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格勃90年

来源 :中学生百科·文综理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sying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则冷笑话开始:
  话说在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的卢比扬卡广场,克格勃总部的电话响起——
  “我的邻居扬科尔·拉宾诺维茨是个反动分子。他在他的柴房里私藏了许多钻石。”
  “好。我们已经记下了这件事。”
  第二天,克格勃的特务来到了拉宾诺维莎的家。他们把柴房搜了个底朝天,并劈开每一块木头,却什么也没发现,他们把拉宾诺维茨臭骂了一顿,悻悻离开
  不久,拉宾诺维茨家的电话响了。
  “你好,扬科尔!克格勃来过了吗?”
  “来过了。”
  “他们帮你把柴都劈了?”
  “是的。”
  “好极了!现在你打电话叫他们到栽家来吧,我想犁下我的蔬菜地。”
  12月20日是俄罗斯的“间谍日”,早在六年前,也就是间谍出身的普京刚就任俄罗斯总统后不久的2001年12月,他就曾经站出来发表过公开演说,勉劢大家不必为克格勃的秘密工作历史难为情,而应为英雄们和他们的事业而骄傲。
  这似乎是一种提醒,对于人们记忆的提醒,曾经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大也是最令人恐惧的情报机关——如果它能一直活下来的话,那么2007年的12月20日,应该是它90岁的生日。
  1917年12月20日,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息工特别委员会——这个被简称为“契卡”的组织,便是日后“克格勃”的前身。为了维护脆弱的新生政权,契卡的创始人与第一任领导者捷尔任斯基带领他的战友们,开始了一场长达数十年,贯穿二次大战和整个冷战的秘密战争。
  冷战结束的那个8月里,克格勃也彻底完成了他的使命——愤怒的人群推倒位于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的捷尔任斯基铜像。后来的旅行者们再访此地,只能看见广场上骄傲绽放的鲜花,甚至能花上几十美金办上一个“克格勃”的工作证作为旅游纪念品,但是再也找不到这位克格勃创始人的雕像作为凭吊之所。
  历史总是由后来者书写的,在西方间谍片里,克格勃总是成为凶狠残暴和愚蠢的代表——这样的状况一度让克格勃出身的普京不满,在他当上总统以后就对此问题抱怨过,显然总统的抱怨肯定比一般的间谍好使,俄罗斯的电影工作者们很快就导演了几部正面反映俄国特工的间谍片。但或许是冷战结束得太早,早到今天的导演们都已经渐渐淡忘了它,在这些“俄版007”的电影中,出现了车臣恐怖分子,出现了基地组织,当然还有美女,有铁血特工的温暖家庭,片子里出现了一切好莱坞大片应有的元素,唯独丢掉了自己。
  俄罗斯,或者说苏联这个国家,并不缺乏自己的优秀间谍,也不缺乏关于间谍的优秀作品。许多中国的观众也许还记得当年的一部苏联电视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吉洪诺夫扮演的主人公史季里茨乃是苏军侦查员,在二战中打入纳粹德国帝国保安部,这个片子和波兰电视剧《大于生命的赌注》一样,成为了后来众多“战斗在敌人心脏”的间谍片代表,以至于太多人成为了它的“粉丝”——这其中甚至包括普京总统,以至于当演员吉洪诺夫过75岁生日的时候,普京亲自出面颁奖,并表示,自己走上克格勃的道路,就是因为看了吉洪诺夫的电视。俄罗斯的传媒评论说,这是俄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名间谍的欢喜聚头。
  当然,克格勃留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玩笑般的轻松——在排除了冷战后,叛逃者和敌人们铺天盖地的回忆录之后,我们最常提起的关于克格勃的记忆,还是几个冷笑话。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这样讲的:
  前苏联的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位乘客问他旁边的人:
  “你是克格勃吗?”
  “不是。”
  “那你的亲戚中有克格勃吗?”
  “没有。”
  “哦。那你的朋友中有克格勃吗?”
  “没有。你为什么要问这些?”
