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言语行为的作用和运用非言语行为的原则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y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如果把表情、声音作为非语言交流的符号,那么言语只表达信息的7%,而大部分是靠非言语来表达的。在言语行为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言语只起方向性或规定性的作用,而非言语行为才能准确地反映出话语的真正思想和感情,担当起绝大部分的传播职能。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注意自己语调、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言语行为,使之与言语相配合,就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注意学生面部表情、说话时的语调、手势动作,就能更准确、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情绪,了解他们对教育教学的反应。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谈非言语行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及运用的原则。
  一、非言语交流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影响学生的情绪。课堂气氛的活跃与沉闷、轻松与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表情、语调。如果教师的表情死板,皱着屠头,说话声音低沉,速度缓慢,那么学生将很快受到感染,觉得压抑。在烦闷的气氛中,想取得好效果是很难的。
  2.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应。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反应怎样,有经验的教师只要看一看学生的眼神、表情、坐姿就会清楚。如学生眼睛正视着教师,视线集中,没有东张西望,说明听得有味,反之则说明开“小差”,听得没有味了;坐姿基本端正,没有东倒西歪或伏在桌子上,说明听得有劲,反之,则说明听得没劲,不耐烦了。
  3.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有的学生有什么心事,往往很少对人说,这就给教师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增加了一定难度。但通过对学生的非言语行为的观察,就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情绪变化,他们的心事或多或少会在表情、动作、行为中流露出来,老师可以从他们的表情变化来发现这些异常现象,及时解决,使之愉快地学习。
  4.支持、修饰或否定的言语行为。一句话,由于说话时的表情、语调不同,而意思完全不同。比如对学生说“你懂不懂”,如果声音轻,语调平缓,则表达一种真切的关怀、真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的欲望;如果语音重而急切,则表现出一种烦燥,甚至隐含这样的语义:你这人真笨,还不懂。我们在与学生谈话时,要尽量使语言与表情相符,不要言不由衷。否则容易挫伤学生的感情。
  5.直接代替言语行为。学生上课不专心时,老师可注视他,以提醒他注意听讲;发言时,注视他,则是对其鼓励和支持等等。
  6.表达言语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些课有许多看似平淡实含丰富感情、深刻哲理的句子,要靠老师表情的范读或手势、动作来加深理解。
  二、运用的原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不论采取哪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信息沟通,其目的都在于师生间信息的顺利传输、情感的及时交流,以便对课堂活动及其主体进行必要、及时的调节,达到师生之间的全面互动。由此可见,选择的基础或出发点是其效果能符合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需要。课堂教学中运用非言语行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1.善意尊重原则。教师在运用非言语行为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应从善意出发,对学生寄予殷切希望,饱含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学生,并要体察学生的情感、认识等方面的要求,亦即要进行移情体验。尊重是沟通的重要条件,尤其是情感沟通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师生的互相尊重,就没有真正的沟通。我们尊重学生,会赢得学生对我们的尊重,从而对我们的言语举止感到亲切、自然,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如果我们不尊重学生,学生就不会相信我们,从而影响他们的情绪,使之产生逆反心理。
  2.师生共意原则。非言语行为是人们约定俗成的,都有一定的“规则”,都要求人们遵守,否则传达、理解就无法进行。非言语的“规则”分为三个层次:社会“规则”、“课堂规则”、“个人风格”。我们既要遵守社会的非言语行为规则,符合本民族或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道德规范,不违背社会的习惯、规定,又要遵守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规则,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非言语行为必须是师生双方都能接受、领会、掌握并合理运用的,而且非言语行为健康、高雅、简洁。还要有个人的风格,给人印象深刻。使学生易于明白,又能使教师的个性易于展现。
  3.协调一致原则。教师在课堂中的非言语行为必须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课堂的具体教学情境和学生具体情况协调一致。与课堂教学气氛、具体教学情境相协调就是要求教师考虑到他的非言语行为的具体运用环境,其中有一些特殊要求,如在课堂上讲话不能声音很大,在很热烈、愉快的课堂讨论中突然拉下脸来严厉训斥某个做出不必要行为的学生会使全班扫兴、受影响,在学生都很安静地看书时不应大声与某一学生谈话,或在全班思考黑板上的问题时在讲台上来回走动,要求教师机智、反应敏捷、自然、与课堂活动和谐等。与学生具体情况相一致,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非言语行为时,要注意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对一般表现良好的学生与纪律性历来较差的学生,对于交际能力差、怕羞、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开朗、大方、性格外向的学生,对于和自己关系很融洽的学生与关系比较紧张的学生……教师只有采取不同的、适宜的非言语行为,才能取得运用这种手段的理想效果。关于运用的原则,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外,还有程度控制原则、最优搭配原则和自我意识原则,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但是它们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上述原则是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性、联系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体,它们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的具体要求和规定,教学中必须把它们联系起来加以运用,教学效果才能更理想。
其他文献
摘要:微课相对于山区教师“交流方便、制作简单”,因此是解决区域内教研难题的新方式;在教学落后地区创建“县(区)——教学片区——中心校”的微课制作梯队和交流平台,按照“先教师研后学生用”的思路引导县(区)统一步调“梳理、分类、规划、共享”开展微课资源库建设,促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优势--动态呈现、易制作、交流方便;设想--梳理、分类、规划、共享。  微课因其内容碎片化和传播途径移动化,很适合当前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深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因此多媒体课件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一堂阅读课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探讨了多媒体课件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同时就多媒体课件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情境创设;阅读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
期刊
摘 要: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笔者从课前的设计、课堂中的激趣导引、多彩的课堂活动、师生的反思着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如何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舞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语文课堂 活力课堂 构建  播种一个行动,你会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你会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你会收获一个命运。作为播种者,为了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需
期刊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方法近年来在很多地方得到了推广和应用。笔者从2008年下学期开始尝试这种教学形式。总得认为,学生在这种形式下,自己通过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功能  1.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
期刊
摘 要:要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学法的指导很重要。摘句法,就是从段落中摘录能反映全段主要内容的现成句子作为段意。串连法,若一个段落中只由一个自然段组成,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即可。归纳法,有些段意,可采用“主要人物——主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方法来归纳段意。抓住要素法,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
期刊
兴趣的产生基于需要,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当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会觉得学习内容丰富多彩,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故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任何一种兴趣都不是先天产生的,而是后天培养、激发出来的。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
期刊
阅读教学备受关注,置身于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们都在积极探究,有的成效显著,有的依然徘徊不前,究其原因,还是未能摸索出科学实用的操作方法。我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中的一员,现将我在阅读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叙述出来,仅供参考。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还原语言画面、理解语言思想、探究语言规律,进而通过语言运用以增加语言积累的动态过程。由于小学生认识能力的限制,在语言文字向语言画面、语言画面向语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充分利用各种数学故事和生活案例故事,让数学课堂更为丰富多彩、别开生面。创设有效的情境,能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数学知识体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故事引入 情境创设 习惯培养  精彩的故事是儿童世界的一部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低年级学生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就是故事。因此,在教学中,我巧妙地将数学故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摘 要: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农村小学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课程资源开发工作对农村小学的实际教育效果更为重要。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存在教师对教材内涵挖掘不深、教师对隐形课程资源关注不够、数学课缺乏生活味、不会利用其他学科的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丰富农
期刊
新课标强调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创新,就必须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产生思考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这也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重要目标。那么,如何培养学生思考的意识和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呢?  一、联系生活,探索规律,唤起思考意识和兴趣  数学教学内容都来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让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