏 光
37岁的程秋杰是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早年做过建材批发生意,后来应聘到一家大型工程公司任业务主管。程秋杰的丈夫是一家大型公司的经理,夫妻俩事业上一帆风顺,然而,儿子毕成龙是他们心中最大的痛。
上幼儿园时,顽皮好动的毕成龙就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为了不影响别的孩子学习,老师专门安排他一个人活动,把他孤立起来。
毕成龙上小学二年级时,程秋杰去开家长会,老师一顿猛批:“你们家孩子怎么回事,别的孩子都考90多分,可他每次都不及格,你看看这里!”老师边说边指着墙上的评比栏。程秋杰看到,别的孩子名字后面都是一排排的小红花,儿子的名字后面光秃秃的。
无奈之下,程秋杰夫妇只好为儿子选择了转学。未曾想到,转学后的小龙变本加厉地淘气。5年级时,身高长了一大截的小龙做出的事情让人目瞪口呆;有一次和同学打闹,他把同学的裤子扒了下来。老师批评他,他报复性地往教室的水桶里撒尿。同学骂他是“差下生”,他把人家的作业本付之一炬……
由于每天忧心儿子的学业,程秋杰的精神状态很差,她不得不靠服用镇静药物维持睡眠。更糟糕的是。夫妻俩常常因为儿子的教育问题吵架拌嘴,原来很好的夫妻感情也因此受到影响。
2005年2月10日,程秋杰又一次被老师请到学校。那一天她正要去商洽一个重要的合作项目,她不得不请领导派其他人去谈判。老师告状说小龙逃课上网吧,还教唆几个同学一块去。程秋杰的丈夫得知此事,气急交加,抽出皮带狠命地打了儿子。
“你们打死我吧!”小龙声嘶力竭地叫喊;“打不死我,我今天立马走人,我们从此断绝关系!”。程秋杰夫妇气得双脚打颤:“你想断绝关系是吧?”程秋杰从抽屉中翻出纸笔,一把摔到了小龙面前:“你现在就起草字据,我们彻底做一个了断!”没想到,小龙果真刷刷地写下了断绝书。骑虎难下的程秋杰不想妥协,气急之下大叫:“你要走也可以,走之前把全身的衣服脱下来。那是我给你买的。”小龙二话不说脱下衣服。只穿了一条秋裤摔门而出,此时是冬季,外面寒风刺骨……幸亏程秋杰的妹妹过来串门,赶忙劝解,才给双方下了台阶。
“坏孩子”并非不可救药
程秋杰开始反省,夫妇俩由于忙工作,小龙大多时间由奶奶照料,可是,一个年迈的老人怎能教育好顽皮的小龙呢。程秋杰开始注意到“隔代养”的弊病,并有意减少工作上的应酬,抽出时间管理儿子的生活和学习。
程秋杰订阅了许多教育方面的书籍、听专家讲课、咨询心理医生……慢慢地,她有了很多心得体会。程秋杰注意到。小龙对网吧的各种游戏十分有兴趣,若在从前,她一定会对偷偷去网吧的儿子严加训斥和指责。但咨询过专家后,她明白“堵”不如“疏”。于是,程秋杰买了一台家用电脑,允许小龙在规定的时间内上网。电脑装上宽带的那一天,小龙无比兴奋,向程秋杰坦露了心迹:“我学习不好并不代表我坏,你认为的好孩子都不和我玩,要不就是把我当成罪人一样。见了我都躲着走。我心里也不好受呀。”
儿子的话让程秋杰意识到:因为他在学校、社区里是公认的坏孩子,所以只要是发生在学校或社区里的坏事,人们都认为是他干的,而他的辩解往往被认为是狡辩。在这样的氛围中,小龙变得不自信和厌学,从而导致成绩下滑。从这以后,程秋杰再也没有打骂过儿子。
2006年2月19日这天,小龙突然不辞而别离家出走。难道小龙再次管不住自己,重新回到了原来的老路上去了?难道小龙真的是一个坏坯子,彻底无法拯救了吗?想到这里,程秋杰不由万念俱灰。
2月23日,程秋杰终于等来了儿子的电话。小龙解释说,十几个和他一样的“坏孩子”正在轮流照管一个流浪儿,给他建一个“窝”,这两天轮到他值班陪夜。
按照小龙提供的地址,程秋杰夫妇找到那个社区。穿过一条潮湿而狭窄的胡同,程秋杰看到这样一幅场景:水泥板和土块围起一个3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面铺着干巴巴的柴草和黑乎乎的被子,蜡烛、铅笔和吃剩的馒头四处散落。小龙正一本正经地教那个流浪儿学习。
