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代文学家赵贞吉的人才思想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gdunpi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明人赵贞吉不仅是一位以诗文著称的文学家,也是一位非常有政治主见的政治家。在选才用人上,赵贞吉有如下主张:对人才要加以培养和督导;要以仁纯之心察人;要知其是否是能容天下之人;要能久任;所用之人是贤人真儒,是敢于执法的直臣,是有忠孝节义的人。
  [关键词]赵贞吉 人才思想 人才培养 知人善用
  
  赵贞吉(1508—1576),字孟静,号大洲,四川内江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1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曾为穆宗侍讲。去世时,万历皇帝为之辍朝一日。他以诗文与杨升庵、任少海、熊南沙称为“蜀四大家”。他为人正直,敢于痛斥权臣误国。从其文集中,笔者发现赵贞吉不仅是一位诗文大家,而且也是一位思想敏锐的政治家,其人才思想就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赵贞吉的人才观
  
  赵贞吉非常重视人才的作用,他认为“人才者邦家之基,而社稷之贞也”。赵贞吉认为后世的人主“欲成至治,当先务于得贤”。他将人才看得比兵与食还要重要,在《谢锦衣陆东湖书》中,他说:“仆尝谓兵食不足非国之患,人才不足则患之大也。今方隅之忧,岂不谓人才不足用之过哉?”
  人才难得,就要注意人才的培养,并要加以督导。在《与谷近沧中丞书》中,赵贞吉说:“诸生进身之初,良心焕发之日,得大贤尊达引而伸之,使之跃然感动,知有向往。此事关系至大,犹重于为民造一时丰乐之福者矣。”为什么呢?赵贞吉用层层递进之法推导说:“天下无善治,由于人才之不具;才之不具,由于学之不明;学之不明,由于在位无人有以倡导鼓舞开发之耳。”可见督导之重要。
  赵贞吉甚至认为唐肃宗能用李泌、郭子仪等平定“安史之乱”,并成就“中兴之功”,也是靠前朝的培养。他说:“李泌虽是奇才,然非玄宗长养栽培于无事之日,肃宗亦安得用之于有事之时乎?”
  赵贞吉还以种树来喻对人才的培养:“十年之计,莫如种树;百年之计,莫如种人。种树在力,种人在智。种树为利,力之广也;种人为天下后世,智之广也。”他称赞文翁、郭有道(按,即郭泰)、王文中(按,即王通)、范希文(按,即范仲淹)、程伯淳(按,即程颢)这些人“必能种一时之人才”,而“在有国宰衡,则菁峨械朴吐握恺悌之化,必能种一代之人才”。
  用人之道,重要的是还要有察人用人之术。赵贞吉主张以仁纯之心察人。他说君主往往在用人时“好小人而不好君子”,这是因为小人容易亲近而君子不易亲近。所以“非夫以仁纯心之君,乌能察而知之,好而任之也哉?”有了仁纯之心,“而后能亲贤也”。他进一步提出用人要核其实,认为“用人而不核其实,与无才同”,如果举用“浮淫之蠹而加诸功实之上”,国家就不能振兴,“不可不虑也”。此外,察人还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赵贞吉的知人观
  
  第一,要“惠不知人”。赵贞吉将孔子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作了新的阐释:“人不知我,其失在人,此不足患也”,这是因为“其实有未充”,导致“修身而名不著”,如果“实充而名又不著”,那是因为“其积有未久也”。可见赵贞吉认为应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赵贞吉认为如果以上做到了,仍然“人终不知”,也不必担心,因为“不明之失在彼,而我之所得固在也”。人所要担心的是“我不知人”,因为“我不知人,则不明之失在己也”。而这样“不明”下去,“其于人也,是非邪正之莫辨,而形迹疑似之不分矣。”
  第二,知人难在知其心术,因而不可用无有实心和变诈之人。赵贞吉称赞帝尧不因丹朱“心性开通明哲”就用之,也不因共工有功而用之。赵贞吉以帝尧知人善任来告诫明穆宗:“夫君道在于知人,而知人最为难事非知其才能之难,乃知其心术之难也。”
  第三,知其是否是能容天下之人。赵贞吉在讲《尚书·秦誓》说:“《大学》传言,为人上当公其好恶,又要用得一个公好恶的大臣,乃可平治天下。”这里的“公好恶”的大臣“其心断断然诚实,无他才能,只是度量宽弘,能容天下之人”,因为只有能容天下的大臣,才能做到:“见人有才能,即如己之才能;见人有俊美之质、通明之德,则其心好之不但如他口中称扬的言语。”这样的大臣,其度量能容天下之善,“真如海之容众流也,如山薮之容众物也”。人君得到这样的大臣而用之,“必能保我子孙常享富贵;保我黎民常享太平,其利不亦大哉?”
  第四,知人而能久任。赵贞吉在给明穆宗的讲章中盛赞唐太宗重用善于守边的李世勤。他分析说:“假若得一好将如世勋,而不久任他,欲求其令行禁止,必不可得。此太宗之所以为明君也。”对唐太宗用人久任的赞赏,实际是赵贞吉在劝诫明朝皇帝应知人并久任之。
  
