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中学的英语学科教学一直以来是备受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之一。针对农村寄宿学校英语教学之现状,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及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角度就怎样加强农村寄宿学校英语教学进行简要探讨,从而探寻一条适合农村寄宿学校英语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学校;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吴启祥(1977.07-),男,汉族,福建省云霄县竹塔学校,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日俱增,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被广泛使用。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已经逐渐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并且在某个时段还适度向英语教学倾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然而,由于城乡的差异、地域的差别与经济基础的不同,再加上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他们本身意识的差异,各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氛围、英语教学的总体质量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比如,在大都市,从小学甚至是从幼儿园开始,学生们就接触到英语。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结合寓教于乐的方法,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会简单的英语听与说,在欢唱中培养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学生的母语与英语学习同步进行,待进入中学学习后,他们的英语学习不再是难事,而学习目的的明确,更使得他们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有了绝對的优势,这些学生所在学校的总体英语教学成绩也就高了。
而在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绝大部分家长无法为孩子创造提前接触和学习另一门语言的氛围。由于家庭、学校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幼儿园基本不存在英语提前介入,而小学即使开设了英语课,也是在小学高年级,这种迫于教学任务的英语课堂,学生们基本没有兴趣,他们甚至于把它看成一种负担。从这一角度上说,农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待改善,这也就是农村中学的许多英语教师总觉得所教学生很难走上英语学习正轨的原因。
然而,在我看来,农村中学,尤其是农村寄宿学校有着城镇甚至部分大城市的中学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寄宿制学校管理相对集中,时间较为统一,可以保证开设更完整、更高效的早读和晚修,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独立,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与人相处。作为英语老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优势和条件,使之成为推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最有效动力。
农村小学大多没有开设英语课或者开设了英语课也因为不是必考科目,学生不重视,都没有认真学习,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前是英语方面的“白丁”。对于他们来说,48个国际音素基本不认识,更不用说会读了;而平时小学老师所授的一些常用的、简单的口语早就被他们抛到脑后了。
新升入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就好像一片待开垦的广阔平原,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序地规划,设计好“宏伟蓝图”,只要肯努力,再加上科学的方法,前景定会是一片美好。
一、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新一届七年级英语教师首先得有信心,因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事物很快,再加上他们正处于记忆力急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他们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外界赋予的任何信息,这也是12岁至13岁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共性,也是他们的优势,英语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引导,并适时引入英语音标教学,开展为期3至4周的英语音标专题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与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并掌握英语48个音素的准确发音与英语单词的基本拼读规则。如此,学生就可以在课后自行拼读单词并提前掌握英语生词,这可是解决了英语入门的最大难题。
许多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中学生厌学英语学科,原因在于他们不会自己拼读英语生词,虽然教师反复领读生词,他们也只能是模仿或采用中文来拼读英语,没有真正领会,不多久便记不住读音,他们背单词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如此费时费力还没取得什么好的效果,慢慢地,他们无法跟上英语老师的课堂节奏,对老师课堂上所讲解的语言点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也就没有继续学习英语的勇气。帮助学生扫除英语学习的第一个入门障碍,学生们有了开口读英语、敢于用英语回答问题的信心,英语学习变得主动了,英语老师的教学也就顺畅多了,教学效果也就很快提升了。
二、适时引导,培养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特别是课前预习习惯,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可见,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充分认识英语预习的重要性及其效用,改变学生“从不提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从“熟悉生词和词组,鉴别新句型和用法”开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例如教辅材料、网络)查阅预习所需的知识,写下预习过程中的质疑、理解或所得;引领学生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并且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存在“质疑”的地方,适时发问,加强理解和消化,提高了新课的学习效果,学生也因此有了成就感,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应该督促和培养初一新生的英语预习习惯,使学生对每一节英语课的内容在心里有个预判,知道哪些自己要重点学习,懂得也愿意参加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对课堂知识的消化速度。
三、创新模式,加强朗读训练
大家都知道,“听、说、读、写”是英语学科教学的基本步骤,朗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所谓朗读,就是出声地阅读,是运用语音手段(比如朗读时的语调、节奏、音调等),流畅、清晰、响亮地将词汇、句子、段落或文章等素材读出来,是学生进行英语学科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最基本、最主要手段。
