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是一项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影响因素很多,记忆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其中短时记忆的容量、编码方式、信息的提取以及短时的遗忘分别影响学习,影响学习的速率及进程等,根据短时记忆影响学习的因素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容量,编码,信息提取,遗忘
中图分类号:T8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67-01
1.学习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认知学派来看,学习是形成和改变认知结构。要想了解短时记忆对学习的影响,首先要把握学习的实质。
第一, 学习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第二, 学习可以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
第三,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
学习作为个体的一种适应活动,通过调节改变内部图式以更好的适应新环境。短时记忆既影响新内容的形成,也会对旧图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容量
2.1 组块
组块是对记忆内容扩大化或夸大每个组块的信息量。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合并成一个更高水平、单一的代码的编码过程叫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受有意义组块的限制,George A. Miller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1956),这个看法为大量实验所证实并得到公认。组块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人们利用储存于长时记忆的知识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构成人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记忆由于受到容量的限制,对于同时出现的,人在一瞬间所能记住的事物的数目是有限的。这就使得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人的学习,短时间内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
2.2 记忆广度
短时记忆广度任务是评价短时记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们发现不同材料的记忆广度有很大的差别。影响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很多。组块的大小、复杂性和熟悉性等都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因此在进行不同科目学习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率和进度。
3.编码
3.1 编码定义
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加工过程,即信息以什么形式储存和被进行加工(王甦&王安圣,1992)。短时记忆的编码方试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叫做代码。
3.2 代码
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听觉编码以及语义代码。在实驗中发现,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外语学习者更习惯于通过视觉方式进行编码,但是听觉编码在记忆中保持时间比视觉编码更长。而最有效的记忆词汇的方式就是综合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优点,以视觉的方式输入并以听觉的方式加工(余新慧,2015)。其中听觉编码即AVL单元在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中,是一种重要形式。不同编码形式对信息的加工以及存储有着不同的效率,就会对学习的效率产生影响。
4.信息提取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有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再认是指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再度出现时能够再认,回忆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现有理论研究过的信息提取模式有:从头至尾的串行加工模式、自动停止的串行加工模式、平型加工模式、直通——搜寻双重模式、直通模式 等。
其中,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的提取有这三种可能的方式
1、平行扫描,同时对短时记忆保存的所有项目行进扫描。
2、这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是对项目逐个扫描,找到需要的目标项目就停止。
3、完全系列扫描,是指对所有项目进行扫描,然后进行检索判断。
些不同的理论模式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信息提取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知晓信息提取时加工速率随着记忆容量的增大而提高,容量越大的材料,扫描也越快。这为我们的快速学习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5.遗忘
如果说记忆是学习的核心,那么遗忘则是影响学的关键。遗忘使得人们的学习受到阻碍和抑制,使得学习效率降低,无法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影响学习的进程。
5.1 遗忘进程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遗忘进程。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保持的时间是短暂的。如果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短时记忆遗忘的很快,保持信息约15~30s,甚至更短。如果能得到复述,信息则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温故而知新”根据对遗忘进程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学习的关键还在于复习。及时的、有效的复述可以减少遗忘,使信息有效地存储,甚至进一步成为长时记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5.2 遗忘理论
关于短时记忆的遗忘有两种理论解释。一是皮特生等提出的消退理论——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没有复述,记忆痕迹将随时间而自然消退或衰退。二是干扰理论——是指遗忘并非经验的消失,而是所贮存的资料不能取用。(前摄抑制:旧经验干扰对于新经验的回忆;倒摄抑制:新的学习经验干扰了对于旧的经验的回忆)
5.3 针对遗忘的应对措施
经过对于短时记忆的简单分析,针对如何不断推进学习进程,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提出一些措施(贾冬冬,2011):
一、识记材料性质与数量要适度,学习的材料要符合个体当前实际情况。例如:幼儿期孩子主导活动为游戏,在游戏中学习与熟练技能,不适于学习深刻哲学材料以及高等数学等。
二、可以在合适的范围内过度学习,即在个体接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比计划范围内多学习一部分。
三、及时有效的复习。根据遗忘曲线的提示,第一天遗忘速度最快,一天过后的记忆仅为原来的33%,而后宿舍逐渐减慢。因此提示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后,需要根据情况在短时间内及时复习,减少遗忘。
四、学习新知识与复习重现交替进行。由于造成遗忘的因素中有前摄抑制以及倒摄抑制,我们可以采取新旧知识交替出现的方法尽量减少干扰。
随着社会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学习也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文化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样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科学现象被人们所发现与熟知。人们对于短时记忆的研究也会有更深刻的探讨和了解,通过更多的科学研究,证明更多短时记忆对于学习的影响。针对对于短时记忆的研究提出一系列提高学习的效率的方法,从而推动学习的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George A.Miller.(1956).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
[2] 余新慧.(2015).外语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记忆效率在水平和时间维度上的关系
[3] 贾冬冬.(2011).遗忘的理论和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法
[4] 张明.(2004).记忆心理学
