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着我国民用航空领域的不断发展,空中交通的流量不断提高,因为流量控制而导致的航班延误现象越发普遍,这也间接显示着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面的缺陷。为了确保空中交通的流畅性和安全性,优化空中交通的畅通性,本文详细分析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措施。
[关键词]空中管理;交通管理;流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60-01
0.引言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确保飞机飞行安全性的基本保障体系,空中交通的流量管理简单而言就是对航空领域、机场以及航空线路等实行准确性的评估并进行适当的交通管理,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放行飞机,并在安全的基础上尽量提高空中流量,降低空中拥堵的现象。我国因为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导致许多航班较为集中,地区之间的航班飞行量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一些一线城市的航空交通经常发生拥堵,从而延误航班。
1.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基本思路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具体实现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前期、中期以及实施管理三种。前期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主要是指在飞行计划实施之前进行的计划调整,规划和安排航班的飞行时刻表,同时对各个航班的航线给予针对性的调整和安排,预防在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机场出现严重的超负荷流量问题,导致航班运行受阻。中期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主要是在飞机起飞之前,借助调整起飞时间、起飞航线的方式规避拥堵的现象,中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以地面为主,大多数是以延缓航班的起飞时间,并让飞机在空进行等待,借助调整同一个机场的流量,规避拥堵飞行。这也是调整和优化控制交通流量中起效最快、使用最为普遍的方式。实时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主要是在航班飞行的过程中,对于已经发生拥堵的飞机进行管理,其主要是对飞行中的飞机给予减速、盘旋以及等待的指令,借助时间的拖延降低机场负荷量,并将某一个区域内的飞机流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2.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现状
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当前我国的流量管理工作仍然是以各个地区的流量管理部门负责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以北京机场为例,北京机场的管理部门只需要管理自己机场以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航空领域,对于周边城市的空中流量并没有考虑,这也是导致一些城市空中交通流量荷载过大的主要原因,最终形成大面积的航班延误。我国各级管理部门长时间以来都非常注重流量的管理问题,努力研究流量管理的方式以及模式,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相应的终端区域排序、机场放行流量管理系统等,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当前,空中交通流量席位通过各种系统软件的帮助,可以按照各种约束条件,有流量管理席位直接对空中流量继续控制,并分布各个地区的流量管理条件,通过计算预计飞行时刻信息的方式指导飞机的起飞时间、航线等,并直接传递给塔台。与此同时,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也具备一定的协同放行的功能,其能够将每一个航班的受控信息直接传递给航空公司以及各个等级的管理部门,基本实现了航空信息的全面共享。流量管理席位完成了基本的地区级流量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块构建,例如各个塔台、终端区域、中低空管制部门、航空公司以及相关部门的分级管理模式等,其具备至少四个方面的优势:1、协同各个方面,提高对管理部门、机场以及航空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2、综合考虑多元化的首先条件,能够实现统一性放行,合理控制空中流量;3、充分应用空域资源,同时达到优化航线、加快空中流量的目的;4、研究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软件,提升信息的统计以及预测能力。
3.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今后,在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面,我们需要先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从而达到提高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效果的目的。首先,需要解决空域问题。我国空域管理技术相对而言仍然较为落后,仍然需要改进。空域对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而言是重要的管理资源,应当确保空域的安全、有序以及高效率,同时需要尽量保障军用航空与民用航空的管理合理性;其次,空管体系的优化。从长远角度来看,我国空中管制体系仍然需要学习国外先进国家,采用国家统一的管理模式,空管体系并不是非常全面,当前分级管理的方式明显不利于形成统一性的管制指挥、系统配套的空管设施建设;再次,空中管理基础设备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强化航空路线管制建设,并且做好区域性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一些一线城市以及空中交流力量较大的城市,应当做好多区域的协调,实现全国性的统一协调管理,有序的安排航空线路,更加准确的控制航空流量,推动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长效型;最后,不断的改进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空中交通间隔管理主要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管制,也就是雷达管制和程序管制。雷达管制和程序管理在本质上虽然都是调整飞机之间的安全间隔最低距离,但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空中管制当中,最为基础的方式便是程序管理。地面管制员借助飞行员所提供的报告和推测领域等多样化的手段计算出飞行器的具体位置和安全领域范围,并提供更多的精确间隔数据,从而保障航空器本身的飞行安全性。采用雷达管制的方式主要是向管制员传达相应的信息,然后借助雷达促使管制员能够及时、准确的检测飞行器的具体位置以及飞行速度、高度等信息,进而实现及时、准确的预测飞行器之间的碰撞冲突,并给予适当的飞行指导杜绝冲突发生。
4.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不断提高,促使着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问题越发明显。航空领域的不断发展也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挑战和任务,为了实现更加合理、科学、高效的空中交通管制,已经成为相关管理部门需要首要解决的任务之一。对此,需要相关部门根据目前已有管理及经验着手,从多个角度着手,改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缺陷,提高空中交通流暢性,推动我国航空领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新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理论与方法综述[J].空中交通管理,2010,(03):6-8.
[2] 田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3] 阮成佳.空中交通流量管理[D].西北工业大学,2004.
[4] 高海军,王健,陈龙,王飞跃.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研究综述[J].控制工程,2003,(06):484-487+517.