这个7岁的流浪儿叫彭四军,已经流浪半年多了,由于这几天他没有讨到食物,小龙等十几个“坏孩子”收留了他,还给他找到了这个住处,为了怕他被人贩子拐跑和受坏人教唆。大家轮流陪他过夜。孩子们甚至进行了“分工”:一些人出去打零工挣钱买食物和日用品,其他的人则找来课本和试卷给彭四军“上课”。
“儿子其实并不是坏孩子!”眼前的一幕让程秋杰抛却了所有的偏见。她开始反省,自己才是个不称职的妈妈。
创建“坏孩子妈妈联盟”
2006年3月,程秋杰辞去待遇优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对儿子的教育中。随着她对儿子的理解与关怀,小龙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好的发展。夫妻二人心中的坚冰渐渐融化,脸上开始有了鲜亮的光泽与舒心的笑容。
3月初,乌鲁木齐市的《都市消费报》刊发了“坏孩子”小龙帮助流浪儿彭四军的报道,报道刊发后,读者反馈如潮,许多有相同经历的妈妈纷纷给程秋杰打电话,和她交流教子过程中的困惑和苦恼。
市民郭女士向程秋杰倾诉:“我儿子的情况跟小龙太像了,为了让他成为‘好孩子’,我不停地给他转学,但一点效果也没有”。李女士的问题也很有代表性:“我儿子11岁,每天最爱玩就是电脑游戏,我虽然煞费苦心。可他一点不领情。”还有一位妈妈更是声泪俱下:“儿子是众人眼中不折不扣的坏孩子,小区的人看见他都躲着走,再这样下去,孩子就真的被逼成坏人了。”
在和多名母亲讨论“妈妈经”后,程秋杰深切地感受到:许多人正经历着自己曾经的痛苦,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她们认知已有的“雷区”。一个想法在程秋杰脑海中渐渐形成:创建一个拯救“坏孩子”的“妈妈联盟”。
2006年3月23日,程秋杰和20多名妈妈第一次聚在一起,共同商讨“联盟”事宜。这次聚会进行了5个多小时,所有的妈妈都希望“联盟”快点成立。程秋杰来到乌鲁木齐市民政部门,正式注册成立了“心康少儿兴趣研究开发中心”。
“中心”的发展超出了程秋杰的预料,短短3个月,中心成员便从20多名发展到100余名。
“联盟”的妈妈们改变了以往极力反对孩子上网的做法,几乎都给自己的孩子买了电脑,安了宽带。每天晚上10点以后,是这些妈妈们固定的网上交流时间。另外。几乎每个星期她们都会用一天的时间,相约带着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每个成员的家都成为这些“问题孩子”的聚会场所,他们一起踢足球,一起野餐、滑冰、游泳。“在和孩子们一起玩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看他们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有着怎样的个性,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达到帮助孩子进步的目的。”程秋杰说。
7月22日,北京的一位妈妈把“母亲分娩”的录像带寄到乌鲁木齐。“联盟”的38位妈妈和孩子们聚在一起观看了记录片。片中母亲撕心裂肺的呻吟让每个孩子的眼里有了泪光。他们不知道妈妈是这样 生下自己的。他们第一次体味到母亲两个字有多伟大……小龙对小伙伴们说:“妈妈生我们。养我们,即使我们有再多的错,她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我们。我们不应该再伤她们的心了。”
“坏孩子妈妈联盟”案例
一、顽皮的儿子
在大人们的眼中,云飞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升入初中后,孩子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父母着急,一次开家长会回来,父亲终于忍不住发起火:“你怎么那么笨,别人家的孩子个个机灵聪明,你看你……”父亲越骂,孩子越沉默,成绩越不好。有一天,班主任打电话,说云飞已经好几天没有上课了,云飞的父母极为惊讶,虽说孩子成绩不好,可一直挺乖的,现在居然学会逃课了,这不是“变坏了”还是什么?
