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四氟乙烯材料基础性能研究

来源 :电工材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tli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研究聚四氟乙烯材料以及填充剂的基础性能,进而研究其综合性能,为后续开关设备设计零件的选择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以纯钛为靶材,氮气为反应气体,通过改变氮氩流量比与基底温度在304不锈钢及玻璃表面制备了不同的TiN薄膜.利用能谱仪、扫描电镜、台阶仪、四探针仪、划痕仪和纳米压痕仪对制备的所制薄膜的氮钛原子比、表面形貌、沉积速率、方块电阻、膜基结合力和纳米硬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氮氩流量比的增大,TiN的形貌先由四面锥体凸起结构逐渐过渡至柱状晶体堆积结构,然后转变为稀疏的液滴状颗粒结构,直至平整光滑,致密均匀.在氮气和氩气的流量分别为5.0 mL/min和50.0 mL/min的条件下,基底温度
在水热条件下以H2O2对聚碳酸酯(PC)表面进行改性.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原始PC以及改性PC表面制备金属Cu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不同溅射功率沉积的Cu膜的表面形貌,用划格试验和浸泡试验评价薄膜的结合力.结果表明:50°C的H2O2水热处理后的PC表面可有效提高Cu膜与PC的界面结合力,50 W溅射功率下制备的Cu膜具有一定的抗水汽侵蚀能力.
通过塔菲尔曲线测试、中性盐雾试验和浸泡腐蚀试验研究了二次冷轧基板及其镀铬板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镀铬板的耐蚀性优于二次冷轧基板.二次冷轧基板和镀铬板的腐蚀均优先发生在表面缺陷处.二次冷轧基板处于中性盐雾气氛或40°C的3.5%NaCl溶液中时,逐渐从局部腐蚀转变为大面积严重腐蚀甚至全面腐蚀.镀铬板处于上述两种介质中时发生局部腐蚀,随时间的延长,局部腐蚀现象加剧.
以磁控溅射法在316不锈钢上制备了TiN中间层厚度约为0.7μm,表面Au–Cu合金层厚度约为0.2μm的玫瑰金色复合薄膜,并对其进行耐人工汗液腐蚀和耐磨损性能测试.结果发现,TiN层具有良好的耐磨损性能,但腐蚀试验后复合膜层发生了明显变色.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复合薄膜的变色机理.结果表明,该玫瑰金色薄膜表面变色主要与Cu元素的氧化有关.
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了冷轧板表面氧化膜的成分.再结合扫描电镜分析和电化学测试,探究了冷轧板表面氧化膜对镀锡板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板表面Mn质量分数的升高会阻碍锡层的生长,并降低锡铁合金层的致密性.通过酸洗可有效去除冷轧板表面的氧化膜,提升镀锡板表面锡铁合金层的致密性和耐蚀性.
针对彭水电站4号水轮发电机组定子振动幅值大的问题,通过4号机组A级检修,对机组相关部件进行调整,有效降低了定子振动幅值,确保了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为后期水轮发电机组类似问题治理提供参考.
研究了不同表面形貌的冷轧低碳钢板对镀锡量为1.1 g/m2的镀锡板点锈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板表面凸点数越多,镀锡板点锈越严重.
新能源汽车正在加速普及,并带动电气、机械、控制、材料、计算机等各领域创新技术加速融合.电驱动系统新技术层出不穷,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作为移动的储能平台和数据平台,新能源汽车的有线与无线充电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应用愈发重要.为了集中展现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及充放电技术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电工技术学报》特别推出“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与充放电技术”专题,以加强该领域的技术交流,促进新能源汽车电气化技术加速进步.
期刊
采用不同介质进行球磨工序并研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材料断面成分及物相的变化,探究球磨分散介质对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高温高湿交变试验前后AgW(65)电接触材料断面形貌以及成分物相对比,发现相对去离子水,采用乙醇作为球磨分散介质时,AgW(65)电接触材料中的W颗粒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在研究10 kV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的典型缺陷类型时,通过分析施工过程,得出中间接头典型施工缺陷有主绝缘表面污渍、主绝缘划伤、外半导电层剥离不齐3类.根据污渍与主绝缘色差大,提出采用灰度色差作为判定缺陷的有效特征量;针对划伤缺陷区域与主绝缘灰度色差不明显的问题,通过提取纹理特征,达到有效区分主绝缘污渍与划伤缺陷的目的.对于主绝缘缺陷,采用基于神经网络的缺陷识别方法,能有效识别出主绝缘上的污渍与划伤两类缺陷.应用以上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整个电缆中间接头施工缺陷的判定,整体检测的有效性有较大的提高,证实了针对性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