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学课堂呈现精彩的教育思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i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读到女作家陈学昭写的一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这篇小说的题目比内容更深深地打动了我,每次当我走进课堂,以全身心的投入姿态徜徉于“三味课堂”中时,我总能想起这句话:工作着是美丽的。
  首先,美丽绽放在“语文味”浓郁的课堂。语文是文学的语文。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东坡的豪迈,清照的忧愁,高山峻峭,鲜花艳丽,大浪淘沙,鸥翔鱼游……都在字里行间从从容容地流淌。语文也是哲学的语文,思想和精神汇聚在一起,构筑起世界最宏伟最美丽的精神殿堂。语文更是人生的语文,读《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读孔子、庄子、莎士比亚、卡夫卡,哪里没有人生的体悟呢?
  于成,安徽籍的借读生,父母离异,他总是默默地坐在座位上,眼神游离于老师与同学之间,生怕别人会闯入他的领地。看着他始终如一的漠然表情,我总想着能把他拉进我的“大语文”中来。早读课,我坐到他的身边,告诉他,《鼎湖山听泉》这一课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作者在写景之中显示的自己感情嬗变的历程。开始时作者表现出的心态有些怅然,是因为他对游程的预想是“未必会有太多的收获”。我为他一个人范读着,语速尽量平缓,想让他体味到作者黯淡的心情;而当作者“登桥以后,泉声扑面而来,闻声如见泉影,顿生雀跃之心”,此处范读,语速加快,脸露惊喜状,我想让他体味到作者变化着的心情;及至读到“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时,我的范读也达到了高潮,语速快,语调高昂,我想让他体味到泉声汇成的瑰奇壮丽的乐曲与人生的历程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融为一体,在这雄浑的交响乐中,其实凝聚着作者对泉的爱,对自然的爱,以及对人生的热爱。
  我想通过朗读和告诉他,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如同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生命需要分享,能够被大家一起分享的生命才具有意义,当别人需要我们的时候,请勇敢地跨前一步,伸出我们爱的手和心灵。爱是有回声的,当我们给朋友或同学以爱的关怀时,爱的回声是一抹灿烂的微笑,努力奉献出对生活,对他人的爱,一旦付出,就一定会有回声,就像那动听的鼎湖山的泉声。当我看到他淡漠的眼神中涌现出青春的光泽的时候,我感觉语文浓郁的课堂照亮了我的人生。
  其次,美丽绽放在“人情味”渗透的讲台。对学生施以“人文关怀”是课程改革最庄重的承诺。人文精神的幼苗必须靠情感的阳光、空气来滋养。教师不是太阳,但教师可以传递光明。人文气息浓郁的课堂,能把自由的心灵放飞,能使豁达宽容回归,能打开尘封的心胸,能淡化狭隘自私,这样的课堂,师生面前都会有一个豁然开朗的世界呈现:蓝天、白云、小桥、流水,芳香的鲜花,曼妙的彩蝶……直至课堂里的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不落的灿烂。“人文关怀”并不一定要上升到处处都照鉴灵魂,它是“润物细无声”式的渗透,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境界。认真聆听学生的每一声朗读,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注无时不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差异,给他的知识接受一个合适的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为他们提供各种服务,通过多样化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真诚地分享每一次成功。
  课间,校长走进教室,了解冯迪的情况。我们不约而同地朝向他的座位看过去,只见他也在偷偷地看我们,只是不敢正眼对视,他的视线在书本和老师之间游移。当时我心中闪过一丝恻隐之心,其实像冯迪这样的孩子的落后,责任大多在老师和家长的身上。家庭缺乏教育,对他的学习长期不闻不问,学校对后进生采取任其自然的态度,长年累月,使得本还有一般水平的学生慢慢地掉队,失去学习兴趣,再想奋力追赶也是徒劳,也就造就现在可怜又可恶,连常用汉字都认不全,英语单词拼写都困难的初二学生冯迪。其实从小学开始如果所有的老师都能人性化一点,给每一位学生平等的阳光、雨露,我想,在他们心中盛开的一定是同样芳香的希望的花朵。从那一刻起,语文课上我会挑最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使他也有站起来面对全班同学获得成功的体验的机会,当他顺利地答完题后,我鼓励全班同学给予最真诚的掌声,我看到在他那木讷的神情中有一抹会意的微笑。在这样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里,一个慰藉的眼神,一抹会意的微笑,传递了师生之间的情意,这样的课堂,犹如初冬涌进窗内的阳光,暖暖的,沁人心脾。
  美丽还绽放在与学生一起营造的“书卷味”芬芳的课堂中。语文教育智慧的形成,是跨越由几千年文化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蕴含丰厚的文化底蕴。“腹有诗书气自华”,多才多艺,丰富的精神世界,能使语文教师脱离庸俗,使语文课堂灵气勃发,灵光闪现。
  教师的种子撒在教室里,而果子却是若干年后结在社会上。一堂堂充满人文关怀的“三味”俱全的语文课,必将会给桃李芬芳的春天增光添彩。
其他文献
优秀的诗词总是以凝练的语言、和谐的旋律、动人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种令人回味无穷的情景,给人们带来心灵的震撼与美的享受。如何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呢?在诗词教学实践中,我觉得有三个环节是使学生入境的有效途径。  一、打开兴趣之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充分领略诗词的美,首先得使学生对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打开兴趣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应该是介绍诗人的生平及逸事,让学生熟悉作者,喜爱作者,从而
网络教学在教育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让教学互动不被局限于教室之内,这使网络线上教学在学生中的受欢迎度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对于教师们来说,
一  英国有位文学家说:“书写的艺术,哪怕在文法上修饰得再好,在表达语调时却是无能为力的。”可见,朗读是如此的重要,它是阅读的一项重要技能。只要每一位语文老师精心指导学生朗读,语文阅读课堂定能为学生送去一片书香四溢的绿洲。  如果我们把好的文学作品作为语言的桥梁,利用标准的普通话表达出来,绘声绘色地传达给学生,就能达到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境界。  (一)朗读是一种言语艺术  一般来说,爱
豫棉12号(原系号豫早422),是河南农科院经作所以中324×辽1038选育而成,1995年5月省品审会四届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命名。 属早熟短季棉品种,生育期110天,植株筒型,较紧凑,株
摘 要: “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进行心灵的交流。”[1]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而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当今课堂教学,要求师生和谐互动,而不是机械“填鸭”。以学生为本、和谐互动,师生之间才能情感相通、亲密无间、心理相容,进而学生才会对教师的关怀、体贴产生亲切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2]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以学生为
Scan design is a widely used design-for-testability technique to improve test quality and efficiency. For the scan-designed circuit, test and diagnosis of the s
纵览全国各类报纸,不难发现,我们的一些记者、编辑在制作新闻标题时有着爱唱“流行曲”的嗜好。这里的“流行曲”包括两层含义。 狭义上的“流行曲”,指流行歌曲的唱词。这
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反思性教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语文教师反思能力的外在表现和语文反思性教学得以实施的根本保证。所谓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是指语文教师为了保证自己反思性教学的成功,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作为意识对象,迅速地认知教学情境中各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变化,并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监控、调节、改进,进而选择最适宜的教学策略,对教学活动做出最佳调节和修正。  1.为往圣继绝学,从自
山西妇女报在总结1994年创办“半边天”月末版的基础上,今年创办了“假口周刊”。新的“假口周刊”坚决摒弃那种以媚俗、猎奇、浅薄之内容,扬长避短,独树一帜,把时代的脉搏
随文练笔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进行中,相机引导学生利用有关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方式。如能实现“无缝链接”,就能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