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一诗的汉英语篇功能主位结构对比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rikof1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对古诗英译的研究很少,本文将依据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指导,尝试对唐诗《山行》原文以及它的三个英译文进行语篇功能主位结构对比分析,从而检验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和语篇分析的可操作性和运用性。
  关键词:语篇功能;主位结构;古诗英译;《山行》
  本文尝试从属于语篇功能的三个系统----主位—述位系统(Theme-Rheme)即主位结构,已知信息--新信息(Given-New)以及衔接系统(Cohesion)之一的主位结构理论来分析评价《山行》,从而可以探究功能语法对语篇分析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及功能语法所坚持的翻译等效原则即原文与译文在意义上的对等。
  一、主位结构
  “主位”、“述位”的研究始于布拉格学派的创始人马太休斯。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述位是信息中心所在的地方。述位的结构复杂,韩礼德把它分为“单项主位”(simple Theme), “复项主位”(multiple Theme)和“句项主位”(clause Theme)三种,而由于句项主位通常只包括经验成分,因而实质上也是单项主位。从小句的开头研究,区分主位种类的规律大致如下:句中大都有经验成分(部分省略句、祈使句、小句等除外);如果只有经验成分,那么该小句的主位就是单项主位;如果除了经验成分外,还包括语篇意义或人际意义的成分,那么该小句的主位就是复项主位。如果句中三种成分同时出现构成小句的主位,那么它们的顺序一般为语篇成分—人际成分—经验成分,经验成分总在最后位置。须要注意的是,经验成分指的是“主题”(topical)成分。这个成分又可被称为主题主位(topical Theme),相当于主题—述题 (topic--comment)这对术语中的主题。另外还有一些情况,比如主位是词组或短语复合体时仍属于单项主位,谓语主位,主位与语气的关系,以及从属句、省略句、祈使句的主位等可以参照韩礼德(1994)、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2005)、黄国文(2002a)。
  语篇成分、人际成分、经验成分分别对应了语篇功能,人际功能以及经验功能这三大元功能。下面是三大元功能所对应的具体的主位成分:
  二、原文与译文语篇功能主位结构对比分析
  1.关于原文语篇。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有主又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的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其铺垫和烘托作用。诗人寄情于景,寄情于诗,不但渲染了枫叶外形的美,更赋予它一种精神上的美---顽强的生命力和傲霜斗寒的性格。
  2.原文与三个英译文主位结构对比分析。三个英译文分别为R.Kotewell &N.Smith译, 翁显良译, 卓振英译。为了方便说明,我们将简写成R译,翁译,卓译。
  句一:
  远上寒山 石径斜
  主位 述位
  这首诗的第一句是陈述句,描写的是一条小路蜿蜒地伸向充满秋色的山峦,其中副词短语“远上寒山”是该句的标记主位,“远”、“上”分别对山的距离和高度加以描写,“寒”字点明深秋时节,“石径斜”是该句的述位,“斜”字与“上”呼应,写出了高缓的山势。乍一看,该句似乎没有谓语,其实该句是一个存在意义的关系句,即远上的寒山上“有”斜石径。
  译文:
  R译:
  After I climb the chill mountain’s steep stone path
  連接成分 主题 述位
  主位
  翁译:
  Off the road runs a narrow stone path, winding, climbing
  主题 述位
  主位
  卓译:
  A stony path is meandering high up the chilly mount
  主题 述位
  主位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翁的译文外,R和卓似乎都没有采用副词短语作标记主位实现与原文的对等。但是,具体分析翁的译文我们可以发现,他没有把“远上寒山”作非标记主位,并且漏译了“远上寒山”,同时把“上”理解成爬山(climbing)。R采用了复合主位的形式,显然与原文不一致并且与翁一样把“上”字理解错误。卓虽然用名词短语做非标记主位,把“远上寒山”译作述位,但其译文更接近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meandering”体现了石径的蜿蜒,“high up”则很好得表达了山的“远”与“上”。如果将他的译文改成“High up the chilly mount is meandering a stony path.”就更能体现原文与译文在语义和形式上的对等。
  句二:
  白云深处 有人家
  主位 述位
  该句与第一句一样是一个陈述句,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漂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其中“白云深处”是副词段语作标记主位,“有人家”是述位。这里“人家”与上文“石径”照应,把两种景物有机地结合起来。
  译文:
  R译:
  Deep in the white house there are homes of men
  主题 述位
  主位
  翁译:
  vanishing into the cloudy heights where perch a few tiny cottages.   述位
  卓译:
  Where   homes are silhouetted’ gainst the white clouds’ very fount