伤心的云飞妈妈,无奈之下找到“联盟”希望得到帮助。
众妈妈们出谋划策,纷纷在网上和云飞妈妈沟通。妈妈们指出。上网是可以的,但课要去上,课余时间暂时不限制,但晚上必须回家。妈妈们还建议云飞妈妈将孩子带入“联盟”群体中,大家一起聊天、玩耍。另一方面,要做好云飞父亲的工作,不能再用打骂的方式教育孩子了。
云飞看到父母一如既往关心自己、满足他的合理要求,渐渐地他也妥协了,夜不归宿的情况没有再出现。云飞妈妈知道,孩子身上沉睡的优秀品质被唤醒了,这是几十位妈妈共同努力的功劳。
二、青春期的女儿
“妈妈,我走了,我们要一起去过自由的生活,在这个家里。我活得太累了……”看到女儿留下的字条,小可的妈妈差点瘫倒在地,刚满16岁的女儿竟然离家出走了。
小可长相可爱,性格活泼,能唱会跳。讨人喜欢。可从上初中开始,老师经常旁敲侧击地暗示家长,小可常和男孩子一起玩,关系过于密切。本来家长觉得孩子性格如此,无可厚非,可是老师说多了,甚至用了“影响很坏,要自重”这样的词语,父母就不由得担心起来,开始对女儿“严加管教”。
小可原是学校球队的啦啦队长,父母跑到学校替女儿辞了职。球队的一群男孩子邀请小可和另一个女生去郊游,妈妈坚决阻止。这件事。让小可开始和父母冷战。
小可不再是过去那个乖乖女,多次逃课偷着跑出去玩。大人管得越紧,小可越叛逆,不仅夜不归宿,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小可的爸爸气愤之下,骂女儿是“坏坯子”,一次次动手打女儿,希望能震住她,可是一切都没有用,她看大人的眼睛里,多了一丝仇视,令家长心寒。
现在,小可和男孩子一起出走了,几天的寻找一无所获,小可的妈妈几乎崩溃……最后她找到“联盟”,在众多妈妈的帮助下,小可在和一位阿姨通话一小时后,最终回家了。通过大家的交流和帮助,小可的妈妈认识到自己身上也有很大的问题,女孩子感情上比较早熟,这个阶段正是她特别需要关爱的敏感年纪……小可妈妈开始学习别的母亲成功的教育模式,尝试着对女儿宽容一些,多关注女儿的心理需求,当女儿愿意听她说话的时候,她便给女儿说自己年轻时的故事,谈感情问题,讲一些女孩子怎样保护自己的话题。这种平等的“两个女人的谈心”让小可觉得非常新鲜,她非常激动,眼里流出了泪水……
“联盟”的妈妈们还准备建立“少儿拓展训练营”,几个空闲时间比较多的妈妈,给每个孩子都建立了档案,编写不同于传统教育模式的“超级妈妈教材”。或许她们的想法简单,或许她们还会面临很多困难,然而,就像一个妈妈所说。帮助孩子们平安度过性格叛逆的青春期,这将是她们一辈子的事业。
编辑 魏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