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物理趣味性实验中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csg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利用趣味物理实验是冲破教与学障碍的根本措施,它能实现“做中思、做中悟、做中学、做中用”的教学目标。在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物理素材,我们可以适当地做成趣味演示实验,将它与书本知识结合并引入到实际课堂中。因为这些趣味实验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且实验的器材也是学生容易获取的,由此引出的物理知识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物理应用意识。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如何利用趣味性物理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关键词】初中物理;趣味性;物理实验;教学情境;创设
  一、引言
  物理学与数学不同,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若能用趣味实验来在物理课堂中将生活现象展示出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便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让学生能够正在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在日常教学中怎样抓住课前的三到五分钟,激发学生产生对新课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课堂引入显得十分关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知识体系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巧妙设计,适当引入趣味物理实验、游戏故事和生活实例,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掘现象背后本质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内化物理知识。
  二、趣味物理实验在创设教学情境中的应用
  (一)吹不落的乒乓球
  乒乓球为什么吹不落呢?平时生活中,用气一吹,乒乓球肯定滚动起来,且一切在地球上的物体,将其放在半空中,放手后总会下落,可为什么一吹气,乒乓球不掉下来呢?实际上这个实验原理是流体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乒乓球、玻璃漏斗。
  实验步骤:将乒乓球放在倒置的玻璃漏斗口,放手,发现乒乓球掉落了下来,请学生回答原因。接着请一名同学上来,向着漏斗口吹气,放手后发现乒乓球并没有像上一次一样掉落下来,请同学思考,并设计相应的实验来验证。乒乓球为什么没有掉落下来呢?是因为乒乓球不再受到地球的重力了吗?显然不是,那么根据力的概念,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而此时乒乓球除了受到地球对它的重力,仅与空气有接触,因此只可能是空气对乒乓球产生一个竖直向上的力。那么这个力究竟从何处而来,请学生分析前后两次实验,得到的不同点是前一次没有吹气,而后一次吹气了,通过教师的引导总结得到“流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的结论。
  利用这个实验导入流体流速与压强之间的关系的教学,通过前后的两次对比实验,让学生在思维上产生冲突,从而探究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演示实验,能够在学生的记忆中产生具体的图象,从而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
  (二)跟着气球跑的乒乓球
  乒乓球为什么能够跟着气球跑呢?难道老师会魔术,可以隔空取物?这似乎与生活中的常理相违背,实际上这是因为气球是摩擦过的,产生了静电现象。
  实验器材:毛皮、乒乓球、气球
  实验步骤:请学生用气球靠近乒乓球,试图吸引乒乓球滚动,结果发现乒乓球并没有滚动起来。接着用毛皮在气球上使劲擦几下,再靠近乒乓球,此时发现乒乓球跟着气球一起移动。
  利用这个实验作为“静电现象”一节的实验导入,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经过摩擦之后的气球可以使乒乓球这种轻质的物体运动呢?接着再让学生回想生活中哪些现象与这个实验现象是类似的,从而得到静电现象的定义以及摩擦起电的概念。
  这个实验简单易于操作,并且实验器材在生活中也是相当常见的,学生回到家中也可以再现这个实验,继而加深对静电现象的理解。同时利用这个引入实验,能够唤起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产生共鸣,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实例,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将习题做成演示实验,帮助学生创设情境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改革与强化,学生的解题更需要灵活、创新。如何能做到将枯燥的习题变得富有物理情境呢?一方面,题目本身会增加一些联系生活的内容,甚至给出一段材料来帮助学生对所要研究的问题产生兴趣;另一方面是将生活中的现象描述出来,并利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在课堂中呈现,帮助他们理解知识。
  例如:将与羊毛衫摩擦过后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的现象是 ,这是由于气球摩擦后 ,会 不带电的头发。
  通过讲解这道题,学生可以掌握摩擦起电,以及静电现象的性质,学会摩擦起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时,可以将这道题改编成课堂演示实验,作为“静电现象”这节课的引入,本实验可以设计成分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发出疑问,从而创设物理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新内容的状态。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在实验中理解、在试验中探究”,让学生迫切地感到物理学科的真实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当然,演示实验的操作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时机把握得好,能极大地创设物理的情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最大程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效果。因此在平时做题时,也可以将枯燥的习题利用演示实验的方法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相应知识点的物理情境,使学生更易接受物理知识,并且产生极大的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各个教育教学阶段和教育教学领域教育教学改革正在深入的进行。在初中教育中,物理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需要注重改变传统教育方法的弊端,创新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坍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教育  一、教师注重自身角色的转换与定位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
期刊
【摘 要】数学中的分类思想,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将其分成几个不同种类,进行研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它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逻辑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恰当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是符合新课程的标准,又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数学中的分类思想不但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而且是一种重要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对《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与方程章节中两道课后习题进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合作学习,带着兴趣去学习,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知识之间的联系就会更清楚。  【关键词】比较与分析;思维能力;圆锥曲线与方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与方程章节中有这样两道课后习题:  习题2.
期刊
【摘 要】数形结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或“以数解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起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结合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形结合;转换;应用  一、数形结合中数与形的联系及转换方法  (一)数与形之间的
期刊
【摘 要】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有目的, 有意识地创设各种情境, 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教师精心设置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极为有利。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是新课改能否真正实施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  问题源于情境,问题情境教学的渊源可追溯到古希腊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1.2.1”;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我校的各个学科也实行了新的课改
期刊
“初二现象”是指学生到了初二以后在学校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不正常的,与学校校规、教师要求和自己的健康发展不符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两极分化逐渐明显  一线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学生进入初二以后,其学习状态往往不如人意。究其原因一方面初二阶段由于物理学科的加入使得学科增加,学生在学习上的负担增加。还有就是各学科的综合性逐渐增强,难度逐渐增加。学生由于学习能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是教学科目中最基础的课程,加强语文的教学不仅使得学生的语文技能得到提高,对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想要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需要教师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让教师与学生进行更多的沟通,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综合的提升。本文介绍了几种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措施,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
期刊
【摘 要】高考改革后,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考生可多次参加,取最高成绩作为高考成绩。明面上,英语不再统一在高三进行统考,其竞争变得更加残酷。社会上对英语这门学科的看法存在着各自的观点,作为我们在教育一线的英语教师,这样的消息带给我们是好还是坏呢?现在谁也说不清楚。但是不管英语高考怎样改革,它的学习不会被取缔,它的教学依然还会存在。本文旨在谈谈自己对初中英语教学如何应对高考改革的一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结构,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也是孩子们学习的良师益友。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进行整合,有利于创造教学的愉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开拓学生思路,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