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新《纲要》对幼儿园艺术教育提出的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美术领域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幼儿应掌握一些简单的美术技能,发展审美能力。根据这一精神,我们在生活化美术课程的不同时期,不断地将理念与行为有机协调,通过四个不同的途径,恰当、适时地将民间美术的内容融于生活化美术特色课程中,形成了有想法、有创意、有底蕴、有积累的班本特色小专题课程。
一、建构具有班本特色的课程框架
科学合理地搭建提升幼儿能力与水平的课程架构,不仅能为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指明方向,做到心中有目标,处处有教育,更能促进幼儿良好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现有水平,前期的生活化美术课程内容选择尤为重要,既要选取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话题内容来自于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点,也尽可能不断将民间美术元素进行挖掘,最后又要将课程内容适宜孩子的创作表达,需要教师有充分的估计和成熟全面的考虑。如大班我们选择了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老鼠嫁女》作为课程蓝本的切入点实施;中班可以选择《龟兔赛跑》的故事;小班选择了《拔萝卜》《小兔乖乖》等适合幼儿的故事内容为源本,在其中教师充分动脑动手,挖掘出适合的生活化课程后结合民间美术的各种形式,制定了各个主题的特色课程目标,搭建了均衡有效的课程框架。
二、形成符合幼儿发展的课程内容
制定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特色课程内容是促进幼儿多方面潜能开发最有效的课程模式。我们在实施中注重幼儿与教材,年龄与发展相协调、统一,开发了多种形式,多种教育手段的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鼓勵幼儿在尝试操作中不断体验民间美术手法的多样,从而促进对生活化美术特色课程的浓厚兴趣和喜爱之情。如在大班《老鼠嫁女》的主题课程内容中,对民间美术的表达形式,我们进行了前期的规划,以原有的生活经验及不断帮助幼儿拓展为抓手,确定了以绘画类、纸艺类、雕塑类、服饰类、戏剧类五大科系的子栏目,而每个栏目里又可以细分出许多内容的分支,旨在教师必须通过让孩子充分地接触各种民间美术的创作形式,通过生活化的美术手段来表达,进而体验到民间艺术的精髓和独特。实践证明,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和表达也是丰富而具有创作力、表现力的。
三、捕捉发挥幼儿潜能的活动形式
除了精心构建各类预设与生成的形式多样的生活化民间美术课程以外,我们还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渗透相关的民间游戏和民间娱乐活动,将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有机,自然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自然融入幼儿生活中。区域游戏自制了“十二生肖大接龙”和“有趣的动物剪纸”,看着孩子如此投入、开心的游戏,这一精心构建的生活化民间主题课程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延伸和扩展。
四、优化凸显教育价值的艺术环境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接纳、包容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在这一和谐,融洽的环境中乐于参与,积极表现,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注意多沟通,给孩子适时、恰当的鼓励和提供各种需求和支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关注,让孩子始终处于愉悦的参与,大胆积极的表现状态中。在融洽的心理氛围营造后,直观清晰的外部教育环境的平台提供也非常重要,这将是展示孩子成果、自信最好的舞台。张贴孩子们的生活化美术作品,收集展示孩子们带来的与课程相关的民间艺术品、工艺品及实物,让分享最大限度地延伸范围,让教育最大限度地体现价值。
其实,在民间美术渗透在生活化美术特色课程的课题实施中,老师和幼儿同样是成长的共同体,收获颇多,感悟满满。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幼儿的获得。1.知识经验的丰富:幼儿关于客观世界浅显而基本的知识经验。如,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了解到了一些民间美术的起源、触碰到了民间美术各种形式中蕴含的地方文化等。2.行为经验的提升:幼儿在民间美术活动中的一些基本的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经验(即做的经验)。如,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计划自己的活动、如何借助于“工具”帮助自己等,这都将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3.智能经验的拓展:幼儿在民间美术活动中的各种智力和基本能力。如,观察发现能力、审美欣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探索操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二是对于老师,收获也颇丰:1.民间美术教育中蕴含的情意:这主要指我们老师对民间美术研究的教育态度、合作态度、进取精神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任务在身,班里的两个老师不敢懈怠,团结得更紧密,合作也更有效了。2.民间美术教育中提升的能力:主要指老师在实施幼儿民间美术教育必备的知识素养、课程开发与教育设计能力、支持性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教育评价与教育反思能力等。