基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这一特点,在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开展英语朗读教学。
1.抓好常规性朗读。
(1)晨读。鼓励学生早起,每天至少半个小时晨读英语。农村寄宿学校的英语教师鼓励初一新生尽可能到学校寄宿,并利用一两周的时间规范新生的作息时间,敦促他们每天早上5:50 准时起床,6:00准时进行英语晨读,背单词、背短语、背重点句或读英语课堂笔记等。实践表明,如此坚持下去,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不断增加,英语口语水平得以提升,英语课堂的听课效果也会日益向好,而这些最直接地促使农村学校英语晨读氛围的形成,英语教师日常英语教学更加有动力,课堂师生互动变得不再困难,学生的英语总体成绩也就提上去了。推行英语晨读,是农村寄宿学校的一个优势,应该坚持和加强。 (2)晚读。开展“每晚英语朗读半小时”活动,并形成农村初中学校的晚自习模式并传承下去。每个教学班,从周日晚到周四晚,每天选派一个英语语音比较好、胆量大、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学生上讲台领读英语,以会引领不会,以熟悉引导陌生,每个班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放声朗读英语单词、对话和短文,如此可以让学生缓解压力,消除“哑巴英语”;可以促进学生个体“肌肉记忆”,巩固英语课堂的语言点和知识点;也可以提高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并逐渐把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技能”,把英语语法转化为英语语感,最终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尝试创新性朗读。不可否认,从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角度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学习的欲望与表现的期待,并且希望自己的表现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肯定。《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可见,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英语才华,进一步激发其朗读热情与朗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创新的能力。
(1)比赛类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结合重大节假日、校园活动日或班级活动的主题,预先列出部分课文或者让学生自行寻找课外读物(比如诗歌、短文、时事等),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2)配导类朗读。配导类朗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在组织学生晨读期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亦可学生自主选择作品)需要,配上相应的音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導学生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分小组或班集体朗读,更可以尝试师生对读等。显然,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朗读时入情以境,学生朗读兴趣倍增。
(3)表演类朗读。所谓表演性朗读,就是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愉快、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提升自己的英语技能。
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寄宿生的生日是在学校过的。每次参加学生生日聚会的时候,我不但要求学生边吃生日蛋糕边唱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 you! ……”,还要求学生边朗读边表演节目。就这样,学生在欢快的音乐氛围中轻松地学习,较好地体现了师生合作学习方式。
总之,与城市的中学相比,农村寄宿学校有很多逊色的地方,然而,这里也有很多城市和城关初中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农村的孩子大多淳朴,单纯,肯学,只要教师以科学的方法合理地引导,配以不断改善的教学条件,我认为,寄宿学生的英语教学成绩一定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王桂丽.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几个方法[J].中学时代, 2014(20).
[2]韩学强.初中英语作文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
【关键词】农村学校;英语;教学
【作者简介】吴启祥(1977.07-),男,汉族,福建省云霄县竹塔学校,二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英语教学。
随着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与日俱增,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被广泛使用。
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已经逐渐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并且在某个时段还适度向英语教学倾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学习英语。然而,由于城乡的差异、地域的差别与经济基础的不同,再加上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他们本身意识的差异,各个学校的英语教学氛围、英语教学的总体质量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比如,在大都市,从小学甚至是从幼儿园开始,学生们就接触到英语。教师利用先进的教学工具,结合寓教于乐的方法,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会简单的英语听与说,在欢唱中培养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些学生的母语与英语学习同步进行,待进入中学学习后,他们的英语学习不再是难事,而学习目的的明确,更使得他们在英语的听、说、读、写方面有了绝對的优势,这些学生所在学校的总体英语教学成绩也就高了。
而在偏僻、落后的农村地区,绝大部分家长无法为孩子创造提前接触和学习另一门语言的氛围。由于家庭、学校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农村的幼儿园基本不存在英语提前介入,而小学即使开设了英语课,也是在小学高年级,这种迫于教学任务的英语课堂,学生们基本没有兴趣,他们甚至于把它看成一种负担。从这一角度上说,农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待改善,这也就是农村中学的许多英语教师总觉得所教学生很难走上英语学习正轨的原因。
然而,在我看来,农村中学,尤其是农村寄宿学校有着城镇甚至部分大城市的中学所没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寄宿制学校管理相对集中,时间较为统一,可以保证开设更完整、更高效的早读和晚修,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让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独立,学会与人沟通,学会与人相处。作为英语老师,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优势和条件,使之成为推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最有效动力。
农村小学大多没有开设英语课或者开设了英语课也因为不是必考科目,学生不重视,都没有认真学习,这就决定了学生在进入中学之前是英语方面的“白丁”。对于他们来说,48个国际音素基本不认识,更不用说会读了;而平时小学老师所授的一些常用的、简单的口语早就被他们抛到脑后了。
新升入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就好像一片待开垦的广阔平原,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序地规划,设计好“宏伟蓝图”,只要肯努力,再加上科学的方法,前景定会是一片美好。