  结构成分 主题成分 述位2
  主位2
  述位1
  (该句是第一句的句项述位,为了进一步分析,这里把该句记为“述位1”)
  译文中,R以副词短语作标记主位,相比其他译者,虽用语简单,但在语义和形式上与原文对等。翁和卓都将诗的前两句译成复合句,因此两者的译文第一句都是句项主位,第二句都是句项述位。其中翁将第二句译成非限定性从句(non-finite clause), 是对上一句的扩展(expansion),从而详细地描写石径,而原文第二句主要是为了引入“白云”、“人家”这两种意象,因此此句译文在意义上与原文不符。在卓的译文中,第二句是WH-关系词引导的限定性从句(finite-clause),是对前一句的增强(enhancement),描写山周围的环境,从而引入“家”、“白云”这两个意象。但是,卓并没有将“白云深处”译成该小句的主题主位,而是译成了该句的述位,用关系词Where 与家(home)一道形成该小句的复项主位,是非标记性主位,因而违背了形式对等的原则。如果译成“Where the white clouds’ very fount silhouetted against homes”更妥。另外,此句在词汇上更胜一筹,如“silhouette”一词将原诗所要表现的山高景物若隐若现的意象表达得淋漓精致。
  句三:
  (我) 停车坐爱枫林晚
  (主位)     述位
  此句是一个省略主语的陈述句,因而没有主题主位,只有述位。该句鲜明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前文“山”、“石径”、“白云”、“人家”都不为作者所动,而唯有这枫林晚景拨动了诗人的心弦,诗人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停下车来欣赏。
  译文:
  R译:
  I stop my  carriage and I sit to admire the maple grove at nightfall
  主题 述位2 结构成分 主题 述位3
  主位2 主位3
  主位1
  翁译:
  Here I pull up my carriage, entranced
  主题
  主位 述位
  卓译:
  Attracted by th’ maples my carriage to halt I bring
  述位
  可以看出,三者都把原文省略的主语“我”翻译了出来,这显然与原文的形式相悖。R将后两句译成了复合小句,并且把第三句单独译成了从属扩展句,作句项主位,与原文不一致。而且R也将原文中的“坐”错误理解成动词坐下来的“坐”,不符合原文“坐”所表达的“原因”之意。翁将副词“Here”译作句子的标记主位,把原文的“坐”的意思漏译了,因此该译文不符合翻译对等原则。卓将第三句译成非限定句,由于该句前没有连词或介词作结构主位,没有主语作主题主位,因而只有述位,相比R和翁的翻译,卓的这句翻译更符合原文。
  句四:
  霜叶 红于二月花
  主题 述位
  主位
  第四句也是陈述句,以名词短语“霜叶”作非标记主题主位,“红于二月花”作述位。该句道出了作者喜爱这枫叶晚景的原因。不难看出,全诗前三句处于陪衬地位,此句为全诗的中心。其中写景抒情,唤起人们吩咐的联想,不仅使人感到一种美的享受,也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振奋。
  从三者的译文可以看出,除了翁将“山”作非标记主题主位外,R和卓都与原文形式一致,以“霜叶”作非标记主题主位。所不同的是,R将最后一句译成第三的从属小句,形成第三句的句项述位,从而来解释作者“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原因。该从属小句是一个复项主位,其中关系词“whose”是结构成分,“frozen leaves”是主题主位,两者形成该句的非标记主位。卓将最后两句译成具有并列关系的復合小句,第四句是第三局的扩展(expansion),从而解释原因。但在词汇方面,卓用“brighter”来表达比较之意,较好地再现了所要传达的意境。结合第三句的翻译,卓的译文更加简练,形式与意义与原文更贴切。另外,汉语“二月”已是春暖花开,英文“February”尚在冬季,译者们避开了字面而作,可谓巧妙。
  三、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功能语篇主位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杜牧的诗歌《山行》以及它的三个英译文。通过上述的分析,译文的结构与原文越接近,就能越忠实地表达原文所要表达的意义。因此,卓的翻译在形式与意义上要比其它两种译文更贴切,更忠实于原文。系统功能语法的有关知识和翻译两者结合起来,让我们看到了系统功能语法分析语篇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站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黄国文,辛志英编著.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其他文献
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今天,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时代要求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能适应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有较高的文化品德修养。这就为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学的德育工作?  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环境,使
期刊
摘 要:在我国教育体系不断改革的过程中,中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上不仅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学习,着手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中职班主任需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工作的落脚点,提高学生的公民意识与文化,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和社会素养。  关键词:中职教育;班主任;德育教育;学生  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能够帮助学生