总之,民间美术本身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因为它有本土文化的独特性,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我们也将不断地挖掘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将艺术与课程更自然渗透、更有效结合,为更富特色的生活化美术课程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新的生命。
一、建构具有班本特色的课程框架
科学合理地搭建提升幼儿能力与水平的课程架构,不仅能为老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指明方向,做到心中有目标,处处有教育,更能促进幼儿良好的认知水平的发展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根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及现有水平,前期的生活化美术课程内容选择尤为重要,既要选取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话题内容来自于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点,也尽可能不断将民间美术元素进行挖掘,最后又要将课程内容适宜孩子的创作表达,需要教师有充分的估计和成熟全面的考虑。如大班我们选择了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老鼠嫁女》作为课程蓝本的切入点实施;中班可以选择《龟兔赛跑》的故事;小班选择了《拔萝卜》《小兔乖乖》等适合幼儿的故事内容为源本,在其中教师充分动脑动手,挖掘出适合的生活化课程后结合民间美术的各种形式,制定了各个主题的特色课程目标,搭建了均衡有效的课程框架。
二、形成符合幼儿发展的课程内容
制定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特色课程内容是促进幼儿多方面潜能开发最有效的课程模式。我们在实施中注重幼儿与教材,年龄与发展相协调、统一,开发了多种形式,多种教育手段的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鼓勵幼儿在尝试操作中不断体验民间美术手法的多样,从而促进对生活化美术特色课程的浓厚兴趣和喜爱之情。如在大班《老鼠嫁女》的主题课程内容中,对民间美术的表达形式,我们进行了前期的规划,以原有的生活经验及不断帮助幼儿拓展为抓手,确定了以绘画类、纸艺类、雕塑类、服饰类、戏剧类五大科系的子栏目,而每个栏目里又可以细分出许多内容的分支,旨在教师必须通过让孩子充分地接触各种民间美术的创作形式,通过生活化的美术手段来表达,进而体验到民间艺术的精髓和独特。实践证明,孩子们的审美想象和表达也是丰富而具有创作力、表现力的。
三、捕捉发挥幼儿潜能的活动形式
除了精心构建各类预设与生成的形式多样的生活化民间美术课程以外,我们还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各个方面渗透相关的民间游戏和民间娱乐活动,将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有机,自然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自然融入幼儿生活中。区域游戏自制了“十二生肖大接龙”和“有趣的动物剪纸”,看着孩子如此投入、开心的游戏,这一精心构建的生活化民间主题课程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延伸和扩展。
四、优化凸显教育价值的艺术环境
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接纳、包容的心理环境。让孩子在这一和谐,融洽的环境中乐于参与,积极表现,同时,教师和家长也要注意多沟通,给孩子适时、恰当的鼓励和提供各种需求和支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关注,让孩子始终处于愉悦的参与,大胆积极的表现状态中。在融洽的心理氛围营造后,直观清晰的外部教育环境的平台提供也非常重要,这将是展示孩子成果、自信最好的舞台。张贴孩子们的生活化美术作品,收集展示孩子们带来的与课程相关的民间艺术品、工艺品及实物,让分享最大限度地延伸范围,让教育最大限度地体现价值。
其实,在民间美术渗透在生活化美术特色课程的课题实施中,老师和幼儿同样是成长的共同体,收获颇多,感悟满满。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幼儿的获得。1.知识经验的丰富:幼儿关于客观世界浅显而基本的知识经验。如,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了解到了一些民间美术的起源、触碰到了民间美术各种形式中蕴含的地方文化等。2.行为经验的提升:幼儿在民间美术活动中的一些基本的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经验(即做的经验)。如,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计划自己的活动、如何借助于“工具”帮助自己等,这都将有利于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3.智能经验的拓展:幼儿在民间美术活动中的各种智力和基本能力。如,观察发现能力、审美欣赏能力、想象创造能力、探索操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二是对于老师,收获也颇丰:1.民间美术教育中蕴含的情意:这主要指我们老师对民间美术研究的教育态度、合作态度、进取精神等。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任务在身,班里的两个老师不敢懈怠,团结得更紧密,合作也更有效了。2.民间美术教育中提升的能力:主要指老师在实施幼儿民间美术教育必备的知识素养、课程开发与教育设计能力、支持性环境的创设与利用能力、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能力、教育评价与教育反思能力等。
总之,民间美术本身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因为它有本土文化的独特性,越是民族的也越是世界的,我们也将不断地挖掘民间艺术的教育价值,将艺术与课程更自然渗透、更有效结合,为更富特色的生活化美术课程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