  赵贞吉的善任观
  
  第一,用贤人真儒。嘉靖十七年(1538年),赵贞吉因感思明世宗“初年锐意圣学,后稍陵迟,颇惑方术,遂疏言敷求真儒,以赞大业”。在《乞求真儒疏》中,赵贞吉说:“人非不用,而鲜获得贤之效”,其原因是这些人“罔怀报主,因循偷安,流风委靡;股肱师保之义,郁而不明;论道经邦之职,旷而不修。日久日浸,无复奋庸之气”。赵贞吉认为用这样的人是难以成就大业的。所以他认为应该用吕望、傅说这样的大贤真儒之人,并说:“真儒者,适治之良骏而平章之利器也。”有了这样的真儒,“阴阳未调,水旱相仍,则大臣忧之;肆夷未宾,军务敝颓,则大臣理之;黎民流离,府库空虚,则大臣恤之;风俗衰恶,人才颇僻,则大臣率之;贪夫显行,酷吏未除,则大臣治之;百度未张,万方未和,盗贼具兴,则大臣任之”。赵贞吉所说的“真儒”来源于那些“明先圣之道、蕴经世之学、仁智老成之士”。赵贞吉认为:“取其尤著者以礼宾之,以师资处之,必究其道德之实、精一之蕴,庇民易俗之具。果系一代真儒,允契帝心者,则寄股肱辅佐之任,无令尚父良弼得专美于前。”
  第二,用敢于执法的直臣。赵贞吉给皇帝侍讲《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二《唐纪八》唐太宗“以选人多以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之章,其略如下:“上欲依新行敕令”杀一个诈冒资荫的人,兵部郎中戴胄奏只当依律拟以流罪,太宗怒说这是守旧法而使朕失新敕之信。戴胄说:“敕者出于人君一时之喜怒,过喜则失于出,过怒则失于入,未可执以为信也。若那法律乃是酌古准今,当于人心,合于天理的,人君与天下后世共守此以为大信。”太宗对戴胄法重于敕之论很高兴,说:“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赵贞吉认为:“太宗初虽怒其违敕,后遂喜其执法,从谏如转圜,真英主也。”并说戴胄“犯颜争论于太宗之前,其事甚多,言如涌泉之不竭,上皆从之,天下遂无冤狱”。赵贞吉还将戴胄与西汉时“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对举说:“今戴胄在唐太宗朝为大理,亦令天下无冤狱,皆名臣也。人君当求此等人才用之,则天下国家可理矣。”
  第三,用有忠孝大节的人。赵贞吉认为那些“徒事于博文稽古之功,而于人伦根本之大者,反不能实用其力”的人,不足以为学。这里的“根本”就是“忠君孝亲”,即:“事父母则能竭力而不遗,竭其身力以备顾养之奉,竭其心力以善怡悦之方”;“事君则思委身而不贰,在近地则委身于密勿之任,在远地则委身于扦御之劳。”赵贞吉认为:“人君欲求才以治天下,若得如前忠孝大节之人,好善质实、才与诚合之士而用之,则化理之成亦不难矣。”
  第四,不喜媚悦之臣,而喜鲠直之臣。赵贞吉讲《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八《唐纪五十四》:李吉甫以天下已太平劝唐宪宗稍寻乐事,而李绛以“汉文帝时兵不血,木无刃,家给人足,贾谊犹以为厝火积薪之下,不可为安”劝唐宪宗不要因表面的太平而享乐。唐宪宗最终听从了李绛的意见,并说:“吉甫专为悦媚,如李绛,真宰相也。”赵贞吉评价说:“夫宪宗之为君,不喜吉甫之媚悦,而取李绛之鲠直。虽太宗之英明何以加哉!此唐祚之所以中兴也。”
  第五,可用“山人隐士”。在非常之时,赵贞吉也主张用非常之人。他为明穆宗讲唐肃宗用李泌之事:唐肃宗即位于“安史之乱”的危急之时,他“欲举朔方将士恢复两京,迎还上皇”,乃与所招山人“李泌者按行军垒中”,众人都“惊怪不已”。唐肃宗以“安三军之心”等为由,使不问世事、一心想过隐居生活的李泌不得不感其“知遇之恩”而不敢辞。赵贞吉认为肃宗此举为后来用李泌、郭子仪等“成中兴之功”打下了基础。
  第六,择贤相并信任之。赵贞吉讲《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唐纪二十六》谈到唐玄宗即位时,首相姚元之以“当序迁郎官”之事请玄宗作决定,玄宗始终“默然不答”。玄宗之意是首相之责乃在帮助皇上处理“万几庶务”,并“择其大事有关系者奏闻,与朕商议”,像“序进郎官卑秩”这样的“细琐之务”也“以烦朕,则将焉用彼相哉?”赵贞吉对此阐述说:“人君劳心清问,访求才德俱备者以为之相。定相之后,惟与之同论天下大事;若小事尽付之而不自烦,此之谓识体。”此言虽主要是谈首相的职责,实际上也是对皇帝应信任贤相的规劝。
其他文献
【摘要】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结合部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多数农民成为失地农民。由于我国的农村地区拆迁法律体系不健全,农民因失地而引起的利益受损问题日益严重。通过剖析现今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求妥善解决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问题。  【关键词】城乡结合部 失地农民 利益保障    城乡结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乡村土地利用性质的城市与农村地区的过渡地带。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不
摘要 奥运志愿服务使人们深刻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为了让奥运志愿服务的成果转化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必须从覆盖范围、队伍体系、保障体系、志愿文化这四个方面入手,推动志愿服务的积极发展。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志愿文化 志愿精神 长效机制    奥运志愿服务大大提升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认识,使全社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重要作用。继承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的宝贵遗产,建立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对于
