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主体”的有力体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终身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语文 自主阅读 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主体”的有力体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终身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呢?笔者浅谈如下几点,敬请斧正:
一、什么是自主阅读呢?
自主阅读是一种学生自愿主动的,以关注内容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感性体悟、放松惬意的无负担的阅读方式。它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動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不是被训练或灌输得到的,而是学生以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主动建构形成的。自主阅读的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学会学习的人。按这样的理论,学生课外自觉的阅读行为当然属于自主阅读,课内在教师恰当地引导下,进行“自愿主动”的阅读行为也是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并不等同没有引导分析的自由阅读,也不仅表现为课外阅读。
二、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1、加强诵读引导,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也即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教学中适当运用诵读法,对于培养语感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学生对于古诗词、语言优美的散文,是很有朗读的兴趣的。往往缺少的是示范、指导和习惯的培养。重要的是教师根据不同情况,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分段目标培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自主阅读的意识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步一步加深对语文的热爱与理解。因此,中学语文阅读在各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①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②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句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由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③评鉴阶段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经过这样有意识的阶段性目标的训练,学生在无形中已经学会了自己去读,去思,去评,去写。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
3、结合说、写训练,展现自主阅读成果
“听、说、读、写”本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四大基本语文技能,《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当才能够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能够注意对象、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应当能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人交流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有针对性地完整明确、突出中心地发表意见。同时,要在写作中注入自己真挚的感情,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将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结合,不仅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也是展现学生自主阅读成果的途径,通过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阅读的意义,并促进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展开。
语文 自主阅读 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新课程背景下“以学生主体”的有力体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和终身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呢?笔者浅谈如下几点,敬请斧正:
一、什么是自主阅读呢?
自主阅读是一种学生自愿主动的,以关注内容满足实际需要为中心的感性体悟、放松惬意的无负担的阅读方式。它以发展学生自主性、能動性、创造性为目的的实践活动,是一种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此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不是被训练或灌输得到的,而是学生以原有的知识基础进行主动建构形成的。自主阅读的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习惯,使其成为一个学会学习的人。按这样的理论,学生课外自觉的阅读行为当然属于自主阅读,课内在教师恰当地引导下,进行“自愿主动”的阅读行为也是自主阅读。自主阅读并不等同没有引导分析的自由阅读,也不仅表现为课外阅读。
二、培养初中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1、加强诵读引导,激发自主阅读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也即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教学中适当运用诵读法,对于培养语感有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实际上学生对于古诗词、语言优美的散文,是很有朗读的兴趣的。往往缺少的是示范、指导和习惯的培养。重要的是教师根据不同情况,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分段目标培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自主阅读的意识
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一步一步加深对语文的热爱与理解。因此,中学语文阅读在各阶段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一般可分为下面几个发展阶段:
①积累阶段
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②理解阶段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判断力的培养。判断力是指读者理解事物的本质,明确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断句或“限制和修饰成分”来训练,如“错误常常是正确的先导”这句话,如果把“常常”一词去掉,这个判断就绝对化了。因为生活中错误之后并不一定就产生“正确”。加上“常常”,对“错误”现象的本质特点揭示就准确。
二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三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由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③评鉴阶段
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相当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经过这样有意识的阶段性目标的训练,学生在无形中已经学会了自己去读,去思,去评,去写。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
3、结合说、写训练,展现自主阅读成果
“听、说、读、写”本是学生应当掌握的四大基本语文技能,《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学生,应当才能够运用标准的普通话,能够注意对象、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应当能够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人交流中,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有针对性地完整明确、突出中心地发表意见。同时,要在写作中注入自己真挚的感情,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能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将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结合,不仅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也是展现学生自主阅读成果的途径,通过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阅读的意义,并促进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