  “那好,请把你的脚抬一下,你踩着我的脚了。”
  
  编辑 姚 晟
其他文献
若干年以来,荷兰足球成名球星无数,却无法成就一支和球星等级相当的球队,天才的悲哀以及历史的宿命,无疑给荷兰足球写下浓重的篇章。荷兰足球历史上最大的腕儿自然是英俊小生克鲁伊夫。只可惜当年影像资料相当缺乏,不过后来有冰王子博格坎普也可以告慰橙衣兵团了。  就时间来说,博格坎普并不算马上跟随在克鲁伊夫之后。博格坎普之前的三剑客披靡整个欧洲,只是三剑客只能集体成事自然少了些许个人英雄主义的威风,更加重要的
期刊
北非、西亚和中东地区的一些游牧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一种野性的风俗——某男子若要加入该部落。必须要有茂盛的胡子,否则就绕部落首领的帐篷裸奔三圈。这充分体现了原始民族与胡子的密切关系。  人类进化至今,原本灵长类动物身体上浓密的体毛已经大面积褪去了。但是胡子仍然没有从男人们的脸上消失,这是为什么呢?目前还真是个谜。  古代的苏美尔,男子几乎个个都是美髯公;巴比伦的男子,从耳根往下留有锐刀似的胡须;而阿西里
期刊
闪电也可以有化石吗?闪电又不会像恐龙那样被埋上很久,闪电“哗”的一下子就消失了……别急,闪电不光可以留下“化石”,还会讲故事呢!  闪电拥有神奇的能量。一个闪电就可以把空气加热到30000摄氏度,这可是太阳表面温度的5倍。闪电可以吓到宠物和小孩子,引燃大火,摧毁树林。甚至还可以杀人!但是,闪电的能量还可以制造玻璃你就不一定知道了吧?  一片闪电掠过,忽而停留下来,击中某处的沙土或岩石,透明的闪电熔
期刊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的国家。辽宁省新乐古文化遗址中,就发现有煤制工艺品,河南巩义市也发现有西汉时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希腊和古罗马也是用煤较早的国家,希腊学者泰奥弗拉斯托斯在公元前约300年著有《石史》,其中记载有煤的性质和产地;古罗马大约在2000年前已开始用煤加热。  在煤的形成过程中,植物是绝对的主角。当地球处于不同地质年代,随着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改变,生物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化。这些植物在相应的
期刊
[投名状]    什么是投名状?从字面看是投递一份说明文件。但是这个文件不是纸笔写就的,文书就是人头。《水浒传》中写王伦要求林冲入伙,就要下山去杀一个人,把头献给头领,这样一来大家是同一根绳上的蚂蚱了,就没疑心了,这就是投名状。  用现在的话来说,投名状,就是加入不正当组织的敲门砖。    [结拜与兄弟]    投名状之后紧接着的步骤就是结拜了——结拜时的誓言比较直白地表达了诸如让神鬼作证之类的意
期刊
这是一个由死神记叙的发生在二战中欧洲的汉密尔街的关于一个偷书贼的故事。哦,忘了说了“汉密尔”在德文中有天堂的意思。  这个故事不仅关注了在战争年代受迫害的犹太人。而且把更多的关注放到了同样遭受苦难的德国平民身上。我们惯于在有关二战的文艺作品中看到受迫害的犹太人,而对同样生活在战争阴影下的德国平民则触碰较少,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群体,在政策和人性之间犹豫徘徊,没有对抗权成的勇气,却保留着基本的善良与悲
期刊
北京S大的两个学影视的小师妹,为了完成毕业的作业,扛着摄影机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上,逮人就问:能不能告诉我,你认为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这种拍纪录片的状态。被采访的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突如其来的摄影机,脸上的表情没有来得及调整,伪善的外衣也没有来得及穿上,便被硬生生地记录下来。但正是这样原生态的采访,让我们接近了问题最真实最本真的答案。  采访几乎涉及了奔走在北京的每一个群体,晨练的老人,匆
期刊
一个母亲能为她的孩子付出多少?看完《黑暗中的舞者》,也许我就能得到答案:全部,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沙玛是一位孩子的母亲。由于家族遗传,她的眼睛高度近视,并且视力日渐减弱,几近失明。她的儿子也不幸患上了这种病。为使孩子不再像她一样逐渐失明,地带孩子离开祖国捷克,到美国准备做手术。  手术需要钱,她不得不拼命。她干的工作是压制铝盆。这是一项十分耗费体力的事情,对娇小的沙玛来说不啻是一种折磨,何况她还
期刊
一个只有知识、文凭而没有什么职务的教授,他也有权力吗?有的,法国思想家福柯坚定地说。这种权力就是“话语权力”。  为什么“专家教授”随便一句话人们趋之若鹜,而引车卖浆者流说的话却无人理会?就是因为前者拥有“话语权力” (社会专门提供了很多舞台让他们说话,他们在这方面相比普罗大众有“特权”),具有某种让人臣服的“权威”,而后者则没有。  福柯以对“话语权力”的揭示震惊了世界。他破译了“权力控制技术
期刊
我们现在所说的“闲散人员”。一般是指没事干的、没单位的人。在今天,“闲散人员”这个词,多少带有一点贬义。但是,这个词最早作为专用名词出现的时候,并没什么贬义,反而令人比较陶醉和向往。  举例来说,曹雪芹实实在在就是“闲散”人员。他没做官,也没当差。每月领着四两白银,小日子过得不错。四两白银在八旗算是中等水平,不要买房,不要付房租,如果死了,还有抚恤金、丧葬费,生活相当不错,于是可以成天画画、写写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