[5] 彭聃龄,&张必隐.(2004).认知心理学
[6] 王甦.&王安圣.(1992)认知心理学
[7]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2000)教育心理学
[关键词]容量,编码,信息提取,遗忘
中图分类号:T8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67-01
1.学习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认知学派来看,学习是形成和改变认知结构。要想了解短时记忆对学习的影响,首先要把握学习的实质。
第一, 学习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第二, 学习可以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
第三,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
学习作为个体的一种适应活动,通过调节改变内部图式以更好的适应新环境。短时记忆既影响新内容的形成,也会对旧图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容量
2.1 组块
组块是对记忆内容扩大化或夸大每个组块的信息量。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合并成一个更高水平、单一的代码的编码过程叫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受有意义组块的限制,George A. Miller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1956),这个看法为大量实验所证实并得到公认。组块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人们利用储存于长时记忆的知识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构成人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记忆由于受到容量的限制,对于同时出现的,人在一瞬间所能记住的事物的数目是有限的。这就使得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人的学习,短时间内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
2.2 记忆广度
短时记忆广度任务是评价短时记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们发现不同材料的记忆广度有很大的差别。影响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很多。组块的大小、复杂性和熟悉性等都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因此在进行不同科目学习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率和进度。
3.编码
3.1 编码定义
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加工过程,即信息以什么形式储存和被进行加工(王甦&王安圣,1992)。短时记忆的编码方试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叫做代码。
3.2 代码
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听觉编码以及语义代码。在实驗中发现,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外语学习者更习惯于通过视觉方式进行编码,但是听觉编码在记忆中保持时间比视觉编码更长。而最有效的记忆词汇的方式就是综合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优点,以视觉的方式输入并以听觉的方式加工(余新慧,2015)。其中听觉编码即AVL单元在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中,是一种重要形式。不同编码形式对信息的加工以及存储有着不同的效率,就会对学习的效率产生影响。
4.信息提取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有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再认是指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再度出现时能够再认,回忆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现有理论研究过的信息提取模式有:从头至尾的串行加工模式、自动停止的串行加工模式、平型加工模式、直通——搜寻双重模式、直通模式 等。
其中,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的提取有这三种可能的方式
1、平行扫描,同时对短时记忆保存的所有项目行进扫描。
2、这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是对项目逐个扫描,找到需要的目标项目就停止。
3、完全系列扫描,是指对所有项目进行扫描,然后进行检索判断。
些不同的理论模式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信息提取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知晓信息提取时加工速率随着记忆容量的增大而提高,容量越大的材料,扫描也越快。这为我们的快速学习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5.遗忘
如果说记忆是学习的核心,那么遗忘则是影响学的关键。遗忘使得人们的学习受到阻碍和抑制,使得学习效率降低,无法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影响学习的进程。
5.1 遗忘进程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遗忘进程。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保持的时间是短暂的。如果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短时记忆遗忘的很快,保持信息约15~30s,甚至更短。如果能得到复述,信息则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温故而知新”根据对遗忘进程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学习的关键还在于复习。及时的、有效的复述可以减少遗忘,使信息有效地存储,甚至进一步成为长时记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5.2 遗忘理论
关于短时记忆的遗忘有两种理论解释。一是皮特生等提出的消退理论——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没有复述,记忆痕迹将随时间而自然消退或衰退。二是干扰理论——是指遗忘并非经验的消失,而是所贮存的资料不能取用。(前摄抑制:旧经验干扰对于新经验的回忆;倒摄抑制:新的学习经验干扰了对于旧的经验的回忆)
5.3 针对遗忘的应对措施
经过对于短时记忆的简单分析,针对如何不断推进学习进程,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提出一些措施(贾冬冬,2011):
一、识记材料性质与数量要适度,学习的材料要符合个体当前实际情况。例如:幼儿期孩子主导活动为游戏,在游戏中学习与熟练技能,不适于学习深刻哲学材料以及高等数学等。
二、可以在合适的范围内过度学习,即在个体接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比计划范围内多学习一部分。
三、及时有效的复习。根据遗忘曲线的提示,第一天遗忘速度最快,一天过后的记忆仅为原来的33%,而后宿舍逐渐减慢。因此提示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后,需要根据情况在短时间内及时复习,减少遗忘。
四、学习新知识与复习重现交替进行。由于造成遗忘的因素中有前摄抑制以及倒摄抑制,我们可以采取新旧知识交替出现的方法尽量减少干扰。
随着社会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学习也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文化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样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科学现象被人们所发现与熟知。人们对于短时记忆的研究也会有更深刻的探讨和了解,通过更多的科学研究,证明更多短时记忆对于学习的影响。针对对于短时记忆的研究提出一系列提高学习的效率的方法,从而推动学习的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George A.Miller.(1956).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
[2] 余新慧.(2015).外语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记忆效率在水平和时间维度上的关系
[3] 贾冬冬.(2011).遗忘的理论和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法
[4] 张明.(2004).记忆心理学
[5] 彭聃龄,&张必隐.(2004).认知心理学
[6] 王甦.&王安圣.(1992)认知心理学
[7] 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2000)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