期刊
摘 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应该注重管理创新,只有管理创新才能提升学校管理的质量,只有管理创新才能促进学校的快速发展。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努力培养创新型教师、为实施创新教育创设適宜的环境并确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评价体系。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管理创新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源泉。在学
期刊
一、事件  全校闻名的“小刘”上初二时分在我班,许多对其了解的教师和我开玩笑说我的运气真不错。这名男生17岁,性格爆操易冲动,经常参与打架,上课不遵守纪律,老师批评还经常顶撞老师,是全校出了名的大“名人”。我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心里也捏了一把汗,这个班有了这名“捣蛋鬼”,班该怎么管理呢?  二、对策  针对该生的这些缺点,我决定先和他谈心,找准他的心理,然后再对症下药。开学第二天中午饭后,有学生反映
期刊
摘 要: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在高校各组成部门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部门中的工作人员是其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转的主要保证,其中行政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是推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高效、健康、和谐发展的必要因素。然而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普遍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的现状。本文将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的表现、产生原因和提升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论析,为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建言献策。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服
期刊
摘 要:前秦王嘉著、梁萧绮整理的《拾遗记》内容丰富,包罗万象,记录了很多前代未载的神话和掌故,尤其对“长生不老”故事的记述颇具特色。本文拟从《拾遗记》“求仙长生”故事的出现与德行、源于自然的长生灵药、凡人与神仙的互动三个方面切入,探讨这样叙述的目的,归纳出作者对“求仙长生”行为的态度。笔者认为:作家实际上否定了耗费人力物力、一味“求仙长生”的行为,而应当以现世行动为旨归,从而引导黎民百姓有所信仰有
期刊
摘 要:00后中职学生具有许多新的特点,要实现班级的可持续稳定和培养出高质量的高级技工人才,班级管理必须实现自主化。班级自主管理要挑选得力的班干部,制定合理的奖惩班规,合理分配班干部职责和培养班干部独立工作能力,及时调解班干部与同学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班级归属感,让每一个人都参与监督,并与家长一起引导和教育、改善00后的新问题。  关键词:00后;中职;班级;自主管理   近年来,国家对中职教育重
期刊
摘 要:威廉姆·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是意识流文学的典型代表。其中《八月之光》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作家创造的“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小说以乔·克里斯莫斯的悲剧性故事和莱娜·格鲁夫的喜剧性故事为线索,述说了二人的生活。本文着重分析主人公乔·克里斯莫斯的弃儿形象。  关键词:威廉姆·福克纳;《八月之光》;乔·克里斯莫斯;弃儿  一、概述  提到美国文学,我们必然会想
期刊
摘 要:演奏《大漠长河》时,在处理音乐感情同时如何进一步理解张豪夫先生这部作品的音乐风格特征和创作技法,进而解读当代中国作曲家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张豪夫;民间音乐;唢呐演奏技法;调性;泛调性  一、作品简介  张豪夫创作的《大漠长河》,此作品的第一版本是为唢呐和交响乐队而作,写于2009年春—夏,是应比利时布鲁塞尔KlaraFestival国际音乐节和比利时文化部的委约而作。首
期刊
每届高二文理分科之后,班级将面临重新组合。原高一年级的同学因成绩或选文理科的原因进行调整,组成了新的班级,新同学来自不同的班级,自然有不同的朋友,不同的习惯,不同的风格,总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作为班主任,首要的任务便是尽快使学生形成班级归属感,让他们尽快融入新集体,缩小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缩小隔阂,从内心接受新的班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采取了多种方法,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高二分科后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