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立体几何是要在平面上体会出空间里的图形.本文就怎样让学生不畏惧立体几何问题,能够解决高中阶段立体几何试题,提升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做了几点思考和改进,在实践的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关键词】思考;过程;态度
为了达到高考应试的要求,我们往往以注入式、满堂灌的模式教学,使得课题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立体几何这章,要在平面上体会出空间里的图形,这对于空间想象力不太好的文科生来说,基本就是不可理解的.怎样让这类学生不再畏惧立体几何问题,能够解决高中阶段立体几何试题,提升空间想象能力,我做了一些思考.就我现在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普遍较差),对本次的“立体几何”模块的教学,做了以下改进:
一、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思考的学习
教育学指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学习的目的性越明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立体几何”模块中有很多的公理、定理、推论,要想让学生记住、并能很好的运用,就需要老师能正确的引导.以本模块的第一个公理为例: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以前我在给学生上这条公理课时,我都是告诉学生公理的内容、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然后再以例题加以说明.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多,公理、定理、推论之间开始混淆,运用越来越难.本次的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像以往一样告诉学生公理的内容、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然后再以例题加以说明外,还引导学生思考:这条公理有什么样的作用?开始学生并不敢说,我便开始用问题的形式引导他们:第一个问题:这条公理里,哪句是条件,哪句是结论?学生都说:前面一句是条件,后面一句是结论.第二个问题:条件里有哪些基本量,结论里又有哪些基本量?学生也能轻松的答出.接着,我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这些基本量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学生便恍然大悟了.于是我便帮助学生总结出这条公理的作用:可以证明点在面内、线在面内以及检验平面是不是平啊,这样,学生在明确的这条公理的作用后,在以后学习中,遇到需要证明线在面内的问题,就能想到还有公理1.这样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原来公理也不是那么的难理解,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体会公理的运用.课上接着讲公理2、公理3时,气氛明显没有公理1时那么沉闷,有些学生慢慢开始地加入讨论,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长期以往,学生会有想要运用知识的冲动,更有要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二、不能只看重结论,要注重过程演绎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前人探索数学真理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数学方法的揭示,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想数学”.然而以前的教学只重结论不重过程,不注意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这就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这样一条立体几何证明题:
如图,已知E,F分别是三棱锥A-BCD的侧棱AB,AD的中点.
求证:EF∥平面BCD.
看到这条题目学生都笑了,觉得很简单.直接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由EF∥BD得到.如果这样讲,是可以给学生展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运用.但本次的教学我并没有直接这样做,而是和学生进行了几个问答交流:
问:证明线面平行,我们有什么依据?
答: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问:这个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几个条件?
答:三个,线在面内、线在面外、线线平行.
线在面内、线在面外由图形可以看出,线线平行怎么证.
问: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答: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还没讲).
问:这里要用哪种方法?
答:中位线定理.
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提问:学生不仅会证明这条证明题,也对以往的知识有了一个复习,更训练了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了他们立体几何证明方法—从结论出发找条件的巩固.最后再帮助学生详细的写一下证明的过程(第一次用这条定理).实践发现,这个方法比以往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強调证明过程,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数学是一门十分严格的科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错了一个符号,少了一个条件,就会前功尽弃.这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而决不能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立体几何的作业最明显:通过课上的分析训练,学生掌握了证明的思路,知道了证明方向,而忘记了定理里的那些线面条件.还以上面的例题为例:
学生知道:要找线面平行就是要找线线平行,而线线平行是通过中位线定理得到的.所以很多学生写证明过程的时候,就不再写线在面外和线在面内的条件了.事实上,我们证明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应该有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可以.以前对于作业中类似的错误订正都采取的班级集体订正,订正完了还是一样,下次能真正注意到的人少之又少.而这次学习,我采用了一名名学生单独订正,对他们的错误情况尽可能的举反例,以此来告诉他们错误的原因,以便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也有学生觉得无所谓,总觉得自己的是对的,我便一次次地和他单独订正,一次次的分析不严密的地方.时间长了,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虽然这样做花了很多的时间,但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这些是我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做的一些改进,整体来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摸索.