一、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新一届七年级英语教师首先得有信心,因为学生的语言能力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事物很快,再加上他们正处于记忆力急速发展的时期,所以他们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外界赋予的任何信息,这也是12岁至13岁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共性,也是他们的优势,英语老师应该给予充分的引导,并适时引入英语音标教学,开展为期3至4周的英语音标专题教学,让学生在快乐与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并掌握英语48个音素的准确发音与英语单词的基本拼读规则。如此,学生就可以在课后自行拼读单词并提前掌握英语生词,这可是解决了英语入门的最大难题。
许多中学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的中学生厌学英语学科,原因在于他们不会自己拼读英语生词,虽然教师反复领读生词,他们也只能是模仿或采用中文来拼读英语,没有真正领会,不多久便记不住读音,他们背单词只能依靠死记硬背,如此费时费力还没取得什么好的效果,慢慢地,他们无法跟上英语老师的课堂节奏,对老师课堂上所讲解的语言点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懂,也就没有继续学习英语的勇气。帮助学生扫除英语学习的第一个入门障碍,学生们有了开口读英语、敢于用英语回答问题的信心,英语学习变得主动了,英语老师的教学也就顺畅多了,教学效果也就很快提升了。
二、适时引导,培养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特别是课前预习习惯,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陶行知先生在《教学做合一》中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可见,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充分认识英语预习的重要性及其效用,改变学生“从不提前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指导学生从“熟悉生词和词组,鉴别新句型和用法”开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例如教辅材料、网络)查阅预习所需的知识,写下预习过程中的质疑、理解或所得;引领学生跟着老师讲课的思路走,并且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存在“质疑”的地方,适时发问,加强理解和消化,提高了新课的学习效果,学生也因此有了成就感,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应该督促和培养初一新生的英语预习习惯,使学生对每一节英语课的内容在心里有个预判,知道哪些自己要重点学习,懂得也愿意参加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对课堂知识的消化速度。
三、创新模式,加强朗读训练
大家都知道,“听、说、读、写”是英语学科教学的基本步骤,朗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所谓朗读,就是出声地阅读,是运用语音手段(比如朗读时的语调、节奏、音调等),流畅、清晰、响亮地将词汇、句子、段落或文章等素材读出来,是学生进行英语学科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最基本、最主要手段。
基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这一特点,在英语学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开展英语朗读教学。
1.抓好常规性朗读。
(1)晨读。鼓励学生早起,每天至少半个小时晨读英语。农村寄宿学校的英语教师鼓励初一新生尽可能到学校寄宿,并利用一两周的时间规范新生的作息时间,敦促他们每天早上5:50 准时起床,6:00准时进行英语晨读,背单词、背短语、背重点句或读英语课堂笔记等。实践表明,如此坚持下去,学生的英语词汇量不断增加,英语口语水平得以提升,英语课堂的听课效果也会日益向好,而这些最直接地促使农村学校英语晨读氛围的形成,英语教师日常英语教学更加有动力,课堂师生互动变得不再困难,学生的英语总体成绩也就提上去了。推行英语晨读,是农村寄宿学校的一个优势,应该坚持和加强。 (2)晚读。开展“每晚英语朗读半小时”活动,并形成农村初中学校的晚自习模式并传承下去。每个教学班,从周日晚到周四晚,每天选派一个英语语音比较好、胆量大、有一定领导能力的学生上讲台领读英语,以会引领不会,以熟悉引导陌生,每个班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放声朗读英语单词、对话和短文,如此可以让学生缓解压力,消除“哑巴英语”;可以促进学生个体“肌肉记忆”,巩固英语课堂的语言点和知识点;也可以提高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并逐渐把英语知识转化为“英语技能”,把英语语法转化为英语语感,最终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尝试创新性朗读。不可否认,从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角度看,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学习的欲望与表现的期待,并且希望自己的表现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肯定。《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应给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可见,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应充分利用初中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尽情展现自己的英语才华,进一步激发其朗读热情与朗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创新的能力。
(1)比赛类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结合重大节假日、校园活动日或班级活动的主题,预先列出部分课文或者让学生自行寻找课外读物(比如诗歌、短文、时事等),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比赛。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2)配导类朗读。配导类朗读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在组织学生晨读期间,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亦可学生自主选择作品)需要,配上相应的音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指導学生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分小组或班集体朗读,更可以尝试师生对读等。显然,这样的朗读方式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朗读时入情以境,学生朗读兴趣倍增。
(3)表演类朗读。所谓表演性朗读,就是学生边表演边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愉快、轻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提升自己的英语技能。
比如,有相当一部分寄宿生的生日是在学校过的。每次参加学生生日聚会的时候,我不但要求学生边吃生日蛋糕边唱生日歌“Happy birthday to you! ……”,还要求学生边朗读边表演节目。就这样,学生在欢快的音乐氛围中轻松地学习,较好地体现了师生合作学习方式。
总之,与城市的中学相比,农村寄宿学校有很多逊色的地方,然而,这里也有很多城市和城关初中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农村的孩子大多淳朴,单纯,肯学,只要教师以科学的方法合理地引导,配以不断改善的教学条件,我认为,寄宿学生的英语教学成绩一定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王桂丽.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几个方法[J].中学时代, 2014(20).
[2]韩学强.初中英语作文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