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感召下的“实干兴邦”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cwin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土地,是历代先辈用汗水、智慧和生命开拓出来的;新中国的红色江山,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一城一地打下来的;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是无数能人志士埋头苦干勾画出来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爱国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而非响亮的口号和几句空谈。
  现阶段,爱国主义集中表现为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确保国家安全。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提出了新的任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因此,我们应当自觉增强爱国精神,自觉履行爱国责任,自觉实践爱国行动,把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想紧密结合,聚集中华儿女的共同智慧,发挥社会各界的创造能力,把国家建设好,把民族发展好。同时,面对国内外妄图分裂祖国、威胁国家安全的敌对势力,我们要做英勇斗争。这是爱国精神在当代中国的最好体现。
  当然,爱国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所谓理性,就是在法律的框架下,在道德的范畴内,以国家和民族的核心利益为出发点,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之情。法律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守法是一个文明的现代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公民基本的行为准则。任何超越法律界限的所谓“爱国”都不是真爱国,而是“误国”“害国”甚至是“祸国”。“爱国确实无罪,行为必须守法”,冷静理智地表达爱国热情,合法有序地表达爱国意愿是一种胸襟,更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负责任的态度。对于普通公民而言,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坚守岗位的动力,做好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勤恳地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最好的爱国方式,才是一个崛起中的民族应有的理性与智慧。
其他文献
不知何时开始,打开电视机,会发现随时都有少则一二档,多则十数档养生节目在播放。主讲者要么为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老中医”,要么是品貌正派的中年“专家”。打开微信朋友圈,养生文章也是很多人转发分享的重要内容,诸如“癌症开始前两年就有症状”之类的文章不断出现在朋友圈。老年人就更不用说了,张口闭口都是穴位、经络,吃什么、补什么。  虽然近些年,不少“养生专家”“治病良方”被证明是受利益驱动的冒牌货,但“
期刊
中国古代官僚职位的升迁,一般说来都是凭资格而不凭能力的。从唐宋以后就已确定了所谓“磨勘制度”,人们一入仕途,就有了绝对的保障,只要循规蹈矩地做下去,过一定期限就可以升一级官。这种升迁的制度和科举选官制度一样,是看起来最公平的办法,但事实上只能养成无能的官僚。  假如不满足于这种按部就班的升迁,怎样呢?那就多半要靠私人请托、行使贿赂以至种种暗地进行的方法了。  在这情形下,自然就造成了只有权奸小人能
期刊
相传诸葛亮作《便宜十六策》,其中《察疑篇》提到:“物有异类,形有同色。白石如玉,愚者宝之;鱼目似珠,愚者取之;狐貉似犬,愚者蓄之;栝蒌似瓜,愚者食之。”这段话意思是说,许多东西非常相似,愚笨的人分不清真假,必然受骗上当。  但是,真假一时难辨,决不意味着永不可辨,否则,就要陷入“不可知论”和“无是非论”。白居易有两句诗:“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成团岂是珠。”萤非火,露非珠,真假终究可辨别。问题是要不
期刊
清代才子郑燮(板桥)的一联四字幅“难得糊涂”,如今已是形迹满天下。拓本被镶在镜框里,手迹被刻在匾牌上,字样被制成小徽章,厅室墙上,傲岸胸前,都是常见的地方。这还只是硬件。一句“难得糊涂”,又不知被多少非志士仁人印在心里,挂在嘴上,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禅。可这四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人会说这还不清楚,就是社会太凶险,所以别犯较真儿,别认死理儿,看透一点,圆通一点。一句话,就是别太明白。原来竟是教人滑
期刊
豪宅需配以美德  唐高宗时期,有一位名叫李义琰的高官,把西汉宣帝时大臣疏广的名言作为座右铭:“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祸。”被《旧唐书》赞为“不营第舍,可谓有俭德矣”。李义琰的住宅没有正厅,他的弟弟李义琎为他买了上等木材,劝他把房子改造一下。李义琰却说:“国家多难,我身为朝廷大臣,对国家没有大的贡献,国家却给了我丰厚的俸禄,这使我已经很不安了。现在你还要我营造华美的住房,这岂不是加速祸
期刊
陆贽是中唐名相,为人刚直激切,任相期间指陈时弊、整顿吏治、革故鼎新,“事有可否必言之”,在政治、经济、军事、民生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极富见地的主张。曾有人劝他不妨圆融一些,陆贽回答:“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此外还有什么需要考虑呢?”但终因小人进谗,被贬为忠州别驾,直至去世。  陆贽的才识与品行在后世都留下深刻影响。《新唐书·陆贽传》惋叹唐德宗对其建言“所用才十一,唐祚不竞,惜哉”,苏轼曾说“使
期刊
中国与西欧交流史一瞥  东方的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西方的欧洲也有自己的古老文化财富。  几千年来,人类繁衍,物换星移;随着时光的流走,历史的不断演进,世界各个地区在运动中发展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它们之间的沟通,成为历史的必然。  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交通,由于地理的距离,山川阻隔,是需要一定的物质文明的条件的。所以直到15世纪末航海术有了发展,东西之交才有了较大的开展;葡萄牙人到中国来的
期刊
绵延不绝的丝绸之路,给后人留下了种种关于地理学、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的宝贵财富。  对于中国来说,丝绸之路的开通,加深了关于西域的接触与了解。汉代以来,特别是汉、唐两代精心经营,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如果说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对西域诸国的管理还带有保护性质,即在保留国号、提供保护的同时,向西域诸国国王颁发印绶,并享有征调军队以及立废召囚之权,到了唐代,则除部
期刊
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商队,满载着来自波罗的海的琥珀,罗马的玻璃、珊瑚、亚麻布、黄金,东南亚的香料,当然,必不可少的是中国的丝绸。丝绸不是唯一但却是最重要的货物,这也是这条线路被后人命名为“丝绸之路”的原因。  丝绸是古代中国向世界文明作出的一大贡献。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就有伏羲化蚕、神农耕桑的传说,黄帝元妃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被尊祀为“先蚕”(蚕神)。甲骨文中已有桑、蚕、丝、帛
期刊
如果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那么,晚清军事变革的失败就是一面雪亮而又无情的镜子。  虽然晚清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辛亥革命推翻清帝大约70年时间,但甲午战争是其中具有“涟漪效应”的标志性、转折性事件。对曾历经甲午战争失败历史之痛国家的军人来说,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视角,透视晚清军事变革的失败,从中探寻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历史启迪,对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强军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涵。  迟到而又半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