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的观察方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j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而课堂观察是教师获得实践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教师用以搜集学生资料、分析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了解教学与学习行为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那么,如何进行观察,要重点观察哪些内容呢?
  
  一、教学目标是课堂观察的重点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教学目标既包括教师的教学目标,还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在传统的教学观点中,往往认为教师的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学生的学习目标。但当我们承认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双主体地位时,就意味着我们既要认可教师的教学目标,还要认可学生的学习目标。我们应该重点观察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学目标的清晰度:包括教学过程设计对教师自我的清晰度,教学目标设计对教师与学生共同的清晰度。
  第二,学习目标的预测:大部分学生自己没有设定学习目标,更不会为每堂课设定学习目标,加上同班学生间学习情况差异非常大,教师在预测学生学习目标时,要从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出发,结合教材对学生的要求,提出学生可接受的学习目标。
  第三,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关联度: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不一定是相同的,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只有融到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二、注重观察教师教学指导方式的丰富性
  
  在班级授课中,教师必须同时面对几十位学生,且学生的知识水平又相差甚远,每位学生对教师的期待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不得不丰富自己的教学指导方式,力求满足全部学生的教学需求。对同一个知识点,由于学生的理解程度、角度不一樣,产生的学习效果也就不一样。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不但自己要完全理解知识点,更要体验似懂非懂时的困惑,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点。只有对不同程度与角度的理解有体验与感受,才可能形成多种教学指导方式,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才更适合有差异的学生群体,从而帮助处于不同理解程度、角度的学生掌握知识点,并最终将学科知识融入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之中。
  
  三、课堂观察要重视教学过程的清晰度
  
  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沿着教师的教学引导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要使教师的教学活动能真正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前提就是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与接受教师的教学过程安排。教师清晰的教学过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教师的教学安排是否有利于自己学习活动的开展,从而决定是否根据教师的安排来布置自己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根据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从而肯定自己的学习成绩或者诊断自己的学习问题。它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教学设计的清晰度:教学设计的清晰度,不仅仅以教师自己感受到的清晰度为标准,而还要以教师向学生表达的教学设计的清晰度为标准。
  第二,学生感受到的教学清晰度: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不仅要考查学生表达出来的课堂清晰度,还要考查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清晰程度。
  第三,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教学过程是否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是由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决定的。在课堂观察中,虽然对教学过程的关注是非常必要的,但更要以教学过程是否能够有效地服务于教学内容的传授为标准来审视教学过程的教育价值。
  
  四、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是教师关注的重点
  
  不管课堂中的教师表现得多么优异,不管课堂教学本身多么的精彩,不管教学过程设计得多么的清晰,课堂中总会有学生不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第一,广度:是指班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比例。不管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得多么精彩,对学生而言都只是一幅风景画而已。只有当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课堂教学才寻找到了影响学生的机会与突破口。
  第二,深度:虽然学生参与了课堂,但他们对课堂教学的体验与收获肯定不一样。在课堂观察中,可以参考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理解问题的程度,来判断学生参与课堂的深度。
  课堂观察的目的既不是对他人的课堂进行鉴别与改造,也不是要装饰自己的课堂教学,而是通过课堂观察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优化与改造,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深情话语。尊严是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只要是人,就有作为人而高于物、高于其他生命形式的价值和道德地位。教育,作为最富有生命力的事业,理所当然就应具备教育尊严。而语文教学就是以呵护心灵、养护生命为主要目的,我们语文教师就更有责任、义务构建有尊严的语文课堂。    一、树立有尊严的语文课堂观    教育的宗旨是为促进个体发展,教育的尊严体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创设教学情境,正是关于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教学艺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产生“口欲言,心求通”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益.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进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  思维始于问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将科学探究作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同时提出,将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并列纳入内容标准,并指出“科学探究”不仅仅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是初中物理课程的一项具体内容和学习目标,这将凸显初中物理教学中培
着重分析介绍了建筑物渗漏检测与专家分析的软件系统。提出了系统目标与基本要求,分别从电磁波检测任务模块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总体框架设计,分析了检测数据的渗漏判断及渗漏专家
在铜基材上采用电化学浸镀技术沉积银已成为当今一项热门技术.研究采用了含有添加剂的乙醇溶液作为镀液,沉积的银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术(FESEM)和原子力显微术(AFM)加以表
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过程和最大的效率、效益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课堂有效性是教学的“命脉”,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如何提高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思品课堂教学的
2009年10月我校开展了校本教研的探索和尝试活动,其中一项重要活动是新教师汇报课和中高级教师的展示课。上课、听课、评课已成为教学常规,所有教师都积极、认真地对待这次活动。在相互的交流中取长补短,促进了专业素质的提高。在这次活动中笔者开了公开课,也听了多位新教师的公开课,感受到了各位教师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课堂艺术,受益匪浅。但也有一些教师所上的公开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课改课堂中所存在的一些问
物理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物理教育的许多功能特别是其丰富的人文因素值得我们去挖掘。在新的形势下,物理课堂教学需要新的视角和更为广阔的物理教学观。所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体贴和关怀学生的身心感受,关怀学生的终身发展,让我们的物理教育既充满智慧和理性又充满人文的关怀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笔者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对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谈一些看法。  一、课堂要充满激励  激励是指用激励性语言、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