在離魂故事中,有一个特殊的亚型即冥府游历故事。这一类型的故事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且往往有生活中的真实事件作为原型。比如《冥祥记》中的释慧达故事,又见于《塔寺记》,其载:晋太元九年,西河离石县有胡人刘薛者,暴疾亡,而心下犹暖,其家不敢殡殓,经七日而苏,言初见两吏录去……至十八重地狱……法名惠达。(《太平广记》卷三百七十八引)  时间、地点、人物均有具体记录,应该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件。在志怪小说
【摘要】文件鉴定在认定案件事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件证据本身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合法性往往会关系到证明目的的成败。文件鉴定结论必须在实质上和程序上都符合相关规定,经得起质证,这样才能正确运用文件鉴定这一证据手段来认定案件事实,公正裁判案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民事诉讼文件证据鉴定结论审查    文件鉴定的概念和常见种类  文件鉴定结论是司法鉴定结论的一种。具体是指司法机关在诉讼
【摘要】辅导员要正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高校辅导员与心理咨询师的关系。发挥高校辅导员的优势和能力,从了解、关爱、鉴识、辅导、咨询、治疗六个环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在2006年7月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指出辅导员应“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这说明,辅导员在大学生
【摘要】身处于目标语环境的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人群、目标语文化的情感倾向和对目标语文化的融入行为对目标语学习会产生积极影响,也就是说,情感动机和文化融入对语言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反过来,若想真正融入目标语人群和文化,目标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情感动机 目标语 文化融入    情感动机、文化融合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们观察研究的对象。但是情感是非常复杂的字眼,涉及到了社会学和
【摘要】近年来,南方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经验,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分析了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原则、任务重点、面临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南方集体林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从多方面深化南方集体林区林权制度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林权制度 南方集体林区 面临问题 改革举措    在全国林业发展中,南方集体林区地位极为重要。南方集体林区是林业发展活跃地区之一,对于加速工业原料林、经济
在离魂出奔型故事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唐朝陈玄祐的《离魂记》,后世戏曲中有关离魂题材的作品大都是以此一故事为原型。其情节大致如下:  衡州官员张镒曾许诺把女儿倩娘嫁给外甥王宙,后两人渐长,情愫相通,私相愛慕。然张镒食言将倩娘另嫁他人,“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王宙为此诀别张家前往他乡。船行半夜,倩娘徒行跣足,亡命来奔。两人来到蜀地,一住五年,其间生两子。后倩娘常思父母,遂俱归衡州,王宙先独自至镒家致
韩琦(1008—1075),字稚圭,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历仁宗、英宗和神宗三朝,曾在朝廷为相数十载,文韬武略,为时人所重。欧阳修就非常敬重韩琦:“欧公少许人,平日惟服韩公。尝因事叹曰:‘三百欧修,不足望韩公。’”(《家传集》)足见韩琦在当时的影响与威望。  据清人杨希闵所撰《韩忠献公年谱》,韩琦到河东路任职是在“庆历新政”之后。庆历四年(1044),韩琦与范仲淹共同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党的建设,必须在选干部、配班子、抓队伍、建组织等方面强化服务发展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关键词]地方院校 改革创新 党的建设    习近平在第十七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要紧紧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