为了达到高考应试的要求,我们往往以注入式、满堂灌的模式教学,使得课题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立体几何这章,要在平面上体会出空间里的图形,这对于空间想象力不太好的文科生来说,基本就是不可理解的.怎样让这类学生不再畏惧立体几何问题,能够解决高中阶段立体几何试题,提升空间想象能力,我做了一些思考.就我现在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普遍较差),对本次的“立体几何”模块的教学,做了以下改进:
一、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思考的学习
教育学指出,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学习的目的性越明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立体几何”模块中有很多的公理、定理、推论,要想让学生记住、并能很好的运用,就需要老师能正确的引导.以本模块的第一个公理为例: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以前我在给学生上这条公理课时,我都是告诉学生公理的内容、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然后再以例题加以说明.随着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多,公理、定理、推论之间开始混淆,运用越来越难.本次的教学过程中,我除了像以往一样告诉学生公理的内容、符号语言以及图形语言,然后再以例题加以说明外,还引导学生思考:这条公理有什么样的作用?开始学生并不敢说,我便开始用问题的形式引导他们:第一个问题:这条公理里,哪句是条件,哪句是结论?学生都说:前面一句是条件,后面一句是结论.第二个问题:条件里有哪些基本量,结论里又有哪些基本量?学生也能轻松的答出.接着,我又提出最后一个问题:这些基本量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是学生便恍然大悟了.于是我便帮助学生总结出这条公理的作用:可以证明点在面内、线在面内以及检验平面是不是平啊,这样,学生在明确的这条公理的作用后,在以后学习中,遇到需要证明线在面内的问题,就能想到还有公理1.这样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原来公理也不是那么的难理解,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分析体会公理的运用.课上接着讲公理2、公理3时,气氛明显没有公理1时那么沉闷,有些学生慢慢开始地加入讨论,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长期以往,学生会有想要运用知识的冲动,更有要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二、不能只看重结论,要注重过程演绎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前人探索数学真理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科学研究的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数学方法的揭示,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去“想数学”.然而以前的教学只重结论不重过程,不注意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这就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这样一条立体几何证明题:
如图,已知E,F分别是三棱锥A-BCD的侧棱AB,AD的中点.
求证:EF∥平面BCD.
看到这条题目学生都笑了,觉得很简单.直接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由EF∥BD得到.如果这样讲,是可以给学生展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的运用.但本次的教学我并没有直接这样做,而是和学生进行了几个问答交流:
问:证明线面平行,我们有什么依据?
答: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问:这个定理的内容是什么,几个条件?
答:三个,线在面内、线在面外、线线平行.
线在面内、线在面外由图形可以看出,线线平行怎么证.
问: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
答:中位线定理、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还没讲).
问:这里要用哪种方法?
答:中位线定理.
经过这几个问题的提问:学生不仅会证明这条证明题,也对以往的知识有了一个复习,更训练了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强了他们立体几何证明方法—从结论出发找条件的巩固.最后再帮助学生详细的写一下证明的过程(第一次用这条定理).实践发现,这个方法比以往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強调证明过程,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数学是一门十分严格的科学,“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错了一个符号,少了一个条件,就会前功尽弃.这就需要在平时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态度,而决不能粗枝大叶,马马虎虎.立体几何的作业最明显:通过课上的分析训练,学生掌握了证明的思路,知道了证明方向,而忘记了定理里的那些线面条件.还以上面的例题为例:
学生知道:要找线面平行就是要找线线平行,而线线平行是通过中位线定理得到的.所以很多学生写证明过程的时候,就不再写线在面外和线在面内的条件了.事实上,我们证明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是应该有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可以.以前对于作业中类似的错误订正都采取的班级集体订正,订正完了还是一样,下次能真正注意到的人少之又少.而这次学习,我采用了一名名学生单独订正,对他们的错误情况尽可能的举反例,以此来告诉他们错误的原因,以便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当然也有学生觉得无所谓,总觉得自己的是对的,我便一次次地和他单独订正,一次次的分析不严密的地方.时间长了,他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了.虽然这样做花了很多的时间,但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这些是我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做的一些改进,整体来说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是有不足的地方,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