[关键词]空中管理;交通管理;流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60-01
0.引言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是确保飞机飞行安全性的基本保障体系,空中交通的流量管理简单而言就是对航空领域、机场以及航空线路等实行准确性的评估并进行适当的交通管理,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放行飞机,并在安全的基础上尽量提高空中流量,降低空中拥堵的现象。我国因为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导致许多航班较为集中,地区之间的航班飞行量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一些一线城市的航空交通经常发生拥堵,从而延误航班。
1.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基本思路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具体实现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前期、中期以及实施管理三种。前期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主要是指在飞行计划实施之前进行的计划调整,规划和安排航班的飞行时刻表,同时对各个航班的航线给予针对性的调整和安排,预防在某一个时间段、某一个机场出现严重的超负荷流量问题,导致航班运行受阻。中期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主要是在飞机起飞之前,借助调整起飞时间、起飞航线的方式规避拥堵的现象,中期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以地面为主,大多数是以延缓航班的起飞时间,并让飞机在空进行等待,借助调整同一个机场的流量,规避拥堵飞行。这也是调整和优化控制交通流量中起效最快、使用最为普遍的方式。实时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主要是在航班飞行的过程中,对于已经发生拥堵的飞机进行管理,其主要是对飞行中的飞机给予减速、盘旋以及等待的指令,借助时间的拖延降低机场负荷量,并将某一个区域内的飞机流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2.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现状
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仍然处于基础阶段。当前我国的流量管理工作仍然是以各个地区的流量管理部门负责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方式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以北京机场为例,北京机场的管理部门只需要管理自己机场以及周边一定范围内的航空领域,对于周边城市的空中流量并没有考虑,这也是导致一些城市空中交通流量荷载过大的主要原因,最终形成大面积的航班延误。我国各级管理部门长时间以来都非常注重流量的管理问题,努力研究流量管理的方式以及模式,同时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相应的终端区域排序、机场放行流量管理系统等,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当前,空中交通流量席位通过各种系统软件的帮助,可以按照各种约束条件,有流量管理席位直接对空中流量继续控制,并分布各个地区的流量管理条件,通过计算预计飞行时刻信息的方式指导飞机的起飞时间、航线等,并直接传递给塔台。与此同时,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也具备一定的协同放行的功能,其能够将每一个航班的受控信息直接传递给航空公司以及各个等级的管理部门,基本实现了航空信息的全面共享。流量管理席位完成了基本的地区级流量管理部门的管理模块构建,例如各个塔台、终端区域、中低空管制部门、航空公司以及相关部门的分级管理模式等,其具备至少四个方面的优势:1、协同各个方面,提高对管理部门、机场以及航空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2、综合考虑多元化的首先条件,能够实现统一性放行,合理控制空中流量;3、充分应用空域资源,同时达到优化航线、加快空中流量的目的;4、研究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软件,提升信息的统计以及预测能力。
3.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在今后,在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面,我们需要先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解决一些技术性问题,从而达到提高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效果的目的。首先,需要解决空域问题。我国空域管理技术相对而言仍然较为落后,仍然需要改进。空域对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而言是重要的管理资源,应当确保空域的安全、有序以及高效率,同时需要尽量保障军用航空与民用航空的管理合理性;其次,空管体系的优化。从长远角度来看,我国空中管制体系仍然需要学习国外先进国家,采用国家统一的管理模式,空管体系并不是非常全面,当前分级管理的方式明显不利于形成统一性的管制指挥、系统配套的空管设施建设;再次,空中管理基础设备仍然需要不断完善,强化航空路线管制建设,并且做好区域性的管理工作,尤其是对于一些一线城市以及空中交流力量较大的城市,应当做好多区域的协调,实现全国性的统一协调管理,有序的安排航空线路,更加准确的控制航空流量,推动我国空中交通管理系统的长效型;最后,不断的改进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方法。空中交通间隔管理主要是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管制,也就是雷达管制和程序管制。雷达管制和程序管理在本质上虽然都是调整飞机之间的安全间隔最低距离,但是存在明显的差异。空中管制当中,最为基础的方式便是程序管理。地面管制员借助飞行员所提供的报告和推测领域等多样化的手段计算出飞行器的具体位置和安全领域范围,并提供更多的精确间隔数据,从而保障航空器本身的飞行安全性。采用雷达管制的方式主要是向管制员传达相应的信息,然后借助雷达促使管制员能够及时、准确的检测飞行器的具体位置以及飞行速度、高度等信息,进而实现及时、准确的预测飞行器之间的碰撞冲突,并给予适当的飞行指导杜绝冲突发生。
4.总结
综上所述,伴随着空中交通流量的不断提高,促使着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问题越发明显。航空领域的不断发展也为空中交通流量管理提供了相应的挑战和任务,为了实现更加合理、科学、高效的空中交通管制,已经成为相关管理部门需要首要解决的任务之一。对此,需要相关部门根据目前已有管理及经验着手,从多个角度着手,改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中缺陷,提高空中交通流暢性,推动我国航空领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新华.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理论与方法综述[J].空中交通管理,2010,(03):6-8.
[2] 田勇.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3] 阮成佳.空中交通流量管理[D].西北工业大学,2004.
[4] 高海军,王健,陈龙,王飞跃.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研究综述[J].控制工程,2003,(06):484-487+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