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奋斗在一线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始终坚持着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原则,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启发学生的竞争精神,诱导学生主动投身于知识的海洋,在合作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在进步中圆满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继而走上一条全面发展的创新之路。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会充分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为学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进步空间,揭开当代素质教育的一个崭新篇章。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数学课堂具体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究性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固化局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并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提高了学生的人才价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布置合理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组间合作中沟通与交流,保证学习质量的同时活跃数学思维,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笔者凭借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发表几点新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一些有效参考和借鉴。
一、指导学生积极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进取的好习惯。生生之间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既能够优质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为深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探究奠定下坚固的基础。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重点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的要点,理解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再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就会显得非常简单了。例如,讲《年月日》章节时,我让学生分别查阅年份不同的日历,定在某年、月、日进行对比讨论分析,把他们有问题的地方提出来,这种小组合作式学习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特殊的意义。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和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
二、制定小组合作目标
教师对班级内的学生分好组后,要给小组布置不同的随堂任务,或者隔几个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这样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如讲与分数相关的内容时,可以让一个小组在课本上找分数的概念,并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学们听;让另一个小组思考:把一张饼分成四块,小明吃了一块,小明吃了整张饼的几分之几?等等。总之,教师必须让每个小组都有任务去做,让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去探索。
三、建立组间评比机制
为了增强小组之间的凝聚力和小组间的竞争精神,建立健全小组的评比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老师通过小组间评比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学习《三视图》时,老师就可以让小组派出代表进行组间竞赛,组员可以在下面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出谋划策,这可以提高小组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带上具体的实物来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明了地看出图形的三视图究竟是如何得到的,因为在课堂上让每一名同学上前参观图形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小组中选出代表来进行观察再给组员进行讲解,这样每组的同学都可以对图形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有利于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健全小组间的评比机制,关键在于对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评比和小组之间的评比,老师可以对上课积极发言,完成作业等的小组个人进行奖励,每次可以加1到2分,对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进行1至2分的减分,同时老师可以在上课对赢得竞赛的小组进行加分的奖励,并且老师要做到每天对小组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每周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大的总结,并且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在期末综合小组的总成绩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这可以激励小组内成员的学习热情和提升小组的凝聚力,并能确保能够真正地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而不是只是对学习进行了小组分配,走一个形式而已。
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顺利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我会设计一道这样的表格题目:学生自己选择内容,经过小组讨论、调查,最后求出它们的平均数。课堂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小组在讨论每人的身高,有的小组在讨论上一次的数学成绩,有的小组在讨论每人的体重,还有的小组在讨论每天写作业所用的时间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与运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他们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整理归纳数学知识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听。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我会這样问学生:通过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做题时哪些方面可以提醒大家注意的?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回忆如: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的作用,单位换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单位统一,面积大小的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组合图形的计算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这些有联系的知识点整理成一张有关联的结构图。在知识整理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敢想、敢做、敢说,与同学一起交流、研讨,实现了群体的多向交流,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作为改革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大胆探究、努力实践,让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郑少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新课程学习:上,2015(01)114-115.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有效性 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固化局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并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提高了学生的人才价值,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理解能力布置合理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组间合作中沟通与交流,保证学习质量的同时活跃数学思维,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笔者凭借自身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发表几点新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其他教师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一些有效参考和借鉴。
一、指导学生积极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与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同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进取的好习惯。生生之间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既能够优质完成学习任务,也可以为深层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探究奠定下坚固的基础。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重点发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掌握了合作学习的要点,理解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再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就会显得非常简单了。例如,讲《年月日》章节时,我让学生分别查阅年份不同的日历,定在某年、月、日进行对比讨论分析,把他们有问题的地方提出来,这种小组合作式学习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特殊的意义。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意识的行动,需要有激励和推动他们去学习的内部动力,达到实践活动的目的。
二、制定小组合作目标
教师对班级内的学生分好组后,要给小组布置不同的随堂任务,或者隔几个小组布置相同的任务,这样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如讲与分数相关的内容时,可以让一个小组在课本上找分数的概念,并让他们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学们听;让另一个小组思考:把一张饼分成四块,小明吃了一块,小明吃了整张饼的几分之几?等等。总之,教师必须让每个小组都有任务去做,让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去探索。
三、建立组间评比机制
为了增强小组之间的凝聚力和小组间的竞争精神,建立健全小组的评比机制是十分必要的,老师通过小组间评比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学习《三视图》时,老师就可以让小组派出代表进行组间竞赛,组员可以在下面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出谋划策,这可以提高小组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同时老师在进行授课时可以带上具体的实物来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明了地看出图形的三视图究竟是如何得到的,因为在课堂上让每一名同学上前参观图形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小组中选出代表来进行观察再给组员进行讲解,这样每组的同学都可以对图形有一个直观的感受,这有利于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健全小组间的评比机制,关键在于对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评比和小组之间的评比,老师可以对上课积极发言,完成作业等的小组个人进行奖励,每次可以加1到2分,对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可以进行1至2分的减分,同时老师可以在上课对赢得竞赛的小组进行加分的奖励,并且老师要做到每天对小组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每周对小组的整体表现进行大的总结,并且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在期末综合小组的总成绩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不同程度的奖励,这可以激励小组内成员的学习热情和提升小组的凝聚力,并能确保能够真正地落实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而不是只是对学习进行了小组分配,走一个形式而已。
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为学生创设应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可以顺利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时,我会设计一道这样的表格题目:学生自己选择内容,经过小组讨论、调查,最后求出它们的平均数。课堂顿时热闹起来,有的小组在讨论每人的身高,有的小组在讨论上一次的数学成绩,有的小组在讨论每人的体重,还有的小组在讨论每天写作业所用的时间等等。通过这样的学习与运用,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他们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整理归纳数学知识
对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整理复习时,应该有别于新授课和复习课,如果教师像上新课一样,重新讲一遍,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听。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要领,进行生生、师生合作,引导学生采用表格、提纲等形式,把有关的知识、规律整理出来,以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我会這样问学生:通过这一单元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做题时哪些方面可以提醒大家注意的?这几个问题的提出,帮助学生回忆如: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的作用,单位换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单位统一,面积大小的比较,周长和面积的区别,组合图形的计算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这些有联系的知识点整理成一张有关联的结构图。在知识整理过程中,每个学生在小组内敢想、敢做、敢说,与同学一起交流、研讨,实现了群体的多向交流,构建了新的知识结构。
总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作为改革的实践者,我们应该大胆探究、努力实践,让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郑少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新课程学习:上,2015(01)11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